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葫芦丝音乐♥众家名录篇(一)

张影视

<h3>面对日益壮大的葫芦丝圈,新人倍出,众家争辉,这不是一、二个美篇所能全部呈现完的,所以会陆续推出续集,文中不以等级名次排列,只以作者先后搜集的信息安排。</h3><h3>美篇谨以提供给广大葫芦丝爱好者一个窗口,旨在让大家熟悉一下葫芦丝界的领军人物。</h3> <h3>编者按:民族民间乐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保护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传承与发展也是专家学者们热切关注的问题。葫芦丝是云南民族民间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它从一件少数民族民间乐器发展成为活跃于课堂和艺术舞台上、并形成有完整产业链的普及乐器,民族音乐学家吴学源见证了它的发展历程。此次访谈旨在探讨在“非遗”语境下,以葫芦丝为代表的云南民族民间乐器该如何保护传承及改革发展。 葫芦丝的本意应该是葫芦笙 今日民族:首先,请吴老师介绍一下葫芦丝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流行与分布状况。 吴学源:葫芦丝,汉语译名又称为“葫芦箫”,是云南特有的一种铜簧类吹管乐器。主要流行在云南西南部德宏州与临沧市的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民族之中。葫芦丝的形制有单管、双管、三管甚至四管的。1985年以前,三管葫芦丝主要流行在德宏州的傣、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而单管或双管葫芦箫主要流行于临沧市的傣、布朗、德昂、佤等民族中,每个民族、甚至民族支系都有自己对葫芦丝的民族语称呼。 今日民族: “葫芦丝”和“葫芦箫”,这两个名称有何差别? 吴学源:“葫芦丝”名称的出现跟一位老人分不开,他就是云南的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林之音先生。早在1928年,林老师到上海暨南大学教育系读书,因为从小受昆明洞经音乐的熏陶,会吹笛子、弹三弦、拉二胡,毕业后便改行进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国乐队工作,与聂耳是同事。1937年上海沦陷后,他回到云南从事音乐教育工作。1953年底,云南省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到德宏地区采风,当时林老师是乐队队长,他与队员李强华、张宝荣在采风时发现了这种音色美妙且造型独特的乐器(即葫芦丝),便带回来几支。回到昆明后,采风小组把乐器交到乐队保管室,登记簿登记的名称就是“葫芦丝”,经手人是林老师。我在1982年元月筹备“云南民族乐器展览”征集展品时,见到了这个登记簿。这是有关“葫芦丝”名称最早的一份历史资料,所以对于葫芦丝的汉语名称,始于1954年林之音先生所定名。 但我在1979年之后的30多年间,多次在德宏州各个民族的乐器调查中得知,其实各少数民族对此早已有相应的汉语译称,如1979年11月在陇川县户撒问及阿昌族腾茂芳师傅时,他说:“用汉话么,就叫葫芦箫了嘛。汉族不是说横吹笛子竖吹箫吗,我们用汉话么就叫做葫芦箫了。”1981年,在梁河县勐养景颇族山寨采访时,问到景颇(浪速支系)民间老艺人石刀宝,他不知道“葫芦丝”指的是什么乐器,当我画了一个图给他看了后,他回答说:“这是傣族乐器,我们景颇族不吹,汉话叫葫芦箫。”以后在多个少数民族的采访中,老一辈的民间艺人过去用汉语大都称作“葫芦箫”。 1981年后,我先后在楚雄、临沧、丽江等地考察时,采访到楚雄的彝族及丽江、迪庆香格里拉的纳西族,他们用汉话称葫芦笙为“葫芦丝”,临沧的彝族艺人则称之为“葫芦苏”,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原来“丝”或“苏”是汉语“笙”的音变;葫芦丝的本意应该是葫芦笙。联想到林之音先生在解放前,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曾先后在镇南(今南华)师范、大理省中(现大理一中)教书,也广泛进行过民间音乐调查,是他把现称为“葫芦丝”的德宏傣族民间乐器误认为与彝族、纳西族的“葫芦笙”是同类乐器了。然而,我们不能苛求先辈,毕竟是他们最早把这种乐器发掘并宣传介绍出来。 当时他们说有一个年轻人会做葫芦丝,叫哏德全 今日民族:葫芦丝最早登上舞台是什么时候呢? 吴学源:葫芦丝从发现到登上舞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1954年,林老师他们带回来的那几个葫芦丝有大有小,但没有一个的音高能与乐队协调,也没人会调整葫芦丝的音高;再加上民间的葫芦丝是平均开孔,与乐队的音准不合,所以当时未能进入到乐队中使用。 葫芦丝登上文艺舞台是1980年,为了筹备9月下旬要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首先在昆明举办了“云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挑选节目,在调演中,德宏州歌舞团的傣族演奏员龚全国演奏的一首葫芦丝独奏曲《竹林深处》赢得了一致好评,被选为云南省进京会演的曲目之一,后来在北京的会演中获得了“优秀表演奖”。1982年,龚全国又被推荐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首届民族乐器(南方片)比赛”,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又荣获了参赛“金奖”,在全国民乐界引起了很大轰动。当时龚全国所用的那支葫芦丝是在芒市街上向一个卖葫芦丝的老艺人偶然买到的,恰好是D调,经过音孔调整后,音高也相对较准,所以能与民族乐队、西洋管弦乐队相配合,龚全国自己说这是他“运气好”。 由于龚全国把葫芦丝吹“红”了,葫芦丝成为了作曲家、演奏家、乐器改革家们所关注的热门乐器,很多专业音乐工作者都想演奏它,但要上舞台演奏,首先要解决的是音准和定调的问题。梁河县文工队的龚家铭、李忠培、杨文贤等几位音乐工作者也有这个想法。要想在民间乐器的基础上解决这两个问题,先要找到不同调高(即不同大小)葫芦丝制作的基础数据,包括铜簧片的簧舌大小厚薄、竹管的长短粗细、各按音孔的开孔位置与间距等等;在梁河不难解决这些问题,试验的竹子材料满山遍野,但是需要培养一个会制作葫芦丝的人。当时他们说有一个年轻人会做葫芦丝,是梁河糖厂的工人,叫哏德全。于是他们介绍我与哏德全在龚家铭家里见面了,当时看到哏德全制作的葫芦丝工艺不错,马上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他这门手艺是当小学老师的舅舅冯绍兴传授给他的,他舅舅也是一个葫芦丝的演奏和制作高手,因此,我希望梁河县宣传队的几位同志和哏德全一起来完成这个基础性的研制工作。还希望他们给哏德全补一补简谱基本乐理的课,因为民间艺人做乐器也要有音乐理论指导,按手风琴的音高标准来定音。当时我提出要求,一是找到从小字组的大G调到小字1组的小G调等各个调高的准确数据。并向他们介绍了1961年至1963年间,红河州歌舞团乐队的林邨、史工、张志高等几位老同志改革巴乌时,就是这样不断试验后得出基本制作数据的。二是七声音阶中7、1与3、4之间两个半音的音准问题,不能平均开孔,孔距要缩小一点。他们通过实践,龚家铭来信说,除了小字1组的小F调和小G调因为指距太小,无法演奏,其它调高的都成功了,半音之间的音准也解决了。 2016年全国葫芦丝产量大约有900万支 今日民族:葫芦丝定调成功以后,就能进入到乐队了吗? 吴学源:是的。1984年上海音乐学院的应有勤、上海电影乐团的孙克仁两位老师到云南调查少数民族乐器,他们要买音准好的葫芦丝,我就介绍他们到梁河去,陪同的是省歌舞团民乐队的同志。他们看到哏德全做的葫芦丝以后,经过试吹,比较满意,就买了。由于有了他们的认可,省歌舞团的同志就把哏德全带到昆明来,为省歌舞团民乐队制作了一批不同调高的葫芦丝,葫芦丝也就正式进入到了民族乐队中。当时省歌舞团凡是吹民族乐器的演奏员,每个人都发了哏德全制作的葫芦丝,从这时起,张祖豫、尚泽三等民族吹管乐器演奏家,云南艺术学院的教师杨建生等,也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对葫芦丝的制作和改革。 1992年后,哏德全退职到了昆明,开始走上了专业制作葫芦丝的道路。1999年开始,葫芦丝进入到了大传播、大普及阶段。直到今天,葫芦丝制作的很多工序已经采用了精密的电脑数控自动化机床制作,乐器的工艺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葫芦丝产量大约有900万支,昆明现有近200个厂家,年产量将近300万支,产值约16000万元,纯利润接近3000万元,这个数据是令人吃惊的。 为什么少数民族的很多乐器长期进不了乐队 今日民族:您如何看待葫芦丝“标准化”? 吴学源:葫芦丝的大推广、大普及以及形成产业化的过程,与乐器的“标准化”是密不可分的。乐器要推广普及,要进入到市场,必须要对乐器的材料选择、制作规格、制作工艺、高音、音准、音域等各方面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就是“标准化”。 为什么我们云南少数民族的很多乐器长期进不了乐队?就是因为不能与乐队的音高、音准相匹配,实践证明,葫芦丝制作的“标准化”探索是成功的。首先,它的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发展;其次,葫芦丝进入到民族乐队后,成为了一件常规的民族乐器,就能得到更广泛的普及,走出了云南,走出了国门;再次,葫芦丝制作的产业同时发展起来,对云南民族文化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日民族:葫芦丝的确是一件少数民族乐器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在当今的“非遗”语境下,您认为这对云南更多的民族民间乐器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吴学源:目前,云南还有许多少数民族民间乐器制作技艺后继乏人,甚至濒临消亡,其中,乐器没有进行适度改革发展,没有进行“标准化”制作,是一个主要问题,这已经对民族民间乐器的传承保护带来了明显影响。 云南的少数民族乐器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制作的“因地制宜”与“随机性”。因地制宜是指材料的选择,当地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由于材料的制约,乐器的表现力达不到最佳的状态。最佳是指:最好的音色,最大的音量,最佳的音域等。随机性是指乐器制作受材料的限制,材料大就做大一点,材料小就做小一点,没有一定的音高标准和制作的规格要求。这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因为音不准,乐器一起演奏就会互相干扰,也就是常说的“不搭调”“音左啦”。现在人们虽然没有多高的音乐理论水平,但都有相对的音高音准观念,乐器的音不准,年轻人就不愿意学;乐器不能在一起合奏,年轻人就不喜欢;有的年轻人也想学本民族的乐器,师傅吹的和自己吹的音高不一样,模仿不了,合不在一起,就没有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欧洲的吉它、吹管乐器、电子琴能够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普及的主要原因。 今日民族:对于民族乐器要不要改革发展的争议,您怎么看? 吴学源:民族民间乐器要不要改革发展,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话题。有的人赞成改革发展,也有人坚决反对,反对者认为民间乐器就应该保留原有的样子,原样保存才是最佳的传承方式,一旦改革,传统就被破坏了。我历来主张原生形态的传统一定要保存好、传承好,因为这是民间艺术的根,几十年来我做的就是这个工作,也就是通过“档案式”或“博物馆式”的保存方式进行保护,可以通过录音、录像以及文字记录、符号记录(音乐记谱)的方式将现有的音乐形态记录下来进行传承,按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传统文化“基因库”建设。 但对于反对改革发展的观点,我持不同看法。实践证明,不发展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目前许多乐器的演奏后继乏人,制作技艺面临消失,就是证据。但是发展改革要适度,不能突变和异化,发展应该是渐进式的发展,适度是要保留乐器原有形制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演奏技法等,葫芦丝就是很好的证明。 今日民族:谢谢吴老师的介绍。葫芦丝的发展历程,是云南民族民间乐器传承发展之路的有益探索,这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云南还有不少与之类似的民间乐器具有改革发展的潜力,期待通过音乐工作者与民间艺人的共同协作,早日焕发出它们的耀眼之光。 作者简介 吴学源,民族音乐学家,云南民族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现为中国传统音乐学会顾问、云南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有《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云南卷》,专著有《云南民族乐器图录》《滇音荟谈》等。<br></h3> <h3>于天佑老师简介</h3><div></div><div> 1959 年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独奏员;1963起,在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奏演员。2003年至今,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div><div>  艺术人生:</div><div>  10岁习笛,执着认真,勤学苦练,终有所成。参加了专业文艺队伍之后,更加认真刻苦,每天练习时间长达12小时之多,由此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一名优秀的独奏演奏员,能演奏※竹笛、长笛、※萧、※葫芦丝、※巴乌、※朝鲜横笛、朝鲜筒萧、朝鲜短萧、日本尺八、塔吉克鹰笛、※景颇族巴扎(英国风笛)、吐良、※独弦琴、※口笛、埙、※五尺(改良大竹笛5市尺长,故叫“五尺”)等多种民族乐器,(带※号的乐器为独奏乐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艺五十多年来,随着演出团体走边关,下基层,无论是边防哨所还是海岛医院,哪里有战士,哪里有群众,就把演出送到哪里。哪怕只有一个战士,也要为我们的战士服务。战士和群众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一场演出下来,就有战士和群众围着他想学习乐器,而于天佑总是来者不拒,只要有人愿意学,都不厌其烦的讲解、传授演奏技巧......被战士和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艺术家”。</div><div>  艺术成就:</div><div>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1975年,于天佑就率先在全国对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进行改革,设计并制作出了双主音管的六管葫芦丝,</div><div>  从而结束了葫芦丝只能演奏八度音之内乐曲的历史。随后他又在改革后的“葫芦丝”的基础上进行加键改革,创造出了“加键17度六管全音葫芦丝”。</div><div>  在民族管乐器改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又激励他进行新的改革,1977年,于天佑又参与了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领导的改革制作“加键巴乌”的研究工作,再次取得成功。还第一个为上述两件改良乐器创作独奏曲:《金色的孔雀》(傣族乐曲)、《在草原上》(蒙古族乐曲)并亲自演奏,受到文化部赞赏,从此获得“中国巴乌、葫芦丝大王”的美誉。</div><div>  他还在繁忙的演出、研究之余,深入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体验生活达17次之多,创作并改编了一系列民族管乐独奏曲,代表作品有:《湖上春光》、《金色的孔雀》、《在草原上》、《圭山之夜》、《阿佤新歌》等。其中《湖上春光》、《金色的孔雀》两首乐曲是“全国民族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 巴乌、葫芦丝最高级别的乐曲。几十年来,所演奏的独奏乐曲全部由自己编写,并由各级电台、电视台、唱片社录制成广播节目或唱片。</div><div>  由于他在民族管乐界的地位和影响,80年代初期在中央民族歌舞团任职时,就被文化部授予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的荣誉称号。</div><div> 文化交流:</div><div>  为把民族音乐推向世界, 从19 63年起至1986年间,他先后出访美国、哥伦比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加拿大、巴拿马、马尔吉斯、乌兹别克、日本等国家,足迹遍及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者,为推介民族音乐、在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文化艺术交流方面,做了长期的、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赞誉。 </div><div>  凌晨5点39分(7月9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于天佑老师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div> <h3> 张祖豫老师简介</h3><div> 张祖豫(1941~2006),出生于云南昆明市,小学时代,受昆明“国乐会”老艺人的影响,学习竹笛,并经常参加当地举行的国乐演奏活动。1959年,他由云南省工业学校的学生转到专业演员,1960年,到云南艺术学院学习,向林音、陈文涛学习竹笛演奏。曾为云南省歌舞团独奏演员。 他身在一个善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有机会经常到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如哈尼族的巴乌,傣族的葫芦丝,景颇族的吐良等。并创作巴乌独奏《美丽的边疆》,乐曲以优美委婉的旋律,表现了云南景色如画的风情。他的演奏较好地掌握了云南少数民族风格。由于1967年左腿患骨瘤,终生残废,以后很少登台演奏。他身处逆境锲而不舍,坚持研究巴乌的创作及改 革,并有所成就。他的代表作品有《彝族欢唱幸福歌》、《欢乐的巴乌》、《景颇山的黎明》。 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06.12.24逝世。</div><div>------来自百度</div> <h3><font color="#010101">龚全国1950年4月出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傣族葫芦丝演奏家。1973年,他进入州民族歌舞团。1979年云南省创作节目调演中,他的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震动了春城舞台,令外国朋友赞口不绝。从1980年开始,他那美妙动听的葫芦丝旋律,飘出云岭高原,飘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80年,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他荣获葫芦丝演奏优秀表演奖。1982年在全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中荣获葫芦丝、象脚鼓表演一等奖。1983年,他被国家民委、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同时参加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家演出团赴内蒙、宁夏、青海、广东等地演出,所到之处,皆受欢迎。1984—1986年曾两度赴日本访问演出,所演奏的代表曲目《竹林深处》、《德宏美》被日本广播电台列为专题节目播放。1987年,他到云南艺术学院深造。学习期间,他撰写的《浅谈葫芦丝的演奏艺术》论文受到了好评。近年来,他又相继改革成功傣族民间乐器金角琴(牛角琴)、象脚鼓琴、铓琴等。1991年4月,他在赴泰国演出中,金角琴、葫芦丝,还有景颇族民间乐器吐良的演奏,深受泰国人民欢迎。1991年中秋节,在参加香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节”演出期间,他一人便独奏了4种民族乐器,使香港观众耳目一新,高度评价。他不但能演奏,且多数独奏曲皆为自己所创作。他创作的代表曲目有: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与人合作)、《德宏美》、《十二马》、《晚霞》、《进新房》、《心里话》;象脚鼓琴独奏《赶摆之夜》;金角琴独奏《泼水节》、《石林曲》;吐良独奏《守包谷》;竹筒琴独奏《童年》;铓琴独奏《小河边》等。 2010年春节后德宏第二届葫芦丝艺术节暨葫芦丝大赛组织工作启动,龚全国忙于为开幕式的节目作曲,准备在开幕式上的表演,多日奔波劳累,在3月25下午不慎跌倒,头部摔在石头上,随即送到县医院进行抢救,当晚做了开颅手术昏迷不醒,不幸于2010年4月日中午12点58分过世,享年60岁。</font></h3> <h3>龚家铭</h3><div>龚家铭 1950年生,傣族。云南梁河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函授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大专班。</div><div><br></div><div>个人简介</div><h3>龚家铭,男,傣族,1950年12月出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1990年毕业于中国函授音乐学院。现为云南省德宏州傣剧团国家一级作曲、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德宏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德宏州傣学会常务理事、傣乐团团长、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云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h3><div><br></div><div>人物事迹</div><div>龚家铭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就开始投身到葫芦丝的制作、演奏和创作当中了。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要学习这些东西,不会有师傅手把手地教,但是龚家铭发现街上卖葫芦丝的老艺人经常在现场制作葫芦丝,勤奋好学的他一有机会就蹲在老艺人的旁边,一边看一边把制作步骤用心记录下来,回到家中反复琢磨,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逐步掌握了葫芦丝的制作方法。当时龚家铭在梁河文工队,同时在这个文工队的还有葫芦丝界大名鼎鼎的龚全国,龚家铭和龚全国几乎同时被借调到德宏州歌舞团,龚全国被留在了州歌舞团,而龚家铭由于县文工队不放,暂时留在了梁河。</div><div>1979 年龚全国在云南省创作节目调演中凭借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震动春城,随着电台、电视台的报道,龚全国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这时候,有一个21 岁的小伙子给他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我是梁河糖厂的一名工作人员,名叫哏德全,从小跟着爷爷、舅舅学习过一些葫芦丝的演奏和制作,我想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演奏、制作和创作水平,想拜您为师。”龚全国收到信后,被这个年轻人的真诚感动了。他回信说:“现在条件没那么好,你也不可能天天往州里跑,其实好的老师就在你身边,我知道梁河文工队有一位制作、演奏和创作都很好的老师,他叫龚家铭,你可以去找他。《节日的德昂山》就是他给我写的。”过了几天,哏德全真的拿着这封信找到了龚家铭,两个人的师生之缘就此开始。</div><h3>哏德全非常有天赋,由于他学习的进度很快,龚家铭就把他借调到县文工队,进一步对他进行辅导,辅导他调音,一开始他做的葫芦丝音不准,跟乐队总是合不到一起,在龚家铭的指导下,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他们一起演奏了龚家铭创作的葫芦丝重奏《银泡下的刀光》、《孔雀神韵》,后来还到州里去汇演,都获了奖。云南省广播电台还来录过音。</h3> <h3>  林荣昌,云南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民族器乐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考官。 著名葫芦丝巴乌作曲家、演奏家。自上世纪60年代,先后从事专业文化和群众文化工作40多年。任过西洋乐、民乐的独奏、领奏、作曲、指挥。编著《葫芦丝巴乌演奏教程》《昆明洞经音乐》《盘龙江文化大观》等书出版。<br></h3><div> </div><div>创作多首葫芦丝巴乌乐曲。如《阿昌情深》《竹林晨曲》《哈尼梯田》《彩云大理》《丽江古城美》《佤山春》《踏歌僳僳山》《雪域天音》《云岭春晓》《古滇夜曲》《苗家火塘》《三江流韵》《彩云南现》《花开德昂山》《傣家诗音》等三十多首葫芦丝乐曲。</div><div> 其中葫芦丝长篇作品《傣家诗音》评为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的十级选用曲目。《猎归》被评为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十级选用曲目。</div><h3> </h3> <h3>严铁明</h3><h3>中国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改革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师级文职干部。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获得者,第三、四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播”音乐创作奖获得者。</h3><h3>作品:春到草原,渔歌,等……</h3> <h3>正确认识葫芦丝</h3><div>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div><div>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div><div><br></div><div>葫芦丝外文名</div><div>cucurbit flute ; bottle gourd silk 。别名葫芦箫,筚郎叨(傣语)。 起源先秦时代。</div><div><br></div><div>葫芦丝的优劣,档次的区别主要是看选材,做工,音色!</div><div>音色是葫芦丝的灵魂,也是区分葫芦丝档次的关键因素,高品葫芦丝的簧片经过专业制作大师的多次调校定型,高音柔美、中音丰满、低音淳厚、附管音适中,整体音色亮而不尖、柔而不杂、厚而不浑,具有很完美的音乐表现力和浓郁的傣族韵味,而且经久耐吹、越吹音色越好。</div> <h3>  冯绍兴</h3><h3>傣族,生于1945年,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人,2001年初云南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人荣誉称号。   冯绍兴被当地群众称为“筚朗道撒那弄”(意为葫芦丝的大师父),是名人“葫芦丝之父”哏德全的启蒙老师。冯绍兴15岁学会制作和吹奏葫芦丝,为扩大葫芦丝的音域,增加葫芦丝的音色,曾作出过探索和改进。25岁时,所做的葫芦丝在勐养家已小有名气,畅销州内外,销售量逐年增长。   在冯绍兴影响下,他的后辈爱上了葫芦丝并传承下了葫芦丝制作和演奏技艺:儿子冯怀利,已单独“出师”制作和演奏葫芦丝,多次参加县市内外组织举办的文艺演出活动;外孙女雷团英、孙子冯组全、冯祖成等也已基本掌握了葫芦丝吹奏技艺。 2002年,冯绍兴参加了德宏州举办的农村文艺汇演活动,荣获葫芦丝演奏一等奖。<br></h3><h3>2016年经过政府的帮扶下,在帮盖村桥头,新建了冯绍兴葫芦丝传承馆,重点传承传统制作傣味葫芦丝,培养新生继承弘扬民族技艺。<br></h3> <h3>哏德全(1958—2008年),男,初中学历,1976年1月参加工作。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他是中国著名葫芦丝演奏家。在世界葫芦丝巴乌及整个音乐界享有盛誉,被誉为“葫芦丝之父”。