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是我们在圣彼得堡最后一天的旅游了,游览项目上午是斯莫尔尼宫和滴血大教堂然后到购物店,中午餐后到夏宮,接下来去喀山大教堂与涅瓦大街,晚餐后上火车赴莫斯科。</h3> <h3>斯莫尔尼宫建于1806—1808年,原为贵族女子学院,"斯莫尔尼"一词来自俄语"沥青",初建时这里属于沥青厂又有说是沥青仓库,由意大利建筑师B.拉斯特雷利设计建成。这是具有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斯莫尔尼修道院,它与斯莫尔尼宫浑为一体,合称斯莫尔尼建筑群。但大家都称"斯莫尔尼宫"以指斯莫尔尼建筑群。对于我们来说,斯莫尔尼宫更重要的是它在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的作用,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是十月革命的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斯莫尔尼会议大厅发表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1917年11月中旬至1918年3月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会议大厅以白色大理石装饰,工作室和起居室陈设简朴,后曾改为文献陈列室,直到1918年首都迁到莫斯科为止,这里一直是苏维埃政权的中心,现在是圣彼得堡市长办公地方。</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 </h3> <h3>这是上图中列宁塑像放大图,从网上下载。</h3> <h3>恩格思。</h3> <h3>老婆用手机拍了个特写,蛮好。。</h3> <h3>马克斯。</h3> <h3>马克思塑像背光,我们都没拍好,旅游团队时间也不允许我们多角度来尝试拍摄,很遗憾。</h3> <h3>斯莫尔尼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河河畔,原是一座东正教修女院。彼得大帝之女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被取消王位继承权后,在此出家修道。1741年,伊凡六世被皇家卫兵的政变推翻,于是她得以继承王位。</h3><h3>当时规划将钟楼建成全俄国最高的建筑,但是叶丽萨维塔于1762年去世,计划未能完成。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继位后,强烈反对巴洛克风格,小钟楼的建筑失去了资金来源,拉斯特雷利无法建成庞大的钟楼。</h3><h3>1835年,瓦西里斯塔索夫增建了新古典主义内部,以适应变化了的建筑品味。</h3> <h3>斯莫尔尼宫正面长220米,主体建筑的两翼伸出,每翼各长40米,组成宫中的主要庭院。20世纪60年代又在正门增建8根壮丽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斯莫尔尼宫的整体色彩和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一样,也是清爽干净的蓝白相间,是巴洛克风格和俄罗斯风格的融合,在圣彼得堡的教堂里,相当具有代表性。</h3><h3> </h3> <h3>冰天雪地里有人遛狗。</h3> <h3>如今斯莫尔尼宫做为音乐厅使用。</h3> <h3>闭着眼睛瞎照。</h3> <h3>寒冷地带的清晨给人凛冽清凉啊。</h3> <h3>从斯莫尔尼宫到滴血大教堂一路景观。</h3> <h3>滴血大教堂近旁不知道什么建筑。</h3> <h3>滴血大教堂。</h3><h3> 公元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准备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当他的马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的暗杀。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被送回到冬宫几小时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公元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这座教堂。亚历山大二世当时他也是波兰国王和芬兰公爵。</h3> <h3>按当时的设计要求,它必须充分体现俄国风格,所以建筑师巴尔兰德以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建造了这座教堂。教堂外貌的艺术设计灵感,主要来源自莫斯科雅拉斯拉夫斯基火车站的建筑风格及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教堂。而教堂整体之具体建筑结构,则来自于修道院院长大司祭伊格纳奇依的构想。据传说大司祭伊格纳奇依在睡梦中显现出这座未来教堂的设计蓝图。1883年9月14日举行了奠基典礼。历经24年的兴建工程,直到1907年8月19日正式完工,并由尼古拉二世举行隆重地开幕仪式,国家政要及皇亲国戚均应邀观礼。耶酥复活教堂内部嵌满了以旧约圣经故事为题材的镶嵌画。与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丽、更加生动,建筑费用来自沙皇家庭和一些私人。<br /></h3> <h3>教堂顶部的"洋葱头",据说象征着一支支蜡烛,从人间向上帝举起。不同数量的"洋葱头",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两个代表天人合一的耶稣基督;三个代表圣父,圣子,圣灵;五个代表耶稣和《福音书》的四位撰写者;十三个则代表耶稣和十二使徒。</h3><h3><br /></h3> <h3>到过莫斯科红场的人,都见识过瓦西里大教堂的绮丽,滴血教堂在外观上与瓦西里教堂的确有相似之处:它们的教堂穹顶都同为九个, 都那么大小不一、那么五彩缤纷、那么高低错落;可是据说,如果你走进过它们的话,就会明显感觉出它们的差异:瓦西里大教堂毕竟是中世纪的产物,教堂内比较朴素,空间比较狭小,有的地方如砖窑一般;而滴血大教堂内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教堂空间真是高大呀(目测大厅高度大约七八层楼,而最高一个穹顶高度为81米),在这样高大宽阔之间,人显得格外渺小; 空间给人的震憾仅仅是一部分,而当你看到那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无处不在的彩色马赛克壁画时,那种震憾才是前所未有的。众多的壁画,眼睛完全看不过来了,它们其尺度之大,造型之生动,色彩之丰富,用流光溢彩,美伦美幻来形容绝不为过,这些壁画全是用意大利马赛克做的,有7500平方米,属世界第二,难怪如今滴血大教堂已成为马赛克博物馆,从马赛克壁画这个角度说,它的确是无以伦比的,令人们叹为观止,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h3> <h3> 暗杀发生现场的一段街道被封闭在教堂的墙内,因此该段堤防也延伸到了运河中。教堂内,在亚历山大遇刺的精确地点设计了一个祭坛,装饰以黄玉、琉璃和其他宝石。沙皇的血从简单的鹅卵石中溢出,溅到地板上,与周围极为丰富的装饰形成鲜明对照。</h3> <h3>它的背面。</h3> <h3>涅瓦河上穿红衣服人在河面打洞钓鱼。</h3> <h3>无意中拍到一老妇人在街上一面行走一面喝酒。</h3> <h3>结束上午的游览项目,中餐在这家饭店。莫斯科和彼得堡,我们进餐的饭店大抵是这类型中国人开的,档次都不高,看来他们还处于创业积累阶段,消费者和店主生活都不易啊。</h3> <h3>进餐饭店外有群鸽子,它们争先恐后抢食,一点不怕人。</h3> <h3>导游奥利亚工作负责任,我自拍留影她蛮会配合。</h3> <h3>男导游郑孝锬在俄罗斯读大学,对俄罗斯历史很熟悉,做导游工作非常胜任,国内这类导游很少。奥利亚俄罗斯导游,在北京和山东读中文,也很胜任导游工作,我们是有幸遇上他们了。</h3> <h3>饭店门外,涅瓦河边。</h3> <h3>用完中餐,我们前往夏宮,以下是抵达夏宮前沿途路景。</h3> <h3>俄罗斯历史不长,但文物很多尤其是在圣彼得堡,这不知又是什么凯旋门。</h3> <h3>俄罗斯的森林占整个国土面积50%,圣彼得堡市30年不在老市区开发建设,树林随处可见,圣彼得堡市都是老建筑,凸显皇家气派,据说该市是全世界最值得去的十大城市之一。</h3> <h3>俄罗斯地铁站,屋顶上"M"地铁标志。在圣彼得堡M是圆形的,在莫斯科M是直角形的。</h3> <h3>俄罗斯地铁站。</h3> <h3>圣彼得堡市的有轨电车。</h3> <h3>不知这是谁的塑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