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里看杏花——五莲驼石沟(一)

刘松荣

<h3> 杏花,即杏树的花,属被子植物门,木兰花纲,&nbsp;蔷薇目,蔷薇科,落叶乔木。三四月展叶前开放,花形与桃花和梅花相仿。杏花有变色的特点,&nbsp;含苞时纯红色,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花落时变成纯白色。初夏成熟。杏树原产中国,分布很广。树龄长,可活一百年以上,既能采果又能赏花,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h3><h3> 如果说梅花是文人的花,杏花则是百姓的花,不仅能赏花,还能吃到甜美的杏子。在一个地方,树的品种不同,开的也有早有晚,陆续看一个月的花,三个月后就能享受甜美的果实。大江南北、山野村庄、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房前屋后、河畔湾边均有此君,所以说是百姓的花。铁黑色的老树皮,皴裂着岁月的沧桑,花开的时候由红色逐渐到全开时耀眼的白色,树枝形状的多变,明媚的杏花,展示着铁骨柔情的潇洒,非常有欣赏价值,古人为它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美的诗篇。</h3><h3> 我非常喜欢杏花,从3月20日就开始拍杏花,拍了有不下10次,经常爬山过岭、穿街走巷的找了看。日照五莲的驼石沟则是一个杏花村,一个因杏花出名的小山村,拍的大树均出自此处。</h3> <h3> 说起驼石沟就得说马耳山,因为驼石沟就在马耳山的西峰脚下。</h3><h3>马耳山位于山东省五莲县许孟镇东南6.5公里处(注:现在此山的东侧已经被诸城市开发,但是马耳山的主峰在许孟镇境内),占地约4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06米,为鲁东南最高的一座山。因主峰二巨石并举,远望状如马耳,故名。山势为东西走向,由片麻岩、花岗岩构成。五老峰、松朵峰、鸽崖峰等奇峰高峙竞秀,山间岚气霭霭,泉水淙淙。山坡林木覆盖,荆榛遍生。山石嶙峋,山势陡峭,但有曲径通幽。这儿有仙人洞、龙王泉、隐龙寺、石龙寺、齐长城和桥上庄等胜迹。</h3><h3>据唐代文学萧颖士《马耳山记》记载,仙人洞为东晋人葛洪曾隐居炼丹之地。隐龙寺、石龙寺为北魏正光时所建,至清末仍完好,今已废圯,公存遗址。山脊处有横亘绵延的齐长城。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琊巨海,千里余里,盖田氏所造也。"《竹书纪年》记载:"齐长城"为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筑建,至今已有2349年的历史。今有些地段,残址凸出地面1米左右,宽10米左右,基础多以块石垒砌。其上以沙土夯筑。每遇沟壑以巨石填筑。曲折蜿蜒,高低绵亘,十分壮观。"齐长城"经历的诸城段,西自郝戈庄的马耳山,东延至皇华镇的龙湾头,再延至石门乡的马山后,桃园乡的台家沟南岭,然后入胶南市境,全长30多公里。打开乾隆《诸城县志·总图》可见,马耳山与喜鹊岭之间为"黄草关"。这是"齐长城"一道险峻的关隘。</h3><h3> 马耳山属泰沂山脉,南靠五莲山、九仙山、北与常山遥相互,它们同出一脉,相接相连,相得益彰。</h3> <h3> 驼石沟村是紧贴马耳山主峰西麓的一个小山村,隶属于五莲县松柏乡,人口最多的时候不过60多户,二三百口人,距离山下最近的村庄也要走二三华里山路,翻越数道山 梁,那小路小到有的地方只容一人通过。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跟两千年前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直到这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才 想起来要把这个小村庄的村民搬迁到大山外面去,这才全村迁移到了西北直线距离约1公里的陈家峪村,作为一个古老村庄名称的驼石沟,转换成为了一个自然地 名。</h3><h3> 驼石沟小山村很古老,至少有近200年的历史,传为清道光年间(公元1842左右),山下前长城岭村一位郑氏先人率子孙迁到此地立村,由于村南沟 南崖上有块大石头,驼着两块小石头,宛若一母背二子,人称驼儿石,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砣石沟飘逸。</h3><h3> 驼石沟由于地处偏远,保留了极具典型的农耕文化,人们 长年累月生活在大山深处,与大山和谐相处,与山林旦夕相伴,整个就一世外桃源。过去的人们生产劳动之余,在山下、石边、沟岸栽种下大量杏树,借马耳山泉水 的滋润,杏树长得遮天蔽日,从山顶上、从村庄外面,几乎看不到哪儿是村庄,哪儿是沟壑,哪儿是果园,春天只见繁花遍地,夏天则是桃杏飘香,满坡碧绿青翠, 一派生机盎然。</h3><h3> 如今驼石沟的村民大都搬走了,满坡杏树仍然留在了那里,成为了一处远近闻名的景点,驼石沟也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杏花村。</h3><h3> 驼石沟传统村落,最早可追溯于北宋初年,建筑以当地山石、黄泥和麦草为原料建房居住,至清代逐渐形成村落。村人只有郑姓一家。</h3> <h3>这是一个给朋友们展示照片为主的文章,想起什么以后再补充吧,大家看图。</h3> <h3>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憔悴去。零落不堪。——唐·杜牧《杏园》</h3><h3><br /></h3> <h3>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宋·寇准《柳》</h3> <h3>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北宋·李清照《临江仙·梅》</h3> <h3>看杏花的树,就别讲究横平竖直了,因为杏树都随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姿势各异,我拍的是平的,它长的是歪的啊。正因如此,才是杏树的好看,或如舞者,或如对话,或如醉卧……千姿百态,甚是好看。