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我的人

郭万梅

<p>救护车打着灯闪尖叫着朝医院驶去。</p><p>这是婆婆第二次因哮喘病发作入院。当晚留院陪床的只有我与姑姐俩人。 </p><p> 晚七时左右,婆婆脸色惨白,眼球向上翻,胸口已不再剧烈起伏时,大夫们急忙冲进病房按住她的胸部,一下,两下……</p><p>床前的监控仪,此时发出一连串刺耳地“嘀嘀”声,大夫们停了下来,无奈地摇了摇头。 姑姐此时早已哭倒在地,满脸泪痕,我只觉手脚冰凉,四肢瘫软。 </p><p> 今早入院,就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婆婆用她慈爱的带有病楚的目光一直觅寻我的踪影。当我与她眼神触碰的一刹那,我的心忽地缩紧了。 我忙上前攥住她的手,她呼呼喘着像个助火的风箱。胸口因喘息而上下伏动,她后背垫起高高的枕头,身体半仰着,大夫才刚刚输过液。</p><p>我坐到婆婆跟前,四目相对,默默无语。婆婆嘴只微微张了张却一个字未说出口。我紧紧握住她枯瘦如柴的手,不禁淌下泪来…… </p><p> 未曾想,与我朝夕相处20年,疼我的婆婆,一天之内竟离我而去。想至此,怎不令人心伤。 </p><p> 拉着长笛的救护车,载着婆婆尚绵软的“身体”疾驰着。我再一次握紧婆婆已不再温热的手。许是亲人的缘故,那一刻,胆小的我未曾感到一丝的恐惧。我眼含泪水一路轻声唤着:“妈!妈!咱到家了……” </p><p> 那晚家里正赶上停电,闻迅前来的邻居们,秉烛操持。他们扯好白布,搭好床板,请好大了(天津人称操持白事的人),默默伫立街头,静候婆婆归来。</p><p>下半夜,劳忙的乡邻渐渐散去。这会,我也哭乏了便躺在床上歇息。恍惚间,婆婆端着她平日里喝水的茶缸向我踱来。她的手由于长期吃药,留下微颤的毛病。因此,每每走路,茶缸就会发出“咯楞楞”的响声。 </p><p>我忽觉茶缸又“咯楞楞”响起来,似婆婆颤巍晃动的身影。我使劲睁开眼睛,却什么也没有,只有客厅传来“嘤嘤”地哭声。婆婆真的走了,我从此再也见不到她了。盈盈的泪水再一次蓄满眼眶,顺着我的脸颊滴落下来,滚落到枕边、鼻子里。我的鼻子被泪水呛到了顿时哽住。正所谓情到深处,泪涟涟!怎能忘啊!与婆婆朝夕相处的那一幕幕!</p><p>婆婆与中国大多数妇女一样,具有善良、宽厚、勤劳、乐观的优秀品质。</p><p>婆婆是本镇三大队人。姓张,是家中长女,本户很大 。下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她19岁那年嫁给小她两岁的公公,可以说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奶奶(婆婆的婆婆),是旧时传统妇女,在她做小媳妇时常受婆母的气。按理本应对儿媳好些,可奶奶仍保持旧时习气,对婆婆比较刻薄蛮横。可生性善良仁厚的婆婆,并未记恨奶奶对她的薄情寡义。</p><p>一上冬,就不顾天寒地冻为奶奶爷爷烧火暖炕,后来添置炉子,又为其生炉火、端屎倒尿,做饭洗衣这些零碎活更是家常便饭。</p><p>那时家里尚有二十几亩薄地。身材瘦小的婆婆 ,每日披星戴月下地干农活。婆婆和大娘还有爷爷负责伺弄地,大伯则负责进城卖货。每日如此,几乎没有空闲。</p><p>晚上回家,婆婆顾不上歇息,只匆匆吃上口饭,便拖着疲累的身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给六个孩子纳鞋底、做棉衣。不光忙乎自家孩子,还兼顾北辰姑姑家几个孩子的活计,可想生活担子是何等繁重。</p><p>彼时,公公在一家造船厂上班不常回家,根本无暇顾及家里。婆婆不仅伺候年迈公婆的日常起居,还要拉扯六个孩子琐碎生活,实属不易。每当婆婆向我提及这些旧事,我不免为她叹气不平,可婆婆却总是笑呵呵的,在她脸上丝毫觉察不出昨日承受的艰辛。</p><p>婆婆古道热肠是这条街上出了名的。</p><p>邻里间的大事小情、红白喜事,她都会帮忙助阵,不请自到。因公公排行老二,老街坊们都尊称她为“二奶奶”。</p><p>这个问:“二奶奶,那个有嘛讲究吗?”,那个问:“二奶奶,这个有嘛不妥?”,反正只要是她知晓懂得的老理、老例,她从不推诿,准保给指明解决了。</p><p>邻居张奶奶不幸过世了,婆婆那年已近70岁的人了。她不顾自己年迈体衰,竟在那没黑带白忙乎了三天。做丧服扯白布,旁人用剪刀裁,婆婆使不惯,她习惯用手扯,劳动强度之大可以想象。待婆婆劳完忙回到家,便一头扎到床上,整整躺了两天。</p><p>婆婆不识字,但她懂得为人之道。她常对我讲:“三块儿瓦绊倒人,谁家都没挂无事牌,远亲还不如近邻呢”,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婆婆爱她的儿女们,对哪一个都倾注了全部的爱。对儿媳也不例外,她把我当闺女一样疼。</p><p>我坐月子时,妈妈还未退休不能照顾我,是婆婆端上跑下地伺候我。每天和上一小块面,给我擀面汤卧鸡蛋吃。至今记得,粗细均匀、粘稠适中的面条里卧着四个白嫩嫩的鸡蛋,吃起来咸淡可口,滑爽筋道。我最爱吃婆婆摊的葱花鸡蛋饼,吃起来满口生津,唇齿留香。怕我吃一两样会腻,她可样给我变换着做:冲藕粉煮鸡蛋、小花卷熬米粥、煮大虾、熬金鱼……</p><p>每天一大早,就听外屋碟响盆动,那一准是婆婆为我忙乎早饭呢!此时的我条件反射似的,肚子已咕咕叫唤了。