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解味

闲云崔立

<h3>桃花,是极普通的花,也许是人们最常见的花了。你看,从江南到塞北,从高山到平原,从城市到乡村,庭院里、篱笆旁、山谷中、小溪畔,桃树桃林无处不有。每当寒冬过去,新年方始,天地转阳,春风微起的时候,那一株株一片片的桃花便会悄然开放,从南方渐次向北,用云霞般的色彩装点河山,如泼墨大写意一般渐渐渲染了整个中国。</h3> <h3>桃花,大约也是人们感觉最为亲切的花了。在国人的情感中,都会有一些桃花的情愫,隐隐约约。不是吗?在记忆中,谁家没有种植过桃树呢!小时候,尤其是乡下的孩子们,谁不盼着桃树开花,盼着桃树结果,用那清香甜糯的桃子一饱口福呢?即便是在城市的公园里,哪一个又少得了桃树桃花的倩影呢?</h3> <h3>人们喜爱桃花,因为在她的身上充满着这种家园的亲切味道。可能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不论市井里人还是逸民隐士,无不以种桃、吟花为乐事。其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当然首推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次人们最爱传诵明代唐寅唐伯虎的《桃花庵歌》。陶唐二人用桃花为形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超然尘外怡然自得的理想世界,一个宁静平和安居乐业的精神家园,既表达了黎民百姓的理想,又符合传统文人之情怀。在当代,最能反映桃花对我们精神寄托影响的,应该是那首四十年来传唱不衰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了,如果不是桃花所代表的家园情怀弥漫其中,它又怎么能成为打动人心的时代经典!</h3> <h3>其实桃花还是一种很浪漫的花,要不然人们怎么爱讲什么桃花运、桃花刧呢?唐代崔护的一首《题都城南庄》更是把这种浪漫推到了极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大公子大概不会想到,他在游春赏花不经意间,也许是信口拈来的一首含蓄委婉并略带惋惜与遗憾的小诗,竟然打动了后来无数之人,为他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和唯美的联想。</h3> <h3>我一直认为,桃花开处春方浓。人们喜爱桃花,还因为她是最能代表春天的花。她虽然不像腊梅,开在冰雪之中,为春天摇旗开道,传达春的讯息,开得那样地孤傲而高冷;她也不像许多室内的花卉,早早的开放,开得那么娇媚而又柔弱,似乎有些弱不禁风。她只开在冬去春来之时,开在万物复苏之际。有桃花的地方,才是春天。正如白居易感慨的那样:“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h3> <h3>附:桃花三首 其一 园桃初绽 浩浩春风日,灼灼其华时。武陵桃千树,不及此一枝。</h3> <h3>其二 花下诵崔护诗 二月春山红胜云,城南山里遍屐痕。多情谁如崔公子,几回花前遇美人。</h3> <h3>其三 盘古山观桃花 不羡水仙吴嫔影,不攀梅花君子名。岂与众芳争春早,此花开处春方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