</h3><div>1958年7月出生于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哏德全生长于葫芦丝文化的沃土,从小就受到葫芦艺术熏陶,他年少时就从师于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和制作,青年时一边在糖厂工作一边虚心向县、州、省内的专业文艺工作者求教,吸收各方面知识营养。凭着对葫芦丝艺术的热爱,他潜心钻研制作与演奏技巧,对制作步骤做了初步规范,并在葫芦丝调类的分规和葫芦丝音域的扩展做出了重大贡献。</div><h3> 2008年9月16日22点03分钟因脑溢血医治无效突然去世,享年50岁。</h3><div><br></div><div>哏德全积极推广、普及葫芦丝艺术和宣传、推介傣族音乐文化,最早对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和发音装置进行改良、规范,彻底改变了民间传统制法的随意性、不分调类、音调不准等弊病,使传统的民俗乐器向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民族乐器转变,并使之登上了舞台艺术的殿堂。同时与其他文艺工作者一道,对葫芦丝调类的分归和音域的扩展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制作的“哏德全牌” 葫芦丝成为这一傣族乐器的代表作被推向全国,从而带动了葫芦丝产业的发展。</div><div> 傣族汉子哏德全招牌形象是那一脸大胡子,用他的话讲他长得“特别原生态”,土得掉渣,做人低调的他名声在外,他先后应官方邀请,赴美国、瑞士、日本、韩国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和讲学,进行文化交流。 后来,哏德全老师一直是云南省文化厅、广播电视厅特邀的葫芦丝领奏、独奏演员,并录制了不同的音乐题材。云南省多家音像出版社、音像传播公司、唱片公司、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滚石唱片公司先后录制出版了他的个人演奏专辑,如《傣风神韵》、《多情的巴乌》、《竹林深处》、《发烧葫芦丝》等,后又被中国上海天籁唱片公司邀约共同录制了葫芦丝《在那遥远的地方》演奏专辑,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创出了特色。哏德全大师的离别,是音乐界的重大损失,尤其是葫芦丝巴乌音乐界的全体伤痛。</div><div><br></div><div> </div><div><br></div><h3> </h3> <h3>永远的恩德全 文|万迎春 来源|云南日报 哏德全自幼在傣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成长,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代“葫芦丝王”。他在短暂的50年的人生中,将葫芦丝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吹响,成为传播葫芦丝文化的使者、中国葫芦丝文化的一张名片。 1. 那个“耳朵好”的孩子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镇帮界村,一个依山傍水、古朴清幽的傣族村寨。在这里,傣族传统民间乐器葫芦丝历史悠久,帮界村人吹奏和制作葫芦丝也是远近闻名。 1958年7月,帮界村一户普通人家添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哏德全。哏德全的父亲是木匠,母亲是有名的民歌歌手,舅舅则是村里制作和吹奏葫芦丝的高手。说来也怪,每当幼小的哏德全哭闹的时候,只要祖父或是舅舅拿出葫芦丝,吹上一曲温婉缠绵的曲子,他的哭声就渐渐止住,脸上还会露出稚嫩的微笑……于是,祖父逢人便夸:我家孩子将来一定“耳朵好”!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耳朵好”的孩子,日后竟成长为一代“葫芦丝王”,把古老的葫芦丝吹出了帮界,吹出了梁河,吹向了全国乃至世界,手捧葫芦丝闯天下。 在帮界村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年幼的哏德全依偎在母亲怀里,听母亲轻轻吟唱傣族民歌,听祖父吹奏悠远缠绵的葫芦丝曲。稍大一些,哏德全住到了舅舅家,天天看舅舅做葫芦丝、听舅舅吹奏葫芦丝曲……在傣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熏陶中,在后来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艺人”的舅舅的启蒙下,乐感出众、模仿和领悟能力超群的哏德全,开始苦练吹奏葫芦丝的基本功。 上山放牛放马,是哏德全最乐意干的农活儿,因为他可以一边放牛马,一边吹葫芦丝、做葫芦丝。吹着练着,他常常忘了吃饭,也忘了时间,从白天吹到月上枝头……他随身带着制作葫芦丝的葫芦、刀具、竹管、铜片等,有时一天能做四五支葫芦丝,吹起来效果都还不错。 为了练好“运气”,哏德全想尽了办法:他常常在桌上摆上一盆清水,口含一根细竹管插入水中,在鼓起腮帮吹出均匀气泡的同时,用鼻子把吹出的气又吸入体内,如此反复;一次和同伴们玩耍时,哏德全坐在草地上,憋着气,满脸通红,眼睛外凸,把同伴们吓坏了,还以为他得了什么病,被打断了练习的他却不高兴地说:“你们捣什么乱啊?我这是在练闭气!”一次帮母亲添火做饭时,拿起吹火筒的哏德全饱吸一口气,往灶里使劲吹气,不知不觉又练起了运气,火苗呼呼地直往上窜,母亲连声惊呼:“火太大了!菜要炒糊了!”这时,哏德全才回过神来,赶紧用火钳把火弄小……那时的哏德全,对葫芦丝已是如醉如痴。 2. 离开帮界,拜师学艺 1974年,在同伴们羡慕的目光中,哏德全被招工进了梁河县糖厂,成为一名抽水工。筒帕里装着舅舅亲手为他制作的葫芦丝,哏德全离开了生活了16年的帮界村。 哏德全所在的糖厂水泵房坐落在大盈江边,离厂区约有一公里。他在水泵房外的空地上搭起了一间草房,又开出一小块地,种了很多葫芦,这样,他就可以自由地练习葫芦丝,也能动手做葫芦丝了。他还利用工余时间,遍访民间葫芦丝高手,虚心求教,拜师学艺。其间,他师从梁河县文工队的龚家铭、李仲培两位老师,系统地学习了音乐理论知识、管乐演奏方法与技巧等,上了他音乐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拜师学艺,遍读诗书增强文学修养,想尽办法搜集民间的古今中外的音乐素材……在奔流不息的大盈江边,怀着一腔热血的糖厂工人哏德全立下宏愿:总有一天,我要手捧葫芦丝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吹响! 1984年,云南省歌舞团排演大型傣族歌剧《葫芦信》,哏德全被借调到省歌舞团,担任《葫芦信》中葫芦丝、巴乌等主奏。在人才济济的省歌舞团,虚心好学的他得到了很大提高,出色地完成了《葫芦信》的演出任务。借调的两年间,哏德全还到云南艺术学院做旁听生,并参加了音乐夜校的学习,他的音乐理论和音乐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1991年9月,哏德全被推荐参加在新疆举行的首届全国少数民族12省区业余文艺工作者“独唱、独奏、独舞”大赛,他在大赛上表演的葫芦丝独奏《赶摆》,获得独奏三等奖。这次新疆之行,更加坚定了他把葫芦丝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决心。 3. 遇见伯乐 如果说哏德全是一匹良骏,那么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刘晓耕就是让这匹良骏在艺术之路上奋蹄疾驰的伯乐。 上世纪80年代末,刘晓耕偶然从一盘录音带中听到了哏德全吹奏的葫芦丝《古歌》,便觉得这段音乐不同寻常。几经周折,刘晓耕找到了哏德全,并郑重地交给了他3个任务:一是录制《古歌》,完成云南省歌舞团大型傣族舞剧《泼水节》中葫芦丝、巴乌的演奏片段;二是承担舞剧的傣文填词任务;三是承担舞剧中男主角的唱段。本来信心不足的哏德全,在刘晓耕的鼓励和精心指导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大型傣族舞剧《泼水节》荣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新剧目奖,并荣获1998年朝鲜“四月之春”国际友谊艺术节金奖。 一个糖厂工人,竟然能参加省一级的重要文艺演出,这给了哏德全莫大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他传承和发展葫芦丝文化的决心。 半年后,离开《泼水节》剧组的哏德全又回到了梁河糖厂。然而这一次,他心意已定:走出梁河,手捧葫芦丝闯天下。 4. 音乐火种不熄,走出梁河 他曾在芒市制作、出售葫芦丝,又尝试着办过傣族民间艺术团、民族歌舞演出队,开过歌舞厅,甚至做过木材、玉石生意,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来到昆明,以演奏和制售葫芦丝维持生计,但每每举步维艰。就在他打算放弃的时候,刘晓耕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如果你回去当了农民,那么仅仅是中国的几亿农民中又多了一个农民,而中国却少了一个葫芦丝演奏家!这一席话,让他不再轻言放弃。 在亲朋好友们的鼓励、支持和资助下,哏德全重新打起了精神。 2000年,“哏德全音乐工作室”在昆明正式成立,哏德全的葫芦丝事业由此步入正轨并一步步兴旺起来。几年下来,工作室由小变大,主业也固定下来:受邀参加各类文艺演出,开办培训班,制作出售“哏德全牌”葫芦丝。 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哏德全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对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和发音装置进行了改良、规范,彻底改变了民间传统制法的随意性、不分调类、音调不准等弊病,使传统的民俗乐器向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民族乐器转变,并使葫芦丝这一古老的民间乐器登上了舞台艺术的殿堂。 同时,哏德全与其他文艺工作者一道,对葫芦丝调类的分归和音域的扩展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既分归了调类又保持了葫芦丝原有的音色和风格,既扩展了音域又增大了音量,大大增强了葫芦丝的艺术表现力。因此,他制作的“哏德全牌”葫芦丝炙手可热,不少葫芦丝爱好者、发烧友都以拥有一支“哏德全牌”葫芦丝为荣。 哏德全精心制作的葫芦丝,还经常作为云南省政府的珍贵礼品,馈赠国际友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夫妇,都曾得到云南省政府赠送的由哏德全制作的葫芦丝精品。 与此同时,哏德全的葫芦丝演奏技艺也已出神入化。中国民族吹管乐大师俞逊发先生说,哏德全的演奏韵味是独一无二的,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无与伦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聆听云南·小河淌水》新年音乐会上,哏德全与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古歌》、《金秋月下》,缔结了举世无双的民族音乐“联姻”。刘晓耕这样评价:哏德全将傣族文化融入到了国际化的一个崭新的平台……他不仅是在演奏葫芦丝,在演奏傣族音乐,更是在弘扬一种文化,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 无论是葫芦丝演奏还是制作,哏德全都在全省及全国处在了领军地位,创下了多个第一:在全国发行了第一张葫芦丝演奏专辑《多情的葫芦丝》,被称为美妙绝伦的天籁之音,一版再版仍供不应求,专辑销售到欧洲,葫芦丝被称作“东方萨克斯”;由哏德全牵头编著的我国第一部葫芦丝教学教程《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填补了我国正规化、系统化进行葫芦丝教学的空白;2007年国庆前后在昆明举行的首届“哏德全杯”云南葫芦丝、巴乌电视大赛,是云南第一个以民间艺术家名字命名的民族器乐大赛……哏德全成为当代民族乐坛上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和制作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葫芦丝王”,并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5. 他是一张葫芦丝文化名片 “葫芦丝王”哏德全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当年在大盈江畔立下的誓言。于是,他不但致力于葫芦丝的演奏与制作,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录制发行葫芦丝个人演奏专辑、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式,将葫芦丝艺术和傣族音乐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哏德全大力推广葫芦丝教学,桃李满天下,跟随他学习葫芦丝演奏的除了中国学生外,还有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的留学生,使葫芦丝这一民族民间艺术飘洋过海,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扬; ——云南多家音像出版社、音像传播公司,广东音像出版社,上海天籁唱片公司,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滚石唱片公司先后录制发行了哏德全的10多张葫芦丝个人演奏专辑,葫芦丝艺术得以广为传播; ——哏德全先后赴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及韩国、美国、挪威、芬兰等国进行展演和文化交流,每到一地,都广受赞誉。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王晓蓝在一封写给德宏州州长孟必光的信中说:傣族的葫芦丝由哏德全作了精彩的展示,美国友人及观众们赞扬哏德全为世界级的艺术家,通过他的演出,葫芦丝的声名远播到西方世界。在华盛顿举行的第41届史密森民俗文化节上,哏德全在世界著名的梅兰尼舞台上吹响了葫芦丝。 有人说,哏德全是传播葫芦丝文化的使者,是中国葫芦丝文化的一张名片。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刘晓耕说:“哏德全已经不再是一个音乐人了,他是一位民间艺术大师……他把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傣族音乐的创作之中,与当代文化碰撞在一起。随着他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他把傣族音乐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闯出了傣族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一条崭新的路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哏德全是傣族音乐发展的一个符号,一个非常独特的符号,一个任何人都不能模仿也不能取代的符号!” 6. 大师辞世,永远的《思念》 刻苦,用真情和真心去感受、发掘音乐精髓的哏德全,多次受到国家民委、文化部的奖励,2006年4月被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授予“云南文学艺术贡献奖”, 2007年被授予“宣传孔雀之乡突出贡献奖”,今年又被授予“德宏州兴州人才贡献奖”。 然而就在哏德全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9月16日晚10时10分,哏德全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在昆明辞世。 这位年仅50岁的“葫芦丝王”的艺术人生,就这样嘎然划上了句号,中国民乐界沉入一片哀痛之中。然而就在他去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在和友人商谈举办第二届“哏德全杯”云南葫芦丝巴乌电视大赛的有关事宜。他的一颗心,全扑在葫芦丝上。 5月,由哏德全创作并演奏的一张葫芦丝碟《思念》出版发行。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曲哀婉深邃的乐曲,竟成为他留在世间的绝唱。 曾有人说,听哏德全演奏的《古歌》,就像看到一朵朵白云在湛蓝高远的天空中缓缓飘移,掠过山川河流,掠过一望无垠的原野,在地面上留下若有若无的暗影,最终去往那遥远的地方。 带着他袅袅的仙乐,哏德全远走了,飘向同葫芦丝《古歌》一样渺远的天际。 世间再没有如此美妙的葫芦丝乐声。<br></h3> <h3>赵洪啸</h3><h3>音乐奇才,葫芦丝、巴乌、陶笛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创意乐器发明家。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陶笛艺术研究所所长。现任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为本科生开设简易乐器制作与演奏、陶笛葫芦丝课程,为研究生开设“钢琴演奏拓展”、“民谣吉他”等实验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勤于创新科研,获得“单孔陶制手鼓”“竹埙”“中式印第安笛”等多项发明专利。曾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兼职导师、上海教育科学院兼职研究员。著名的洪啸创意乐器、洪啸陶笛、洪啸葫芦丝、洪啸巴乌的缔造者。多次作为特聘专家到各地高校、教育部门担任国培主讲、评委等工作。在韩国获得第四届国际陶笛比赛独奏银奖,所创建的“华中师大狗尾草陶笛乐团”获全国陶笛比赛重奏组金奖。热心音乐教育公益事业,连续15年利用暑期自费组团赴各地山区进行音乐支教,为山区播撒音乐和爱的种子。</h3><h3>代表作</h3><h3>2005年创作并演奏的巴乌独奏曲《哥哥,我的鞋子湿了》,获得“全国首届葫芦丝巴乌邀请赛”金奖与优秀创作奖。</h3><h3>《风叶恋》获得“2006年昆明葫芦丝全国邀请赛”金奖、2006年“北京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金奖,并与2009年被列为全国葫芦丝巴乌考级十级作品。</h3><h3>《野狼》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2007年“全国葫芦丝巴乌大赛”演奏金奖与作品创作奖,以其新颖意境、演奏难度、恢宏篇幅和诸多突破创新,被业界专家誉为“中国葫芦丝艺术发展的里程碑”作品,已成为国内代表葫芦丝作曲水平和演奏技艺的巅峰之作。</h3><h3>赵老师自幼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是一位集演奏、作曲、发明、教育、公益等多方面为一身的优秀音乐教师,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其教学风格自由风趣,思维开阔,所教授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和业内好评。多次在央视、上海卫视、山东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湖南卫视等录制节目或专题片,也多次作为主讲专家应邀到多所著名音乐院校、多省市教育部门进行音乐教师培训进行专题报告,人气火爆。赵洪啸老师自幼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是一位集演奏、作曲、发明、教育、公益等多方面为一身的优秀音乐教师。</h3><h3>熟悉赵洪啸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屋子的“宝贝”——pvc管做的排箫,注射器做的笛子,果壳、花瓶做的乐器,甚至水果店里的假葡萄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在他看来,一块不起眼的材料,一把小刀,即便不需要精雕细琢也可以成为一件“好玩儿”的乐器。对于自制乐器的研究基于一个最简单的念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他的乐器展览室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自制乐器,有几百种。各种材料,各种造型,应有尽有,很多都超出了笔者的想象。“玩”出来的音乐,</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赵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演奏,有打击乐器,有吹奏乐器,还有弹奏乐器。他把天地万物都变成了乐器,就像变魔术一样。在他眼中,万物皆乐器。在交流中,记者深深感受到赵洪啸是一个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老师,音乐变成了他身上的每个细胞,他好像就是音乐的化身一样。</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地万物皆乐器</h3><h3>谈到自己与音乐的关系,赵洪啸毫不犹豫地说“是朋友,终生的朋友。”的确,他与音乐是分不开的,不论是担任中小学音乐教师,还是辞去教师工作专心致志地在音乐道路上独自摸索,抑或是2012年回到母校继续自己的音乐执教生涯。一路走来,诸多历练,赵洪啸的音乐中多了一份随性。</h3><h3>“其实音乐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和遥不可及。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有时候我们不能被现有的条条框框所束缚,相反,只要我们擅于聆听万物并且懂得去想象,去发掘,天地万物其实都可以是乐器。”</h3><h3>发现并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物件进行简易乐器的制作并进行演奏。例如一根吸管,一个纸盒,甚至是我们喝剩下的饮料瓶,都可以被做成一件件有意思的小乐器。不论你得到了什么制作方法的“秘籍”,动手仍然是最重要的部分。</h3><h3>动手可以让你学会尝试和不断总结,从而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同学们在最初学习自己制作乐器的时候可能产生一定的自卑感。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可能会意识到并不会那么轻松。但这其实是一个‘经验’磨砺的过程。只要你肯去不断的动手操练,最终一定会制作出你满意的乐器。”</h3><h3>他还擅长多种乐器演奏、乐器改良制作,已获得中式印第安笛等二十余项乐器改良发明专利,单孔陶制手鼓专利证书,竹筒埙专利证书等。</h3> <h3>郑石萍</h3><h3>民族汉</h3><h3>青年葫芦丝陶笛演奏家 作曲家</h3><h3>世界葫芦丝巴乌文化联合总会常务理事2011中国国际葫芦丝艺术节,葫芦丝国际邀请赛艺术评审评委。</h3><h3>郑石萍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长丰乡,他从小酷爱音乐,并带领弟弟一块自学竹笛,对音乐的追求和狂热使他潜心学习,并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在大学学习期间受到多名音乐大师的青睐。郑石萍对旋律有独特的天赋,任何歌曲他不假思索都能根据节奏配乐或演奏、在作曲领域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在北京开办了多场个人作品音乐会,编著教材《一起学葫芦丝》中文及英文版,出版了多张个人音乐专辑。其中英文版是中国第一本葫芦丝英文教材编著,除了创作、演出外、在北京郑石萍成功创办了北京石萍锦簇文化有限公司和多家锦簇乐器行连锁店。</h3><h3>2008年9月6日参演残奥会欢乐庆典文化广场开场曲民乐版《我和你》</h3><h3>2008年个人出版《一起学葫芦丝》教材专辑</h3><h3>个人创作作品:《采茶歌》《傣家芦歌》《故乡游歌》《爱的呼唤》</h3><h3>《快乐之声》《梦里回忆》《飞驰的犇骏》《十月今宵》等。</h3><h3>学生多次参加葫芦丝大赛中荣获金奖和一等奖。</h3> <h3>哏从国,傣族,是已故葫芦丝演奏家、制作大师哏德 全先生的侄子及演奏诀学的真传弟子。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江畔一个葫芦丝 巴乌演奏制作世家。自幼受家族环境的 熏陶和影响,对葫芦丝 巴乌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和深厚的感情,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著名葫芦丝演奏家、制作大师哏德全先生等前辈的培养和指点,走上了葫芦丝、巴乌文化传承的道路。 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哏从国先生的制作水平日臻成熟,所制作的的葫芦丝巴乌得到了有关专家及学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演奏技法上,哏从国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傣族民间古调的演奏技巧上已 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现今正在为弘扬和传承葫芦丝 巴乌文化而努力。<br></h3> <h3>张笑</h3><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音乐制作人,优秀作曲家,葫芦丝新概念音乐的开拓人,河南省焦作市人,1988年就开始学习吉他,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乐系次中音专业。首届北京MIDI中心摇滚学校学员。他精通电吉他、次中音、BLUES口琴、葫芦丝、巴乌等多种乐器。创作了歌曲、器乐曲等作品近30首。</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个人经历</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1988年开始学习吉他。</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2005年开始学习民族音乐。</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2006年参与香港时代青春剧《白色休止符》背景音乐的创作。参加过多次崔健、黑豹、零点、唐朝、香港等国内知名乐队同台演出,以及田震、蔡国庆等明星伴奏乐队。</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2007年赴云南,与著名葫芦丝演奏家、制作大师哏德全先生共同打造其《思念》专辑,并学习和创作民族民间音乐。其中葫芦丝音乐代表作品有:《篝火狂欢夜》、《山谷吟》、《泼水欢歌》、《太阳之火》、《十点后的坚强》《阿月出嫁》《舞娘》《夜色》等。</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2009年作品分别荣获,全国葫芦丝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2010年10月担任“中国云龙第一届太极旅游文化节大型晚会”音乐总监、音乐主创。2011年10月出版中国首张全能个人葫芦丝音乐作品演奏专辑《出嫁的山谷》海外版。</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2011年,作品《山谷吟》又荣获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等联合颁发的器乐类创作奖。</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2013年,作品分别荣获全国葫芦丝作品创作大赛一、二、三等及优秀奖。</div><h3>2013年9月,成功实验完成无音乐伴奏多声部【11声部】葫芦丝合奏作品《彩云下的小精灵》,又填补了葫芦丝音乐的一项空白。</h3><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2013年12月,张笑编著的《张笑葫芦丝教程》一书,由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现任职业</div><h3>现为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文地理影视有限公司音乐总监,云南乾琨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音乐总监,昆明哏德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音乐总监。</h3> <h3>杜德光</h3><h3>傣族,生于1971年,梁河县勐养镇芒蚌村户养人。杜德光生长在葫芦丝文化的繁衍地――勐养,自小耳濡目染,迷恋上了葫芦丝。1989年,他利用空余时间向哏德全请教学习葫芦丝的吹奏技巧。1994年,又拜芒蚌村的老人沙永明(沙永明,男,傣族,生于1931年,以精湛的葫芦丝制作技艺和吹奏技艺名扬当地,现已故)为师,学习葫芦丝的制作技术。