</h3> <h3>《游赵村杏花》</h3><h3>  唐·白居易</h3><h3>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h3><h3>  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h3> <h3>200年的杏树王,寿命与这村的历史一样长。</h3> <h3>顺便看看古人的美好描写,风雅一下。</h3> <h3>《杏花》</h3><h3>  &nbsp;&nbsp;&nbsp; 唐·李商隐</h3><h3>  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h3><h3>  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h3><h3>  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h3><h3>  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h3><h3>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h3><h3>  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h3><h3>  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h3><h3>  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h3><h3>  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h3><h3>  吴王采香径,失路入烟村。</h3> <h3>《杏花》</h3><h3>  唐·罗隐</h3><h3>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h3><h3>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h3> <h3>《杏花》</h3><h3>  北周·庾信</h3><h3>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h3><h3>  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h3><h3>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h3> <h3>古苑杏花》</h3><h3>  唐·张籍</h3><h3>  废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时。</h3><h3>  独开新堑底,半露旧烧枝。</h3><h3>  晚色连荒辙,低阴覆折碑。</h3><h3>  茫茫古陵下,春尽又谁知。</h3> <h3>《北陂杏花》</h3><h3>  宋·王安石</h3><h3>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h3><h3>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h3> <h3>新朋友,六十二岁的郑老汉。后面是他原来的房子。</h3> <h3>《杏花》</h3><h3>  唐·李商隐</h3><h3>  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h3><h3>  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h3><h3>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h3><h3>  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h3><h3>  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吴王采香径,失路入烟村。</h3> <h3>《杏花》</h3><h3>  唐·韩愈</h3><h3>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h3><h3>  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h3><h3>  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h3><h3>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h3><h3>  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h3><h3>  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h3><h3>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h3><h3>  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h3><h3>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h3><h3>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h3> <h3>《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h3><h3>  唐·司空图</h3><h3>  汉王何事损精神,花满深宫不见春。</h3><h3>  秾艳三千临粉镜,独悲掩面李夫人。</h3> <h3>照片太多,这里只能100张一篇文章,只好分了个一、二,且等第二篇吧,发这文章不光是看美丽的风光,希望大家珍惜有历史的自然景物,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生灵,让人和谐地生存于大自然的怀抱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