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情人有情---内蒙乌拉特前旗苏独仑公社王毛匠知青组

淸爽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  岁月是首歌,唱得或欢乐、或无奈、甚或凄然。歌词相近,感悟不同。歌者品味自知,愿闻者无意有心。</b></span></h1> <h3>1968年7月8日,天津站欢送去内蒙下乡插队学生的场景。火车汽笛轰鸣,为新一代"知识青年"开奏苦乐交响曲。</h3> <h3>照片中耀华同班学友有九人去了内蒙农村插队务农,其中孟广禄、徐志强、傅正、吴克义连同拍摄者吴春华去了苏独仑公社。</h3> <h3>耀华中学学友在天津站为去苏独仑的吴克义、吴春华送行。</h3> <h3>吴克义和吴春华在火车上与送行的人群告别。</h3> <h3>肖红、孙家胜、宋平分、徐力、卢小玲出发去苏独仑前与好友在天津水上公园留影。面如心声,透露出的是兴奋、矜持、抑或迷茫?</h3> <h3>十六、七岁的她们满怀激情和300多师兄师姐来到苏独仑这片土地。这是先后到王毛匠落户的年龄最小的4个女孩:徐力、陶卫晨、张秀敏、赵晓明。</h3> <h3>她们热爱北京天安门,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春节回津探亲都要在首都留影。摄于20世纪70年代初。</h3> <h3>今天王毛匠的地标。镇原称公社,村是当年的丰产大队。王毛匠组是当年的丰产五队和六队,村名王毛匠疙旦。</h3> <h3>苏独仑知青是一个大家庭。这是丰产大队的知青和在公社部门工作的知青合影。后排左1是吴春华。</h3> <h3>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知青们。前左是吴春华。</h3> <h3>公社和丰产大队的农村干部与知青们在田间地头合影。</h3> <h3>王毛匠丰产五队知青的家。房后是无边的沙梁和点缀其间的村舍。</h3> <h3>知青房舍坐北朝南,还算宽敞明亮,四室无厅,带小院。东边一间做了厨房。</h3> <h3>在住房前合影的七名家庭成员:女孩宋平分、杜秀荣、徐力、肖红;男孩吴克义、于铁根、吴春华。大当家的张履平及另两位女孩孙家胜和卢小玲缺席。家庭二当家的是徐力。两位当家的是大小搭配干事不累。</h3> <p class="ql-block">丰产五队和六队的知青亲如家人,不分你我。这是五队的4位大哥及肖红与六队的潘红丽、蒋伟玲、沈迪平、陶卫晨、张向元合影。前排男是生产队长赵虎宽。</p> <h3>五队的宋、肖、杜、徐四位姐姐与六队的陶卫晨、闫晓芳妹妹合影。前排中是和姐妹们要好的社员。</h3> <h3>她们七人在五队的场面外合影。感慨她们的风茂年华,少几分娇俏,多几分坚毅。</h3> <h3>部分知青与乡亲的合影。</h3> <p class="ql-block">陶卫晨语:我们最美好的年华是在艰辛的农村生活中度过的。我们怀念那段青春岁月,不管里面有多少无奈,多少不愉快的情感体验。</p> <h3>留住潇洒。在场面打麦子间歇时在场外照像的哥儿仨:吴春华、吴克义、于铁根。</h3> <h3>哥俩好。站在沙梁上的吴克义和吴春华,两人在中学同窗八年。早先坐在同一间教室,后来睡在同一盘土炕。</h3> <h3>肖红和陶卫晨情同手足,白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并肩劳作在田间。晚上,吃的是一锅饭,睡的是一盘炕,嘻嘻闹闹、唱唱笑笑,苦中作乐,让一天的疲惫消失得无影无踪。</h3> <h3>蒋伟玲、沈迪平、潘红丽站在高高的沙丘上指点沙梁,意欲激扬文字。姐妹仨人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h3> <h3>陶卫晨紧握钢枪的飒爽英姿。那时候武装易有,红装难求。想念红装穿武装。</h3> <h3>俊秀的肖红不爱红装爱武装。她15岁时就去延安拍下了"红小鬼"照。</h3> <h3>17岁的肖红人小志向大,要骑马挎枪走天下。</h3> <h3>肖红和陶卫晨在练习枪法,不知道打得准不准。</h3> <h3>肖红劳武兼备,扛枪能战斗,拿镰能生产。</h3> <h3>剃发明志。多张照片中16岁的徐力都戴着帽子,原来她让吴春华剃了个光头,下决心干男活吃苦受累磨练自己。守大渠时她女扮男装,白天和不相识的男工同劳动,晚上睡一盘通炕。一个月竟无人认出这是个"花木兰"。</h3> <h3>开过手扶拖拉机的吴春华学开履带式拖拉机。</h3> <h3>丰产六队泼辣能干的妇女队长潘红丽。