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𣈱达自天然

刘文艳

<h3><br /></h3><h3> <b> 文心畅达自天然</b></h3><h3> 刘文艳</h3><h3> 原载2017年3月27日 《文艺报 》</h3><h3><br /></h3><h3>  文畅先生近日出版了《文畅望园斋文丛》,包括随笔、散文、纪实、诗词、评论和诗友论文共六卷,近300万字,可谓文类锦繁,洋洋大观,充分展示了他的创作成果,体现了他文学创作的基本风貌和特色。</h3><h3>  文畅从学生时代开始文学创作,从6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就在辽宁、在全国产生了影响。以后虽然工作不断变化,职务不断提升,但是文学创作却一直与之相伴,并不断地提升着文学品位,取得了丰硕的文学成果,其文学影响也更加广泛。本世纪初,中国作家协会曾举办文畅散文精品集《国宝灵光》研讨会,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的金炳华曾对文畅散文创作从时代感强烈、感情真挚、语言朴素流畅三个方面给予很高评价。前年省作家协会召开了文畅长篇纪实文学《回望云烟》作品研讨会,与会的作家、评论家也都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当代作家评论》等报刊杂志先后发表关于文畅文学作品的评论90多篇。这些评论从不同角度研究论证了文畅的文学成就。</h3><h3>  文畅先生几十年笔耕不辍,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方面都有很多建树,其文学作品已经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h3><h3>  <b>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为人民书写,为时代而歌。</b>文畅并非专业作家,长期担任领导干部,却一直对文学情有独钟,始终不渝地坚持着文学理想,执著地从事着文学创作。文学即人学,观照的是社会与人生。阅历丰富,视野宽广,立足点高,是提升文学创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文畅也正是因为多年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其作品的视野更为开阔,视角更为独特,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因此,他的文学作品,总是以其思路开阔、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而见长。</h3><h3>  文学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从文畅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情怀不是小我情怀,而是关注社会、民生,关注国家、民族的大情怀。他的作品也不拘泥于一己之悲欢,而多为反映现实生活之社会叙事,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向好以及情感理性世界的巨大变化。</h3><h3>  多年以来,文畅总是能够站在时代潮头,把握社会发展的最强脉搏,以"铁肩担道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为人民而书,为时代而歌。比如发表于《当代》的《老市长的回忆》一文,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文中写一位退休的老市长在接到已经在外省当了副省长的儿子写来的求教信后,认真反省自己的人生道路,特别是自己做县委书记和做市长时两次不听群众意见,而导致决策失误,好心未办成好事的教训,在回信中嘱咐自己的儿子,当领导办事情决定问题有三条务必注意:人民不赞成的事切不可干;客观条件不成熟的事切不可干;只图一时热闹的事切不可干。这三个"切不可干"是以一位久经历练的领导者的眼光对历史和现实做出的深刻思考,是人民情结的生动体现,至今仍然具有警醒意义。纪实文学《回望云烟》是文畅个人经历、情感的真实回顾,也是他所经历的这个时代,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忠实记录,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生动形象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时代前行的轨迹和他深厚的为民情怀。</h3><h3> <b> 以真情、真实、真诚打动人心,贴近人民和生活。真</b>情是文学的生命线,是衡量文学作品品格高下的重要标准。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学创作的命运。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翻开文畅先生作品,无论是随笔、散文、诗词、纪实文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蕴涵着真情实感,可谓真情灼灼,动人心魄。凡心有所感,情有所钟,便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对真善美热情地讴歌,对假恶丑直率地鞭挞。凡是诉诸于文字者,都出于内心的感悟与呼唤,都发自内心的冲击与激动,都充溢着作者的襟怀与气韵,都是情怀的展露和心灵的告白。</h3><h3>  文畅的许多作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原因也在于此。比如散文《一朵洁白的云》,以从作者心底流出的挚情文字,书写了挚爱亲情之善,人间真情之美。这篇文章几乎回忆了大姐"二云子"的一生,长姐如母,泽被三代。文中用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塑造了大姐讲信誉,重承诺,讲义气,重感情,讲奉献,重亲情的感人形象,读来沁人心脾、动人心弦。</h3><h3>  文心畅达自天然,文畅对人民和生活中真善美的书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情感流淌,从不矫揉造作。比如《青衫泪》《彩石恋》等等都是真情的书写,读后令人感同身受,激动不已。</h3><h3>  <b>始终坚持文学探索和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提升文学创作的艺术品位。</b>好的作品必定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文畅是一位非常刻苦、十分严谨的作家。可以说,他的作品都是其倾注心血之作。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文学的道路上始终坚持不断探索,不断攀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逐歩形成了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文畅在探索中不断以新的发现、新的思考进行着创作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作经验。他对散文理论有着自己独到的研究和主张,特别是在文学语言方面形成了独特风格。他的文学语言质朴清顺,平实畅达,娓娓道来,从容镇定,亲切而温馨,具有自然清爽、质朴疏朗之美,这种语言风格充分体现着作家的文学自信。当然在他的作品中,也时而闪现一些华美优雅之语,看不到雕琢粉饰的痕迹,却使行文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在语言运用上,可谓驾轻就熟、游刃有余。</h3><h3>  文畅先生多年来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坚持为人民、为时代而书写,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是一位成果丰硕的优秀作家。同时,他也为繁荣辽宁的文学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多年来对省作协的文学活动,他都满腔热情,建言献策,指导创作,扶持新人。特别是对鞍山的文学事业投入了更多精力,建立创作基地,开辟文学园地,壮大文学队伍,培育文学人才,推动文学理论研究,指导文学工作开展,为鞍山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基础,作出了贡献。如今,文畅先生著作等身,功成名就,却依然孜孜以求,放弃闲适的晚年生活,青灯古卷,专心创作。这种不忘初心,执著于文学创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h3><h3><br /></h3><h3><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