<p class="ql-block">结束了风轻云淡的马尔代夫浪漫之旅,在马累搭机前往称之为印度洋的那滴眼泪之都—科隆坡,继而开始了新的一段旅程。</p><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多年的贾夫纳半岛内战在当年报纸上时有所闻,这也严重影响了斯里兰卡的经济建设。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相对偏于一隅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国人对其缺乏深层次的了解。近年随着前往旅游人数的增多,对该国旅行环境评价褒贬不一,不过也逐渐成为了当今较热门的旅游之地。由于马尔代夫离兰卡只有个把小时的航程,我们也算是打草搂兔子,一并安排了此次南亚印度洋之行,终是了却一个心愿。</p> <div><b>斯里兰卡</b>,一个接近赤道的南亚次大陆以南印度洋上的岛国,西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相望;终年如夏,无四季之分。2500年前,来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锡兰岛建立僧伽罗王朝。从5世纪至16世纪,岛内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之间征战不断。1948年2月自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后,定国名锡兰。1972年5月22日改称斯里兰卡共和国。属欧罗巴-尼格罗混合人种的僧伽罗人是斯里兰卡人口占多数的民族,主信佛教,在梵语中僧伽罗意为“狮子”之意,故斯里兰卡有“狮子国”之称。也许受印度教的影响,这里也存在着具有世俗性质的种姓制度:最高为瞿维种姓(耕种者),最低为“洗衣者”。其它主要民族还包括信仰印度教的泰米尔人和一定数量的摩尔族(穆斯林)。斯里兰卡国家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种植和旅游,它还是世界排名第五的宝石出产地,尤其是红、蓝宝石和猫眼,此外著名的锡兰红茶更是蜚声欧美等地。<br></div> 我们此次的岛国游是根据网上预订的全程包车出行,一辆小车,一个当地司机,我们自己预订旅馆、用餐,而司机除了开车,兼顾一般导游。出关后久等不见举牌接机的包车司<b>Ajith,</b>当即Call他后得知早已在此,只是没举牌,令人哭笑不得。而此时机场内电话卡业已售罄。Ajith载着我们在尼甘布满大街寻找有售话卡的门店,最后在一路边小店终于买到救命稻草似的电信卡。也是难为他了;如果靠我们自己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搞定,这样也可安心休息准备明天的旅程了。 初来乍到,一下飞机看到的街景就让人联想起想象中的印度,(也难怪这个国家无论从哪一点都是与其邻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嘈杂、破烂,拥挤、毫无章法可循的交通,看起来更像一座大的杂货市场:这就是斯里兰卡给我的第一印象。 伴随旅途的一路绿色—田野与树木组成一片乡野的景象 <h3 style="text-align: left;">途中小镇纳拉马拉<br></h3> <h3>放学回家的女孩<br></h3> 母女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丹布勒</b></h3><div>丹布勒位于市科伦坡东北148公里处,距中部省省会康提以北7272公里。以<b>丹布勒金寺</b>及<b>锡吉里耶</b>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因而被誉为夹在“文化金三角”范围内的小镇。<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丹布勒石窟寺</b>—<b>岩洞中的佛教殿堂</b><br>石窟寺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期间,最初由瓦拉加姆巴国王建造并装饰了这座寺庙;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以其精美的壁画和石刻雕像千百年来吸引着朝圣者的注视。有人说“来到丹布勒,十个人有九个会去石窟寺,那一个没去的就是当地人。”这说明这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窟寺对世界各地的游客吸引力。<br></h3> 石窟寺位于高地,沿着阶梯拾级而上,路旁不时有猴子出入,据说它们有时会偷袭观光客手中的食物或引起它们兴趣的物品,这使我想起来峨眉山它们的同类,果然是其天性使然。<br> 一般在他地寺庙游客最多是进入佛殿时才会脱鞋,而此地则规定寺庙山门后必须脱鞋方可入内。 这座规模庞大的石窟是斯里兰卡最大也保存最完整的洞穴佛寺,珍藏着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壁画和157尊雕像,极为珍贵。佛窟包括五所圣堂,极具宗教艺术价值;展示了当时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被称为宗教艺术珍品的宝库。 石窟佛殿前长廊 <b>第一窟</b>为“天王窟”,为一尊14米的卧佛,佛陀的弟子阿难尊者站立在佛陀的脚边。佛陀头顶有一尊毗湿奴像(Vishnu)。 最让我惊讶的是这尊卧佛的脸部与我家大姐年轻时的颇为相似,连我老伴都有同感。回国后将此照片拿给我姐看,她说这就是她,也许她就是佛陀的转世吧。 <b>第二窟</b>也称为“大王窟”,是最大的一窟,有16尊站立佛像和40尊坐像,2尊印度神Vishnu及两2及2尊国王像,洞窟顶部布满了彩色绘画,历经千年仍鲜艳如新。 <b>第三窟</b>为“大新寺”,窟内壁画和石洞顶上的绘画是斯里兰卡十七世纪典型的绘画风格。窟内除了50尊佛像石刻外,还有十七世纪振兴佛教的国王的塑像。 <b>瓦拉加姆巴国王石像:</b>公元前89年,瓦拉加姆巴国王建造并装饰了这座寺庙。里面的洞穴顶部和墙壁都有根据岩石轮廓创作的宗教绘画。 <h3><font color="#010101"> 我觉得丹布勒石窟是此次兰卡之行最有价值、最为推荐的古代佛教遗址。