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骄子今何在 四海万山俱标兵__十堰市第一中学校友荟

市一中吕刚@转头沟村第一书记

<h3>臂膀托举山河照</h3><h3>胸怀千恩母校情</h3><h3>虎踞龙盘亦难忘</h3><div>当年挥汗奏凯歌</div> <h3><br></h3><div>94级校友瞿晖:难忘峥嵘年华 感谢母校恩师</div><div><br></div><div>2013-09-13&nbsp;来源:十堰晚报</div><div><br></div><div><br></div><div>秦楚网讯 (十堰晚报)&nbsp;1994至1997年,我在十堰一中度过了我的高中生涯。这三年对我的意义,不仅仅是打下了知识基础、培养了学习能力、考上了名牌大学,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和老师们的教育下,塑造了自身的性格品质,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虽然离开母校已16年,但我时常回想起当时经历的很多事情和场景,深感自己从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受益终生。</div> <h3>回忆艰苦的学习生活</h3><div>  我可以确信,在我人生的前35年中,高中的三年是最具有拼搏精神、付出最多努力的时期!从一入学我们就受到“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理念的熏陶,所有教室的墙上都贴着各种激励我们发愤学习的格言警句。我认为自己在这三年里也基本做到了倾尽全力去学习。虽然在很多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我因为脑子聪明所以学习轻松,还花了很多时间做学生会和班干部工作,要论学习的努力程度,我绝对是在全年级数一数二的。我记得那时候学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5点50分起床晨练和早餐,6点20分开始早自习,晚上10点50分下晚自习,可以再自愿学到11点30分结束。但我的想法是,一定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所以我每天早上都是全宿舍第一个起床的人,晚上其他同学都睡了后我还要在被窝里继续用应急灯学习到将近凌晨1点。平时哪怕是去水房打开水甚至是上厕所我都会带着学习笔记翻看背诵,节假日经常是整个校园只剩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经过这样的付出,我一直保持着比较靠前的学习成绩。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捷径的,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靠小聪明是打不下扎实基础的,有付出才有回报。正是这种磨练,使我具备了一定吃苦耐劳的能力。此后的生活工作中遇到一些需要耗时耗力、让人望而生畏的挑战,我就会鼓励自己“当年上高中时那样艰苦都坚持过来了,现在难道就做不到吗”,然后就能坚定意志,沉下心来打好持久战。</div><div>感恩传道授业的老师</div><div>  时至今日我都能记得高中时的很多老师,他们不仅仅教我知识,更传授给我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div> <h3>指导我人生方向的校长<br></h3><div>  黄玉卿、谭世雄这两位老校长是十堰教育界的泰斗,我的父母和很多长辈都曾经是他们的学生。我与两位校长的接触虽然不多,但从仅有的几次交谈中得到了他们对我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性指点和重大帮助。记得高考前填报志愿时,我为了报考清华大学还是中国人民大学而纠结。谭校长建议我报考中国科技大学,说这所学校的风格会让我受益,以后也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并且本校还没有人考上过这所大学,希望我带个头。我听从了谭校长的意见,考上了中国科大,后来的发展也印证了他的预言。每次回想起当年那个人生关键路口的选择,我就由衷地感激谭校长,并钦佩他的远见卓识。</div><div>  王杰校长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上高中那时候王老师是校团委书记。他把我选拔到校学生会工作,给了我很多公开演讲、组织活动、实践锻炼的机会,并鼓励我积极申请入党。这些都为我进入大学后继续做团委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并直接影响到我职业方向的选择。毕业十多年来,王老师一如既往地关心我,经常询问我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每次出差来北京还会叫我一起吃饭聊天,鼓励我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还有当年校团委的黎明老师和教导处的李光文老师,当年他们都在培养工作能力、选择学业和事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指导和鼓励。</div><div> 塑造我性格品质的班主任</div><div>  牛楚华老师是我高一的班主任。我刚进高中时虽然学习成绩好,却是一个我行我素、带头捣乱、玩世不恭的另类学生。牛老师想了一个绝招,跟我谈话让我竞选班上的学习委员,我想了半天答复他说:“不干,我要竞选班长。”