1997年杜德光走上了以葫芦丝为伴的人生历程,曾先后到瑞丽、缅甸木姐、南坎交流演出,销售葫芦丝。1999年昆明举办世博会,他又闯到昆明租摊零售葫芦丝。两三年后搞起了葫芦丝工作坊、专门制作、批发、零售葫芦丝,主要销往西双版纳、湖北、湖南、四川、上海、北京等地。制作葫芦丝销售已成为他们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br></h3> <h3>施琦</h3><h3>傣族,大学本科音乐专业,1991年出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九保古镇。自幼聪明好学,动手能力强,对音乐天赋过人。2004年7月拜著名葫芦丝教育家、演奏家李仲培先生门下,与著名葫芦丝大王哏德全同门;2007年9月考入云南省德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就读音乐教育,10月参加首届国际葫芦丝文化节;2008年组建自由落体摇滚乐队担任贝斯手;2009年录制原创小样《超越》;2012年大学毕业回到故乡梁河,担任小学音乐教师工作至今;2014年年底创建傣家古音葫芦丝工作室。<br></h3><h3><br></h3><h3>施琦担任职务:云南省音乐家葫芦丝巴乌学会理事;云南省德宏州葫芦丝协会常务理事;梁河葫芦丝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河傣家古音创始人兼制作师。<br></h3> <h3>《乔志忱老师的艺术人生》</h3><div> 乔志忱老师1939年出生于天津,1956年起师从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刘管乐先生,1958年考入天津歌舞剧院,与刘管乐先生一起工作近三十年,做为北派笛子名家刘管乐先生的主要传承人,乔志忱老师通过舞台演出、教学,撰写文章、录制音像,使刘管乐先生独具特色的风格流派与代表性笛子作品得以传播。<br></div><div> 二十世纪中期,舞台演出的条件和录音设备还很落后,刘管乐先生的许多优秀作品未能留下音像资料,1990年在刘管乐先生病逝前夕,委托弟子曾永清、乔志忱、乔宏忱、戴亚四人共同完成刘管乐先生十二首重点作品的录音工作,发行了《刘管乐笛子曲选》,这是流传至今唯一的刘管乐笛子流派的珍贵录音资料,供后人学习参考。</div><div><br></div><div>△ 《塔塔尔族舞曲》的首演者和传播者</div><div> 天津歌舞剧院的作家李崇望先生当年与乔志忱老师同住一间宿舍,李先生创作的许多笛子独奏曲经常由乔志忱老师试奏,这首流传甚广的著名笛子独奏曲《塔塔尔族舞曲》诞生后,正值天津歌舞剧院于1959年年底至1960年初赴南方十多个省市巡回演出四个月,其间乔志忱老师首演了这首《塔塔尔族舞曲》,并连续演出一百多场,同时被上海唱片厂选中录制了唱片,至今网上下载的《塔塔尔族舞曲》仍是乔志忱老师20岁时演奏的原版作品。</div><div> 如今,乔志忱老师又将这首《塔塔尔族舞曲》笛子独奏曲改编成葫芦丝独奏曲,仍能达到很好的演出效果。</div><div><br></div><div>△ 大乔与小乔,亲兄弟同专业</div><div><br></div><div> 乔志忱老师与胞弟乔宏忱从小一起学吹笛子,弟弟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竹笛和民乐作曲和指挥,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与哥哥乔志忱老师共同成为刘管乐先生的得意弟子,除传承刘派风格外,兄弟二人还经常表演笛子二重奏节目,他们台风潇洒、配合默契,在同专业朋友中大家都亲昵的称哥哥为大乔,弟弟为小乔。退休后大乔(乔志忱老师)侧重葫芦丝,小乔(乔宏忱)侧重竹笛,在培养后人方面都做出了优异成绩。</div><div><br></div><div>△ 职务与服务、创作与积累</div><div><br></div><div> 乔志忱老师在天津歌舞剧院民乐队工作期间,一直担任管乐声部的声部长,负责给大家抄分谱,划指法及分声部的排练。如今乔老师已年过七旬,虽然视力减退,但传到网上的葫芦丝独奏曲《乘风》、《牧羊山歌》、《野蜂飞舞》的曲谱仍是乔老师的近期手抄曲谱,那么工整、那么标准,可见乔老师对艺术的每一环节都倾注了心血并始终保持着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专业作风。</div><div><br></div><div> 乔老师除笛子专业外还曾担任过天津交响乐团的副团长、天津群众艺术馆的馆长和天津市文化局社 会文化处的处长,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是作风廉洁、和蔼谦逊,工作认真,体现了领导就是服务的好作风,留下了口碑。</div><div><br></div><div> 乔老师在交响乐团工作期间,学习和了解了西洋乐器的科学训练方法,积累了许多西洋音乐的素材。如今把这些积累与民族乐器巧妙的结合,创作出了时代感强、技巧新颖、风格独特的葫芦丝独奏曲与高级练习曲。</div><div><br></div><div> 乔老师在从事社 会文化工作期间,策划、组织过多次民族管乐大赛以及培训讲座活动,使群众性、自发性、松散性的社 会文化活动提升到专业水平,从中发现培养出许多艺术人才。</div><div><br></div><div>△ 葫芦丝与钢琴的默契合作</div><div><br></div><div> 乔志忱老师的夫人杨绍珍老师是天津歌舞剧的钢琴教师,五十多年前在学生时代就曾为乔志忱老师的笛子写过钢琴伴奏,他们共同表演的节目曾在天津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中获过大奖。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老夫妇在2009年的葫芦丝讲座中再度展示风采,示范表演了葫芦丝与钢琴的合作节目,配合那么默契、表演那么充满激 情,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div><div><br></div><div> 由于乔志忱老师经常听夫人的教学和演奏,因此对葫芦丝的音准、音域、调式转换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乔志忱老师将多年来的学习和积累用于葫芦丝的创作与教学,写出了用普通葫芦丝演奏十二平均律的中高级练习曲、独奏曲,探索总结出一套葫芦丝的新技法,据说葫芦丝独奏曲《乘风》是夫人杨老师命名后由乔老师创作完成的。</div><div><br></div><div>△ 培养葫芦丝艺术人才、推动新作品、新技术、新教材、新乐器的繁荣</div><div><br></div><div> 乔志忱老师应天津市民族管弦乐学会邀请,为广大葫芦丝爱好者和指导教师举办过多次讲座,从葫芦丝的基础知识、演奏技法、基本功的训练方法、到怎样吹好葫芦丝独奏曲、怎样教好葫芦丝等方面进行深刻的讲解和示范,听众都很受益非浅。乔志忱老师针对葫芦丝演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归纳出一些要领、口诀,十分生动、形象、易记、实用,收到很好的效果。</div><div><br></div><div> 乔志忱老师还亲自培养了一批重点学员,在连续三届《葫芦丝北京邀请赛》中,乔志忱老师每届推荐六名学员参赛,获得金奖的2006年有三人、2007年有四人、2009年有五人。其中四名选手决赛时是演奏乔志忱老师创作的《乘风》获得金奖的,还有三个集体节目演奏乔志忱老师编写的多声部乐曲也获得了金奖。乔志忱老师也连年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div><div><br></div><div> 乔志忱老师相继编写了《少儿葫芦丝入门教材》、《葫芦丝初中级练习曲集》、《葫芦丝中高级练习曲集》、《葫芦丝独奏曲与重奏曲》、《葫芦丝的新技法和特殊指法》并录制了乔志忱老师亲自示范演奏的光盘。</div><div><br></div><div> 乔志忱老师非常关心葫芦丝的乐器改 革,在乔志忱老师的支持下,天津雨晨葫芦丝工作室成功研制出了“扩大音域的八孔葫芦丝”,“十二平均律的九孔葫芦丝”、“小把位低八度葫芦丝”等,为扩大葫芦丝的音域,为多声部节目的创作和演奏提供了便于操作的低音乐器。乔志忱老师还为这些成功改良的乐器编配和创作了独奏曲、练习曲并录制了光盘。</div><div><br></div><div> 《中国民乐报》2010年第一期刊登了乔志忱老师撰写的《挖掘葫芦丝潜能、推动簧管乐出新》文章,介绍了乔志忱老师近年来探索研发的葫芦丝新技法和乐器改 革的成果,使葫芦丝爱好者开阔了眼界,看到葫芦丝的美好前景。王厚臣老师、李春华老师都为这篇重要文章的发表给乔志忱老师打电话、发短信表示祝贺和敬意。</div><div><br></div><div> 由于乔志忱老师在葫芦丝创作、教学方面的成果和社 会影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自2009年起聘请乔老师但任《全国葫芦丝指导教师研修班》的主讲教师和葫芦丝大赛的评委。</div><div><br></div><div> 乔志忱老师的代表作《乘风》由王厚臣老师演奏,做为2010年新年礼物在少数民族乐器网上发表后,引起葫芦丝爱好者的强烈反响和学习热情,四月份乔志忱老师又在少数民族乐器网上发表了亲自演奏的《牧羊山歌》同样受到了欢迎,由于学习乔志忱老师作品的人增多,葫芦丝网络艺术学校特邀乔志忱老师上网给葫芦丝高级班和教师研修班授课,以满足更多葫芦丝爱好者提高演奏水平和愿望。</div><div><br></div><div> 如今乔志忱老师已是七十有一的高龄,但他仍然孜孜不倦的为葫芦丝的发展辛勤耕耘着,我们也祝愿乔志忱老师永远健康,多为广大葫芦丝爱好者创作出更多的新作品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div><div> 杨柳青青 2010年5月于天津</div> <h3>赵立德</h3><h3>云南省民族器乐的老前辈,中国音协云南分会会员,昆明音乐家协会理事,云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云南省民族器乐研究会会长,终身名誉会长。</h3><h3>从艺50多年,硕果累累(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掌握乐器十余种,发掘改良了许多民族乐器。</h3><h3>曾赴美国、新加坡、荷兰、加拿大、德国、法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交流教学演出。</h3><h3>任2016、2018中国云南葫芦丝巴乌文化艺术节全国邀请赛组委会主任,评委会主任。</h3> <h3>郑强,1962年11月6日出生,汉族, 民族管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竹笛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云南省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副会长、云南省葫芦丝、巴乌协会副会长,历任云南省艺术学校笛子、唢呐教师,云南省歌舞剧院民族音乐团独奏演员、副团长,云南爱乐民族乐团团长兼艺术总监,云南省文化厅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及艺术大赛评委等职。</h3><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曾获“云南省第三届青年演员比赛器乐组第一名”, “云南省优秀青年演员荣誉称号”,“云南省青年舞台表演艺术家称号”、“云南省‘四个一批’文学艺术新人奖”。</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发表有《组建云南民族乐队的构想》、《云南少数民族管弦乐之风采》等论文。曾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台湾高雄国乐团、新加坡华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厦门民族乐团合作演出笛子、哈尼族莪比、彝族直笛、葫芦丝等乐器的独奏。</div><h3>多次出访欧、亚、美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过许多国际、国内重要的艺术节、音乐节演出。先后与香港雨果唱片公司、上海、广东、云南音像出版社合作录制独奏专辑《葫芦乾坤》、《笛子小品专辑》、《云南民乐》、《傣乡情丝》、《彝家情歌》、《氲乐》、《山寨情》CD专辑。</h3><h3><br></h3> <h3>邹杰</h3><h3>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民族器乐研究会常务理事,著名叶音工作室创始人。</h3><h3>从小喜爱音乐,就读于红河州民族音乐学校,刻苦钻研树叶吹奏艺术,教授传承发展达20多年,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也颤长萨克斯、葫芦丝、竹笛、陶笛、等中外管乐器演奏和教学。</h3><h3>曾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并出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受到一致好评。</h3> <h3>耿林虎,艺名:亦墨,出生于1986年10月,八岁开始学习竹笛,2008年毕业于昆明艺术学院器乐表演专业。</h3><div>大学期间主修竹笛、箫、埙等传统民族乐器及葫芦丝、巴乌、吐良、哦比、直笛等少数民族乐器,并荣获国家一等奖学金,师从中国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郑强教授和国家一级作曲家朱照琨教授,并得到过中国著名笛子演奏家闫宗伯老师和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姜景洪教授的悉心指导。</div><div>现为云南省昆明市聂耳青少年民族乐团管乐声部专业指导教师,</div><div>滇韵南声音乐艺术培训中心北市区教学点主任及竹笛教师</div><div>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div><div>云南省民族器乐研究会副秘书长</div><div>云南省巴乌葫芦丝学会理事</div><div>原云南省歌舞剧院云南民族乐团笛子首席</div><div>2007年荣获中国葫芦丝、巴乌邀请赛铜奖等荣誉</div><div>2008年荣获云南省敦煌杯器乐大赛竹笛专业组一等奖</div><div>2009年荣获云南省艺术新人优秀教师指导奖。</div><div>2010年参加郭亨基作品音乐会《云岭风情》及云南省文化厅2010国庆专场民族管弦乐音乐会。</div><div>2011年参加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目展演。</div><div>2013参加云南省文化厅“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演出三分团惠民巡演。</div><div>2014年受云南省文化厅委派作为艺术专家到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文化馆支边文化建设三个月,学习并记录红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和“哈尼族多声部”等少数民族音乐素材。</div><div> 2015年组建“云臻室内乐团”,以传统民乐为基础,少数民族器乐为特色的组合形式,演出曲目也是多样性,有传统曲目、民族音乐性强的曲目,还有原创曲目《小桥流水人家》,参加昆明东南亚博览会开幕式的演出,并与现代科技跳舞机器人共同演绎大众曲目民乐版《小苹果》《快乐的啰嗦》等曲目,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div><div>2016年受国家文化部邀请参加云南声音艺术团“欢乐春节行”美国巡演</div><div>2017年受中国文化部委派参加云南声音艺术团出访东欧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波黑等四国巡演,并应邀参加“萨拉热窝之冬”国际艺术节等活动中进行专场演出。</div><div>2017年获得全国艺术特长生认证考官资格高级考官</div><h3>2017年7月特聘为云南民族乐器大赛评委及荣获优秀教师奖</h3><div>2017年8月特聘为云南省第五届葫芦丝、巴乌音乐节评委会评委</div><div>2017年12月参与中央电视台“银河之声-2018少儿频道新年特别节目”演出</div><h3>2018年受中国文化部委派参加云南声音艺术团出访东欧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波兰、克罗地亚四国巡演。</h3> <h3><br></h3><div>孙开成 </div><div>1977年出生于山东,师从北派笛子大师王铁锤先生</div><div>现任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div><div>山东省艺教委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div><div>山东省临沂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div><div>山东省临沂大学客座教授</div><div>创作代表曲目《梦归天山》被广泛流传。</div><div><br></div><div>1998年考取文化部直属专业团体应聘资格证书,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葫芦丝考级高级指导教师,自2000年教学至今,曾多次获市级、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培养的学生获奖多多。</div> <h3>王厚臣,男,1956年3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祖籍山东莱阳。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葫芦丝巴乌协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考级专家委员会高级考官、西安天乐艺术团团长。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管乐演奏家。</h3><div><br></div><h3><br></h3><h3></h3> <h3>李贵中,云南楚雄人</h3><div>1961年7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从事管乐教学近二十年。在教学、演奏,科研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培养了很多学生。由他编著的葫芦丝与巴乌教材深受业内人氏认可与各界好评,并被列为葫芦丝巴乌教学指定教材及考级教材,其独到见解与精湛的演奏技艺为中国管乐特别是少数民族管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十年的教学中,他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学生,现已奔赴省内外各文艺团体及各大专院担任骨干演奏员及骨干教师,可谓:桃李满天下,管艺传八方。</div><div><br></div><div>10多年来,一直被云南省各大电台,电视台以及云南音像出版社公司聘为特邀演奏员,先后参加录制电视音乐,广播音乐,专辑音乐以及晚会音乐等1000余首各种体裁的作品。同时还担任舞剧《阿诗玛》,《泼水节》,《孟巴拉西》;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全国民运会开幕式,亚洲艺术节开幕式等音乐的独奏和领奏,并先后赴日本、美国、新加坡、缅甸等十几个国家进行访问演出及学术交流,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民族管乐艺术。</div><h3>著有《葫芦丝巴乌教程》一书,出版多张唱片,深受好评。</h3> <h3>怎样提高少年儿童学习葫芦丝质量?</h3><div><br></div><div>注意:目前我国学校葫芦丝巴乌的少年儿童非常之多,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家长不仅对孩子学乐器的目的不清,还缺乏新世纪的音乐教育理念。加之葫芦丝这种乐器大多来自于民间作坊,绝大多数都是劣质产品,音准、音色都有很大的问题。作为专业老师应向家长做好相应的学前工作,并为学生选购好的乐器,在教学中将同类学科(乐理等等)协同教学,大大降低学习难度,并注重情感体验和小朋友们的个性发展。</div><div><br></div><div> 一、教师应做好教学前的准备</div><div><br></div><div> (一) 教师必须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div><div><br></div><div>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音乐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为推动我国学校音乐的教育改革、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培养音乐人才和音乐爱好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专业的音乐老师必须向学生家长明确学习乐器的目的,要家长明确音乐教育是与审美为核心,而各种技巧的传授只能作为审美的工具,应重在情感体验,通过演奏教学来培养孩子的欣赏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家长明确了孩子学习的目的,可以避免孩子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的某些事物的发生。(比如:有时因为学校的作业过重,乐器练习达不到老师的专业练习水平,遭到家长的责骂与体罚,长久下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反而影响了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同时还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div><div><br></div><div> 2、遵循学习规律,不要盲目提高,尤其是10级以上的练习</div><div><br></div><div>目前我国各音乐机构在暑假会组织各种考级、比赛(比赛是一件对孩子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能够进决赛的比赛学生们,家长应该鼓励参加,提高孩子的信心,体现孩子的个人价值)但是考级有时候会很困惑,因为考级都是固定的曲目,学生练习起来会感觉枯燥无味,老师和家长必须要密切配合才能帮助孩子更加有信心,在孩子练习没有感觉到时候不要强迫而是多加鼓励。(但是在乐器的考级过程中,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盲目提高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孩子的真实水平只能考5级,但是家长却明确要求我们孩子要考7级或者8级,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无形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孩子怕考不过,拿不到相应证书,怕家长责骂,丢面子,更多家长会说某某某才学习多久就考虑几级几级,这样反作用会导致很多音乐天赋非常好的孩子从此不再学习乐器)所以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避免上述的事情发生。</div><div><br></div><div> 3、家庭音乐教育应“减负” </div><div><br></div><div>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题海战术 ”搞得学生们头晕脑胀,回到家里又受到乐器练习之苦,压力就更大了,所以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如何“减负”,在学习没有感觉到时候来用乐器的演奏使大脑放松,让孩子在愉悦的过程中完成乐器的练习,通过练习消除疲劳、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的娱乐健体功能,而且能更好的完成学校的作业。</div><div><br></div><div>(二)教师必须给学生选购好的乐器</div><div><br></div><div>前面说过,目前我国学习葫芦丝巴乌的少年儿童非常之多、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家长不仅对孩子学乐器的目的不清,还缺乏新世纪的音乐教育理念。加之葫芦丝这种乐器大多来自于民间作坊,绝大多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不懂音乐的制作人员来制作葫芦丝、巴乌、制作人员基本不懂音乐的基本理论与乐器发音原理及整个音域范围气息的应用规律。加之很多作坊不会选材,只注重了经济效益,不注重质量,所以音准、音色都有很大的问题。另外葫芦丝与地域温差都跟音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目前市场上购买的绝大部分葫芦丝都是不合格的旅游产品。据本人调查,在昆明小作坊葫芦丝不少于500家,大多都销售在旅游景点和网络。真正的乐器学习和演奏的大概就6家左右。由此可见,不是专业老师去买葫芦丝只能看外表,不是音阶不准就是高音6、低音3、中音1不准等等的问题。这种旅游产品的葫芦丝不仅音色难听,发音不和谐,学习时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感觉,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学习者对听辨音准的能力,这对学习者今后的发展造成的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老师务必要亲自帮学生选购好乐器。</div><div></div><div> 二、 科学施教,事半功倍</div><div><br></div><div> (一)孩子年龄阶段的分解</div><div><br></div><div>1、 5-6岁阶段的小朋友对很多事物都是好奇,所以学习葫芦丝大多是家长的意思,觉得葫芦丝简单,让孩子玩玩。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掌握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好奇心,最好让家长也陪同孩子学习。因为这个阶段家长是陪孩子最多的时候,在家练习的时候家长可以陪小朋友一起玩,开心地玩,让小朋友拿到葫芦丝就开心,再通过老师的教育能够在短时间让爸爸或者妈妈吹几段小歌曲,孩子看到爸爸妈妈的成绩就会很努力去学习。</div><div><br></div><div>2、 7到8岁的小朋友都上小学一二年级了,这时候有些孩子是看到学校里有些哥哥姐姐会葫芦丝或者其它乐器,内心充满羡慕感。有些孩子会要求家长说自己想学,这样的孩子学习来非常容易,因为自己喜欢,学习起来相对简单。但是也有家长是看朋友的孩子或者隔壁邻居在学习葫芦丝勉强叫孩子去学的,这个就要看老师的具体教学了。如果孩子本身不讨厌葫芦丝,那么老师细心讲解也可以让孩子喜欢上这门乐器,同时更可以加强孩子跟朋友的交流。</div><div><br></div><div> 3、9岁以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主见,很多事情其实都已经很懂了,如果这时候孩子想学习乐器家长一定要给他学习。因为这时候孩子都在四年级左右,有自己的判断力,家长千万不要说这个时候学习压力大,以学业为重什么的。因为这个时候是孩子在学校接触过音乐教材,看到过班里其它小朋友的音乐表现,而且自己想跟他们一起玩,但是自己没有什么会的乐器会感到自悲,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想学习乐器一定要让满足他。一定要学习孩子自己喜欢的乐器,或者说孩子不讨厌的,这时候千万别在勉强孩子学习。</div><div><br></div><div>4、专业的葫芦丝老师要做到对每个孩子的了解,不要用同一种方法来教所有的学生,要把握好上课时间的关键15分钟。因为每节课45分钟孩子们不可能全神贯注地听老师你讲,要在孩子注意力在学习的时候把握机会,其它时间监督孩子练习就好了。孩子平时在家里练习时家长也要注意观察,观察孩子练习过程的表现,表现好时多表扬。(因为很家长不是学习音乐出生的,都说自己不懂而不去观察,说自己不懂什么的。其实音乐就是让人听上去愉悦,只要自己感觉听上去舒服的时候多表扬孩子就是了,不要把责任完全交给老师。因为老师只是告诉学生练习的方法,平时在家练习的时间比上课的时间多太多了。</div> <h3>杨丽霞,白族,硕士研究生,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副教授。云南省葫芦丝巴乌学会常务理事。云南艺术学院考评中心考级评委。</h3><div>多年来从事葫芦丝、巴乌等民族吹管乐器的演奏与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多次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许多学生在全国各地担任着葫芦丝、巴乌教学工作。</div><div>在公开出版的葫芦丝专辑(VCD)《温馨葫芦丝》和(DVD)《葫芦丝巴乌有声示范教材》中担任示范演奏。