有国人称之无法与敦煌等国内石窟相比,此论可谓多有偏颇。应该说,敦煌等国内石窟,立足于中国广袤博大之地,艺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其可发掘研究了解当时社会形态及发展过程。丹布勒石窟虽然仅仅主要表现的是较为单一的佛教艺术形态,但其精湛的雕刻工艺水平本人认为并不逊色于后期的唐代。尤为可贵的是,古锡兰在狭隘、偏离于大陆的孤岛上早于敦煌数百年就已修建了如此水平的石窟并被较为完整的保留至今,其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了。我认为每个不同地域发展、创造的历史文化都应得到尊重,也没有相互评判高低的必要。</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锡格里耶</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锡吉里耶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东北约170公里,位于高约200米的“狮子岩”上,以锡吉里耶壁画闻名于世,锡吉里耶壁画是斯里兰卡历史上唯一流传下来的非宗教题材壁画。其建于5世纪达都舍那王朝时期。与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和印度阿旃陀石窟齐名。</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在路旁看到有游客租象骑行,司机ajith看我们对此颇有兴趣,也推荐我们尝试一下。之前曾在泰国也有骑象经历,那是坐在专门的象椅上单纯的骑行,现在则是裸骑这大象在世界著名的“狮子岩”下更具浪漫色彩的一次大象漫步。(其实裸骑并不好受:总担心掉了下来。)</h3> <b>锡格里耶峰下</b> <b>狮子岩</b>(Sigiriya Lion Rock),公元五世纪摩利耶王朝弑父篡位的卡西雅伯为躲避其兄复仇在兀立于Sigiriya平原两百多米高的橘红色巨岩上建造了的豪华空中宫殿。经千百年来沧桑岁月,主体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土黄色的中轴大路笔直通向岩石下,两边则是布局十分对称的水之花园。花园由水榭、池塘、蓄水池、庭院、喷泉和水道构成,清澈的河水在鹅卵石和大理石上缓缓流动,四个L形池塘里的水在不同的水深处都有水管相通,以控制不同的水位。稍远的大型池塘里则开满雪白的荷花,池中巨石上多建水榭,现在只剩下石上的柱基痕迹,鹭鸶立于石上晒着翅膀 <b>锡吉里耶古宫</b>锡吉里耶峰上,是斯里兰卡著名古城堡遗址。锡吉里耶山峰平地突起,海拔349米,远眺顶峰,恰似葱绿的山林簇拥起一块巨石。迦叶波王子弑父篡位后,离开了首都阿努拉达普拉,迁到锡吉里耶峰上,建立王宫。当年的锡吉里耶古宫,在方圆不过数英亩的峰顶上,宫殿凌空独立,似一头庞大的卧狮,故又有“狮子岩”之称。一排陡峭的石梯始于一只端坐的仅剩半身的石狮子,石梯之上恰似龟背般滑溜的巨大石上,固定了一条铁链。游客们手握铁链一步一步地向险峻的山顶攀登。 崖周围有100座小壁龛环绕。宫中壁画数百幅,绘有迦叶波一世的嫔妃、天女等、飞天散花,形态绝美。在锡吉里耶山腰上用砖石砌了一只巨大的狮子坐像,作镇妖之用,今只剩两只一两米左右大小的前爪。 花红柳绿一家人。搞不清这里有几个是妻子(穆斯林实行多妻制),几个是子女。 从山脚到山腰建造了一条漫长的走廊,山腰西面环山长廊直通绘有彩色壁画的石壁。 据说1500多年前,涂有石灰浆的石壁上曾绘有数百帧天女画像,由于沧桑巨变,现仅剩下21帧了。壁画上的天女们上身裸露,肤色金黄,陪衬着闪光的头饰,有的手执花盘和花朵,有的正在散花。这些壁画虽已历经千余年,但其色彩仍鲜丽如初。 历时一个多小时,经铁梯石栈登上岩顶。山顶的王宫早已夷为平地,仅剩下一片倒塌的庙堂地基、干枯的水池和荒芜的花园了。站在遗址废墟上,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恍,残垣断壁及精美的侍女壁画仿佛在论证着曾经的辉煌年代。 远眺锡格里耶平原碧波绿野夕阳西下,微风徐徐,心旷神怡。在落日的余晖下满目如画美景。 猴头峰 锡格里耶当晚民宿 与·房东夫妻合影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波隆纳鲁沃</b><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锡格里耶到丹布勒另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波隆纳鲁沃只有不到六十公里路程,对于我们在其他国家景点之间动辄数百公里的间距来说已算是近在迟尺了。公元10世纪末,当时的国都和佛教中心阿努拉达普拉开始衰落、波隆纳鲁沃因取而代之声名鹊起成为斯里兰卡的第二任首都。在波隆纳鲁沃古城里,可以看到考拉斯时期的婆罗门教遗址,还能看到十二世纪时帕拉克拉马一世修建的花园城市的遗迹,现存遗址估计大部分建于波罗迦罗摩巴忽大帝和尼散迦摩罗统治时期。1982年波隆纳鲁沃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波罗迦罗摩巴忽王宫(Parakramabahu)</b>是波隆纳鲁沃的标志性景点。这座12世纪的宏伟建筑物,是游客进入遗址时,见到的第一座古迹。据说曾经有7层楼高,1000多个房间,并有上百根不同形状的柱子支撑着一个大厅、宴会厅和其他一些附厅。随处可见过去搭建横梁、立柱和地板的凹洞则展现了王宫原有的宏大规模和王国当年的强盛与显赫。如今顶层木制结构早已消失,仅留存底部布满青苔的三层高的断墙残壁孤独地矗立在林间空地,光线穿过墙壁上曾经装饰华丽的窗户显示岁月流逝的遗痕。</h3> 走过王宫,白屋、浴池以及夏宫等原宫廷区建筑,逐渐呈现在眼前的会议厅仅剩下的高高基座和一排排石柱,尽管经历了大自然近千年的侵蚀,但精美的浮雕依然清晰可辨。置身其中依旧可以感受到千年前王室的气派。议会厅规范合理的分区、象征王位宝座的狮子雕像,体现了国王的绝对权威。 <h3><b><font color="#010101">国王会</font>谒见厅</b><font color="#010101">(King’s Council Chamber)</font>是国王接见官员和访客的地方。其最底层基座四周因刻有大象图案的檐壁而著名,每头大象的姿态各不相同,而在二层的基座四周则是狮子的浮雕,最上面一层的基座四周雕刻着侏儒的图形。