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周末,随俱乐部摄影团去安徽绩溪周边采风三天。</p><p><br></p><p> 大概五年前,我曾经到过这个地方,盖因天气状况不佳,加之技艺能力有限,片子拍了不老少,看得过去的片子几乎没有。</p><p><br></p><p> 这次天公作美,赶上了连绵小雨过后的初晴,对摄影而言,这是最完美的天气状况。整理所拍的片子,多少可以选出几张看得过去的了,不枉此行。</p><p><br></p><p> 就拍摄风光片而言,相机的熟练操控、光线的灵活运用、取景的独到构图,以及后期的必要处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仅是拍好片子的基本要求,充其量只能保证拍出漂亮的糖水片。若要在照片中体现自我的情感、趣味,特别是自我思想的表达,审美意识的高下则是起决定作用的。</p><p><br></p><p> 同一个地方,相同的气候条件,别人拍不好,你能拍好,说明你技术过硬;别人同样能拍到,而你拍得更有特色,处理得与众不同,则说明你在审美上有过人之处。正所谓,技术决定下限,审美决定上限。</p><p><br></p><p> 毋庸讳言,通过这几年的孜孜以求,自我感觉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拍出的片子,说到底,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若想再进一步,提高审美意识是必须要过的坎。</p><p><br></p><p> 诚然,技术的提高可以量化,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审美的提高则是潜移默化的,也许长时间看不出长进之处。即便如此,亦当努力,为巩固下限,突破上限!</p> <h3><font color="#010101"> 以上四幅片子是在绩溪龙川村外同一个地点拍摄,第一幅用广角镜头,第二、三幅用长焦镜头拍摄,最后一幅则采用了五幅片子拼接的方法。后期按自己的想法对片子的色彩、影调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形成不同的韵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也许有人会说,现场看的不会是这样的吧,后期处理成这样似有做“假”之嫌。其实这是片面的看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首先要在拍摄时将必要的元素记录下来,后期才能按照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去强化自然的亮点,反映自我的感觉,也就是说,用镜头的语言充分反映自己的审美情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都是拍不好片子的。</font></h3> 绩溪家朋乡路边的山上是著名的油菜花拍摄点,天还没有亮,观景台上已经挤满了人。第一幅片子用了四幅片子叠加处理,反映远处山村灯光、路上的车灯轨迹,中间的油菜花地,近处拥挤攒动的人影等;第二幅突出阳光的射线,与油菜花形成呼应,增加些画面的兴趣点。最后一幅没得说,人人都是这么拍的,一看就知道是拍摄家朋油菜花经典场景。<div><h3><br></h3><h3> 一般而言,如此拍摄不成问题,但想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如第一、二幅,拍摄的时候就要想好后期怎么做,这样后期处理才能得心应手。</h3><h3><br></h3></div> <h3><font color="#010101"> 观景台人太多,而且,很多风光拍摄点拍出的片子基本都是千人一面,没有特色。与其等半天只拍一张片子,显然划不来,还不如四处走走,换个角度看看,或许有不同的风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好在前几天的雨水,充沛的水汽给初晴的天带来了漂亮的云雾,这是馈赠给起大早的摄影人最好的奖赏。至于,前期怎么拍,后期怎么做,那都是见仁见智的事了,无须苛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以上三幅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座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色调、影调关系,尝试反映不同的拍摄意图和审美情趣。</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