撰写并出版专著《葫芦丝教学理论及实践探究》,发表学术论文《谈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目前葫芦丝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谈音乐欣赏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云南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云南白族服饰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傣族民族服饰浅析》等十多篇。</div> <h3>许世力老师</h3><h3>(编者注:这是一位奇特的老人,值得我们记住,精神永在!) 1946年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钞岱村农民家庭,从小对音乐有特别的爱好。儿时因家庭清贫,想学乐器只能自己动手制作,用烧红的烧火棍在竹管上炙孔制作笛子;冬天捉老鼠剥皮制作二胡蒙皮,夏天用青蛙皮更换二胡蒙皮;用半截断钢锯条把5mm厚的40cm*40cm红木板据成两片薄板,制成一把又像阮又像月琴的乐器,摸索接近民乐的大门。在中学和大学期间曾是学校文工团和艺术团演员,抓住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乐器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管弦乐器。197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后到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任教。1976年从南昌调到中国科学院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二部,从事海洋环境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研究工作,包括舰船和海上石油平台的腐蚀控制研究工作,一直到2003年退休。 长期研究工作养成严谨,永不停步的探索精神,对退休后自学葫芦丝和开展教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入门用的葫芦丝是2003年6月女婿从昆明带回来的,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用一周的时间,仅凭一张简单的说明书基本掌握葫芦丝的指法和气息的控制。紧接着靠儿子买的李炳荣的自学教程和一盘哏德全老师的光盘《梁祝情》,用了75天时间基本掌握葫芦丝演奏技巧以及一到九级的经典乐曲吹奏。6,7,8三个月是厦门最炎热的月份,每天只穿着裤衩大汗淋漓的练习葫芦丝。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跨入葫芦丝门槛的同时也吸引来了最初的学生。从此被葫芦丝的学习浪潮卷入民乐推广的漩涡中,陷入渴求学习葫芦丝的那女老少的重围中。 虚心刻苦,能者为师是“半路出家”者的座右铭,动脑、用心、苦练是艺术成功之路。许老师十年如一日地全身心投入到葫芦丝公益培训理由有:1.圆儿时艺术之梦2.更多像他儿时学不起而又有梦想的青少年圆梦3.让优秀的葫芦丝音乐给更多的人带来温馨快乐,健康幸福。许老师还做过两件让专业委员会专门讨论研究过的事:1.他是电化学教授但不是艺术专业,在2008年之前,要申请成为葫芦丝巴乌专业会员是十分困难的。虽然有李春华老师介绍入会,还有附上从事专业教学及业绩的学位证明,特别经过专业委员会讨论通过。2006年1月6日特批为演奏员,第0259号会员;2.他经过不断探索,用四个学期(48节课),约一年半左右,能让95%的学生从零到通过十级考试,而相关考级规定是不准跳级考试,如此规定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阻碍葫芦丝的推广,他直接联系殿英付会员,并且上书书面报告,学会专门讨论研究这份报告同意他的提议。从此学生有根据自己的水平直接报考相关级别的权利。仅2012年和2013年暑期他分别有52名学生和68名学生通过葫芦丝八级和十级的考试。能有这样的成绩可见他在葫芦丝教学上做到尽心、尽力、尽责。他的学生在四届北京葫芦丝巴乌邀请赛中共获得六金七银两铜,同时培养出14名有委员会颁发葫芦丝巴乌考级指导老师证书的老师。 </h3> <h3>  马雨贤 网络用名:可可夏日风 出生年月: 1983年7月 性别:男 毕业学校: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 简介:自幼受家庭熏陶12岁开始学习音乐,15岁跟岁著名笙演奏大师胡天泉先生学习笙的演奏,高 中时期多次荣获全国、省、市比赛奖项,于2003年在济南举行的《胡天泉军旅生涯50周年音乐会》 中,担任学生代表并参加演出。在高中期间掌握了埙、葫芦丝、巴乌的演奏并曾在2002年担任山东 省京剧院《春秋霸主》大戏的笙、埙的演奏。03年以民乐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艺 术学院,在校期间除本专业外还学习了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工作后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 ,代表作品:《若水江南》、《映山红随想》、《亲亲孔雀》等<br></h3> <h3>林永忠</h3><h3>云南艺术学院竹笛专业毕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自由音乐人,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副会长。<br></h3><h3>创作过葫芦丝独奏音乐作品《红土情》、《花腰新娘》、《黄土谣》、《送我一枝玫瑰花》、《孔雀之乡》及重奏作品《月夜》、《半个月亮爬上来》,独奏作品收录为云南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的考级教材。<br></h3><h3> 自幼爱好音乐,先后学习过吉他、竹笛、打击乐、电吉他、电贝司、葫芦丝、巴乌、洞萧等乐器。1988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师从杨建生教授学习竹笛演奏,随后学习葫芦丝、巴乌制作,2001年创办云南思维民族乐器制作室,开始批量生产葫芦丝、巴乌等乐器并销往全国各地。2003年受李贵中老师邀请在李贵中老师主讲的《葫芦丝巴乌教学DVD》中录制了《葫芦丝巴乌制作、维修、保养〉教学DVD。</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导师杨建生教授以及著名作曲家周成龙老师和全国葫芦丝、巴乌界众多专家、教师的直接参与下,策划并主编葫芦丝教材----《趣味葫芦丝课堂》教学DVD。</span></h3><h3>目前主要从事乐器制作、音乐制作、录音、教学等工作。<br></h3> <h3>  苗晟,博士,讲师,葫芦丝优秀指导教师,新一代葫芦丝作曲老师。自幼学习多种乐器,师从我国著名葫芦丝艺术大师林荣昌精研葫芦丝教学演奏作曲十余年,先后作为首吹演奏了葫芦丝高难新曲二十余首,出版葫芦丝独奏专辑两张,多次在高校中开展葫芦丝巴乌系列艺术讲座,教授的学生多次荣获各种葫芦丝比赛大奖,成绩突出。</h3><div> 苗晟老师目前新创葫芦丝艺术精品曲目十余首,其作品以传承林老师作曲风格又加入现代艺术手法,形成了以主题独特鲜明,旋律优美明快,画面感染力强为特点,创作了涵盖多种题材和民族风格的作品。其在作品创作中不断对葫芦丝作曲手法进行创新,大胆引用新技巧、新手法,例如以飞指、剁音为代表的葫芦丝高级技巧都是由苗晟老师首次在葫芦丝作品中引入使用。目前苗晟老师多首高水平葫芦丝艺术作品已收入教材并在多位老师教学演出比赛中进行普及推广。</div> <h3>吴比 1990年出生,祖籍河北唐山,现居河北秦皇岛。年幼时期就对中国民乐痴迷,九岁开始自学葫芦丝演奏,2014年师从于著名葫芦丝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林荣昌】。 现任河北省民族管弦乐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河北省陶笛专业委员会理事、 新疆沙湾县葫芦丝巴乌学会荣誉会长、 陕西省葫芦丝巴乌协会常务理事、 云南省民族管弦乐葫芦丝巴乌常务理事、 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理事、 2013年获河北省葫芦丝巴乌艺术大赛巴乌成人组金奖、 2016年与凤琴师姐苗晟师兄合作出版《丝语心声》葫芦丝专辑、 2015年----2016年期间先后创作出个人葫芦丝、陶笛作品十余首,其中《草原丝叙》《情叙傣寨》《梦回千年》《欢天喜地过大年》《西部放歌》《训战马》《禅愿》《一起飞》等将陆续与大家见面;曾演奏青年作曲家苗晟师兄的超七孔(八孔)葫芦丝作品《汾水河畔》《竹林晨曦》等,即将推出恩师【林荣昌】老师超七孔(八孔)葫芦丝巨作《江南春语》,今后致力为葫芦丝巴乌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光热。 </h3><h3><br></h3> <h3>  张文俊</h3><div><br></div><h3>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民族吹管乐器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h3><div> 2011年张文俊老师在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创办了葫芦丝演奏的本科教育专业。</div><h3>张文俊,竹笛演奏专业。民族吹管乐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器乐演奏、研究和教学工作,掌握多种云南民族民间吹管乐器以及西洋乐器的演奏,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h3><div>成功地研制开发了彝族古老的民间吹奏乐器阿乌,并获得五项国家专利和省级科技成果类奖等各类奖项。 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市场经济报》等各大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在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在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教育中做作出了大量的工作,指导学生曾多次在全国及省内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对傣族葫芦丝的传统技法和音乐风格有着多年的深入研究,出版了《月亮快出来》、《浓情阿乌》、《幻境》等多碟(阿乌、葫芦丝、竹笛)个人演奏专辑。现致力于云南各民族民间乐器的深层次理论研究、改良研制、撰写教程、教学和普及工作,以期早日完善该学科的教学理论体系。</div><div><br></div><h3><br></h3> <h3><br></h3><div>常用乐理知识大全</div><div><br></div><div>1:音(Tone)</div><div>  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div><div>  2:音色(Tone-color)</div><div>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div><div>  3:共鸣(Resonance)</div><div>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div><div>  4:基音(Fundamentaltone)</div><div>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div><div>  5:泛音(Harmonicovertone)</div><div>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div><div>  6:音高(Pitch)</div><div>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div><div>  7:音名(Pitchname)</div><div>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采用的是:CDEFGAB。</div><div>  8:唱名(Syllablenames)</div><div>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div><div>  9:音域(Compass)</div><div>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div><div>  10:调性(Tonality)</div><div>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div><div>  11:音阶(Scale)</div><div>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div><div>  12:五声音阶(Pentatonicscale)</div><div>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div><div>  13:大调(Majormode)</div><div>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div><div>  14:小调(Minormode)</div><div>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現代小音阶"四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div><div>  15:纯律(Justintonation)</div><div>  与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div><div>  16:主音(Key-note)</div><div>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种。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div><div>  17:半音、全音(Semitone、Wholetone)</div><div>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全音相当于大二度。</div><div>  18: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div><div>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div><div>  19:音程(Interval)</div><div>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div><div>  20:十二音体系(tweleve-tonesystem,tweleve-notesystem)</div><div>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div><div>  21:五声音阶(prentatonicscale)</div><div>  八度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div><div>  22:七声音阶(diationicscale)</div><div>  八度内有七音,就称为"七音音阶"。</div><div>  23:力度(dynamics)</div><div>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lt;(渐强)、&gt;(渐弱)等。</div><div>  26:不定音高(inderterminatepitch)</div><div>  乐曲中所采用的没有明确音高的声音叫不定音高。实为噪声,原不属于乐章范围。现代派作曲家常用之,如锯木声、折纸张声、打字声、扫地声、敲击声、嘘声、呼啸声等等。</div><div>  27:不对称节奏(asymmetricrhythm)</div><div>  又称"复节奏"(polyrhythm)。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奇异节奏。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节奏。</div><div>  28:切分音(synopation)</div><div>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如下:</div><div>  (1)、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div><div>  (2)、休止强拍位置;</div><div>  (3)、弱拍音改为强拍。</div><div>  29:无调性(atonality)</div><div>  指乐曲的构成没有一定的调性基础。</div><div>  34:平行五度(parallelfifths)</div><div>  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div><div>  35:平行减七弦(paralleldiminishedseventh)</div><div>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就是"平行减七和弦"。</div><div>  37:节奏(rhythm)</div><div>  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乐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div><div>  38:节拍</div><div>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div><div>  42:主调音(tonickeynote)</div><div>  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div><div>  43:主调音乐(homophony)</div><div>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div><div>  45:半音音阶(chromaticscale)</div><div>  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div><div>  50:全音音阶(whole-tonesacale)</div><div>  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全音,谓之"全音音阶"。</div><div>  53:华彩段(cadenza)</div><div>  插于乐曲尾处的辉煌的即兴演奏段落。由独奏者即兴展示其演奏技巧。作曲家与演奏家常为他人的作品写定华彩段。</div><div>  55:声部(part,voice)</div><div>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div><div>  57:转调(modulation)</div><div>  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div><div>  58:拍子(beat)</div><div>  小节的单位时值。小节的拍子结构以拍子记号(timesignayure)表示。</div><div>  62:和声(harmony)</div><div>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div><div>  63:和弦(chord)</div><div>  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div><div>  65:变和弦(alteredchord,Chromayticchord)</div><div>  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div><div>  66:〖单调音乐〗(monophony)</div><div>  单旋律的音乐。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div><div>  69:复调音乐(polyphony)</div><div>  单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由两个以上各自独立而又根据和声法则同时进行的声部组成的音乐。其性质与"对位音乐"(counterpoint)基本相同。</div><div>  70:复对位(compoundcounterpoint)</div><div>  凡对位音乐的各声部可以高低易位者,统称为复对位。复对位按声部数量可分为二重对位、三重对位、四重对位等。</div><div>  71:音域(compass)</div><div>  人声或乐器发声的音调广度,常以其高低两极音表示之。各种音域,其各局部的音质不相同,这种局部,称为音区(register),在人声则称为声区。</div><div>  72:音程(intr)</div><div>  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包括边缘两极)作为音程的量度。</div><div>  73:音高(pitch)</div><div>  乐音在音阶上的绝对高度。如C音、D音等。在物理上,音高决定于发音体的振动频率,在心理感觉上,音高之决定还稍受音的响度的影响。</div><div>  74:音调(idiom)</div><div>  某一时代、民族、地区、流派、作曲家特有的音乐风格。如言某民族或某的民歌音调。</div><div>  75:音阶(scale)</div><div>  音乐上所用的音,根据一定规律,在八度内按高低次序排列之,即成音阶。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皆有其独特的音阶。</div><div>  78:美声唱法(belcanto)</div><div>  声乐表演风格之一。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演唱者追求音质的优美、自然与歌唱表演的华丽、辉煌,而忽视词意和感情等的表达。以运用美声唱法著称的作曲家有贝里尼、多尼采蒂、罗西尼等人。他们所作的歌剧常称为"美声歌剧"。</div><div><br></div><div>  80:配器(orchestration)</div><div>  作曲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各类乐器性能、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配器除用于初始写作之外,亦常用于现成乐曲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改编为管弦乐曲。</div><div>  81:调式(mode)</div><div>  据以构成乐曲的基础音列。其中一音为中心音,其余各音与该中心音具有依存关系。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以主调音的音高表示调式,谓之"调性"。乐曲之构成而无一定的调性基础者,谓之"无调性";同时以两种调性为基础者,谓之"多重调性"。</div><div>  83:旋律(melody)</div><div>  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节奏。较原始的音乐公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律的。</div><div>  94: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div><div>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div><div>  (1).曲调旋律、节奏、拍子、速度;</div><div>  (2).调、和声;</div><div>  (3).力度;</div><div>  95:音乐的分类</div><div>  (一)音乐按声部和声部状况可分为:单声部音乐、.复调音乐、主调音乐。</div><div>  96:音乐的分类</div><div>  (二)音乐按照性质分可分为:纯音乐、标题音乐、轻音乐、爵士音乐。</div><div>  97:乐音体系</div><div>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div><div>  98:调号</div><div>  变化记号若使用在整首曲子中,使这首曲子中的每逢指定的音都要升或降,那这時候这个变化记号就被称之为调号。</div><div>  99:节拍</div><div>  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div><div>  100:旋律</div><div>  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div><div><br></div> <h3>王亚军老师简介</h3><div>王亚军教授: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教育家,研究员。云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云南省葫芦丝、巴乌学会副会长。1977年下乡知青,1978年考入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现云南师范大学),1980年转入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1982年本科毕业。先后师从云南省歌舞团著名笛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龚启森、云南艺术学院教授杨建生学习笛子的演奏艺术,曾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并担任笛子、洞箫、巴乌的演奏。1984年参加“全国建设者之歌”文艺汇演荣获笛子独奏二等奖;1986年参加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荣获文化部、广电部巴乌独奏二等奖、作曲二等奖。1999年――2001年在西藏自治区总工会布达拉宫管理处,劳动人民文化宫担任援藏干部。曾先后出访13个国家演出。其代表作品有笛子独奏曲《香格里拉的春天》,葫芦丝独奏曲《收获的季节》,巴乌独奏曲《傣乡情歌》等。</div><div><br></div><div></div> <h3>倪开宏</h3><h3>倪开宏:优秀青年葫芦丝演奏家、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高级考官、德宏州首席技师、葫芦丝文化传承人、全国葫芦丝大赛专家评委、重庆市现代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葫芦丝之乡梁河葫芦丝协会副会长、梁河县青年协会会长。 1988年3月出生于中国葫芦丝之乡——梁河县勐养镇。自幼受葫芦丝文化的熏陶,10岁开始向本土民间老艺人学习;14岁向中国著名葫芦丝巴乌演奏与制作大师哏德全老师学习;2008年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葫芦丝演奏与钢琴调律专业,师从于中国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王亚军教授;其中还受到李贵中、曹鹏举、郑强等名家的指点。 个人荣誉: 2010年4月获“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全国葫芦丝大奖赛一等奖,及奖金十万元。 2011年8月获“云南省第二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葫芦丝专业组金奖;巴乌专业组金奖。 2010年2月获“云南省首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葫芦丝专业组银奖;巴乌专业组银奖。<br></h3> <h3>袁培庄简介</h3><div>  袁培庄、男、汉族,1956年2月出生,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供职于焦作市公路管理局,在岗期间历任公路局政工科副科长,工会副主席,组织宣传科科长等职。</div><div>  袁老师学习研究葫芦丝巴乌演奏技艺多年,系享誉世界的著名葫芦丝,巴乌创作、演奏大师哏德全先生的嫡传弟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高级指导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会员,葫芦丝、巴乌优秀指导教师;河南省竹笛、葫芦丝学会常务理事;焦作市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第二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评委。