最上方竖立着36根石柱,石柱的上方可能是木制的屋顶,如今早已是荡然无存。</h3> 古城区另一必游重点是位于城堡以北的四方院,西南角的<b>萨帕拉玛贾迪吉寺</b>(Thuparama)具有浓烈的南印度风格,建筑周围搭着脚手架,还算完整的屋顶在波隆纳鲁沃难得一见,内部没有采光非常昏暗。寺庙兴建于12世纪,其长方形的平面设计与印度教神庙相似;此期的雕刻亦受到印度中世纪巴洛克美术风格的影响。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圆形舍利院</b>(Vatadage)是四方院内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圆形的佛塔底座有四道刻有精美石雕和月形石的石阶,四尊坐佛簇拥着中心的佛塔。国王 Nissanka Malla 一世在任时曾经把象征王权的佛牙存放于佛牙庙内。<br></h3> 建筑中心的佛塔拥有4道入口,每座门前都有一座用整块原石雕刻的精美座佛。 <b>制作精美的石碑浮雕和兽形护栏:</b> <b>哈塔达吉殿</b>(Hetadage):国王尼散迦摩罗时期建造,至今保存还算较好的一处大型遗址。这座建筑据说用来供奉佛牙舍利。脱鞋走入建筑内部,门楣和墙体仍然保存完好,可以看到精美的月长石和护石,里面安放着三尊佛像,佛像已经不太完整。 <div><b>皇家浴池</b><br></div> <b>伽尔寺</b>(Gal Vihara)是由一整块巨型花岗岩石上雕刻而成,包括前后相连的三大佛像和一座佛龛。伽尔寺的佛像象征着斯里兰卡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作,气势雄伟,刻画得出神入化。一坐、一卧、一立三佛像,表现了释迦牟尼悟道后大智大觉、涅磐时超越世俗的情景。<br> 伽尔寺的卧佛长14米,刻画了佛陀涅槃的场景,描绘了进入极乐世界的安详。<br> <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奇瑞寺兰科特佛塔</b>(Kiri Vihara Rankot) 是波隆纳鲁沃最大、斯里兰卡第四大的佛塔。塔呈暗红色,是Nissanka Malla国王所建的一座巨大的砖造钟形佛塔,有着浓郁的阿努拉德普勒风格。</span></h3> <b>Kiri Vehera Stupa佛塔</b>,位于奇瑞寺兰科特佛塔右侧,是波隆纳鲁沃的第二大佛塔,也是唯一保持原状的具有900年历史的佛塔。 <h3><font color="#010101"><b>兰卡提拉卡佛殿</b>(Lankatilaka)</font>大约有五层楼高,是波隆纳鲁沃古城最高的建筑物。里面放置了一个巨大的古代神像,门口两边的侧翼,有两个多边形建筑设计,使得神庙的外观更加雄伟。</h3> 花了大半天游弋于波隆纳鲁沃古城,就像穿越在锡兰古代的历史长廊中:无论是阿努拉德普勒国王所建的精巧典雅的<b>圆形佛舍</b>,还是波洛罗摩婆诃一世宏伟的<b>皇家宫殿</b>,以及有着36根柱子、布局对称严谨的<b>国王议事厅</b>和由尼桑卡马拉国王所建的巨大的钟形<b>兰克特佛塔</b>,由维嘉亚巴胡五世最后修缮完成的<b>兰卡提拉卡佛殿</b>恢弘的残墙等等,都是体现了兰卡古代历史不同时期建筑艺术的最高代表之作。在给予人内心钦佩之时,也算是经历了一场视觉美的漫游。对于斯里兰卡古代历史地位来说,波隆纳鲁沃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波隆纳鲁沃酒店 <div>今天算是我们在斯里兰卡第三天的旅程,下一站是距这里140公里、这个国家第二大城市康提</div> 路边水果摊,这里的芒果卖相不错,但口味实在无法令人恭维,而且果核巨大,尝试一下即可,不值得购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途中小城阿格勒瓦特</b></h3> 穿大裤衩子的穆斯林男人 装扮的五颜六色的公交车,估计南亚人都有这喜好。 小城的印度教神庙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印度教文化,对于其内饰精美与繁琐的雕塑和绘画有种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的感觉。斯里兰卡与印度为近邻,主要民族均来自印度北方,自古无论是文化习俗、宗教还是建筑艺术都深受印度文化的印象、留有这位西方邻国的影子。该国除了佛教,伊斯兰教外还有大量的印度教信徒。 收贡岁的男孩<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城康堤</b></div>康提,又名马哈努沃勒,是座具有2500多年繁荣历史的古城,目前是斯里兰卡第二大城市。自14世纪康提王国的君主维克拉玛巴胡在此建都至1815年被英国人征服之前作为末代辛哈拉国王统治下最后一个首都,前后延续了5个世纪之久;积淀了人类在城市规划、建筑、雕刻、绘画,以及音乐、舞蹈诸方面的成就,被称为是“延续五个世纪的伟大城市”。康提古城又以佛教圣城闻名遐迩,城中的佛牙寺更是佛教徒的朝圣之地。<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19世纪初,一座将宫殿南面山下的一片稻田挖成巨大的人工湖--<b>康提湖</b>,湖边种上热带树木花草,并修筑一条平坦的环湖大道,许多历史建筑环湖而建。</h3> 康提建筑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形式单纯简朴,但装饰极为丰富华丽,地方风格浓郁。 康提湖畔 僧伽罗年青女人 穆斯林妇女 斯里兰卡警察 康提街头 到达康提后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司机推荐的宝石博物馆,没想到竟是一位华商开办的。很早就闻之锡兰盛产宝石,尤以红、蓝宝石、黄玉、紫晶和石榴石等著称:示巴皇后、温莎公爵夫人、伊丽莎白女皇二世都是锡兰宝石的收藏者。所以很多华人都来此地投资宝石开发。但从目前来看,效绩般般。我们更是意不在此,也就走马观花,赶个热闹而已。 中午在珠宝博物馆对面的<b>奥克雷丽景湾酒店</b>用餐<b>,</b>正好遇上有新人在此举行婚礼,大厅里出席的宾客云集,佳丽翩翩,感受到异国婚礼的热烈气氛。 盛装新娘 伴娘 司机Ajith与我们第一次合影。