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一般人看来,《金瓶梅》无非就是一部淫书,偷情,滥交,乱伦,性虐,无处不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h3><h3>甚至蒲松龄也一度认为此书是一部"淫史"。</h3><h3>这其实就是把这本书读浅了。</h3><h3>这种作品,只有有一定的眼界、阅历的人才能看出它的好。境界不到的人,就只能被荒淫的表象所蒙蔽了。</h3> <h3>正如这本书的开篇序言: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若有人识得此意,方许他读《金瓶梅》也。</h3><h3>换言之,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淫,若你不识此意,只是看到了淫乱,那心中原本也只有淫乱了,并不适合读此书。</h3><h3>王小波也说,小说一旦写完,就跟作家毫无瓜葛。读者怎么看,全凭他们自己。</h3> <h3>《金瓶梅》是一直被低估了的。</h3><h3>有人甚至说,读过《金瓶梅》的,特别是真正读懂了《金瓶梅》的,绝对没有人会再把《红楼梦》放在眼里。</h3><h3>比如,王朔在没读过《金瓶梅》之前,一直对曹雪芹极为推崇,不过,在读过《金瓶梅》之后,他才恍然大悟,这《红楼梦》竟是大抄《金瓶梅》,"不光是思想抄,连细节也抄。"</h3><h3>在《金瓶梅》面前,曹雪芹是晚辈,他在写《红楼梦》时,多多少少参考借鉴了《金瓶梅》,无论是遣词造句、排篇布线,还是人物取名、形象命运,都能看到《金瓶梅》的影子。</h3> <h3>可以这么说,在对社会、人生的悟性和见识上,《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是远在曹雪芹之上。</h3><h3>对此,冯唐也是心有戚戚焉,他曾如此说道:"金瓶梅朴素老实,人情练达,世事洞明,我喜欢。红楼梦和它相比,就仿佛是琼瑶的心有千千结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比。"</h3><h3>当你在读《金瓶梅》一书时,别人忽然走过来问你:这本书讲了什么?</h3><h3>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茫然无知,一时语塞,思考良久也不知从何说起。</h3><h3>何以至此?无它,这本书体量太大,不是一言两语就能概括的,若能,不是强辞,就是诋毁。</h3> <h3>所谓体量大的书,言无尽意无穷,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是身边的你我他。</h3><h3>《金瓶梅》就是要把人生整个给它撕裂,剖开。</h3><h3>兰陵笑笑生不劝世,没有道德训诫,更无因果报应的崇奉,在忙碌,欲望,苟且,徒劳的面前,他只是冷眼旁观,拿起笔来挑明给我们看。</h3> <h3>当武大郎早起晚归,在冰天雪地中沿街叫卖炊饼时,他并不知道家中发生的一切:</h3><h3>西门庆和潘金良交合正欢。</h3><h3>王婆正在想方设法从西门庆身上多刮些油水。</h3><h3>西门庆的原配夫人吴月娘明知西门庆在外面眠花宿柳,却一筹莫展,黯然神伤。</h3><h3>贪婪成性的县令正在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惦记着自己那为拍马屁之用的宝贝,是否已被武松安全护送到京城。</h3><h3>孟玉楼的老公刚刚死去,一人正独守空闺,寂寞成愁。</h3><h3>春梅不甘心只做个丫鬟,一心想着如何出位,谋取前程。</h3><h3></h3><h3>应伯爵这群嚼尽泰山不谢土的狐朋狗友,正在合谋如何在西门庆身上蹭吃蹭喝。</h3> <h3>一幅众生相,千百滋味尽在其中,说不清,道不明,只有细细咀嚼。</h3><h3>正如《金瓶梅》开篇:</h3><h3>豪华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h3><h3>雄剑无威光彩沉,宝琴零落金星灭。</h3><h3>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h3><h3>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h3><h3>热闹之后的枯寂,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h3> <h3>紧紧抓住,心底却是一个无底洞,填不满,吃不饱,唯有聒噪。</h3><h3>西门庆把女人当玩物,把权钱当手段,女人是娶了一个又一个,财产是侵吞了一处有一处,但终究是欲壑难填,死不足惜。</h3><h3>潘金莲看似荒淫,却也是命苦之人,为争宠想尽手段,无所无不用其极,但男人却是换了一个由一个,到头来依然是无依无靠,两手空空。</h3><h3>李瓶儿心狠手辣,害死两任夫婿,但却也真心爱过西门庆,为此还忍受潘金莲的百般虐待,只不过,自打儿子死在自己前头,就一病不起,寂寥死去。</h3><h3>庞春梅命如纸薄,心比天高,天生一副傲骨头,但却因淫乱无度,欲火高烧,最后淫死于19岁的小伙子身上。</h3> <h3>初读只觉可恨,再读亦觉可怜,慢慢品来,却不觉可恨,亦不觉可怜,只是看清吵闹后的淡淡悲悯。</h3><h3>鲁迅曾在杂文中说:"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h3><h3>想必,《金瓶梅》一书就是让我们见识这番吵闹,明白什么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h3> <h3> 文章来自网络 编辑 插画 张士之 </h3> <h3>张士之 名洪浩 字士之 以字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艺术学院教授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