</div><div>  2006年始创办“天籁之音葫芦丝、巴乌乐坊”,并从事葫芦丝、巴乌教学传承至今。先后组织带领本乐坊学生参加5次葫芦丝、巴乌全国大赛,共获得14金,7银,11铜的佳绩。</div><div>  在2012年焦作市青少年乐器大赛中,应邀担任评委,他的4名学生在葫芦丝比赛中一举夺得3金1银殊荣。其业绩先后被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焦作画报等多家媒体多次专访报道。</div> <h3><br></h3><div>葫芦丝老马(马振荣)老师简介</div><div><br></div><div>马振荣先生——知名葫芦丝艺术媒体《少数民族乐器网》创办人,知名葫芦丝制作人及葫芦丝音乐推广工作者,兼任:</div><div>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理事</div><div>  --广西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副会长</div><div>  --2012年北京全国葫芦丝大赛评委会评委</div><div>  --2013年云南全国葫芦丝大赛评委会评委</div><div> --2014年陕西宝鸡全国葫芦丝大赛评委会评委</div><div>  --2011南京胡晓葫芦丝音乐会组委会成员</div><div>  --云南省民族乐器研究会常务理事</div><div><br></div><h3>  1976年马振荣先生出生在一个芦笙制作世家。他自幼学习芦笙、竹笛、苗笛、洞箫、葫芦丝及巴乌等乐器的演奏及开发研制;曾多次到访云南地州县采风,探索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种类、起源及其发展;收集民间稀有乐器品种并研究其演奏方法和表现形式;特别钟情葫芦丝、巴乌这一源于少数民族的乐器,从演奏到制作以致后来的宣传推广,都具有极大的兴趣、独到的见解和很高的热情。</h3><h3>  经过不懈努力及多方合作,马振荣先生于2001年正式组建成立了目前为止中国葫芦丝界最权威、最全面、最具规模、最多元化、会员注册及浏览回帖率最高的葫芦丝专业网站“少数民族乐器网”(http://www.hulusi.com)和葫芦丝界极具人气的“葫芦丝专业论坛”(http://bbs.hulusi.com);现已成为全国各大葫芦丝巴乌创作、演奏名家专家发布专辑和作品的主要网站;也是全国葫芦丝巴乌比赛组委会、专业考级组委会和各大教学培训机构发布相关信息的重要基地;同时又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广大葫芦丝巴乌爱好者进行学术交流、艺术探讨和个人作品演奏的展示平台。</h3><h3>   除了主导网站和论坛的日常工作外,马振荣先生还多次参与组织和策划了全国性的葫芦丝巴乌大赛,并担任大赛的评委或活动的嘉宾;在百忙之中还对葫芦丝巴乌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得到了各名家、专家的认可和称赞。他乐于助人不计得失,特别是对于葫芦丝巴乌初学者更倾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对他们的吹奏方式、方法给予无私的指导;在乐器的制作和日常维护方面,也始终给予大家无保留的帮助;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葫芦丝艺术表现、吹奏技巧、簧片制作、葫芦丝常见问题诊断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葫芦丝日常养护等多篇专著文章。</h3><div>  马振荣先生性格直爽、平易近人、广交朋友,他在“葫芦丝专业论坛”(http://bbs.hulusi.com)注册名就叫“老马”, 全国的葫芦丝爱好者们提起“老马”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人来到网站以后,对于葫芦丝巴乌音乐艺术从素不相识,到逐步了解掌握、进步提高,甚至多次成为大赛的获奖选手,不少人还从论坛走上了葫芦丝辅导教学之路……这都是他们跟网站论坛结缘,学有所用、用有所成而取得的可喜进步,收获的丰硕成果。大家都把“少数民族乐器网”和“葫芦丝专业论坛” 亲切称为“葫芦丝爱好者的网上家园”!</div><h3><br></h3> <h3> 笑对人生 挑战命运—记郑江力老师</h3><h3><br></h3><div>上海市民乐爱好者协会——葫芦丝/巴乌分会副会长郑江力老师是上海葫芦丝界很有威望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全国葫芦丝界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老师,相熟的丝友们都特别佩服她虽然身患重病,但仍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div><div><br></div><div> 大姐从小就喜欢音乐,吹笛子、拉二胡,什么都学,16岁时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边,一直辗转到88年回城,无论工作岗位怎么变换,始终未放弃的就是这些心爱的乐器,自打2000年开始迷上葫芦丝后,就渐渐地把所有的兴趣都转投向了葫芦丝。她曾经先后参编过两本《葫芦丝教材》;创作的几首葫芦丝作品《傣妹》、《沪调新韵》和《嗲妹》,都深受大家的喜爱,还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她教的学生从上海市委领导到外国友人,从老年大学到中小学生。目前活跃在上海各个区的许多专职或业余的葫芦丝老师都是她早期的学生;上海葫芦丝最初考级工作的开始,也是源自于她带领学生们去报考……。她和她率领的教师团队还曾经给来访的200多名韩国小学生培训过葫芦丝,取得了令韩方十分满意的教学效果。</div><div><br></div><div> 自从在葫芦丝专业论坛(bbs.hulusi.com)上认识了郑江力大姐后,我们经常用视频、音频聊天,她性格外向,亲切随和,非常健谈,很容易让人没有距离感,尤其是这次的上海之行,真正接触到大姐之后,我最想告诉大家的就是:江力大姐绝对是一位超级乐观、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正能量的人。无论用什么词来形容她的乐观和人生态度都会显得苍白无力……。</div><div><br></div><div> 大姐是那种会把整个心都掏给你看的坦坦荡荡、人品无敌的人,她像一汪清泉一样,透明清澈到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底。也正是靠这种爽朗、宽容、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视现实、淡泊名利、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她就像一块磁石一样,把上海的丝友牢牢地吸在她的身边,大家尊重她、喜欢她,更离不开她,所以在她周围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矛盾现象,那就是每个人嘴里都说要让她好好注意休息,可又什么事都会去找她商量。豪迈、热情的性格使然,决定了大姐属于典型的闲不住的人,她喜欢热闹、喜欢朋友,她几乎是所有人的大姐,谈起她身边的丝友来总是眉飞色舞的,在她口中每一个人的特点尽管都不同,但个个都有可爱之处,一见到他们,不管男女老少,很逗的是,从她嘴里叫出来的往往不是每一个人的名字,而是非常亲切的“宝宝”、“宝贝”,朋友们看起来也习惯了她的这种昵称。尤其是前一阶段筹备音乐会的时候,总在乐呵呵地操心,什么都管,她就像个陀螺一样地转个不停,忙到会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难怪江力大姐会连续四年都获得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颁发《奉献奖》哦。</div><div><br></div><div> 江力大姐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可能由于她从不愁眉苦脸,总是春风满面,笑容可掬的原因吧,她的相貌显得特别年轻,甚至于让我们这些年龄比她小的人都会心生嫉妒哦,大姐天生爱美,喜欢照像,擅长摆各种pose,而每种pose都很吸引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很会“臭美”。喜欢上台表演,台风亲切自然,动静自如,大方得体,堪称一绝。</div><div><br></div><div> 她热爱生活,至今仍然童心未泯,家里各处都摆满了亲人们、朋友们送给她的小摆设、小玩意儿之类的东东。踏进她的家门,人们会以为自己是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儿童世界。江力大姐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超好脾气的老伴朱老师跟她是青梅竹马,感情极深,朱大哥当过兵,曾是部队宣传队里的骨干。他俩每星期都会相伴去跳一次交谊舞,平时在家里,大姐如果想吹葫芦丝了,朱大哥马上就会妇唱夫随地在一旁拉二胡或弹电子琴伴奏,偶尔没弹好,还会遭到大姐温柔的抗议。爽朗的大姐总是会寻找机会不停地和朱大哥开玩笑,而性格宽厚的大哥话少,总是笑咪咪地任其打趣调侃,非常配合。正所谓你吹我弹,琴瑟和谐,家里每天都充满欢笑和生机。</div><div><br></div><div> 大姐非常孝顺,她那90多岁的老母亲,也始终跟她住在一起,在大姐口中“这是我们家的老宝贝”,不管什么时候,她总有办法让母亲开心。上行下效,大姐的儿女们也是个个都非常孝顺,每一个都让她开心。</div><div><br></div><div> 大姐家还有一位每天都来的钟点工小妹,善良的大姐对她就像一家人一样,向别人介绍都说是自家的“侄女”,经常会留她吃饭,在她骨折受伤休假时,工资也照发,人心换人心哦,人家小姑娘也说最喜欢在她家里做事。</div><div><br></div><div> 只有看到大姐在熬中药、倒中药时,你才会猛然醒悟到她是个病人哟,可能是体质原因吧,从年轻时就开始没少得过良性、恶性的各种肿瘤,前前后后,大小手术做过13次,仅全身麻醉就有12次,这在别人看来残酷程度几乎是不可想象、也难以忍受的噢。但我确实从未没听到她抱怨过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也没见过她有一丝丝的颓废,相反那灿烂的笑容、活泼的性格、不断地开着玩笑,空暇时来段吹拉弹唱,使她怎么看都不像个病人。大姐说,“只要不是病的爬不起来,每天早上一睁眼我就会觉得很开心!”。我发现大姐的这种开心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而且这开心带有扩散的魔力,会随着她爽朗的笑声传递给她周围的每一个人。和江力大姐在一起,会让人感觉放松,感觉心情愉悦。</div><div><br></div><div> 近几年因为身体原因,她陆陆续续把自己的教学任务都转给了她的学生们,只剩下附近龙华中学2个免费的葫芦丝教学班,因为没人接手,至今每周还要撑着病体去上两节课,最近还有考级的学生找上门来一定要让她辅导……,大姐太不容易了,我也真切地感觉到她太累啦。前几天江力大姐去医院复查,显示有的癌症指示指标开始不太正常了,所以医生已经严令她全休啦,包括身心两方面,都要放松下来。在此,也希望大姐真的不要太累了,把葫芦丝的课全部停下来吧。葫芦丝分会内的事务也不要再那么事无巨细地操心啦,放松下来,好好休息,希望大姐好人有好报,身体状况不断好转,一生平安,快乐永远哦!</div><div><br></div><div> 亲眼目睹了江力大姐的所作所为后,这些天我老在想,时下人们经常会陷入一个怪圈: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却不想怎样去改变,我们是不是应该像江力大姐一样,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先自己检讨一下付出了多少,生活从你那里夺走的一定会以另一种形式补偿给你。只有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算是读懂了生活。当我们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就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并坚持到底,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想过没有?其实正因为生活是不公平的,才显示得出那些像江力大姐一样付出艰辛努力者的出类拔萃! 正因为生活是不公平的,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了更多的追求,活得才更有劲!</div><div><br></div><div>本文来自【中国葫芦丝在线】-原文链接:http://www.hulusi.com/web/hulusinew/424320130408.html</div><div>—— 孙黄平(阳光快乐)</div><div>图为郑江力老师</div> <h3><font color="#010101">渔家春晓,胡晓。1980.6月生。江苏南京人,现于南京技师学院任教大学英语。擅长笛、箫、埙、葫芦丝、巴乌、陶笛等多种民族管乐。05年加入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多次参加各类型演出,并在中日文化交流演出上以一曲巴乌《牧歌》深深打动日本友人。多次接受电视台的胡晓(渔家春晓)江苏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副会长。198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 199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自幼酷爱音乐。集萧,埙,陶笛,巴乌等各种民族吹奏乐技艺于一身。葫芦丝传播广泛,胡晓老师做出很大贡献。葫芦丝专业论坛流传的很多示范曲出自胡晓老师之手,其示范的《葫芦丝初级练习曲1-4级》,《长音练习示范》,《葫芦丝初学宝典-技巧练习》《活指练习示范》等被葫芦丝初学者奉为宝典。胡晓老师的演奏水平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尤其是以巴乌为甚。他对于各种葫芦丝巴乌风格的乐曲都能把握的相当到位,同时也表达出了与众不同的感受。相信很多听过胡晓老师演奏的广大朋友们都可以感受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在我眼中耳中,从未见过有人能够将葫芦丝巴乌演奏的如此完美。胡晓老师最出彩之处就是现场的演奏能力。相信参加2011年的胡老师专场音乐会的朋友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记得之前百度贴吧有人发帖还误以为胡老师是“假吹大师”。不相信有人可以将葫芦丝巴乌现场演奏到这样的程度。近几年来,胡老师还创作和编写了多首葫芦丝独奏、重奏曲以及无伴奏和声。受到广大葫芦丝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与其爱人李颖老师创作的《黎家竹舞》是国内第一首海南岛黎族风格葫芦丝曲。《孔雀传说》描写了傣族美丽的孔雀公主神话传说,一部完整的叙事葫芦丝二重奏曲。另外,编写了无伴奏和声葫芦丝六重奏《外婆的澎湖湾》、葫芦丝七重奏《小军鼓》丰富了葫芦丝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也是继张笑老师之后为葫芦丝创作编写出无伴奏和声的暂新形式。近期胡晓老师还与张德文老师共同创作了葫芦丝二重奏《海岛苗家三月三》,又一部海南风格乐曲。此去也是国内少有的苗族风格乐曲,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说是《黎家竹舞》的姐妹篇……另外,胡晓老师为葫芦丝巴乌在各地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江苏省各地的葫芦丝巴乌事业蓬勃发展都与胡老师和付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2015年夏天江苏举办了第一次全国邀请赛,千余人次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来自全国的葫芦丝巴乌爱好者们都看到了胡老师对葫芦丝巴乌事业的尽心尽责,活动几天下来,胡老师几乎都没有合过眼。整场活动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艺术生涯简介2005 中日文化交流音乐会独奏《牧歌》,获一致好评2006 民族乐器选拔赛评委2008 南京春节联欢晚会献奏《金孔雀与凤尾竹》2011 广州葫芦丝艺术节艺术评委2011 广州星海音乐厅名家音乐会独奏(掀起你的盖头来>2011 昆明第二界哏德全杯葫芦丝巴乌邀请赛艺术评委2011 编著出版《教您吹葫芦丝》2011 南京音画琴韵葫芦丝巴乌独奏会2013昆明第三界哏德全杯葫芦丝巴乌邀请赛艺术评委2014 陕西省宝鸡全国葫芦丝邀请赛艺术评委2015 江苏省首届葫芦丝巴乌陶笛全国邀请赛主任2015昆明第四界哏德全杯葫芦丝巴乌邀请赛艺术评委</font></h3> <h3>  音乐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h3><div> 掌握音乐的基本情绪及其艺术形象 </div><div><br></div><div>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应首先进入音乐所描绘的基本情绪。如雄壮地、庄严地、活泼地、充满活力地、深情地等等。这是对歌曲进行艺术再创造的依据。围绕着这一基本情绪进行演奏或者演唱的总体构思与设计。如《小卜少》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内容赞美了傣家姑娘的婀娜多姿色,能歌擅舞。这就是提示我们在演唱时要掌握住柔和、活泼、富有弹跳性的艺术风格。我们在演奏时的情感时可以运用波音,叠音,土音,不知不觉地将大家带入曲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围中。</div><div> 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歌曲的处理</div><div> 音乐形象往往是根据文学形象要表达的内容而进行塑造的。在演奏中可运用节奏上的“松”和“紧”,速度上的“快”和“慢”,力度上的“强”和“弱”的对比。或调式转换、音色变化等手法。演奏时如果很好地把曲子中的这些内在的因素表现出来,那曲子的艺术形象也就更鲜明突出、栩栩如生。</div><div> </div><div> 一、节奏上的对比</div><div> </div><div> 如《竹楼情歌》这首歌曲,慢板节奏的密度不够紧凑,(但在进入快板前,其实伴奏已经把我们带入到高潮那样欢乐的气氛),进入快板节奏上比前面短促、紧凑。如××××︱××××︱×.×××︱×××︱这密集的节奏通过打击乐形象地表现出“轻柔绿雾青竹楼,情意浓浓傣家妹”的场面。演奏情绪更加热烈;激昂,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结尾一段柔和的慢板把我们又拉回到整个曲子的总体思想.</div><div> </div><div> 二、演奏速度上的“快”和“慢”的对比</div><div> </div><div> 演奏的速度对表达曲子的情感非常重要。每首曲子都有一个速度上的基本要求;有时为了强调曲子的特殊艺术效果,演奏时可把某一乐段、乐句之间的速度处理得稍快或稍慢、渐快或突慢、原速、等等。如《春到草原》这是一描写草原景色和当地人民生活的,速度不宜太快,但是要有层次上的变化;这个曲子在引子结束后共有两段慢板。在进入第二乐段时应该把速度加快,再进入到筒音做1的乐段开始逐渐回到原速;这样通过乐句之间速度的对比,在情绪上可造成一个不同时间段上草原风景的区别、同时也可以表现出牧民生活的节奏变化。当然,决定演奏速度的“快”与“慢”要跟曲子的表现内容结合起来。</div><div><br></div><div> 三、“强”和“弱”的对比</div><div> </div><div> 它和速度上的对比一样,都是辨证的。没有“快”就不出“慢”,没有“强”更谈不上“弱”。我们平时说话有轻有重,演奏时随着旋律的进行和歌词内容感情上的变化,以及演奏者对曲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必然会出现声音的起伏。若一首曲子平铺直叙地演奏是不会吸引观众的。优美婉转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意境,可用弱力度演奏。雄壮有力、热烈激昂的歌词,要用强力度演奏。 </div><div> 如《茶歌》中的引子里的每一个乐句都是弱强弱的变化,包括里面开副官的地方渐强的变化. </div><div> 又如《渔歌》中出现的p、pp、>、<、p、pp;这些力度标记只要理解曲子的内容,按要求去演奏,会把曲子的情感表现好的。 </div><div> 总之,力度的强弱、音量的大小、只有对比才能显示出来,在处理力度变化时,应采用欲强先弱、欲扬先抑的对比手法。</div><div> 四、音色变化的对比</div><div> </div><div> 对一些情绪不同、风格不同的曲,在演奏时可采用不同音色的变化去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演奏活泼、充满活力或民族风格的曲子,可用明亮、清新的音色;如《月光下的凤尾竹》。演奏优美、抒情的歌曲,可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如《月夜》。演唱思念、忧伤、速度缓慢的歌曲,如 《怀念》。</div><div> 对于一些特殊含义的曲子,演奏时就可以采取一些比较特别的方法,充分发挥现有的音色、使乐声富有新颖的变化。如《版纳之夜》取材于流传于德宏,西双版纳,缅甸的傣族民间歌舞调,属于宫廷音乐.典雅,庄重.如果用葫芦丝演奏可以采用大F小F和小C来演奏不同乐段,这样就会增加曲子的情绪,听者气氛也会活跃起来。总之,运用不同的音色、演奏不同情绪的曲子,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给曲子的艺术形象增添艺术色彩。</div><div> 五、演奏形式上的安排</div><div> </div><div> 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齐奏、合奏、对奏、轮奏等。在演奏过程中根据音乐情绪的发展,选择不同的演奏形式;会收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如歌曲《蝴蝶泉边》的演奏形式就运用了分角色对奏;演奏者可以边演奏边即兴表演,很好地表现出了啊哥阿妹的那份生死相随,不离不弃的情意,不仅听众能够更好的去理解曲子含义,感受演奏者的情感表达,演奏者也能更好的投入到曲子之中。又如曲目《幸福日子》,表现了傣族人民善良淳朴的民族性格和勇于进取,勇于创造的民族精神.美而不俗,柔中有刚的艺术魅力,在演奏时不仅可以独奏也可以尝试8度音的齐奏.(参考哏老师和李志华老师的录音)</div><div> 六、曲子的再创造</div><div> </div><div> 曲子的再创造其实就是演奏者的2度创作.音乐表演不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还是一种富有创造性使命的艺术。它要参与音乐意义的生成、填充,丰富音乐的内涵,并由此赋予音乐以新的生命。因此,人们称音乐表演为音乐的二度创作,就是再次赋予音响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这是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概念.我的观点是,要遵循音乐的规律,熟悉各种类型音乐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加入自己的东西,给音乐带来新的生命.当然作曲者的一度创作我们是要吃透,不可盲目,无序....</div><div> </div><div> 在音乐的实践中,我感觉曲子的艺术处理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合理、精心的安排,采取多种方法抚摩每一个音符。才能达到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效果。</div><div> 渔家春晓 </div><div> </div> <h3>卫巍 竹楼南可 出生地江苏无锡 中国管弦乐协会会员</h3><h3>卫巍,自学葫芦丝,并于2006年9月取得葫芦丝巴乌十级优秀证书,曾获得过第一届全国葫芦丝网络大赛“一等奖”、“优秀葫芦丝指导老师”等荣誉。 长期对无数葫芦丝爱好者进行过免费辅导,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参加过百余次大小型演出,2007年4月随“无锡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赴美演出。 作者的曲风细腻委婉,少数民族风味极浓,作者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多次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并撰写了《梦幻之旅----我的七彩云南》一文。 2008年作者又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了《我的葫芦丝之路》一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致详尽地阐述了葫芦丝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因其系统性、实用性、易懂性受到了葫芦丝爱好者的一致好评。<br></h3> <h3>傣味技巧</h3><div>竹楼南可(卫巍)</div><div>  葫芦丝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究其原因离不开她那迷人的音色,目前虽然大量涌现出各种风格的乐曲,但纯傣的葫芦丝乐曲是常青树,永远是葫芦丝人的最爱。一些丝友们在学习葫芦丝达到中高级水平以后,却发现很多傣味的乐曲仍然吹不出味道来,觉得不得门道而无从下手练习,原因是在传统葫芦丝演奏中有着某些特殊技巧,同时需要这些技巧的默契配合才能演奏出纯正的傣味来,我只能就其中几个典型的傣味技巧分析入手,给大家进行阐述,以方便丝友们针对傣味的学习。</div><div><br></div><div>技巧01</div><div>1、虚指颤音</div><div>  虚指颤音是传统葫芦丝演奏中最具特色的、不可或缺的技巧,特别是中音3(全按作5,如果全按作4,就是2,以此类推)的虚指颤音,要求与本音隔一孔的手指全孔颤动,全孔颤对声音的影响较大,而要产生柔和的水波纹效果,就需要注意气息的配合,适当减弱气息。同时手指的动作要轻柔,接触到音孔时的动作要虚,及触即离(我不赞成虚指颤音也称为隔孔“打”音的说法)。颤动的频率是要根据音符的时值、乐曲的意境、演奏者的表达等等因素来决定,这里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也多姿多彩。例如一个十六分音符的3,时值短,频率只能快,例如《竹林深处》里多处出现的十六分音符3</div><div>(示范①)。</div><div>又如一个四拍子的长音3,这时的虚指颤音频率就会有一个变化,从正常速度渐快,然后再渐慢,同时配合气息控制,柔和的音波就能呈现,当然这个变化也不是一定的,可能先快后慢,也可能先慢后快,不是一成不变的。</div><div>  特别指出的是傣族乐曲中一些中音6的虚指颤音,如《出洼之夜》行板部分的6音,这里我们平时采用左手中指颤,而此曲采用左手食指颤,水波纹比较强烈,但有特殊的类似原生态的味道</div><div>(示范②)。</div><div>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音都需要虚指颤音,有些丝友在学会虚指颤音后,在超过一拍以上的音符都习惯地加上虚指颤,这点是不合适的。例如《金秋月下》的引子,这里的5只要保持平稳就可以了,甚至连气震也不需要</div><div>(示范③);</div><div>又如《竹林深处》的引子部分,这里的5同样也是不使用虚指颤的,略可加一点气震音。我听了大量的纯傣乐曲,总结出来几乎所有的中音5都不加虚指颤。</div><div></div><div>技巧02</div><div>2、抖指断音</div><div>  这个技巧我是在龚家铭老师的《孔雀神韵》一书中得知名称,但早在2006年我就开始使用了这个技巧,但是苦于一直没有技巧名称,在教学时就简单称之为“高度叠音”,龚老师用“抖指断音”来命名,很形象、贴切,通俗易懂。</div><div>  我们在乐曲进行中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分开同度音:单吐、打音、倚音、叠音(我在《以如何区分同度音为切入点谈抖指断音》一文中有详细阐述),傣味技巧中也经常使用这类技巧,但更为常用的却是“抖指断音”。抖指断音,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手指抖动在两个音之间加入了另一个音,从而把音断开。那么问题是抖哪根手指?如何抖?其实很简单,以全按作5为例,一般而言,1音以及以下音在需要断开的时候全部抖动左手中指,抖的方法就是手指迅速离开一下音孔,以便插入一个音高在降3左右的音</div><div>(示范④),此示范是全按作4的,因此音高在降2左右。</div><div>  当然在一些乐曲中1音以上的也可以抖指,这时抖的动作不变,只是手指有变化了,具体抖哪个手指要根据乐曲的需要来定,如《葫芦丝的传说》中开头2316(低音)——,这里的3就抖左手的拇指,有很强的跳动感</div><div>(示范⑤)。