小伙脾气不错;谈吐简单、低调从无怨言,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听他说其祖上来自埃及,并以此感到自豪,他最大的希望事有一天能回到埃及故土去看看。听说我们之前刚从埃及回来,问了许多埃及目前的情况。真心祝愿他能圆满此愿。<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佛牙寺</b></div><div>佛牙寺是康提标志性古建筑,由克里蒂斯里亚西哈王时期所建。作为辛加君主制度保障的圣物存放地的宫殿群之一、释迦牟尼牙骨最终旅程的产物,这座建筑因其神圣的宗教意义,其装饰题材和手法囊括了康提时期的所有装饰艺术,极为富丽豪华,因而被认为是整个康提艺术的博物馆、佛教世界最神圣的殿堂并且成为世界佛教徒的朝圣之地。<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位于宫殿群前缘的一座八角形殿亭颇有特色,过去国王常在这里接见聚集在殿前空场上的臣民。即使今日,国家首脑也仍在某种仪式场合于此向公众发表讲话。</h3> <div>佛牙寺原先并不大,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斯里兰卡逐渐演变成单一信仰的国家。公元4世纪,常与信仰紧密联系的圣物象征-释迦牟尼的佛牙被迎到斯里兰卡,从那时起,王宫和佛牙寺与作为斯里兰卡首都所具有的行政管理和宗教功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经历代国王不断修缮扩建,使之与王宫后院连相连,令整个建筑显得规模宏伟。<br></div> 护城河畔 现存完好的王宫中,有一座接见大厅,是当年国王召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整个建筑为木质结构,由64根巨大的木柱支承,所有的木柱、梁架都雕有精美的图案和神话传说,是斯里兰卡历史与建筑艺术史的缩影。<br> 穿过一扇描绘图案的拱形门洞后,看到了在前厅的精美佛龛上供奉着数枚象牙。作为游人,我们是无缘见到真正的佛牙的。 父母携年幼的子女,而其子女更是一脸虔诚。应该说,中国百姓大众对宗教信仰基本都采取一种实用主义态度。 这副画中表述了印度羯陵伽国的艾玛玛菈公主将将释迦牟尼的佛牙藏在发簪中带到斯里兰卡献给僧伽罗国王的故事。 圣物 这组建筑群中最重要的是存放佛祖释迦牟尼牙骨的佛殿。佛牙寺紧邻王宫,虽然说不上高大雄伟,却也庄严肃穆。寺庙的外观虽不豪华,但内部建筑却非常讲究。底层是由26根大木柱和花岗石岩柱支撑的大厅,木柱、木梁、四周墙壁及天花板上均绘着反映佛祖一生活动的图画,色彩鲜艳,形象栩栩如生。 二层楼上分为几个展室,最为神圣的地方是专门供奉佛牙的佛牙室。除重大的佛教节日外,该室一般不对公众开放。这颗佛牙舍利原为印度王公们收藏。公元317年,南印度羯陵伽国国王战败。于是谴公主将佛牙舍利藏在发髻中送给他的好友锡兰国王。从此,锡兰历代国王视其为镇国之宝和王权的象征,建寺供奉。佛教徒们认为,佛牙帮助释迦牟尼传教,因此其他庙宇保存的舍利都无法与之相比。 二楼内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巨大坐佛,金光灿灿,佛前朵朵莲花和佛烛桌案,香火缭绕不绝,殿左侧的暗室则为安放佛牙之地。暗室里有一座7层金塔,金塔内又有7个小金塔,一个罩着一个。每层小金塔内藏着各国佛教徒供奉的珍宝,最后一个小金塔不到1米高,塔顶饰有一枚钻石,塔里有一朵金莲花,花芯有一玉环,长约5厘米的佛牙就安放在这玉环的中间。 虔诚祈祷,静心佛事的斯国善男信女 佛牙寺的后殿带有欧式建筑风格,殿外六角廊柱上饰以花鸟雕刻。殿内供奉的是各国赠送的佛像。中央是一座巨大的金佛,为泰国所赠,中国赠送的是一尊汉白玉佛像。每根立柱之间又安放玉佛。<br> 殿内两旁立柱间悬挂几十幅西欧国家所赠的系列油画,画作内容是讲述有关佛祖及佛牙的故事。 佛牙寺与王宫后花园相连,甬道的一边是四面通风的长厅,过去曾是国王与大臣议事的地方。 <h3><font color="#010101">修炼者</font></h3> 旅店坐落于半山腰,不远处有观景台可以俯瞰康提全城。康提的黄昏最为迷人;湖面上鹭鸟低翔,钟鼓漫廻,佛牙寺僧人的诵经声漂浮于暮霭中,景色迷离。 老婆一直对穿裙子的男人特别好奇,这次终于可以和这位着裙装的酒店老板合影了。 其实康提湖面积并不大,说是大池塘更为贴切;整个一圈下来也不过是个把小时。夜晚与夫人散步于湖畔,佛牙寺的灯火映射在湖面上形成五彩斑斓的湖光夜景,汇至与人流涌动及车辆喧鸣声,使城市陷于一种夜生活的亢奋中。 清晨的湖面升腾起的薄薄的雾霭,将康提笼罩在一片轻纱朦胧中。我们不久也将离开这座城市,搭乘著名的高山火车,去体验一下号称最美的茶园之路。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山茶园火车的噩梦体验</b></div> <b> 康提火车站:</b>司机Ajith听我们要坐火车体验那些文青忽悠们盛传的高山茶园的经历,感到非常不解,明明好好地小车不坐,要去与人挤在一起活受罪;而且一定要买普通票,据说这样才能脚悬于车门外,既浪漫又刺激。看我们如此坚持,Ajith只得帮我们买了两张二等车厢票后,准备开车前往我们下一站下车点<b>努埃勒埃利耶</b>等候。 所有的车门早已有人占位,还轮得到你吗? 拥挤不堪的车厢,别说坐,就连站得地方都没有,至于那些浪漫的体验,更是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后来听人说高山茶园最美的一段是在努埃勒埃利耶至埃勒,但时过境迁,反正我再也提不起劲来体验年轻人的激情了。 此图下载自网上。 总算在列车弯道时拍到了一张也算留个念想。 火车吭哧吭哧终于爬到了下车点<b>努埃勒埃利耶,</b>Ajith已在车站外等候多时。所谓的高山茶园火车体验,对我来讲无异于一场噩梦,更多的是吃饱撑的无事找罪受。网上游记里忽悠一定要买二等仓,这样才可以真正体验脚挂在车厢外的那种刺激。从一开始,Ajith就非常迷惑为什么要去受这份洋罪,他告诉我们坐车一样可以体会其中美景。(其实一等车厢至少还可以坐着,舒服地看到山景,票价也不贵。)而我此时被一种殉道者的亢奋所驱使,满脑猪油,何以听得进?当火车进站时,车厢外就已挂满了坐回头车的旅客,我们那个好心的小伙子奋勇翻窗抢位,瞬间又被人流推出,此景犹如回到鬼子进城逃难时。在沙丁鱼罐头似的车厢内整整2个多小时的蜗行,差一点就背过气去。老婆幸好得到好心的当地妇女照顾让座,才得以免受此罪。我想前方等待接车的司机ajith一定暗笑,"一群中国傻逼"。