下得地獄,上得天堂。</h3> <h3>农村是所大学校,劳动是最基础的学习课程。庄茂林队长给肖红和陶卫晨讲解劳动技能。</h3> <h3>庄队长、赵队长、肖红、陶卫晨在丰产五队知青房后合影。</h3> <h3>共同劳动结下的友情:吴春华和回乡青年、担任丰产五队青年队长的安志贵。</h3> <h3>共同劳动结下的友情:潘红丽、陶卫晨、肖红、蒋伟玲和青年社员安翠莲小妹。小妹留言:"乡荫掩倩影,岁月留思情"。</h3> <h3>闲暇时骑马。会骑马的跑一跑是享受,不会骑马的坐一坐也是享受。陶卫晨和吴春华。</h3> <h3>于铁根和宋平分。猜猜谁骑马跑开了。</h3> <h3>全国知青是一家。王毛匠的知青乐于和各地知青交往。这是1969年接待来访的东风二队和丰产二队以及来自外地的知青。</h3> <h3>忙中偷闲、苦中取乐,吴春华、蒋伟玲、沈迪平1970年走访70里外新安镇的天津知青。并一起畅游原生态的乌梁素海。名符其实的自驾游。他们是最早进入乌梁素海的苏独仑知青。</h3> <h3>孙家胜和经常来访的丰产二队马雪花亲如姐妹。两个自翊有政治头脑的人,经常在煤油灯下讨论研读马恩列斯毛的经典著作。既当做知识来学习,也努力去实践。她们要做那个时代了不起的女性。</h3> <h3>陶卫晨去永和六队和瓦窑滩的知青在一起。排排坐留个影,友情长存细润无声。</h3> <h3>知青联欢,唐勇为大家演唱红灯记,"提篮小卖……"。大家笑的多开心,为知青中的表演艺术家点赞。</h3> <h3>与很多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的知青一样,吴春华在西沙梁小学任教五年。这是他和学校同事及他教的毕业班合影。</h3> <h3>吴春华工作兢兢业业,在家中认真备课。</h3> <h3>1970年6月,吴春华代表苏独仑学区出席乌拉特前旗学毛著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后又被选为前旗代表到临河出席巴彦淖尔盟学代会。出席前旗学代会的全体苏独仑代表合影。</h3> <h3>1971年5月,吴克义由于在王毛匠农村建设中的杰出表现,被乌拉特前旗革命委员会授予"五好知识青年"的光荣称号。</h3> <h3>徐力1970年到"万岁军"当卫生兵,走进中央军委嘉奖命名的先进卫生科。1989年转业到北京医药公司任主任药师。</h3> <h3>1972年底,西沙梁知青张秀敏嫁到王毛匠落户,为王毛匠知青大家庭增加了新成员。</h3> <h3>陶卫晨1974年去内蒙财贸学校学习,在学校读书、打球、滑冰、唱歌、跳舞,忙得不亦乐乎。两年的学校生活,结下的同学情谊,至今难以忘怀。</h3> <h3>1975年6月,吴春华受命创办苏独仑中学。这是中学的四位开创者:武志华、吴春华、蒋志华和林双萍。人诩:"三朵花插在一个瓶子里"。</h3> <h3>1977年的苏独仑中学全体教师,其中有七名天津知青:蒋志华、林双萍、吴春华、王在庚、王玉泰、周珩、张永贤。欢送首届毕业生。</h3> <h3>1975年11月,苏独仑学区的各校校长在学大寨的热潮中到了北京。时任中学校长的吴春华同行。</h3> <h3>各校校长又赴山西昔阳实地考察了大寨,认真学习大寨精神。</h3> <h3>1977年7月20日,天津的女孩赵晓明(后排右1)来到王毛匠插队,王毛匠的天津知青队伍又得以延续。这是1978年1月她和其他6名苏独仑公社知青代表到乌拉山党校参加学习。</h3> <h3>1979年1月,赵晓明参加王毛匠的民兵集训。</h3> <h3>岁月无情人有情。1993年8月,已过不惑之年的昔日知青重回苏独仑探亲。</h3> <h3>一大批知青二代随父母同行,来到他们父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让孩子们看看那片热土,感受纯真、刚毅、奉献的知青精神。</h3> <h3>探亲掠影。</h3> <h3>吴春华和张秀敏在苏独仑中学留影。中学已经是第二代校舍了。</h3> <h3>吴春华在西沙梁街上和昔日的学生合影。在王毛匠的场面上和乡亲们合影。</h3> <h3>2002年5月,为从加拿大回国探亲的吴克义接风洗尘,张履平、于铁根、孙家胜、卢小玲等相聚在天津。二当家徐力也从北京赶来,在给各位的照片背面题词。王毛匠家庭中年龄最小的她也已经50岁了。</h3> <h3>34年弹指一挥间,王毛匠的少男少女们童心未泯,初情不改,情深意重。</h3> <h3>2008年7月,为纪念下乡插队40周年,苏独仑知青在天津聚会。老友重逢。左起:孙家胜、吴春华、蒋伟玲、李庆春、马雪花。</h3> <h3>陶卫晨、吴春华与赵焕奎、宫鸿运二位大夫相聚。