</div><div>  另外,并不是同度音才可以使用这个技巧,不同度的音只要乐曲需要也可以抖(可以参考示范⑨)。赵洪啸老师在《野狼》一曲中所使用的音序打音技巧与抖指断音如出一辙,仅仅是野狼一曲用是用两个手指一起打(示范⑥)</div><div></div><div>技巧03</div><div><br></div><div>3、抖指滑音</div><div>  大家都知道,葫芦丝音乐最大的特色就是“轻、飘、柔”,要吹出委婉的音色,滑音是必不可少的。在掌握了基本的滑音技巧后,我们发现有些乐曲中的滑音要求更加浓烈,于是有了一种技巧名称叫“叠滑音”,为了名称的统一,我建议把这个技巧称为“抖指滑音”。</div><div>  抖指滑音的手指抖动动作与抖指断音相似,速度稍慢一点,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实际操作的时候速度还是相当快的。抖哪根手指也与抖指断音相似。例如我们在做16(低音)的滑音时,正常做法是先吹出1然后下滑至6,而在做抖指滑音的时候,在下滑至6之前左手的中指需要抬起一下,以便加入一个音高在降3左右的音头。哏德全的《勐养江畔》就是这一技巧使用的代表作</div><div>(示范⑦)。</div><div>技巧04</div><div><br></div><div>4、下行叠音</div><div>  我们在对初级学员讲解叠音技巧的时候,经常会说道:当音乐平行或者上行的时候可以采用叠音技巧。因为叠音就是叠在上方的音,这个音是比本音音高的音,如一般情况下1的叠音是2,2的叠音是3,3的叠音是5。当音乐平行或者上行的时候,这个音很容易就加进来。反之,如音乐下行,2—1—,这后面一个1按正常的技法就加不上叠音了。</div><div>  哏德全在《金秋月下》一曲中大量的使用了下行叠音,具体的操作方法举例如下:5—1—,轻吐出5后,左手三指本应同时落下以奏出1音,而在做下行叠音时,三个手指应有一时间差,此时我们无名指与食指同时落下,中指稍慢,同时稍加强气息,1上的一个叠音就出现了,这个叠进去的音高也在降3左右。而在做2—1—的时候有所变化,此时我们轻吐出2后,在左手无名指下落的同时,左手食指迅速开闭一下,于是在1的上面加上了一个音高在升4左右的叠音</div><div>(示范⑧)。</div><div>  我们在做下行叠音的时候要注意手指的抬起高度,不宜过高,意思就是这个叠音加了的效果是:听上去就是感觉不一样,又不太听得出加了什么技巧,大家可以多听听哏大师的乐曲,在他的很多乐曲中使用了这个技巧,特别是在中音1上。</div><div></div><div>技巧05</div><div><br></div><div>5、放音</div><div>  关于这个技巧我没有好的名称来赋予它,龚家铭老师的《孔雀神韵》随书光盘中的众多示范曲中曾多次出现,如龚家铭整理的《芒市坝子山歌》</div><div>(示范⑨)。</div><div>一些乐曲中也出现过(有老师称之为“赠音”),但这是借用笛子中的技巧,它有特定的操作方式和准确的时值。而在傣味乐曲中,这一技巧会变得可有可无,可重可轻,非常的随意。因此我认为不能等同于赠音。</div><div>  放音的操作方法很简单,在一个音或者是一个乐句的结尾,手指随意地放开,放开后的一瞬间收住气息,自然地带出一个音来。这个音的音高也是比较随意的,有时是5,有时是6,有时根本就没有准确的音高,说得更随意点是演奏时临时发挥。</div><div>技巧06</div><div>6、咕音</div><div>  我们在葫芦丝教学中一直会很注意如何消除咕音,但在一些傣味乐曲中咕音却是可以出现的。有一首录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小F重奏乐曲《列哨》(演奏者我已无从考证),小f嗲声嗲气地叙说着傣家姑娘浪漫的爱情故事,中间夹杂了好多咕音,开始是以为演奏者的技艺不精,后来却越听越好听,原来是故意放进去的(示范⑩)。我尝试着在《葫芦丝的传说》一曲演奏中也使用了这个技巧,到现在也没有人提出我演奏时出了咕音。1—咕35~~~~~(可以参考示范⑤),我只能用“这样演奏会带有原生态的味道”来解释。</div><div>  当然仅仅知道基本的傣味技巧如何使用并加以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演奏大量的纯傣音乐并深入了解傣族音乐文化才能有所体会。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技巧的背后有一个必须强大的系统技巧在支撑,这就是气息技巧,如果气息的技术不到位,前面讲的这些技巧最多也只能练习到形似而神不似。</div><div>  以上是我总结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傣味技巧,或有缪误,或有不足,望指正补充。</div><div>2015年8月写于无锡 卫巍(竹楼南可)</div> <h3>我的葫芦丝之路</h3><div>——竹楼南可</div><div></div><div>前言</div><div></div><div>很多朋友问我葫芦丝好学不?回答很肯定,好学!但是要想吹得好,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有些朋友问:没有乐理基础能学会不?回答也很肯定,能!我就是个例子,没有任何乐理基础,学前也不会其它的乐器,但通过努力学习,一样也会吹葫芦丝巴乌。再有些朋友问,自学能学会吗?回答更肯定,能!同样的我也是例子。现在的网络很发达,你只要用心去找,没有什么资源是找不到的。这里我最感谢的就是“少数民族乐器网”,没有这个网,在我的学习道路上可能会有更多的崎岖。</div><div> 在我自学的道路上有很多迷惘之处,有时就如退到了悬崖峭壁,无路可走,有些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是最终还是能到达目的地;有一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但是通过网络得到了朋友们的细心帮教,一个一个问题豁然开朗。于是我就有了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把我总结出来的这些学习经验汇总起来,通过资源共享,让爱好葫芦丝的朋友少走些弯路呢?</div><div> 本人水平有限,以下所写内容均为个人体会,实难做到无一丝错误,敬请朋友们指正。 </div><div>2007年12月竹楼南可</div><div><br></div><div>第一章 三个学习过程</div><div> 我想先讲一下学习葫芦丝的过程,这样就能让新学葫芦丝巴乌的朋友在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的路线,找到自己的方向,按部就班地学下去。</div><div> 葫芦丝的学习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通常我们称它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每一个阶段学习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对技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朋友们要合理地认清自己所处在的阶段,这样就清楚自己的练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div><div>一、初级阶段</div><div> 这个阶段也就是指刚刚拿到葫芦丝准备开始练习,或者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能进行简单乐曲演奏的阶段,这一个阶段所要学习的东西最多,每天的练习时间也最长。我简单地把这一阶段分为以下几个练习过程:</div><div>过程一解决音头</div><div> 当朋友们刚拿到葫芦丝吹的时候会发现吹不响或者吹响了就只有一个很难听的音,仅仅有时偶尔能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来,为什么呢?原来葫芦丝是簧管类乐器,她的发音要靠她的心脏部分—簧片的振动来发音,如果你的方法不正确,那么簧片就不会发出声音,或者发出不正常的声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办法呢?那就是用吐音去吹音头,当我们说吐的时候,气流会有一个爆发力,这样就能使簧片一下子正常地振动起来。</div><div>过程二解决音尾</div><div> 我们音头吹得正常了,但是为什么结束的时候葫芦丝会发出一个很难听的“咕”音来呢?原来我们在吹完以后,突然的发松,使口腔内的余气缓缓地注入葫芦腔,这样簧片的振动又不正常了,所以我们吹完一个音后,如果音乐中止了,那么就要迅速地张嘴,让余气释放出去,这样就不会发出“咕”音了。张嘴也有注意点噢,张得不好象可不行,要注意动作要小,张的方法是下嘴唇微离吹嘴就行。</div><div>过程三了解指法</div><div> 现在我们的葫芦丝已经能正常的发音了,但是葫芦丝上面这么多小孔是干什么的呢,这时我们就要学习音阶的演奏指法,了解最常用的全按作低音5的指法,从低音5开始一直演奏到中音6。</div><div>过程四气息调整</div><div> 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避免了“咕”音的出现,学习了通常使用的指法,但是感觉自己吹出来的音阶不正常不好听呢,原来葫芦丝的气息与很多吹管乐都不同,她在低音部分反而用气量大,高音部分用气量小,为什么呢?原来簧片是倒楔形的,尖的部分发高音,根部发低音,大家可以想一下,要让簧片根部振动起来是不是要更用力呢?于是我们现在就要调整自己的气息,从低音到高音气息逐渐减弱。使葫芦丝发出正常的音来。</div><div>过程五音阶演奏</div><div> 前面我们了解了指法,现在就要对指法进行强化。所以这时候可以通过练习一些最简单的小曲子来熟悉熟练指法。</div><div>过程六解找毛病并纠正</div><div> 初学的时候所养成的不良习惯很可能严重阻碍以后的学习,所以在初级阶段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演奏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常见毛病。</div><div>1吹嘴问题</div><div> 有的朋友在吹奏的时候喜欢把吹嘴全部含在嘴里,或者含得很深,这种方法不正确,只要轻轻地含一点点,不漏气就可以了,不然今后会影响吐奏的速度,而且不卫生也不美观。</div><div>2指法问题</div><div> 请初学的朋友一定要练习习惯将自己的小指定位在附管上,这样你就不会出现孔雀开屏等难看的手势,对葫芦的固定也有好处(今后的练习中如遇到速度比较快的曲子,可以适当地放开)。</div><div>3按孔问题</div><div> 我们一定要养成用指肚来按孔的习惯,千万别用指尖按孔,容易漏气也影响按孔的准确性。</div><div>4姿势问题</div><div> 一般情况下葫芦丝与身体的角度为45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气息的流畅,很多新学的朋友为了一边吹一边看谱,于是就把头低着,这样的习惯不好。正确的姿势是双手持葫芦丝主管,双臂自然张开,头部稍稍向后仰,眼睛平视前方,这样的姿势才美观大方。</div><div>5气息问题</div><div> 有的时候中音6不容易吹响,越是着急的时候越是用力,于是很容易把簧片吹坏。要学会正确的用气,用心去呵护你的葫芦丝。</div><div>6乐曲吹奏</div><div> 下面我们就可以进行乐曲的吹奏了,但是所选曲目一定要量力而行,初级阶段就是吹初级的曲目,如《婚誓》一类的小乐曲。</div><div>二、中级阶段</div><div> 这个阶段是一个能让自己的葫芦丝发生质的转变的一个阶段,可以说其乐无穷,每天都会有新的感触,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学习过程:</div><div>过程一技巧练习</div><div> 前面我们所学习的只是些简单的乐曲,而且没有技巧的点缀,使得乐曲听起来平淡无味,这时候就要逐一地去练习葫芦丝的技巧并把它加入到你所吹的乐曲中去。</div><div> 技巧分为三类,也几乎是所有吹管乐都要练习到的技巧,那就是:气、指、舌。请朋友们注意,我们都说气指舌,而不说指气舌,或者舌气指等,可见气息的练习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练习的时候也要注意轻重点,把气息的练习放在首要位置。这三类技巧分别包含的内容如下,练习方法会在下面详细介绍。</div><div> 气:平稳长音、渐强、渐弱、腹颤音、循环换气</div><div> 指:打音、滑音、虚指颤音、叠音、倚音、颤音、波音、其它指法</div><div> 舌:单吐、双吐、三吐、花舌、碎音</div><div> 这一过程中可以查阅各种学习资料及练习曲目,把以上的大部分技巧逐一地进行练习掌握并熟练。</div><div>过程二学以致用</div><div> 技巧能熟练地使用了,但是有些朋友会觉得吹曲子的时候居然会加不进去,所以这一过程就是练习把技巧加进乐曲,一定要按照乐谱上标记的技巧严格地加上去。</div><div>过程二乐曲练习</div><div> 现在我们可以尝试着演奏大量的乐曲,自己喜欢的曲子都可以去吹,包括高级的曲目,不要怕,把她分解开来一段一段地练。最后综合起来就成一支完整的曲子了。</div><div>三、高级阶段</div><div> 前一个阶段我们所演奏的曲目听上去还过得去,但是为什么与大师们的原曲差别为什么还是这么大呢,听上去就是差了点味道,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我们要尽量缩短与大师的距离,甚至要有一种信心去超越他们。</div><div> 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与大师们的这种差距来源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意境,这与个人的综合素养有关,并不是天生的。这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如乐理知识和生活阅历,甚至可以涉及到人品,这里不细述。如果我们吹一支曲子而对曲子所需要表达的情感没有什么体会,那么这样的曲子你吹出来也索然无味,有其形而无其神。其二是技巧,大师们的技巧非常的细腻,吐音清晰,滑音无痕,颤音迅速有弹性,气息收放自如等等。</div><div> 所以我们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练习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以外,还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乐理知识,对自己所喜爱的乐曲创作背景设法了解,体会作曲者的心境,并在演奏曲目的时候把这种意境表达出来,如歌唱般娓娓道来。</div><div><br></div><div>第二章 葫芦丝初识与音阶演奏</div><div>第一节 葫芦丝初识</div><div>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以她委婉细腻的音色,如歌般地演绎,被誉为“东方萨克斯”!</div><div> 葫芦丝是一全手工制作的乐器,她由葫芦、主管、附管、簧片组成,由于她的音色能如丝绸般飘逸抖动,故在后面加了一个“丝”。</div><div> 葫芦丝的主管、附管主要是竹制,品种多样,以紫竹、棉竹、苦竹为好,管的一端插在葫芦里,发音的簧片位于葫芦腔内,所以葫芦其实就是一个共鸣腔,使葫芦丝能发出人声般的音色。主管上开有七个音孔,结合指法就可以吹奏出音阶来。</div><div> 目前涌现出好多种千奇百怪的葫芦丝巴乌来,如塑料的,PVC管的,全铝合金的,还有在巴乌管前套一个椰子壳就成了椰箫,还有的居然套上一个灯罩或者饮料瓶。还有些葫芦做成怪模怪样的,穷其精力去改变葫芦丝巴乌的外观,但其内在发音原理却没有变化。朋友们有兴趣可以去听一下看音色有改进不?个人认为还是原汁原味的最朴素无华的葫芦丝才是最爱。</div><div> 葫芦丝有一样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那就是附管音,一般我们所使用的是双音葫芦丝,也就是主管旁的两支附管只有一支发音(中音3),另一支只起到装饰作用。也有的葫芦丝是三音葫芦丝,两个附管都能发音,一般情况下,左边的是高音附管,持续发一个中音3,右边的是低音附管,持续发一个低音6,在一些乐曲中,打开附管进行演奏,极大的丰富了音乐效果。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双音的还是三音的葫芦丝,选购的时候有两点特别要注意。一是附管的音量和音准,附管起着铺垫作用,所以音量要适中,如果大于主管音量那听起来就很吵;二是注意附管的开孔方式,个人觉得用铜片塞结合开孔的方式是最好的,这样有二个好处,一可以练习小指堵孔,在一些要快速开闭附管的时候做到应付自如;二可以在觉得附管音量有偏大的时候,可以用铜片塞进行调整。目前附管的开孔方式有以下几种:棉线塞、铜片塞、扭扣塞、常开、小指堵孔等多种,所以在选购的时候请朋友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向制作者讲明。</div><div>第二节 音阶的演奏</div><div> 这里我们先只接触一下全按作低音5的指法。既然全按作低音5,那么这个就很清楚的告诉我们,把主管七个音孔全部堵上吹出来的就是5,然后依次向上逐个打开音孔就是6712356。葫芦丝的音域就这么窄,好象就只有这八个音,但是她的表现力却是那么的丰富,可不能小瞧了这几个音噢。</div><div> 下面我们着重学习一下另外两个特别的音,那就是低音3和中音4。这两个音很奇怪,一个是指法不变靠气息的变化吹出来,一个是用正常的气息而用不同平常的指法来演奏出来。先说低音3,这个音的指法与低音5的指法完全一样,有朋友问,那怎么吹啊?其实简单,音孔全按用你最弱的气含住吹嘴呼出去,气息轻的连头发丝也不能吹动,听,这就是低音3,这个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葫芦丝的“咕”音,但全按的这个“咕”音音高却正好与低音3音高相同。故葫芦丝就多出了这一个低音3来。其实还有低音4的泛音,目前这个音只有在李春华的《雪莲花开》中出现过,用得少之又少,这里就不讲了。</div><div> 现在我们只是轻轻的“呼”出来,其实以后我们要练习用“吐”,甚至双吐三吐去演奏低音3,如《瑶族舞曲》中就用到了这个技巧。</div><div> 关于中音4,这个音就需要改变指法来吹了,很多书上讲这个音的吹奏方法是全按仅打开左手食指。其实这个讲法不完全正确,正确的说法我认为是只关闭主管背面音孔,然后依次关闭中指、无名指、右手食指.....,每关一个音孔就试吹一下,直到找到最准的4音后,此时的指法才是你这一支葫芦丝的4音指法。有时按这个方法还是找不到正确的4音,那么就要用数学上的排列组合进行找,如全按,只开左手食指及右手中指等等,只到你找到为止。</div><div> 好,这样我们就学会了全按作5的所有音阶:3567123456,一共十个音,下面就练习吧,葫芦丝最容易吹出来的音就是1音,所以练习的时候可以先从这个音开始,然后依次向上向下。最难的就是低音3和中音4的练习,特别是低音3,如果让你每吹一个音阶后面就跟上一个低音3,那么难度更大,但是必须要这样做,这样不仅可以让你快速地掌握低音3的演奏,还可以附带练习气息的控制。</div> <h3>第三章 基本技巧</h3><div>第一节 气</div><div> 通过上面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葫芦丝,也初步的了解了演奏她所需要的指法,下面我们要学习最重要的一节,那就是气息,关于气息我记得讲了很多遍,这个练习最为枯燥,但其重要性却是其它技巧无法比拟的。请朋友们一定要抽出大量的时间用在气息的练习上,其好处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的体现出来。</div><div> 气息练习是一个不间断的长期的练习,可以说你吹多久的葫芦丝,你就得练习多久的气息。</div><div> 在讲气息的练习内容和方法之前,我们还要先学习一下如何吸气。</div><div> 吸气的方式按进气口的部位不同分为三种:鼻孔吸气、嘴巴吸气、鼻嘴同时吸气,当然我们在演奏乐器的时候应采用最后一种吸气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吸气时间短、吸气量大。一般在演奏葫芦丝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快吸慢呼,用最短的时间吸入较多量的气。</div><div> 很多学习资料上提到了吸气后要气沉丹田,如果从生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请问气在肺部,如何沉到丹田去?丹田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其实也让我郁闷了很久,其实气沉丹田是指一种意识状态,当我们吸完气后,用意念把气留存在肺部,如仓库一般,抽丝般地要用多少拿多少,这样有利于保持音色的平稳,吹得轻松又不费力。</div><div> 下面我们开始气息练习。</div><div>1平稳长音</div><div> 这个练习非常重要,练习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吹出一个音就可以,用你的气息去保持音色平稳不发抖而且饱满。吹奏的时候还要注意音头要有弹性,音尾要收得干净。吹奏音阶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遗漏低音3和中音4,也就是十个音阶都要练习到,练习的时候还可以跳着练习,比如先吹中音5,再吹低音5;先吹低音6,再吹中音6;先吹中音3,再吹低音3。这样有助于你对不同音阶的用气量养成一个习惯。</div><div> 一般情况下演奏长音的时候放慢速度八拍就够了,平稳长音的重点是在音色控制上做到音色饱满无一丝抖动,而不是指时间。记得以前曾有人说:“我一个长音能吹45秒呢。”请问有哪支曲子中有如此长的长音?如果你把练习的重点放在了时间上,那么在练习的时候你一定要主动地去多吸气,而且为了吹的时间更长一些,每次都把肺中之气全部吹干净了才换气吹下一个音,这种做法实在是错之又错。正常情况下我们吸气只能吸到七八成,而吹完后我们也要留下二三成的气,这样吹出来的乐音才不会让人听上去紧张。</div><div>2渐弱、渐强长音</div><div> 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强化自己对气息的控制,做到收放自如,极大地增强对葫芦丝的控制能力,使乐曲更富有表现力。</div><div> 渐弱长音就是吹一个音,用强吐开头,然后慢慢减弱气息,使声音慢慢地小下来,到葫芦丝声音变弱到已不能发出正常的音阶的时候迅速张嘴,渐弱的速度越慢越好!</div><div> 而渐强长音就是把上面一个过程反过来做,从最弱开始逐渐加强气息,到音最强的时候迅速张嘴。</div><div>3弱强弱长音</div><div> 这个长音练习就是把渐强和渐弱结合起来,只有把前两个练习做好了,才能把它有机的结合起来,而这个练习做好了,就可以在演奏曲子的时候对乐音自如地进行强弱控制。</div><div>4腹颤音</div><div> 很多资料上对这一技巧的表述是靠横膈膜的有机颤动而产生音波。那么横膈膜在什么地方呢?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吗?又如何能让它颤动起来?我为了这个问题困惑了很久。后来我自己发明一个方法也练会了腹颤音。</div><div> 当我们在练习弱强弱长音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弱强的次数,就如弱强弱强弱强弱,这样虽然频率不高,但严格地说这也是音波,下面我们可以逐步地加快节奏,这个逐步不是短暂的,而是指一天、二天,甚至一个星期,一直到最后我们渐弱渐强的频率已经接近于腹颤音的感觉。</div><div> 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被动地产生腹颤音,下面我们把它转换过来。当我们在练习弱强弱的时候,只吹哆、来、咪,把注意力放在葫芦丝的音色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开右手,把右手放在自己的腹部,你会发现,你的腹部在颤动!原来这就是模膈膜在颤动!继续练习吧,慢慢地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腹部,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不吹葫芦丝的时候腹部也能颤动了,原来就这么简单。</div><div>5循环换气</div><div> 一些曲目如《赶摆》、《秋枫》、《古歌》,它们中间的很长一部分或者是整支曲子没有换气符号,要求一气呵成,音乐似断而非断,没有人能一口气吹完,那么我们就是使用到循环换气。</div><div> 这一技巧有很多朋友连学都不敢学,其实如果领悟性强一点的半天就能学会,没有什么奥妙。</div><div> 当我们在吹奏一个乐音的时候,在保持音色不变的同时,鼓起你的腮帮子,尽量用点力,然后在收缩脸颊的同时,立即用鼻孔快速吸气,注意一定要迅速,吸气量不用太多,够用就行。吸完后再转换成口腔呼气。到气快完时再次换气,这样就是循环换气。</div><div>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练习,倒一杯水,用一支吸管插入杯中,然后向杯内吹气,管口会有一连串的小气泡冒上来,当我们循环换气的时候就注意气泡的连续性,如果有断点,那么你用这一技巧在吹奏葫芦丝的时候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到气泡连绵不绝。</div><div><br></div> <h3>第二节 指</h3><div> 手指的技巧非常的多,它的存在给乐曲增色不少,每一种技巧都有它独特的用处,下面逐一介绍它的练习内容和方法。</div><div> 在这些技巧的练习之前还有一个基础性的练习,那就是活指练习,这个练习也很重要,其它的一些手指技巧必须得到它的大力支持才能灵活地实现。所以多吹一些活指练习曲必不可少,在练习之前还可以做一些开掌操,我一般的做法就是掰手指,掰手掌,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拉开手部的韧带,对提高手指的灵活度十分有好处。</div><div>1打音</div><div> 打音其实是葫芦丝巴乌技巧中最容易掌握的一个手指技巧,目的是使在气息不断的情况下,将同度音断开,使用起来很简单,如2的打音,在吹奏出正常的2音后,左手无名指迅速的在1音孔上打一下,速度要快而有弹性。《金孔雀轻轻跳》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曲。</div><div>2倚音 </div><div> 倚音,顾名思义就是倚在主音上的音,由于他的存在会使主音更为突出。</div><div> 倚音分为单倚音和复倚音,单倚音就是指只有一个倚音,如23--。</div><div>而复倚音就是指主音前有多个倚音,可能是二个,也可能是二个以上,如6123---,但最后一个音一定是主音。</div><div> 在吹奏倚音时,第一个音要求吐奏,后面不管有多少音都不用吐!演奏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倚音的时值是从主音里抽出来的,所以倚音的时间和主音的时间总和不能超过曲子中要求的时值(引子中要求不高,可根据乐曲需要自由发挥)。二是倚音的作用是修饰主音,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吐第一个音的时候不能太重,要恰到好处。</div><div> 在很多曲子的乐谱中,倚音是没有标上去的,这些要等到你吹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自己自然而然地加上去,比如有些曲子中音节中第一个音是中音6开头的,一般都要加上5的倚音,因为第一个音一般是强拍,但葫芦丝的6音音量却是最小的,为了使她发音正常,音量更为突出,故加上一个5的倚音,会使这个音听上去不那么干而枯燥。</div><div>3叠音 </div><div> 叠音,顾名思义就是叠在主音上的音,有些教材说叠音的作用就如打音,把两个同度音相隔开,只不过打音是下方二度音,而叠音是上方二度音,这样的说话完全正确,但不全面。其一是因为叠音的作用不完全是为了隔开两个同度音,在不同度的音中也会使用到叠音,如李春华老师的《清清玉湖水》,此曲中大量的使用了叠音,却很少有两个同度音的地方。其二是因为叠音不完全都是上方二度,如《月夜思乡》引子中的第一个音,这里2是倚音,你可以试试看在3上加一个叠音,听一下味道是不是浓了很多?如果有朋友有李贵中老师的《傣乡小夜曲》的视频,可以看一下61的指法,他在1上加了一个左手食指的叠音,味道因此浓郁了很多。</div><div>4滑音 </div><div> 滑音是葫芦丝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也最具特色。特别是3→5、5→3、1→6、6→1的滑音表现。</div><div> 滑音的技巧有一口诀:上滑音气息由弱至强,下滑音气息由强至弱。但是很多初学者看到这句口诀仍然无所适从,的确是太笼统了,下面我细细解释一下。我们以1→6为例,首先是下滑,我们可以先发出正常的1音,然后右手食指中指同时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或者从上至下总之是抹动地圆滑地关闭第二三音孔。(这里对指法的要求不是一概而论的,只要气息控制得好,手指直上直下的也能表现出滑音来,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气息的控制。)在手指抹动的同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强气息,为什么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的手指并没有关闭6音孔,但是却要你发出接近于6的乐音来,如果你不加强气流的话,那么大部分的气会从音孔中流走,所以只有加强气流才能保证发出到位的乐音来。