我曾拿出在杭州龙坞茶园照片展示于他,其大为惊讶之"Too beautifull!",疑为"God's garden ";他认为杭州的茶园景色远比这里强多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也算是一种历练吧,旅行本身就是充满快乐与痛苦并存的一种生活体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努埃勒埃利耶</b></h3><div>努瓦勒埃利耶是斯里兰卡南部山区的中心。这里是斯里兰卡最高的村镇和英国殖民时代最受欢迎的山区定居点,也是斯里兰卡红茶最好的产地之一。我们对努瓦勒埃利耶事先也没多做了解,一般当地游览主要还是由Ajith推荐。<b><br></b></div> <b>格雷戈里湖</b>位于努埃勒埃利耶的核心地带,是1874年由当时的总督Gregory建造的人工湖,环湖一圈集中了一些精品住宿、餐饮和户外活动场所,清晨和傍晚,湖边聚集了大量野生鸟类,生态环境不错。 湖西南的<b>格雷戈里湖畔花园</b>是本地人和外来游客聚集地,入内还需买门票,一片开着黄花的草坪上矗立着几座爬满铃铛花蔓的英伦小屋,给车船劳顿后疲惫带来一抹心灵释放的轻松。此时坐在花团锦族、绿草如茵的湖畔花园草地上,来上一杯香浓咖啡或正宗锡兰红茶细啜慢饮着,一边观赏湖景,不外乎是件惬意之事。 镇上殖民时期的邮局,现在成了国内那些少男少女摆pose拍照的网红打卡点。 我们的民宿位于湖南可以俯瞰整座格雷戈里湖的高坡上,周围是连绵的茶园围绕,从路口进去还需沿着一条小径步行三、四分钟。好处是特别安静。清晨站在屋外的陡坡旁,对面湖面、山岗上弥漫着轻纱薄雾,时隐时现,很有一番山林野趣的韵味 房东女儿 <b>维多利亚公园</b><div>维多利亚公园是努瓦勒埃利耶中心的一个公园,公园原来是Hakgala植物园的科研区,1897年后,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的钻石禧年而更名为维多利亚公园。<b><br></b></div> 不知什么情况(当地节日?)早晨我们到达公园时门口聚集着大群身穿艳丽纱丽的妇女、孩子。公园对外国游客到是允许优先入内,普通民众还需定时买票入内。一不留神,咱们也算享受了一次特权。 <h3>维多利亚公园(Victoria Park)门口检票时的场景</h3> 满身疙瘩的松树,仔细看其躯干是由好几颗树共生形成的。 铃铛花是本地最常见的花卉。 公园给人的感觉一般,也没什么设施,大概是临近圣诞节的缘故,周边景点当地人三五扎群,好像逛公园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奢侈享受。 <h3><font color="#010101"><b>Grand Indian</b>是</font>Grand酒店集团旗下的一座高档酒店,也是Ajith觉得此地最值得去的地方了。维多利亚风格的房舍坐落在英式花园的青翠之中,在这烈日下也不失为一处难得的清凉。</h3> <b>Grand Indian</b>酒店的花园:如果假装一下自己是位英国贵族,坐在此处环境幽美的花园草地藤椅上,品尝英式下午茶来消磨时光,确实是难得的旅途享受。 花径藤蔓形成的林荫道 <h3><font color="#010101"> 在经历了所谓高山茶园火车的煎熬后来到了负有盛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努埃勒埃利耶。相比兰卡其它城市,给人的感觉更为优雅与精致,颇有些英国老殖民地的遗风,尤其适合那些具有小资情怀的旅者。其实我们到此地最初的目的是去这里名声在外、</font>已有160年历史的<b style="color: inherit;">Mackwoods茶厂。</b><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但也许由于行程时间关系</span><b style="color: inherit;">,</b>Ajith觉得这些地方大多以推销茶叶为目的,尽忽悠之能事,没有专程赶去的必要。最后我们也就放弃了此项行程计划。其实不同的人对于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还是以自己的认知为主,错过也不能怪别人,只能说是本人定力的缺失,也是我们的一次小遗憾吧。</h3> <b>RAWANA FALL</b>是通往今天的宿营地<b>蒂瑟默哈拉默</b>途中经过的一处景点。看前方路边停满了车,还以为是惊骇之处,到跟前只是半山上流下来的一注不大的溪流,顿时兴趣缺失。要说风景优劣,真没法和国内相比。 路上遇到一群带着冬季圣诞帽,身穿夏日短裤体恤的老外,是否有种违和之感。 途中用餐的<b>天堂山餐厅:</b>此地距努埃勒埃利耶的出发点只有不到60公里路程,而我们的小车却足足跑了2个半小时,可以想象山区道路的曲折和行车的艰难程度。 中饭以后后,在A23号山区公路的急弯险道上又跑近一个小时后,直到过了韦勒沃耶,上了A3公路以后,路况才有了好转,以前那些路上的平均时速甚至不超过30公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龟速了。下午三点多终于抵达了斯里兰卡东南沿海小镇<b>蒂瑟默哈拉默,</b>这意味着我们已经从斯里兰卡的中部山区来到了平坦的东南部西印度洋沿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蒂瑟默哈拉默</b></h3><div><b>蒂瑟默哈拉默</b>地方不大,却以距这里30公里的雅拉国家公园集散地而闻名;据统计,雅拉国家公园是斯里兰卡参观人数最多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大多游客都是经由小镇前往那里观看野生动物。原计划上午从努埃勒埃利耶出发到这里只有150公里左右的路程,估计下午一点就可抵达景区,没想到道路情况如此糟糕,足足晚了两个多小时。一般园内游程大概需要四个小时,公园两点以后就已停止接待游客入内。而我们的机票时间是三天以后,所以不允许我们在这里多呆一天,计划赶不上变化,只得放弃此次机会了。</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蒂瑟默哈拉默大佛塔</b>离镇中心不远,在当地也算是一个标志性建筑了。