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李静老师的激情开场——手指操。</h3> <h3> 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李老师利用手指操,成功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了通路。</h3> <h3>孟现苓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h3><h3><br></h3> <h3>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分类、使用、计算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探寻人民币上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并在课上的共同探索中继续深化认识,掌握知识,感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出进一步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积极情感。</h3> <h3>许敏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的《连乘问题》。</h3> <h3> “解决问题”这一领域的学习目标涉及问题的提出、信息的整理、数学模型的构建、解决策略的体验和选择、灵活应用等各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许老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享受成功学习的乐趣。<br></h3> <h3>杨芬芬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h3> <h3>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是要将学生体验到的除法的算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将积累的“算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列出了算式,杨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培养学生有根据地思考,有条理地说明方法,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的目的。面对多种解题方法,杨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通过比较,更清晰地把握这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最后,总结连除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解题思维的灵活性。</h3> <h3>马钦平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h3> <h3> 二年级的孩子,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孩子对事物充分感知,丰富表象,再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初步培养抽象思维。教学中,马老师注重借助操作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h3> <h3>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h3> <h3>在老师的点拔下,更深刻的体会操作直观中的数学知识。</h3> <h3>许敏老师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h3> <h3>赵静静老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活动。</h3> <h3>张斌校长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h3> <h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h3><h3>本次听评课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使用。操作中,教师注重小组内部的合理分工,每个小组设置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作用。并且在合作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合作技巧的指导,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去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真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h3> <h3>看老师们在认真倾听!</h3> <h3>孟老师在认真的记录笔记。</h3> <h3>马老师一如既往的认真!</h3> <h3>高永升主任在认真记录。</h3> <h3>听课三人行,让我们一起进步吧!</h3> <h3> 听课、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听评课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希望我们都能在听评课中学习多吸收一些教学理论、经验,并在执教中去运用。从而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