当我们手指关闭6音孔时,此时气流不会流走,所以这时气息应该恢复正常,而并不是真正的气息减弱。同样上滑音也一样,只是把这一过程反做,当我们吹出正常的6音来时,在右手食指中指抹动抬起的同时迅速减弱气息并缓慢地加强,当手指完全放开音孔的时候你的气息正好能保证发出正常的1音来。所以所谓的气息由弱至强或者由强至弱是相对而言的。</div><div> 滑音的要求是两个音之间不留痕迹,圆滑地过渡,并通过气息的控制,使滑音带上浓郁的傣族味道。</div><div> 在练习最重要的35、61滑音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它一些滑音的练习,比如也时有出现的中音5至低音6的滑音,中音3至低音6的滑音,也就是指大跨度的滑音,这些滑音通常涉及到左右手的默契配合,因此也要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练习。</div><div>5颤音</div><div> 颤音的概念很简单,但是做到标准确很有难度,特别是对于象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人来说,手指的灵活度比女性儿童要差很多,弥补的方法只有二个字:“苦练”。</div><div> 颤音的练习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以前我经常坐公交,在公交车上就可以进行手指灵活度的练习,掰掰手指,开开手掌等等。每个人的各个手指的灵活度是不一样的,我的左手中指最差,所以很多时候,只要手闲着,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练习起来,包括开车的时候,我的中指也会在方向盘上颤,经过二年的练习有了一点的改善。</div><div> 用葫芦丝来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个手指的均衡性,不能光练习一个或仅几个手指,每个手指都要练习到,特别是左手拇指、无名指,右手无名指的练习,这几个手指都是灵活度比较差的。对于颤音的练习我们无需专门的练习曲,自己可以按着音阶的顺序练习56712356,每个音颤20下,注意一开始练的时候速度一定要慢,注意力要集中在颤速的均匀性、颤指的力度及弹性上,熟练后逐步加快速度。</div><div> 颤音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颤音的次数越多越好,但是在不能保证速度及均匀的情况下,4~8次就够了。如1的颤音,实际吹奏出来的效果就是121212121,注意1的颤音始终以1开头,以1结尾,千万别吹成了2开头,或者1开头2结尾,这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以使气指配合默契。每一次手指打在葫芦丝巴乌主管上要有力度和弹性,如果光练习手指,要听一下,手指打在主管上应该发出“梆”的声音,打孔的时候要按严整个音孔,抬起要迅速,每一次的相隔时间应该是一致的,这样出来的颤音才富有表现力。</div><div> 另外在一些曲子中还会出现三度颤音,如13131313131,这样在颤指的时候应该二个手指同时起落,这也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后才能做到。</div><div> 颤音单练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结合曲子进行练习了,要把颤音熟练自如地加进曲子中去也绝非易事,金色的孔雀中小快版就是一个很好的颤音练习。</div><div>6波音</div><div> 波音与颤音有点类似,只是时值较短,颤指次数较少(一般1~2次)。在曲子中合理地采用波音,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div><div> 波音在练习或是在曲子中使用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音头和音尾,及1的波音是以1开头以1结尾。</div><div>7虚指颤音</div><div> 虚指颤音是葫芦丝演奏中尤其重要的一个技巧,它好比我们烧菜时要放味精一样,是一种调味品,有了它,你的曲子听上去就是有那么一种特有的傣味。</div><div> 虚指颤音在很多教学材料上也称之为“隔孔打音”,其实这种叫法有些不妥,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打”字上,你的虚指颤音就容易出现问题。我认为改成“隔孔扇音”比较贴切(注意只是“比较”,不一定要隔孔,或者一定是隔一孔)。</div><div> 我们以中音3为例讲一下具体的做法,当我们以正常的气息吹出3以后,只需要运用我们左手的无名指,也就是1音孔上做从上至下的圆孤运动,目的是使气流产生有规律的波动,注意原则上要求手指是不能碰到音孔的。但这样很难做到,所以我们采用手指碰到音孔四分之一的边缘的方法来弥补。碰也只是轻轻的碰到,只是给手指一个定位,而不能像颤音或者打音那样有力。手指扇动要均匀,不能或快或慢。扇动的速度也不能太快,太快了容易让人听上去有一种紧张抖动的感觉。</div><div> 其它几个特殊的音的虚指只里也要提一下,那就是中音6,低音6及低音5。中音6的虚指颤如果是隔孔颤的话,我们就应该颤动左手食指,但是我试过很多葫芦,这样颤的效果太明显,因为低音6的气息最弱,手指的扇动对气流的影响很大,所以我就采用中指虚颤,甚至有些葫芦丝我采用无名指颤,所以隔孔不一定是隔一孔,这里可以灵活地采用。而低音6呢,你隔孔的话,下面就没有音孔啦,所以采用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做到真正的虚颤,右手无名指比正常的指法稍远离音孔扇动,这样对气流的影响要小一些;另外一个办法就是用腹颤音来代替。而对于低音5我们就只能采用第二种办法啦。</div><div> 在我们经常演奏的曲目中,有很多的16分音符也要加上虚指颤音,这样对手指的要求非常高,练习难度也相当大,但一定要知难而上,坚持不懈地练习,因为如果曲子中这些短快虚指颤音如果,味道会差很多。如《竹林深处》、《赶摆》。</div> <h3>第三节 舌</h3><div> 舌头的技巧其实是练习中最简单的,因为我们人体最灵活以及最强大的肌肉就是舌头,掌握正确的方法后,舌头的技巧很容易就能掌握。</div><div>1吐音</div><div> 很多朋友的吐音不清晰没有弹性,提出如何吹奏好吐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div><div>1发音方法</div><div> 吐音实际上就是用嘴做出吐的动作,发出“K”、 “T”、 “嘟”、“吐”等声音,具体方法是用舌头顶住上鄂与门齿根部的交接处,用气流推动舌头向前做快速运动,吐完后迅速回收。感觉上好象是吃葡萄吐葡萄籽或者是吃瓜子吐瓜子壳。</div><div>2发音要求</div><div> 吐的力量要恰到好处,使音头一开始就能达到葫芦丝最美的音色和曲子需要达到的音头强度。吐得迅速有力而富有弹性。在快速的单吐时,舌头的要求更高。</div><div>3练习方法</div><div> 不必去找一些纯粹是练习吐音的练习曲来练习,任何一个曲子都可以用来做吐音练习,就是把所以的音都用吐音来吹,不管是慢的曲子还是快的曲子,全音符还是16分音符,用此方法在练习吐音的同时还可以训练你头脑反应能力、识谱能力以及节奏掌握能力。</div><div>4强化练习</div><div> 朋友们练习的时候会经常发现,如果全部是单吐连起来的时候,中间往往会出现烦人的咕音,如果要避免这个咕音,一种办法是迅速张嘴,但是对于一些曲子中32分音符连吐时,张嘴根本来不及(李春华讲要练习快速张嘴,但我没有见到他的视频)。还有一种办法是加快吹的速度避开咕音,但是明显不能满足曲子中丰富多彩的音符变化!那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很久,最后摸出来一个方法,那就是用气息训练来避免咕音。如何来练习呢?方法很简单,就是练习渐弱长音,在吹一个长音的时候平稳渐弱,当弱到葫芦不再发出声音的时候同时控制住不要张嘴,也就是此时音断而气不断,找到你能让葫芦丝不发出咕音的最小气流,久而久之,在吹单吐时,你能习惯不张嘴而使口腔保持源源不断地向吹嘴中输送气流。咕音就避免了!</div><div>2双吐</div><div> 双吐其实就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苦”音,是一种快速分奏的技巧,很多朋友认为这是葫芦丝学习中的一个难题,其实不然。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双吐变得很容易掌握。</div><div>1双吐方法</div><div> 双吐就是用嘴做出吐苦的连续动作,发出“TK”、 “吐苦”、 “嘟咕”等声音,具体方法是用舌头顶住上鄂与门齿根部的交接处,用气流推动舌头向前做快速运动,吐完后迅速回收,完成“吐”的发音,紧接着用舌根向前快速运动,然后迅速回收,完成“苦”的发音。</div><div>2双吐容易出现的问题</div><div> (1)时值不一,举例,如6333 1333,很多朋友会下意识地把6和1的时值加长,从而缩短后面三个16分音符的时值,变成了三连音,正确的时值应该是完全相等。</div><div> (2)吐重苦轻,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舌头尖部比根部要灵活得多,所以演奏起双吐来,往往吐容易吹出来,而苦总是有点拖泥带水,这需要加强苦的强化练习,以平衡吐苦。</div><div> (3)恼人的咕音,吹双吐时往往会出现咕音,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是探索了很久,最后解决的方法还是只有一条:“气似断而非断”。</div><div> (4)吐苦杂乱,这种情况特别会出现在快节奏的曲子中,原因是气指舌配合不到位,有时手指到位了,你还没有吐出来,苦出来,或者你已经吐了苦了,而手指还没有位,这样出来的双吐杂乱不堪。</div><div>3练习方法</div><div> 双吐的练习曲子很多,除了书上前面的一些基本练习曲外,你还可以到一些自己想都不敢想练习的曲子中去找,比如竹林中的三吐,金色的孔雀中的双吐,把这一段作为一个练习曲来练习,这样有一个好处,叫化整为零、逐个击破。</div><div>4强化练习</div><div> 绿色李春华教材第142页活指练习曲一,请全部用单吐和单苦来练习,一个月保证双吐练成!</div><div>3三吐</div><div> 三吐不用多讲,就是把单吐和双吐组合起来就是三吐啦,所以单吐双吐练习到位了,三吐很快就能熟练自如地运用。</div><div> 补充一点就是三吐的时值安排,本人有一个体会,就是三吐如果完全按要求去做,会显得有点死板,故在吹奏的时候,有时会适当加长第一个吐音的时值(不是增加吐的时值,而是吐完休止增加这个音的时值,),而缩短后面跟上的双吐的时值,听上去有一种音乐向前赶的感觉,从而增强了快版部分的表现力。不知对否,请朋友们指正。</div> <h3>第四章 特殊技巧</h3><div> 葫芦丝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精典曲目,新的葫芦丝品种,新的技巧都层出不穷。但是宗旨没有变,目的是使我们的音域逐渐宽广,音色更为动听。</div><div>一、叠滑</div><div> 这个技巧书本上都没有,但是很多大师都在使用这一技巧,而且有了使用了这个技巧,音乐听上去有一种特别的味道。</div><div> 举例: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演奏到低音6的时候都会用上一点滑音,但有的时候用正常的滑音表现感觉不是太浓。这时候我们在滑音之前迅速的放开左手的中指再迅速关闭,这样就好比在滑音之前加上了一个2的叠音。朋友们可以试下,看味道是不是大有变化呢?</div><div>这二、花舌</div><div> 这一技巧在唢呐的演奏中最为常见。花舌,即打“吐噜”,舌尖微触上腭,在呼气对舌尖冲击的同时产生连续、快速的颤动而发出的碎音效果,类似“吐噜”之声。</div><div> 花舌适于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能增加葫芦丝的音量,状如急风骤雨,具有强烈的气势,另外也能奏得如淙淙流水,欢快流畅。虽然如此,但它却不像吐音那样运用广泛,因为在一首乐曲中,如果花舌过多,则可能使人感到繁杂吵闹,因此更准确地说,花舌更多地是担任点缀的作用。花舌如运用得当,可以有力地表现出乐曲的强弱对比和明丽谐趣的良好效果。</div><div> 在一般的教材中对花舌的技术介绍大都比较简单,在演奏实践中,花舌的技巧也的确比较容易掌握,但在练习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在吹奏花舌时,必须保持正确、稳定的吹奏口型,葫芦丝的吹嘴这时绝对不能含得过深。二是在吹奏花舌时,要注意舌根适当用力,稍向后缩,舌尖松弛且富有弹性,经过舌尖和上腭间的气流需急促有力,且要密集连贯。</div><div> 目前葫芦丝中有用到花舌的有以下几首,《追渔》、《茶歌》、《芦萧情》,但都只是短短的一两个音,起一个点缀作用。</div><div>三、碎音</div><div> 这一个技巧第一次是在赵洪啸老师的《风叶恋》中听到,他的效果真如音碎了一样,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div><div> 2006年我去上海有幸见到了赵老师,当面请教了碎音的演奏方法,他的方法与花舌不同,花舌是舌头垂直的振动,而碎音却是水平的运动,运动的速度还可以控制音碎的程度,我试了很长时间,也练习了很久,百思不得其解,也无法练成。这个技巧还是等以后请会了的朋友再进行交流。</div><div>四、升降音</div><div> 有些由谱音符前会出再一个“#”或“b”,那就是告诉你这个音是要升一个半音或者是降一个半音来演奏。在本小节中如果没有还原符合的话,那么所有的这个音都要进行变调。如何来演奏呢?</div><div> 举例:《多情的巴乌》中有一个升1,这个曲子由于节奏比较快,故我们一般采用按半孔的方法,指法就是用正常1的指法,但手指向上移动约半个指位,根据葫芦丝的敏感性不同,需要调整半孔的大小。</div><div> 另外还有一种指法,那就是先做出正常吹2的指法,然后依次按下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直到找到正确的升1为止。</div><div> 降3这个音在很多曲子中出现,如《苗家花山节》、《花腰新娘》,所以这个指法我们也要熟悉一下。先做出正常吹3的指法来,然后依次按下左手无名指,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直到找到正确的降3为止。</div><div> 现在我们这两个升降音会吹了,下面就要举一反三,其它的音吹法基本一样,有几个音只有一种指法,朋友们可以想一下,这里不赘述。</div><div><br></div><div><br></div><div>第五章 伴奏问题</div><div> 一般情况下葫芦丝的演奏还是有伴奏的好听,因为葫芦丝的音域较窄,有了伴奏中其它乐器的补充会使音乐听上去更为动听。所以我们学完一个曲子后还要合上伴奏进行演奏,但是在合伴奏的过程中还是会再现很多问题,这一章就讲一下如何合好伴奏。</div><div> 首先纠正一个朋友们经常会不经意忽略的错误,有好多朋友有时会对我说“这个伴奏好难跟噢”,这从主观上讲就错了,伴奏之所以称之为伴奏,那是因为你是主奏,如果你从心里想的就是去跟上它,岂不是反过来你成了伴奏?所以我们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把这个观念转换过来,让伴奏真正的成为伴奏。这句话应改成“这个伴奏好难合噢”。</div><div> 当我们有了伴奏以后不要急于去合奏,第一步先要知道伴奏的调号,如果伴奏是降B调的,而你只有C调葫芦丝的话,那么你只能先对伴奏进行升调。下面是一张关于如何升降调的图,看了这张图可以很直接地计算出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要升或降几个半音。</div><div> 计算出升降半音数字后,我们就可以用软件对伴奏进行升降调,软件可以采用功能强大的cool edit,这个软件非常的实用,在以后录音中也经常用到,所以朋友们可以下载来学习一下。</div><div> 伴奏做好后还不能马上开始合伴奏,还要多听原曲,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地方是间奏,什么地方开始吹。一般情况下前一段是前奏,然后会有两个音节的节奏提示,告诉你这个曲子的强弱规律。</div><div> 合伴奏前还要清吹乐曲,完全熟练后再开始合,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本身节奏的准确性,每一拍以稍稍提前于伴奏为好(注意只是“稍稍”,只要有一点点这样的意思就行了),这样音乐会有一种向前进的感觉,不然听上去会拖沓。</div><div><br></div> <h3>第六章 综合提高</h3><div> 学习了这么久,会不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我练习得很勤奋,但为什么吹出来的音乐听上去还是没有傣味呢?与大师们吹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这时我们就要注意新的几个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尽量地去缩短差距。</div><div>一、找音色</div><div> 葫芦丝最大的特色就是“轻飘柔”,所以称之为“丝”。但如何能表现出葫芦丝的这一特色呢?我个人的观点这主要是靠气息的控制。</div><div> 当我们在演奏一个音阶的时候,用不同的气息吹奏葫芦丝,所发出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朋友们可以试一下,当你用很强的气息去吹奏2的时候,2会不会产生略带吵哑的音色,而你用很弱的气息去吹的时候,2的音准是不是又有一点不到位呢?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找到能使音阶正常发音的气息,然后再在正常的音色中找到最美的音色来。</div><div> 这个练习其实在练习渐弱渐强长音的时候就可以穿插进去做,强音头和弱音尾之间的这一段其实就是最正常的音色。但在这正常的音色中还有一段是最美的,这需要自己去体会,去感觉。我把它称为一个区间。找到这个区间后,我们在演奏曲目的时候,尽量使葫芦丝所发出的音色都处于这一区间内,那么我们的音乐听上去就会很清新、干净。</div><div>二、找感觉</div><div> 李春华说过一句话对我的感触很深。他说“我们不要吹葫芦丝,要拉葫芦丝”,好精僻的一句话,朋友们能理解吗?我们要用拉二胡的感觉去演奏葫芦丝,把那种抑扬顿挫的感觉给拉出来,这样你的音乐才富有感染力。</div><div> 试想一下如果您在演奏一首曲子,你都不知道你在表达些什么,连自己也没有被感动,那么您又怎么能感动听众,这样的曲子吹出来会有味道吗?所以我以前和朋友们说,您在演奏的时候试着对着镜子,看看镜子中的您在做些什么?如演奏《竹林深处》,在引子部分和行版部分镜子中的您被那美丽如画的凤尾竹林陶醉了吗?小快版部分您的身体动起了吗?快版部分您跳了吗?结尾部分您又流露出流连忘返的感情了吗?</div><div> 感觉这东西很奇妙,有的时候就是没有感觉,吹出来曲子自己都觉得不好听,有的时候兴致却很高。没有感觉的时候不能急,这时候可以做一些技巧练习,曲子可以不去吹,等你想吹的时候再吹,那时你再听听,哈,有进步呢!</div><div>三、找意境</div><div> 意境就是心中所想象向往的地方、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感情,或是要诉说的故事,那么又如何去找呢?</div><div> 举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当您在演奏这个曲子的时候,您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在哪里吗?为何如此美丽呢?这个曲子是谁写的呢?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呢?朋友们读书的时候都写过读后感,我们现在这把曲子当成一篇文章,我们也来写一篇读后感,答案其实很简单,网上去找,什么都有,找到了,看一看,想一想,最好找一些图片来,把那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印到脑海中去。</div><div><br></div><div><br></div><div>第七章 选购与保养</div><div>第一节 葫芦丝的选购</div><div> 一些朋友在决定学习葫芦丝后,对如何购买一支葫芦丝的确感到很迷惘,那么如何去选购一支葫芦丝呢?</div><div> 首先我们要选择型号,建议初学者选购小C及降B调的双音葫芦丝,这两种比较容易上手,如果是巴乌就选择G或F调的。</div><div> 我们以小C(胶粘型)为例,当葫芦丝拿到手后,别忙着先吹,我们先看一下他的外观,葫芦上是否有裂缝?主管与葫芦的接口处有脱胶现象吗?主管上有裂缝吗?主管上的竹节多不多?有音孔开在竹节上吗?把葫芦丝倒过来,用指轻敲葫芦,吹嘴里有杂物掉下来吗?(如果有就是附蛀附腐未处理好)这些都要细心地去观察,只有外观没有问题后,我们才去考虑他的音准音色。</div><div> 下面我们就开始吹葫芦丝,各个音阶都要吹到,听一下音准,这里最好能有一个有经验学过葫芦丝的帮你去听一下,如果没有,用校音器也行。如果都没有的话,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连续的吹奏55、66、33(第二个是低音),如果音不准,一般人都能听出来。</div><div> 附管我们也要试吹一下,如果是双音的葫芦丝的话,打开附管,我们就只吹一个中音3,听一下主管音与附管音是否和协,不和协的千万别要,不然你在吹开附管的曲段时会很不好听。还有就是听一下附管音量是否太大或是太小。</div><div> 对于音色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有经验的朋友帮你听的话,我想初学者是不能听出来的(除非音色发沙)。但是一般情况下150元以上价位的葫芦丝巴乌已经适合初学者使用,买一支先用起来,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对音色有一个感觉,那时再去选购一支好的。</div><div> 另外,冬天由于气温低,簧片在没有预热的情况下吹音会不准,所以冬天选购葫芦丝的朋友,不能心急,要等葫芦丝热了以后才可以正确判断。有一个方法可以快速热葫芦丝,就是全按仅放开左手拇指,往这个音孔里哈热气,一般一分钟左右簧片就能达到正常振动的温度。</div><div>第二节 葫芦丝的保养</div><div> 葫芦丝是我们的心爱,可得象对待爱人那样去用心呵护,不然她很容易发脾气生病。下面是几个要注意的事项:</div><div> 一、葫芦丝放置的时候最好要倒挂在通风的地方。</div><div> 二、注意保持葫芦丝外部的清洁,经常用软布擦拭。</div><div> 三、轻拿轻放,葫芦是易碎物品。</div><div> 四、经常注意葫芦内腔是否有霉蛀,如有就需要拆下主管,对葫芦进行处理。</div><div> 五、吹嘴、主管的胶接处如有脱落,可用木胶等软性胶水进行粘结,不建议使用502等强力胶水。</div><div> 六、吹前请漱口,以防将异物吹进葫芦腔。</div><div> 七、养成良好的用气习惯,低音轻吹,高音重吹都容易损坏簧片。</div><div> 八、声音出现问题的简单处理</div><div> 这里只简单地说一下簧片位置不正所产生的问题,如果你用气不当,吹了一段时间后,簧片的翘起位置会发生变化,翘得低了,中音6会不响或无音,翘得高了,中音6容易吹出,但其它的音会发沙。所以我们要学会用简单的办法去调整簧片翘起的高度。</div><div> 全按,用较大的力气短促地吹一下或几下会压下簧片,反之,用力吸会抬高簧片,注意用的力不能太大,不然很容易永久性破坏簧片。吸的时候要注意舌头一定要卷着,以阻挡喉咙,以防直接吸进葫芦瓤。</div><div><br></div><div>第八章 一些体会</div><div> 乱侃一些体会。</div><div>一、谦虚是学艺之本</div><div> 在网上我看见有好多朋友一旦葫芦丝学习小有所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满世界乱飞,抱着一种表演、让人吹捧的心态去演奏,这样的曲子吹得再好我也不屑,就只因为他没有一种谦虚的精神。艺无止境,没人能说自己登峰造极!我们要练习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有幸见过哏德全、李春华大师等人的,你们可以回想一下,他们都被我们尊称为大师了,却一点架子都没有,还满嘴的“向你学习,向你学习”。请问那些自傲的人,你是大师吗?</div><div> 做人先要谦虚才能给自己一些空间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就连初学者也有对音乐的独到见解值得我们去学习。更何况网上有近十万人在学习葫芦丝。</div><div>二、打死我也不吹不喜欢的曲目</div><div> 现在葫芦丝的乐曲已有800多首,我们不可能一一学会,也用不着一一学会。有很多朋友喜欢跟风,比如最近网上都在吹一支新曲,所以也跟着去学,我认为学之前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喜欢这个曲子,如果喜欢就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如果是不喜欢的你去学她干什么?是为了表现自己也能吹好此曲?换着我不喜欢的曲子打死也不吹。因为对于一个你自己都不喜欢的曲子,你就根本无从谈起意境的表达。</div><div>三、吹力所能及的曲目</div><div> 我们选择吹曲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吹自己力所能及的曲子,曲子中所要求达到的技巧自己能达到吗?达不到学都不要去学。勉强吹出来的曲子反而会影响自己对乐曲的喜爱。那朋友就问,那我岂不是难的曲子都不能吹了吗?不然,你要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达不到要求,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强化练习,把那些你过不了的坎翻过去,那不就是可以吹了嘛!</div><div>四、曲宁精勿烂</div><div> 很多朋友有时会这样称赞另一位朋友:“你看他会的曲子好多噢,什么都会吹”!会吹得越多当然越好,但前提条件是要吹好!人的精力必定有限,所有的曲子你不可能一一学会学精,故我的观点是把我们学习葫芦丝的追求点放在“精”上,要学一支曲子就一定把他学精。</div><div> 大家都记得张明敏吧,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响了二个世纪,唱遍了大江南北,只要他在CCTV同一首歌中出现,那就是《我的中国心》。试问有人说他不是歌唱家吗?同样的道理,哪怕你只吹《月光下的凤尾竹》,不用说你吹得无人能及,只要是佼佼者就行,你走遍全网络都会说你是高手!</div><div>五、尽量多吹民族歌曲,少吹通俗歌曲</div><div> 葫芦丝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乐器,他的出现就是为了表现少数民族风情,所以要多用葫芦丝去表现民族的东西,当然吹一些通俗歌曲也无可厚非,但就我个人观点,除了少数通俗歌曲还过得去外,其它的曲子听上去感觉总是怪怪的。</div><div>六、支持乐器改良,反对盲目加键</div><div> 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很多高手在制作或在学习制作葫芦丝,各种各样的葫芦丝巴乌层出不穷。特别是加键葫芦丝巴乌的出现,同一支可以吹到高音2,低至低音1。但本人却不想拥有,为什么?</div><div> 加键葫芦丝巴乌的出现的确极大地拓宽了音域,但加键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葫芦丝本身的音色,小小的一个簧片,你却一定要让她发出超出她能力之外的音来,这样的音是勉强之音。有一些乐曲如《彝家欢唱幸福歌》(张祖豫演奏),曲子就是为加键量身定制的,故这样的曲子用加键来吹的确味道很好,而我们葫芦丝的一些精典曲目是根本不用加键来演奏的。试问有哪位见过大师们用加键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曲子里可有一个高音1噢!)。</div><div> 个人认为还是用最原生态的葫芦丝巴乌去演绎最原生态的曲目,那样的感觉最妙。</div> <h3>关于吹奏葫芦丝节奏问题</h3><div>我们在练习时都包括连音与吐音,连音要注意吹奏每个音时气息要连接起来,但要保证气息不能发虚,吐音时舌头不能僵硬,气息与连音不能断,手指与舌头的配合要一致,不要一前一后,气息要随着音符的走向而移动。要注意调性的色彩感,一般来说,大调的色彩较明亮,而小调的色彩较为暗淡。如果说大调是开朗的,则小调是忧郁的,大调是刚强的,小调则是抒情的。</div><div>  </div><div>所有的音都要求平均,这个平均包括时值平均,力度平均。时值平均要求手指运指平均,不要时快时慢。力度平均则要求气息的力度平均。葫芦丝节奏是音乐构成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音乐语言中,节奏就好比是骨架。音乐离开节奏将成为杂乱无章的音符罗列,就更无从谈起塑造音乐的形象了。因此,在演奏中,掌握好节奏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艺术的表现。在演奏中有些朋友喜欢用脚打拍子或数拍子,如果在练习中用这种方法作为加强对拍子的感觉,暂时采用一下是可以的,但是数拍子所体现的只是一种机械的数次,而不是具有轻、重、缓、急、富于表情的音乐率动。</div><div>  </div><div>数拍子将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感觉不到音乐的生动节奏,并有损于培养演奏者内在的节奏感。