白色的舍利塔在蓝天白云下分外显眼,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佛塔塔高55.8米,周长165米,由Ruhunu王国的国王Kavantissa于公元200年所建。据说这里面放着一枚佛牙舍利和一块前额骨舍利,被认为佛牙舍利和额头骨舍利 。和其他斯里兰卡寺庙一样,进入需要脱鞋。</h3> 在舍利塔边上是维哈马哈德维皇后的塑像。传说因为维哈马哈德维皇后的父亲因为错杀了一名僧人,将自己的女儿投入海中作为对自己的惩罚。维哈马哈德维侥幸逃生,在提萨以南10公里的基林德获救,此后嫁给了Ruhunu国王Kavanitissa。他们的儿子Dutugemunu是僧伽罗人的英雄,他在公元前2世纪从印度侵略者手中解放了阿努拉德普拉。 <b>基林达海滩</b> Kirinda Temple 基林达海滩入口处的山坡上巨大的释迦牟尼立像。 波涛汹涌的西印度洋海岸。 <b>Kirinda Vihara Maha Devi Temple</b>建在基林达海滩的一片岩石上,小小的一座红瓦白墙的庙宇,前面矗立着同样小巧的百色钟佳与之呼应,面临波涛万顷的印度洋颇有一种空灵神圣之感。 据说当年被父亲投入海中的维哈拉玛哈德维公主正是在基林达海滩被救并嫁给了统治Ruhunu王国的卡万蒂萨国王。因此,国王建造了这座基林达神庙来纪念这一事件 不远处,一尊白色的释迦摩尼塑像背对西印度洋,面向东方。虽为现代之作,但也颇有藐睨众生之势,前往 Kataragama 朝圣的信徒经常光顾它。仅仅就景观来讲,这里也不失为值得一览之处:面临浩瀚的西印度洋,白浪拍打着礁石,那首苏轼赤壁赋中描述的"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恰是此时最好的情景写照。 <b>蒂瑟默哈拉默民宿:</b>一路上Ajith送我们到预定旅馆后都是自己找住宿过夜,很少与我们在同一家民宿或旅馆。大概这次因找不好住宿,请我们与民宿老板说一下,是否可以给他安排一间便宜的房间。我们与老板商量时特地强调了Ajith是个不错的司机,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会给Ajith安排。第二天小伙很高兴地说是免费住了一晚,非常感谢我们。在斯里兰卡其间,我们对当地的社会各阶层的现状感触颇深:一般体力劳动者对于地位较高的官员、社会上层人士的敬畏之情显而易见,既是如我们这样的外国游客,也被他们视为有钱的闲人而恭敬有加。难怪一路上Ajith说话总是轻声轻语。之后在我们的问询下得知这些天来他大多是在车上过夜,这样能够尽可能地省下一点前来。之后我们也适当增加了每天给他的小费。 这大概是英国的殖民统治留下的遗痕吧,但对于这些国家的平民百姓,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这样的状况我们在法国曾经的殖民地摩洛哥自驾时就遇到过:那些法国人对当地的人颐指气使的说话方式,既是这些国家已独立多年后仍未改观,令我们叹而观止,这是在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里是难以想象的。 自蒂瑟默哈拉默开起,我们的旅行线路基本都是沿着西印度洋海岸由东南向西北直至科伦坡旅程的结束。 <h1 style="text-align: left;"><b>坦加勒</b><br></h1><div>上午十点半才离开民宿,出城后车自沿着海岸线上的A2公路向西行驶了约一个半小时,过<b>坦加勒</b>已近中午。坦加勒在殖民时代曾作为南部沿海重要的贸易码头,时至今日只是一个小小的鱼港。</div> 公路旁<b>坦加勒海军纪念碑</b>矗立着在海边,简洁的塔身高大醒目,正面台阶上双狮镇伺卫。该塔是为纪念该国与泰米尔人长达长达 30 年内战而阵亡的士兵而建。 毗邻纪念塔边有一<b>Emmalaya Rock View饭店</b>正好作为我们中午用餐和小憩。坐在饭店外树荫下的露天平台用餐,眺望印度洋碧水白浪逐黄沙,凉风送爽,心静神怡,不失为一处观景休息的佳地。 饭店下是片布满礁岩的沙滩,一股股涌浪,如万马奔腾冲向礁石激起阵阵高高的白色水雾,发出令人心悸的轰鸣。<br> 缓步在柔绵细腻的沙滩上,濯足于印度洋温暖的海水中,与其它美景胜迹相比别有一番风味,也算是旅途中意外的收获。 <b>马塔勒</b><div>黄昏时经过离美蕊沙不远的<b>马塔勒。</b>之所以在这里停车,是为了海上有一座很有景观效果的海上寺庙。马塔勒曾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引发的海啸的重灾区。据说当时30多米高的海浪迎着马塔勒扑面而来,瞬间4万人就此消失了。在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下,人类显得何等真的渺小。</div> 马塔勒海滩 舢板、沙滩、神鸦、栈桥、和庙岛,加上黄昏落日,组成一幅颇具画面感的景像。 越靠近美蕊沙,街上的欧美人越多,大概由于印度洋流水温和气候特别适合水上运动和沙滩浴的关系,加上斯里兰卡物价便宜,成为欧洲中等收入阶层心目的度假天堂;致使他们携家带口蜂拥而至,甚是大有久居之势。 海上寺庙内部其除了一件简单的殿堂和这座四面佛塔,实没有什么可看的。游客们更注重的是它地外部形式。 孤舟神鸦下黄昏<div><br></div><div><b>美蕊沙</b><br>美蕊沙(Mirissa),是斯里兰卡东南端的一个海边小镇,实际上是一个小村。海滩虽然不大,但是椰树掩映下的沙滩细腻而柔软,海水深蓝而纯净,这里不仅适合游泳、潜水和冲浪,可以说是斯里兰卡南部最好的海滩,同时也是斯里兰卡观鲸(Whale Watching)的最佳地点之一!主干道上的店铺混合着当地人和游客,商品价格较低。阳光充沛,几乎没有冬天,是欧美游客最喜欢的斯里兰卡度假地。<br></div> <b>傍晚的美蕊沙海滩:</b>随着冲浪时节到来,大街小巷,海岸沙滩满目皆白丁(白人),恍惚不知何地。 美蕊沙民宿 民宿的早餐,简单的真是可以。 美蕊沙出海观看鲸鱼(Mirissa Whale Watching)也是我们来此的一项重要活动。11月至4月大量鲸鱼和海豚会随着洋潮从南极北上至印度洋繁殖后代。次日凌晨,花了4000卢比搭乘观鲸船出海,经历了一场颇有戏剧性的观鲸过程。 巨浪涛涛的<b>美蕊沙角</b> 大批的观鲸船蜂拥而至到预定海区,估计有总观察人员调度指挥,不断更换地点。游客也随之不断经历着情绪的变化。幸运的是最终还是如愿所偿,看到了蓝鲸、座头等四、五种鲸鱼。整个过程历时5个小时左右。可惜没带长焦,无法拍摄清晰的照片,也算是有些遗憾吧。 