在牛老师的支持下我如愿竞选上了班长,可也就“中了圈套”。为了符合班长的身份,我必须带头遵守纪律、保持成绩领先,还得督促班上的学习纪律,组织全班同学搞学习互助、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争取班级荣誉。牛老师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学会了自我约束、培养了责任意识。</div><div>  刘体武老师是我高二调入重点班后的班主任,他的严厉在全校是出了名的。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怀着对刘老师威名的畏惧、惴惴不安的在校园报栏前跟他的第一次对话。他见到我后笑着说的第一句话是:“小伙子长的挺结实,一看就身体好,当好班长,带头好好踏实学习!”刘老师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扎实”两个字。刚开始,我经常因为做事浮躁被刘老师痛心疾首地训斥。刘老师用他自己扎实的风格给我做了很好的示范,深深的影响甚至改造了我。比如,他教我们解物理题的方法,从题目已知条件和相关公式入手,一环扣一环逐步推导,最终解出答案。我原来考试都是用最快速度做完全部题目后再用剩下时间检查,刘老师说,人生中有多少可以做完了事情再回头检查修改的机会呢,要求我每做一道题都立即认真检查,确认无误了再做下一题。这让我培养了做事情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风格,在后来的工作中经常以此赢得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div><div>培养我行为习惯的任课老师</div><div>  严金发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他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严谨”两个字,总是不苟言笑,但让人觉得很靠谱。严老师要求我们每人有一个错题本,平时做错了的题目就记在这个本子上,经常拿出来看看,以此加深印象、记牢知识点,减少同类错误重复出现。这个办法很有效,我的错题本开始很厚,后来就慢慢变薄了。由此我也学会了经常反省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每想起过去的一桩言行失误,就警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div><div>  吴运发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他讲课能让人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我总是怀着欣赏的心情盼着上他的课。吴老师经常把我一些观点奇特或文风另类的作文拿到班上读或是推荐给别的老师看,并且告诉我它们妙处何在。这给了我很大鼓舞,让我敢于放开思路、自由发挥。我以前学语文都是凭感觉,吴老师当着全班说,像我这样的学生高考语文考出什么样的成绩他都不会意外。对考题的感觉对路了就能出高分、不对路就连及格都达不到,实力不能仅靠灵感,必须建立在厚实的知识积累之上。我按照他说的一些学习方法,比如利用课间休息或吃饭时间与同学互相考问知识点等,逐渐让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了积累,终于在高考语文中考出了相对较高的分数。</div><div>  郭海林老师,我们的Mr.Green,是我高一的英语老师。那时候他刚当老师不久,讲课时饱含激情,语调和表情都很丰富,他的课堂总是很活跃,即使是很枯燥的语法课也能让我有兴趣。每次有学生在课堂上起立用英语回答问题时,他总是一边认真倾听一边用力大幅度地点头,让学生越来越有信心。</div><div>  周菲鹏老师是我高二、高三的英语老师。她上课时脸上经常带着和蔼的笑容,目光里传递出一种含着母爱的光芒,即使是在批评我们的时候语气也是透着家长式的嗔责。她的慈祥让我觉得,要是不好好学习就太对不起这样的老师了。</div><div>  王建敏老师,我高二、高三的化学老师。我那时喜欢看一些远超出考试大纲的辅导书。每当我带着一些自己琢磨出来的稀奇古怪甚至荒诞不经的问题去向王老师请教时,他从没有直接驳斥过我,而总是认真思考后告诉我,哪些想法是他认为有道理可以支持的,或者是哪些想法是可以用什么理论来否定的。</div><div>  “老王头”,是我们的宿舍管理员。他责任心强,但性子倔、脾气暴,抓住违反住宿纪律的学生就严厉呵斥。学生们都对他又怕又恨,经常会有些男生被他训斥后压不住青春期的冲动怒火,发狠话说将来毕业了一定要回来把老王头揍一顿。老王也天天板着个脸,看学生像看少年犯一样,却唯独对我是个例外。每次见到我会笑着打招呼,有时还会把我叫进他屋里吃炒菜喝米酒,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我跟老王是亲戚。其实这是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很尊重他,见面就叫“王大爷”。偶尔违规被他抓到后就主动道歉承认错误,他也就渐渐对我友善起来了。这个人让我坚信,再难相处的人,只要你用足够的真诚和尊重去对待他,一定会得到善意的回报。</div> <h3>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br></h3><div>  2000年的夏天,在我将要从校园踏入社会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月之内得到了三位老师的三句忠告,这三句话对我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div><div>  “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要不卑不亢。”