</p><p>由于种种缘由,年轻的我,不适应初为人母的辛劳,不幸患上了产后抑郁症。</p><p>当时,大家根本不懂“抑郁”为何物?只认为我种了什么邪气。这下可害苦了婆婆,她不仅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女儿,还四处求人为我淘换医病的良药,真是操碎了心。</p><p>一大早,她把只有个月大的女儿送到妯娌怀里。妯娌六嫂子与我同院住,他儿子只比女儿长一岁,奶水充足,婆婆就让妯娌给女儿搭口奶。因那段日子,我情绪低落,不思茶饭,奶水不丰,孩子吃不饱天天嚎啕,婆婆才想出这法子。</p><p>幸运的是,在家人温情的感召下,我的抑郁,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戛然而止。</p><p>人是情感动物,日久生情这句话不光指男女之情。我和婆婆在生活点点滴滴的磨合中,感情也与日俱增。</p><p> 一次工作中,我不小心碰伤了右眼角,足有一公分长的口子。当时去了一家综合医院,大夫根本不敢收,怕缝和不好落下疤痕破了相。没办法,继而直奔市里的眼科医院。因走得急没敢告诉婆婆,毕竟70多岁的人,怕她担心。</p><p>谁曾想,她不知从哪得到的消息,听说我碰了“眼睛”吓坏了,坐在床边,一天水米未打牙,哭着、颤抖着为我祈福。邻居表婶百般劝说,她才安静下来。当表婶与我说起此事,心疼得我直掉泪,肠子都快悔青了。</p><p>我又何尝不心疼婆婆呀!</p><p>婆婆75岁那年,忽然急性阑尾炎发作,我那天正好不在家。等闻讯赶到医院,只见婆婆浑身插满输液管子,脸色憔悴地躺在病床上。我的心翻腾着,不知是自责还是难过,眼泪扑簌簌往下落,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临床的病友家属,了解我们原来是婆媳关系,都点头赞许道“瞧,你看人家这婆媳感情……” </p><p> 每逢星期天,我和婆婆常常手挽手一起逛街买菜,旁人总误认我们是亲娘儿俩。每当有人问:“又和你闺女逛街呀?”她总是抿着嘴笑吟吟的高声答:“这是我老儿媳妇儿。” </p><p> 她常对我说:“女人有福压满屋,女人要压事,不要激事,这个家才安定、才好过”,我都一一记下了。我有什么心里话,都爱对她讲,有什么烦恼事,都爱对她说,婆婆就是我的主心骨。</p><p>时间过得真快呀!眨眼又是春天了。院里的两棵石榴树鼓出嫩嫩的苞芽,柿子树也钻出乌亮的小圆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耀眼的光泽。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婆婆坐在马扎上,微眯着眼睛慈爱地望着我,望着石榴树 ,望着院子里她熟悉的花花草草:柿子树、茉莉花、文竹、仙人掌……</p><p>一晃几年过去了,石榴树安在,这些花儿安在,家里的一切都安在,唯有婆婆您——不在了……</p><p>燃上一炷香,那纷纷缭绕的烟雾,随风缓缓飘向遥远的天际,带去了我无尽的思念:“您在天堂过的还好吗?”</p><p>记得您曾和您的老姐妹们说过:“我啊,这辈子,谁都不愿跟,就愿意和我老儿媳妇过,谁想拉我都拉不走,我跟我老儿媳妇投缘……”</p><p>”是啊,我跟您还真的很投缘啊!</p><p>我母亲属马,您比母亲大一轮亦属马,这是否巧合呢?我与母亲生活20年结的婚,跟您朝夕相处20年后您离我而去,这难道又是一种巧合吗?母亲抚养我长大成人,是您教育我如何为人处世。在我心里,您既是婆婆又是我可亲可敬的母亲。</p><p> 凝望着婆婆的遗像,笑的还是那样的灿烂,那样的慈祥,仿佛听见您老人家爽朗的笑声和亲切的叮咛。啊!原来您留给我的都是最美好的记忆。您希望我们远离悲伤,远离烦恼,永远快乐幸福的走下去!</p><p><br></p><p><br></p><p><br></p><p>此文获得第八届漂母杯三等奖并刊登《滨海时报》。</p> <p> 作者简介</p><p><br></p><p>郭万梅,天津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学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2010年开始写作,作品见于《天津日报》《天津今晚报》《中国作家》《岁月》《中国财经报》《时代报告》江苏散文网、在场、中国作家在线、中国创新文学网等报刊网络平台。曾荣获第八届“漂母杯”华人华文母爱·爱母主题散文诗歌大赛、第七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第六届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十七届“东丽杯”孙犁散文奖等奖项。作品收录《古镇葛沽》《三江文艺》等书籍,喜爱朗诵主持,常在区、镇举办的大型文艺活动中担纲主持。</p><p><br></p><p> </p><p><br></p><p> </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 </p><p><br></p><p> </p><p><br></p><p> </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