鲸鱼队列式 <div><br></div><div><b>Weligama</b><br></div> 出美蕊沙朝加勒方向西行半个小时看到前方车辆纷纷在此停靠,下车一问方知此地正是我们今天要去的Weligama村,也就是被网上炒的很红的海钓者 Koggala Stilt Fisherman所在地。<br> 当地渔民像是踩着高跷一样坐在一根根木桩上钓鱼,很有特色,尽管目前基本上表演成分居多,但这也是其它地方不曾见到的一道人文景观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加勒</b></h3><div>离开美蕊沙西行约一小时即来到斯里兰卡最有情调的古城、也是我们到达此次旅行终点前过夜的最后一座城市—加勒。加勒建于16世纪葡萄牙人统治时期,荷兰殖民者又加以扩建,是一个至今还有人生活着的古城。这里即不像波隆纳鲁沃那样頽落,也不像康堤那般噪动。加勒,更像是一座中世纪葡萄牙小城。加勒古老的旧城墙作为当地景观的标志性象征,见证着殖民地时期的变迁。在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以及2004年那次严重的南亚海啸,完好地保存下来。</div> <b>加勒古堡</b>被称为是斯里兰卡的灵魂。十八世纪英国人入侵之前,加勒城堡一度辉煌,发展到了它的顶盛时期。它是欧洲人在南亚及东南地区建筑防卫要塞的典型代表,成功地融合了欧洲的建筑艺术和南亚的文化传统。对称的欧式建筑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而有所改良,平房的砖瓦以及木门上的雕刻融入了南亚文化,同时古城有特别设计的污水系统,可见东印度公司对于此据点的重视。 加勒城墙 <h3><b>加勒钟楼</b>(或安东尼斯纪念钟楼)位于原城堡守备室的旧址上。建于1883年,楼高四层、25米,是城堡周围最高的建筑。</h3>钟楼经过四百年风雨,上面的时钟仍准确无误。<br> 当地人成群结队地在海中嬉戏玩耍。那些穆斯林妇女虽限于教规约束裹着长袍,但仍会投身水中濯足于滄浪。至于其感觉如何却不得而知,可见人们都无法抑制内心原始本能的冲动。 我们沿古城西北加勒城堡一路向南至老城东南角的标志性建筑一灯塔继而北折到旗台,几乎环古城一周。一路漫步在荷兰风情的小街,沿途许多带有殖民色彩的建筑老屋,为加勒城堡增添几分历史沧桑的沉淀和独特韵味。 加勒的国家海事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大量海下发掘的文物和一些有关加勒历史、海底生物介绍等 <b>圣公会教堂</b>始建于1868年,1871年建成并开始使用一直到今天,是一座哥特风格的教堂。为了适应当地多季风的气候,这座教堂主体建筑被设计成十字形,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成为加勒古堡内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h3><b>圣公会教堂与邮局:</b> 加勒古城的房屋街道,甚至可能只是一道门或一面墙,都带有殖民时代欧式建筑的遗风留风。</h3> 明黄色地中海式建筑风格的<b>加勒旧城门</b>位于加勒老城的东北部。城门不大,上部有英式盾牌浮雕:内侧VOC三个字母,代表着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荷兰东印度公司),两只狮子分立两旁,顶上是一只公鸡。后来英国殖民者占领加勒后,为了方便汽车进出,1873年修建了现在的新城门。<br> 白色的<b>米拉清真寺</b>建于荷兰人统治时期的1904年。看上去更像是一座教堂,而不是常见的有着圆顶的伊斯兰风格。日落后清真寺会亮起灯,有时候站在城墙的坡上望去,会看到虔诚的教徒在清真寺门口的水池前沐浴。 城堡东南角上的乌德勒支碉台和灯塔建于1938年,连同位于北面城墙建于882年的钟楼,是加勒城堡其中两座地标历史建筑。 加勒民宿 <h3>早餐后,告别了房东夫妇,继续北上至最后的目的地—首都科伦坡。</h3> <div><b>Dehiwala是我们去科伦坡</b>路上经过的一个村庄,路边的一座上面装饰着许多雕像的黄色的大门非常引人注目。其实真正的村庄位于离海滩不远的一个小岛上。上面的Seenigama Devalaya(神社)供奉着海神Manimekhala。 在天主教传至这个国家前,这里对当地渔民来说是最神圣的地方。即使在今天,斯里兰卡南部的渔民在每次出海捕鱼之前都会施以供品。</div> <b>Manimekhala</b>(巴利语:Maṇīmekhalā)是印度佛教神话中的女神;在斯里兰卡,她被认为是海神。 被视为海洋的守护者,以保护善良的众生免受海难,这一点类似中国福建与台湾渔民供奉的妈祖。 <b>佩拉利亚海啸纪念碑:</b>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中,发生了高达9.3级的超大地震,从而引发了超大海啸,海啸高达10多米的海浪,加上巨大的冲击力,对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等国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其中斯里兰卡近4万人死亡,上百万人无家可归。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录的最大海难。<br> 路对面有座小小的海啸纪念馆,除了展出当年事件的照片,另外还向参馆人士募捐善款。听工作人员说,这里仍有不少灾民尚待资助。而在汶川,同样是地震天灾,现在则早已焕然一新,想想人真应该知足了。 佩拉利亚海滩 <b>Mount Lavinia火车站</b><div>从这里至首都科伦坡的一段十五公里的铁路几乎是紧贴着海岸线行走,因而被人们誉称成为“海上火车”。在之前体验过那段“高山茶园火山”的苦难后,最后还是禁不住这次新的诱惑,决定再次经历一下所谓的“海上火车”过程。这次在斯里兰卡我们也算尝试过了坐着火车”<b>上山入海</b>“的滋味。Ajith给我们送到车站后开车先行去科伦坡火车站那里等侯我们到达。</div> 这里的列车门永远处于不关状态下,也是最拥挤的的地方。 <h3><font color="#010101">真正可称之为海上火车的行程,其实只有从芒特拉威亚至科伦坡短短不到20分钟左右的路程。从车内看,确实有种火车开在海浪里的错觉。