</div><div>  2000年7月我被选为全国学联执行主席,在赴京履职前,我的大学团委书记董老师向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想他是要告诉我:信守人格平等,才是立身处世之道。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会遇到形形色色各种层次的人,有的是社会上层精英,比如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人、大小企业财团的富商白领、享誉国际的专家学者等等,也有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比如下岗的职工、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流浪的乞讨者等等,最多的是跟我们一样的芸芸众生,普通的上班族、街边的商贩、饭店的服务员、马路上的清洁工、社区的保安……无论对任何人,我们都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对于位高权重者,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最大的敬意,但不能滋长奴性从而放弃自己的处事原则,不能盲从迷信以致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位卑势弱者,我们应该尊重他的人格尊严和劳动付出,不因为可笑的自我优越感而歧视偏见甚至恃强凌弱。</div><div>  “屁股决定大脑。”这是我到全国学联入职那天一位领导告诫我们的话。意思就是“在其位,谋其政”,说话做事要符合自己身份位置。因为当时我们要在多重角色之间不停切换身份。在以全国学联执行主席身份参加青年集会、进行外事交流时,我们的身上插着“学生领袖”的标签,一言一行必须要表现出中国学生良好的整体形象;平时在团中央办公大楼里,我们就是最低级别的干事,要从扫地打水、收发文件、接听电话、打印文稿这样的基础小事做起;下班之后,我们就要回归学生身份,不能回学校上的课程要自学补习,交作业、准备论文答辩一样不能少。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每个人都有多重人生角色,处于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就应该承担和履行与之相对应的职责。做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做人、踏实积累知识;做子女,就应该敬老孝亲、反哺报恩;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都应该恪守职业道德,勤勉履职尽责。</div><div>  “人生的路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它就像三角函数里的正弦曲线,有波峰就有波谷,处于顺境的时候要保持冷静清醒,处于逆境的时候不要放弃了理想和信心。”对我说这句话的正是我们十堰一中的黄玉卿老校长。那时我刚到北京工作不久,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探亲假期,回母校看望老师的时候,我在校园里被围观了。老师们都夸我有出息、前途远大,学弟学妹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居然还有采访和合影,我也在一片赞誉声中不由自主地飘飘然起来。最后当我正要春风得意地离开学校时,黄校长叫住我,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了这样的一番话。当时我并没有真正听懂,只觉得大好前程等着我去开创。可是就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在生活和事业上接连遇到挫折,一度被打击得心灰意冷、苟且混日。直到想起黄校长的话,才找到了等待从波谷转向波峰的理论依据,于是重拾信心勇敢面对困境,坚守信念继续努力,在经过了一段痛苦煎熬后,终于等到了豁然开朗的局面。有了这些经历后,我对黄校长的这句话也有了更深领悟。以后每当自己取得成绩时,就用最快的速度把志得意满的情绪清除掉,告诫自己危机可能很快就要来临,要调整好心态准备迎战;在遇到挫折、暂时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就鼓励自己不要放弃理想的阵地,把今天坚持下去,可能希望就会在明天早上出现!</div><div><br></div> <h3>祝福亲爱的母校和同学<br></h3><div>  感谢母校为我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感谢恩师们赐予了我知识真理和人生力量!在母校四十周年华诞之际,我怀着最真挚的感恩之情,祝福母校生日快乐!我永远为自己是十堰市一中的学生而感到荣幸,也为母校桃李满天下的教育硕果而感到自豪!在此,我还想祝贺所有的学弟学妹们:你们选择了一所最优秀的学校,她会以博大宽容的怀抱和坚实有力的臂膀托举你们成长、飞翔,而你们也必成为她明天的骄傲!</div><div>  (作者系十堰一中1994级毕业生 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络处处长 瞿晖)</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