二老曾是天津"6.26"医疗工作队成员,1970年到苏独仑公社卫生院落戶。他们与天津知青结下不解之缘。</h3> <h3>2013年8月,为纪念天津知青下乡45周年,苏独仑的插友们重返第二故乡。</h3> <h3>与乡亲们在乌拉特前旗聚会。</h3> <h3>与钱广森书记、闫作卿老师、杨风鳴主任、王福等愉快相见。4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使用曾经的称呼,不忘初心,牢记友情。</h3> <h3>在王毛匠和西沙梁,与乡亲们相会,与过去的学生们欢聚。说不完的话,诉不尽的情。</h3> <h3>在圐圙补隆看望&quot;留守&quot;的老知青方陆玲夫妇,重叙当年插队时的友情。方陆玲原是丰产二队的知青。</h3> <h3>在永和大队与学生们一起度过欢乐的时光。</h3> <h3>2017年春节,王毛匠和苏独仑的插友们在天津聚会。</h3> <h3>岁月无情人有情。从当年的翩翩少年到如今的年逾花甲,经历四十多年漫长的人生道路,虽有不同的境遇,但始终不变的是浓浓的插友情。</h3> <h3>孙家胜、陶卫晨、吴春华和老友们欢聚一堂。</h3> <h3>2017年2月,吴春华与赵晓明相会在河北沙城。两人分别在1968年和1977年来到王毛匠插队,相隔九年的插友也是师生!此事不知是悲还是喜。40年后再相聚自然是大喜过望。</h3> <p class="ql-block"><b>王毛匠知青快乐的老年生活。</b></p><p class="ql-block">70岁"高龄"的宋平分在海南三亚海滩起舞。她1975年进入中国银行总部工作,曾被外派赞比亚设立银行机构。</p> <h3>与吴仪在赞比亚。在南非、美国、瑞士、德国、荷兰、法国、日本等地留影。</h3> <p class="ql-block">于铁根1981年大学毕业后在天津的中学任教。生前游西湖逛上海,登盘山、五台山,去京东大峡谷、清西陵、山海关。让这些照片寄托我们的哀思。</p> <h3>徐力在照顾家人之余开始疯玩。她北上黑龙江漠河南下云南西双版纳西去青海。骑藏獒的照片又让我们看到了当年大无畏的"假小子"身影。</h3> <p class="ql-block">戎装照-正装照-婚装照,徐力由"假小子"回归真女神。</p> <h3>肖红1987年留学美国后至今从事桌面出版行业。惊奇于她的瑜伽功夫!有一张空中瑜伽,妳见过吗?!</h3> <h3>肖红上天入海,在美国、日本、西藏等地旅行。</h3> <h3>吴克义1988年赴加拿大留学,后在加拿大省健康研究所和多家药业公司工作。这是在北欧、西欧、北非等地旅游。</h3> <h3>一直在天津的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卢小玲与家人在英国旅行。登上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异形岩石山,参观泰坦尼克博物馆,游览都柏林城堡。</h3> <h3>陶卫晨漫遊蓟州八仙山、内蒙希拉穆仁草原、河北柏乡汉牡丹园等地。进蒙古包,观油菜花海,赏色彩艳丽的多姿牡丹。</h3> <h3>旅游达人吴春华走南逛北。选几张在美国、意大利、印度、俄罗斯、摩洛哥的照片。</h3> <h3>风光旖旎的内蒙塔敏查干沙漠、新疆伊犁河谷、台湾太鲁阁大峡谷、甘南冰川雪山、四川九寨水景、甘肃敦煌月牙泉。</h3> <h3>2017年与5月,吴克义和吴春华相会在西班牙。</h3> <h3>又同去葡葡牙。</h3> <h3>2017年6月,宋平分、卢小玲、孙家胜和吴春华时隔46年在天津相会。</h3> <h3>盛夏7月,苏独仑知青在蓟州聚会。陶卫晨、吴春华前往。两人与好友马雪花合影。</h3> <h3>2017年8月吴春华又到他魂牵梦萦的王毛匠看望乡亲。在王毛匠村口留影。</h3> <h3>与乡亲在学生王明开办的农业合作社前合影。</h3> <h3>招待王毛匠的乡亲们。</h3> <h3>在乌拉特前旗看望原苏独仑公社社长邬安华。老爷子93岁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谈笑风生。</h3> <h3>吴春华和原西沙梁的学生们在乌拉特前旗聚会。</h3> <h3>师生共叙43年的离别情。</h3> <h3>吴春华和原苏独仑中学的老战友们合影。相约2018。</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但愿人长久,千里万里共婵娟。常相聚是大家共同的心愿。难忘插友情。</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