,</font></h3> 车厢里一如既往的拥挤,好在空气还算流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科伦坡</b></h3><div><b>经过八天时间,我们又回到了旅行出发的原点—首都科伦坡</b></div> <h3><b>中央车站广场:</b>这些天来的天气都还算不错,但此时此地好像刚下过雨,天上仍是阴云密布,似乎酝酿着一场新的大雨来临<b>。</b><br></h3> Jami-Ul-Alfar清真寺又被称作红色清真寺(Red Mosque),离火车站不远,清真寺落成于1908年,是科伦坡的地标建筑之一。站在广场就可以看到它红白相间棋格花纹、别具一格的身影。据说20世纪初,很多到斯里兰卡的水手都是通过它来辨认是否是科伦坡港口的。值得注意的是,清真寺只对男性开放,女性游客只能从门外欣赏这栋伊斯兰建筑的美。 从清真寺出来,已是中午。我们想让Ajit找一家中国餐馆,出来半个月还没吃过中餐。在他的荐引下去了一家地处僻静弄堂里的饭店,他说一般中国客人对这家中餐馆还是挺满意的。老板是个哈尔滨女人,主厨是来自四川;菜肴做的还算正宗;终于重新找到了故乡的口味。原来准备邀请Ajit与我们一起用餐被他谢绝了,老板娘答应会给他安排免费用餐。离别时问起哪有卖锡兰红茶,谁想饭店另一主营业就是茶叶专卖;于是在老板娘的推荐下买下了此次旅行的唯一本地特产—锡兰红茶。 <b>科伦坡体育馆</b><div>在科隆坡,我们也只有一个白天的时间,飞机票是晚上九点半,遇到这种天气看样子也去不了几个地方,当然几个地标建筑还是要打卡一下。至于其它,就承当是坐着车名副其实的走马观花了。而小伙Ajit似乎也有些心神不定,终究与妻子分开八天了。<b><br></b></div> <b>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b>建于1973年 ,是1964年周总理访问锡兰时,应班达拉奈克夫人要求,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助建设了的。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也许无从听说,但在七十年代可谓是彰显国际合作的硕果,被誉为“斯中友谊的象征”。会议中心采用斯里兰卡当地寺庙特有的八角形平面,外部为由40根雪花白大理石柱子组成的外廊,符合热带建筑的特点。柱端镶嵌的金色花纹,以及入口处四根具有斯里兰卡民族风格的柱子,则体现了斯里兰卡的建筑特色,是科伦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br> <div><b>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b>(National Museum)是一座双层的宏大白色建筑,也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博物馆,1877年建立,1980年建成新馆。馆内珍藏有斯里兰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br></div> 一楼为历史文物的展厅,按年代分为六个部分,从史前史后原始社会开始,经过阿努拉特普拉——僧伽罗王朝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1世纪),兰巴建纳王朝 (1— 11世纪),波隆纳鲁瓦王朝(11— 13世纪),三国时期 (13—16世纪)和康提时代(16—18世纪)到现代社会。图书馆里珍藏20多万册书籍和手稿,其中4000多份是记载斯里兰卡古代经史及佛教教义的贝叶书。 馆内自然科学室里展出的动物类化石。<br> <div><b>石碑石刻馆</b>,而这其中以波隆纳鲁瓦时期的艺术成就最高。<br></div> 这座1912年发现的石碑,人称“郑和碑”,是中国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到此所建。顶端刻有二龙戏珠浮雕和汉文、阿拉伯文、泰米尔文3种文字的碑记,主要记载郑和来斯里兰卡的目的。 公元9世纪的Avalokitheswara神像 <h3>刚进入斯里兰卡博物馆即大雨倾盆而至,经数小时而不息,最后还是司机借伞才得以解脱窘境。这一路过来天气还算照应有加,不想在科伦坡来了个下马威,也许是对我们即将离去的不舍吧。<br></h3> <h3><font color="#010101"><b>独立纪念厅:</b></font>1948年2月4日为纪念斯里兰卡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斯里兰卡政府兴建了这座独立纪念厅。独立纪念厅的周围有象征僧伽罗人的狮子雕像,每一只狮子都代表一位国王。这里还设有一座小博物馆,馆内接近屋顶的浮雕,叙述着这个斯里兰卡自从公元前5世纪到1948年独立时的历史。纪念厅的前方矗立着一尊斯里兰卡国父唐·塞纳纳亚克的雕像。<br></h3> 此时外面是暴雨倾盆,这里正好是个躲雨的好地方。 考虑到司机此时回家心切,我们让Ajith早一点送到机场候机楼,不过最后他还是停好车跑了进来,朝夕相处八天来,一直尽心服务,双方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临别时夫人把口袋里的大概还有价值三十美元的卢比都给了他。至此结束了近半个月的南亚之行。 <p class="ql-block">伴随我们一起渡过美好的兰卡之旅,尽心尽力的包车司机斯里兰卡小伙<b>Ajith</b>,他最大的愿望是想回到他祖上的故土—埃及,但愿他最终梦想成真。</p> <h3>坐在归途的飞机上,从高空向下俯瞰望着夜幕下渐行渐远的科伦坡的灯火繁星。如果说马尔代夫是洒在印度洋上的一串珍珠的话,那斯里兰卡何尝不是项链上那枚硕大的梨形翡钻;她静卧在万顷碧波之中,随着时间的光影变幻闪烁着各种迷人色彩;就如同美女的回眸,让你心头摇曳,挥之不去。咀嚼斯里兰卡旅行的经历;除了一路相随的红土绿野,最让人心怡的是那些历史悠久的人文古迹:丹布勒石窟里千年佛教艺术的精美雕刻, 锡格里耶碧波绿野中突兀傲立的狮子峰头,波隆纳鲁沃彰显昔日王国强盛的残桓断壁、康提佛牙寺夜晚灯光下的钟鼓漫廻, 美蕊沙黄昏时海滩上的孤舟神鸦,加勒古堡五百年的风雨沧桑,以及那离别时带回的浓香味醇的锡兰红茶;所有这一切都是这个南亚古国留给我的至久回味和深深印象。再见了,”印度洋最后一滴眼泪“—<b>斯里兰卡</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