培养内在的节奏感关键是要通过分析旋律,了解各种节奏在刻划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只有结合音乐内容,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生动的节奏,才能在演奏实践中逐步加强内在的节奏感!在节奏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有音符的时值奏得不够准确,节拍或节奏重音安排不得当。除了力度的自然上升与下降以外,不要在某个音上加重音,手指运指力度要平均,舌头力度平均,无论是单吐还是双吐,无论是舌尖还是舌根,力度都是没有发生突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每个音的音质必须是一样的,不能有些音结实有些音发虚。注意练习速度,开始都应该慢练,使手指、舌头、气息等方面配合娴熟,才可以提快速度。</div><div></div> <h3>李思才,男,壮族,1974年5月22日出生,广西田林县人,现就职于广西壮剧团田林分团,担任副团长职务,戏剧表演专业,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戏剧表演奖项。酷爱音乐,2004年开始自学葫芦丝演奏,2005年10月入选并参加“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民族器乐演奏比赛”获得优秀演奏奖;2006年4月和2007年10月分别创作葫芦丝独奏曲《骏马迎春》、《小阿妹》,深受广大葫芦丝爱好者的喜爱。</h3><h3>2012年5月,广西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成立,李思才担任常务副会长。</h3> <h3>岩龙老师</h3><h3>汉名陈明----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葫芦丝巴乌爱好者交流会名誉会长,全国考级委员会高级考官,湖北省潜江市葫芦丝巴乌协会会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葫芦丝巴乌协会名誉会长,岩龙艺术培训学校校长、乐问艺术民族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济南滇韵风情葫芦丝之家名誉顾问,纯正傣味艺术传承人、“超十孔”宽音域葫芦丝先驱推广和研发人。</h3><div>已出版教材《特色葫芦丝进校园》、《十至十五孔葫芦丝教程》、《纯傣味葫芦丝艺术教程》。</div><div>专辑有《花腰卜少》、《傣韵情思》、《花腰恋歌》、《傣族葫芦丝迎宾曲》、十孔葫芦丝作品《梦幻西藏》、十一孔葫芦丝作品《新编蝴蝶泉边》、十二孔葫芦丝作品《忆草原变奏曲》等。</div><h3><br></h3> <h3>鲁康生:</h3><div>彝族,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来委员会理事。1985年毕业云南省艺术学校并留校任教。</div><div> 自幼酷爱艺术,先后师从于杨天荣、朱植先生学习二胡。后又痴迷于葫芦丝,先后师从于张祖豫、哏德全、李仲培老师学习。并拜著名葫芦丝、巴乌演奏制作大师哏德全先生为师。多年来,在教学、演奏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应邀到香港伊丽沙白体育馆进行庆回归演出;多次传授外国朋友葫芦丝知识及交流演出;曾被梁河县政府邀请到该县对全县音乐教师和部份干部进行葫芦丝培训。</div><div> 一直以来致力于葫芦丝的推广教学,培养了一批批葫芦丝、巴乌学生,多次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部份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张迪雨露小朋友还出了个人专辑。</div> <h3>新疆知名葫芦丝老师刘凤琴老师</h3><div>现任新疆沙湾县葫芦丝巴乌学会会长 中国民族管弦乐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 云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葫芦丝巴乌协会常务理事 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理事 全国葫芦丝.巴乌高级教师. 2014年师从于著名葫芦丝艺术家林荣昌。</div><div><br></div><div>现任新疆沙湾县葫芦丝巴乌学会会长</div><div>中国民族管弦乐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div><div>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div><div>云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div><div>陕西省葫芦丝巴乌协会常务理事</div><div>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理事</div><div>全国葫芦丝.巴乌高级教师.</div><div>2014年师从于著名艺术家【林荣昌】老师。</div><div>2010年从事专业葫芦丝教育事业,</div><div>2012年——2016年得到多位名家(著名作曲家;、乔志忱、林荣昌、何维青曹鹏举、王厚臣.李春华、魏仕健、赵学贵、.苗晟)等各位老师的指点与认可。(乔志忱)大师亲题艺名(凤竹琴丝)并题词;葫芦情通老中少,丝韵连结你我他。(林荣昌)大师在云南昆明为刘凤琴老师题词赠墨……。</div><div>2012年——2016年共演奏了20余首示范曲,</div><div>其中有:</div><div> 著名作曲家【林荣昌】老师的【景颇情丝】【延安颂】【塞外欢歌】【布朗山】【塞外情深】</div><div> 曹鹏举大师的《赶摆的小卜少》、《天鹅湖恋歌》、《天山红雪莲》、《朝圣之路》、《断桥情悠悠》等。</div><div> 2013年3月出版了(魏仕健)作曲专辑《花季》。</div><div> 同年演奏了作曲家(赵学贵)老师的《象脚鼓敲起的时候》《奔腾的草原》【喀纳斯情歌】【相约在凤尾竹下】【戈壁明珠】</div><div> 2015年录制了由【苗晟】老师作曲的专辑【丝语心声】【寒梅傲雪】【雄狮之舞】【喜报传来】深受广大葫芦丝爱好者的喜欢,并在【中国葫芦丝专业论坛】【中国门户网】等各大网站发行,供全国葫芦丝教师下载教学。</div><div> 应全国广大葫芦丝爱好的者的强烈要求并在2013年7月开办了网络培训班,共有网络学员上千名,</div> <h3>徐列艳</h3><div>云南省德宏州葫芦丝之乡-梁河,葫芦丝制作传承、续承人—徐列艳简介:傣族、出生在中国葫芦丝之乡—梁河,勐养帮界村,家族世传制作葫芦丝,从小就受到姑父(著名葫芦丝制作大师冯绍兴老师)的宠爱,受家族熏陶,九岁冯绍兴老师就慢慢向徐列艳传授葫芦丝的制作技巧,以及选材的运用。爱好葫芦丝的徐列艳也是不负冯老师的一片苦心,在校期间偶尔也帮同学们维修并制作一些葫芦丝,也受到了同学以及老师的好评,大学毕业后徐列艳被哏德全老师邀请到昆明“哏德全工作室”于哏德全老师一起制作并参与效音“哏德全牌葫芦丝”,08年哏老师病故,哏老师的制作室也随之关闭。徐列艳就回到德宏州,加入了冯绍兴、李仲培、哏德全、冯晓黎等人创立的“德宏宏韵葫芦丝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古歌葫芦丝制作室工作至今。经过大师们的精心教导,07年徐列艳制作的葫芦丝,就被梁河葫芦丝的老艺人称其为“葫芦公主”07年末徐列艳与冯绍兴、李仲培老师一起完成制作的古歌葫芦丝,被政府选中并做为国礼赠送给温家宝总理作珍藏纪念。2011年云南的众多参赛选手,也都选用了古歌葫芦丝,这也是众多葫芦丝爱好者对徐列艳老师的认可。</div> <h3>  周长军,山东聊城一中音乐教研室主任。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聊城市签约文艺创作员。</h3><div>  周长军,年少艺精,九十年代后期有过多次词曲合作,如:香港之恋,戈壁春风你好潇洒。他的曲子很具有民族风格,很阳光很有激情;桃李成蹊,他做为重点中学音乐老师,确实刻苦砺志,苦苦追求,教书育人,颇有建树。目前,长军是公认的高水平的音乐制作人,以至于他的配器歌曲,北京名人不相信是聊城本土音乐人配器的,可见他的功力之深。</div><div><br></div><div>  周长军作为资深音乐人,发表国家级作品《打水漂》、《世界儿童是一家》、《老师您早》、《中国梦》,省级作品《小奥运开在月宫殿》、《家》、《西藏人间天堂》。</div><div>  2009年,周长军制作魏仕健葫芦丝音乐单曲《红叶》。周长军全国公开发行的专辑有:2010年制作葫芦丝专辑《葫芦花开》(上、下辑),2012年底为新专辑《花季》编曲录音;2014年3月完成《中国娃-组曲》的编曲与录音;2014年9月完成《丝响中国》专辑的编曲与录音。2016年为《女娲颂》编曲,并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为安徽巫启林制作单曲《弹琴的诗人》《她》;为新疆刘凤琴制作葫芦丝单曲《春醉江南》《雄狮之舞》《夜色版纳》《水乡流韵》《欢庆泼水节》等;为云南林荣昌大型葫芦丝随想曲《延安颂》《太行云霞》编曲;为上海郑江力《又见沙枣花》编曲。</div> <h3>王艳艳:</h3><div>青年葫芦丝演奏家,葫芦丝教育专家,文化部社会艺术考级葫芦丝专业考官,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师从于著名葫芦丝作曲家、教育家、演奏家魏仕健老师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div> <h3>&nbsp; 岩 宰 伦 简 介</h3><div>(岩宰伦,男,傣族,西双版纳兴湾葫芦丝巴乌传播中心主任,西双版纳著名葫芦丝演奏家,西双版纳市级葫芦丝传承人。)</div><h3>1966年,出生在勐腊县勐捧镇,父母是勐捧坝子有名的艺人,父亲1979年曾代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到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受家庭影响他自幼酷爱傣族音乐。十四岁进入勐腊县文工团,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1991年,岩宰伦在勐腊县开办了首家有乐队伴奏的“毡芭花”歌舞厅,培养了一批乐队成员和歌手,他自己也边学边练,身兼鼓手、吉它手、贝斯手、歌手、音响师和主持人数职。1995年,岩宰伦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葫芦丝演奏,并得到全国著名“葫芦丝之父”哏德全大师的指导,葫芦丝演奏水平快速提高,多次随西双版纳州政府代表团赴北京、上海、深圳、泰国、新加坡、老挝、缅甸等地演出,深受国内外朋友的喜爱。2006年被西双版纳歌舞秀表演公司“勐巴拉娜西” 特聘为葫芦丝演奏员,岩宰伦的精彩表演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在西双版纳老百姓称他为葫芦丝演奏的“常青树”、傣族葫芦丝王子。后又与西双版纳多位著名艺术家共同创办了“哨多哩风情之夜”演艺公司并担任团长。</h3><div><br></div><div>2005年,岩宰伦的首张同时也是西双版纳首张葫芦丝音乐演奏专辑《美丽傣乡》出版发行,专辑上市至今,得到全州及全国葫芦丝爱好者的喜爱,在海外傣族华人中也广为流传。《美丽傣乡》中的葫芦丝曲目多年来也成为各级政府及老百姓在重大节日中必不可少的音乐。</div><div>2014年,出于对傣族民间乐器葫芦丝巴乌的喜爱,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丝巴乌巴乌,并将傣族的民间乐器更好的传播及发杨光大,岩宰伦成立了“西双版纳兴湾葫芦丝巴乌传播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nbsp;</div> <h3>陈祖仁 : 论坛名(一笑),浙江杭州人,2004年开始就活跃在少数民族乐器网论坛(曾名czr5658),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葫芦丝俱乐部三友乐坊艺术中心总监.早年从事二胡演奏和教学,长期致力于葫芦丝传播、推广和教学工作。陈祖仁改编和移植的曲目有《二泉映月》《鱼水情》《春江花月夜》《江河水》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重奏经典曲目。 2009年12月成功创作了以山西风格的(赶庙会)处女作后,又诞生了江西,湖南风格的(湘山情)。并对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和让我们荡起双浆二部影片主题曲进行改编,成葫芦丝独奏曲(草原小牧民)和重奏曲(花朵),最近对江南音乐进行挖掘,创作了(苏堤烟柳)和(曲水兰亭,)深受江浙一带的葫芦丝爱好者的喜欢。<br></h3> <h3>赵玉萍老师</h3><h3>月光葫芦丝创始人,任河北省葫芦丝巴乌学会副会长,邯郸是葫芦丝学会会长,曾多次担任全国葫芦丝考级评委,全国葫芦丝巴乌比赛评委。2004年创办月光葫芦丝艺术学校,2012年创办月光葫芦丝网络学院。现有弟子近万名,多名优秀学生荣获全国葫芦丝大赛金奖、银奖。</h3> <h3>刘鸿飞 男,生于1979年,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硕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音乐爱好者联盟理事,孝感市音乐家协会民乐学会副会长。以硕士学位论文《葫芦丝教学研究——以葫芦丝教育家李春华为例》开始涉足葫芦丝音乐理论研究,申报有湖北工程学院科研立项《当代葫芦丝音乐教育研究》及教材立项《葫芦丝、巴乌学习教程》,先后发表数篇论文,其中与葫芦丝音乐相关的有《葫芦丝音乐理论研究现状评述》、《李春华的葫芦丝音乐成就》、 《葫芦丝音乐带电声伴奏的表演形式刍议》、《葫芦丝教学现状管窥》、《促进葫芦丝音乐发展的因素》等,并创作有多首歌曲及葫芦丝独奏曲《遥远的回忆》和《迎亲乐》。所教葫芦丝学生中多人获全国各类比赛大奖。<br></h3> <h3>张海楠:师从于陕西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王厚臣先生,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考级专家委员会高级考官;中国民族管弦学会葫芦丝巴乌专家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评委委员;陕西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陕西省葫芦丝巴乌协会副会长,西安青少年宫讲师,西安曲江民族乐团演奏员 从艺以来,她以娴熟的技巧﹑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以及严谨的舞台作风,出色圆满完成多次的独奏任务。她的演奏既深刻细腻又运用自如;既有爆发力又有艺术感染力,从而使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艺风格。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艺术素养,在全国屡屡获奖。 曾在2003年全国少年儿童声乐、器乐、舞蹈比赛陕西选拔赛中,获“优秀辅导老师”荣誉。同年为陕西旅游出版社出 版发行,由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王厚臣编著的葫芦丝、巴乌教程创作《牵挂》一曲。 2004年年底随西安文化局出访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参加了日本川桥市一年一度的千人音乐会,担任古筝独奏任务。 200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电影国际冬令营才以选拔赛活动,获青年民乐古筝项目“金奖”。 2005年8月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在“北京2008”全国青少年儿童才艺展评活动中,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定,荣获古筝项目“优秀辅导教师”奖。 同年8月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在“北京2008”全国青少年儿童才艺展评活动中,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定,荣获青年组葫芦丝项目“一等”奖。 2005年12月为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由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王厚臣编著的“葫芦丝、巴乌考级辅助教程”编创《孔雀公主》、《骑木马》两首作品。 2006年元月,参加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主办的华夏艺术风采(冬季)国际交流选拔活动陕西赛区比赛中,积极参与、推荐、辅导选手参加比赛,经评定荣获“优秀辅导”奖。 同年荣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族器乐演奏水平考级委员会,被全国民族器乐演奏水平考级委员会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奖。 2006年8月荣获“2006葫芦丝北京邀请赛”青年一组“金奖”。 2007年9月在陕西省首届民族器乐大赛(专业)组比赛中参赛的&lt;&lt;灞柳情&gt;&gt;荣获吹奏二等奖(不设一等奖) 2010年2月 云南省首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荣获(专业)组“一等”奖。 2011年1月广东省文化学会鑫雨(中国)葫芦丝音乐国际传播中心授予“特别贡献奖” 2011年中国国际葫芦丝艺术节暨纪念哏德全第二届葫芦丝国际邀请赛聘为“艺术评审团评委” 2012年第二届陕西省民族器乐大赛担任“评委”,同时担任 2012年第四届爱我中华艺术交流展演评委。 张海楠老师的联系方式:手机:18049046353 QQ625401098<br></h3> <h3>杨环宇 </h3><h3>环宇葫芦丝巴乌培训中心成立于2003年,创办人是杨环宇和陈梅。同样古典、清秀的气质让很多人误以为她俩是一对双胞胎。几年前,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葫芦丝而结缘,她们经常一起探讨葫芦丝的吹奏技巧和对曲子意境的理解。随着吹奏水平的不断提高,杨环宇和陈梅间的友情也不断地加深。杨环宇说,几年前的一天,她们不约而同地想到通过葫芦丝创造出一份两人共同的事业。“那个时候只是想开一小间门面卖葫芦丝,有人问的时候我们也会提供教学,这样以专卖店的形式销售葫芦丝、教葫芦丝,也吸引了一些顾客。”</h3><div>  就这样,两个年轻的姑娘开始了她们的葫芦丝教学之路。但,这条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当时,中国的器乐培训市场主要被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所占据,在大多数人看来,外形小巧的葫芦丝更像是“玩具”。当地也没有葫芦丝的专门培训机构,只是一些吹笛子和萨克斯的老师尝试着教授葫芦丝。在这种情况下,杨环宇和陈梅想要在业内占有一席之地谈何容易。陈梅说,“不管这个乐器外形怎么样,它毕竟是一件乐器一门艺术,我们一定要学会去尊重艺术。”</div><div>  凭借着心中对葫芦丝艺术的喜爱和顽强的韧劲,杨环宇和陈梅潜心经营着她们的小店。努力没有白费,最近几年葫芦丝艺术在民族器乐大普及的热潮中异军突起,学习者日益增多。杨环宇和陈梅那个仅仅15平方米和20多个学生的小店,到2007年发展成了70平米的培训中心,拥有学员1000多人。令杨环宇和陈梅更高兴的是,学员们在各种比赛中拿到的奖项也是数不胜数。杨环宇说,“我们第一次参加大赛是在2006年,选拔了15名孩子参加‘北京首届葫芦丝邀请赛’,取得了5金4银6铜的成绩,是非常可喜的,真是为我们云南人争光了。当时我给陈老师打电话汇报的时候,她激动得都快哭了。”</div><div>葫芦丝带给杨环宇和陈梅的不仅是事业的成就,也让她们从闺中密友、事业伙伴发展成了姑嫂关系。在这对姐妹花创业的初期,陈梅的哥哥陈兴彪便中意于美丽、大方的杨环宇。为了追求她,陈兴彪甘愿做杨环宇培训班里的旁听生,最终打动了美人心。而环宇艺术学校能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陈兴彪同样功不可没的。杨环宇说,“他希望我们葫芦丝发展的路能走得更宽,而不止是教几个学生,之前我们不敢想我们现在能出自己的葫芦丝专辑,还能在台湾开了专场演奏会,而这些都是陈兴彪帮我们实现了。”</div><h3>  一只小小的葫芦丝让杨环宇和陈梅收获了友情、事业和爱情,让盲人孩子古航宇收获了人生的另一份光明。听众朋友,闲暇时您不妨也听上一首葫芦丝曲,说不定它的纯美音色也会让您收获一片心灵的平静与安宁。</h3> <h3>   曲佤哈文(艺名) ,汉族名:史习文。云南籍。云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海南省分会常务理事。广西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会员常务理事。</h3><h3> 2007年8月曲佤哈文拜著名葫芦丝巴乌演奏、作曲家林荣昌老师为师。学习演奏及作曲。2007年至2012年期间曲佤哈文老师创作有佛乐《乌香》,四川大凉山彝族风情葫芦丝曲《执玛格聂》,为感恩父母亲养育之恩而创作的《感恩》、 以漓江为背景的《漓浪情丝》,改编电视剧&lt;井冈山&gt;主题曲为高低音葫芦丝合奏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创作云南傣族风情乐曲《欢乐傣乡》、高低音葫芦丝合奏曲《梦乡的孔雀》,蒙古族葫芦丝曲《草原牧歌》和藏族风情葫芦丝曲《贡布舞》等十余首葫芦丝作品。</h3><div> 2010年曲佤哈文老师于广西桂林创办桂林丝竹轩葫芦丝培训中心,至2013年初教授葫芦丝学员三百多人。由于教学严谨、严格规范,2013年3月中国音乐艺术家研究院予该中国“教学实验基地”和中国音乐学院“考级报名点”。三年来曲老师重点建设教师队伍,丝竹轩葫芦丝培训中心的教师都达到本科学历以上,葫芦丝均过十级,并且努力做到“孝亲尊师 知恩报恩”,曲老师立志于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演出团队,为培训中心的学员们创造宽广的艺术平台。</div><div>  </div><div>   2012年始,曲佤哈文老师在恩师林荣昌老师的指导下,悉心学习合声学和作曲法,努力于使自己创作的葫芦丝曲,配上自己制作的伴奏音乐。其中《欢乐傣乡》和《执玛格聂》的葫芦丝音乐作品已经脍炙人口。</div><div>  </div><h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曲佤哈文老师通过培训中心及视频教学。学生遍及法国、加拿大、新西兰、美国、德国、巴基斯坦、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地。其中很多学员自己创办了葫芦丝培训中心,把曲佤哈文老师提倡的“孝亲尊师”教育理念推广到了全国各地。</h3> <h3>陈小明 1985年生,重庆市长寿区人, 青年葫芦丝、巴乌教育家、师从于著名葫芦丝巴乌演奏大师哏德全先生 现为文化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 中国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葫芦丝巴乌协会会长 西昌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2009年成立重庆市葫芦丝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是重庆市第一家传播葫芦丝巴乌文化艺术的专业机构,在近年的葫芦丝巴乌艺术普及推广中,深入探索葫芦丝巴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的作用及特点,积极配合教育系统的艺术教育工作,现已培养着5万余名葫芦丝巴乌学员,培养的学生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为提升中小学艺术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h3> <h3>董志卿老师简介<br></h3><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 董志卿:江苏省常州市人。著名的葫芦丝音乐教师,现任江苏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常务理事,常州市葫芦丝竹笛巴乌学会会长。(插一幅照片)。 </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董志卿,1971年参加工作,从事音乐教学45年。为了让自己的音乐素养更全面,更能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求,先后自学了竹笛、扬琴、二胡、京胡、小提琴、大提琴、萨克斯、钢琴、小号等十多种乐器。</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2006年,在他52岁时,他又接触到了葫芦丝,在自学的过程中,董老师老师敏锐的感觉到,葫芦丝是一种好听、好学、好带的三好乐器,能很好地为学生创造学习乐器的机会,为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提供丰富的土壤。董志卿老师通过自己学习,网络学习和主动向全国多位知名葫芦丝专业老师请教等方法,加上他与身具备的深厚的音乐素养,很快就掌握了葫芦丝的演奏技巧。</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07年就参加全国大赛,获得“德艺双馨” 全国总决赛金奖;</div><div style="line-height: 28.8px;">2009年再次获得北京全国邀请赛金奖。</div><h3>2007年常州市西新桥实验小学在董志卿老师的倡导下,葫芦丝正式列入该校校本教程。在葫芦丝教学过程中,董志卿老师不断探索,总结研究出了一套适合儿童学习葫芦丝的方法,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自信的支点,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2011年始学校已连续举办五届“我们就这样成长”系列葫芦丝专场音乐会,这已成为常州西小的艺术品牌。2007年以来,经他辅导的学生有63人在全国的葫芦丝比赛中夺得金奖,自己也多次被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教师奖。</h3> <h3>葫芦丝学习的过程</h3><div><br></div><div>第一章</div><div>一、 初级阶段­</div><div><br></div><div>这个阶段也就是指刚刚拿到葫芦丝准备开始练习,或者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能进行简单乐曲演奏的阶段,这一个阶段所要学习的东西最多,每天的练习时间也最长。我简单地把这一阶段分为以下几个练习过程:­</div><div><br></div><div>过程一 解决音头­</div><div><br></div><div>当朋友们刚拿到葫芦丝吹的时候,会发现吹不响或者吹响了就只有一个很难听的音,仅仅有时偶尔能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来,为什么呢?原来葫芦丝是簧管类乐器,她的发音要靠她的心脏部分—簧片的振动来发音,如果你的方法不正确,那么簧片就不会发出声音,或者发出不正常的声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办法呢?那就是用吐音去吹音头,当我们说吐的时候,气流会有一个爆发力,这样就能使簧片一下子正常地振动起来。­</div><div><br></div><div>过程二 解决音尾­</div><div><br></div><div>我们音头吹得正常了,但是为什么结束的时候葫芦丝会发出一个很难听的“咕”音来呢?原来我们在吹完以后,突然的发松,使口腔内的余气缓缓地注入葫芦腔,这样簧片的振动又不正常了,所以我们吹完一个音后,如果音乐中止了,那么就要迅速地张嘴,让余气释放出去,这样就不会发出“咕”音了。张嘴也有注意点噢,张得不好象可不行,要注意动作要小,张的方法是下嘴唇微离吹嘴就行。­</div><div><br></div><div>过程三 了解指法­</div><div><br></div><div>现在我们的葫芦丝已经能正常的发音了,但是葫芦丝上面这么多小孔是干什么的呢,这时我们就要学习音阶的演奏指法,了解最常用的全按作低音5的指法,从低音5开始一直演奏到中音6。­</div><div><br></div><div>过程四 气息调整­</div><div><br></div><div>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避免了“咕”音的出现,学习了通常使用的指法,但是感觉自己吹出来的音阶不正常不好听呢,原来葫芦丝的气息与很多吹管乐都不同,她在低音部分反而用气量大,高音部分用气量小,为什么呢?原来簧片是倒楔形的,尖的部分发高音,根部发低音,大家可以想一下,要让簧片根部振动起来是不是要更用力呢?于是我们现在就要调整自己的气息,从低音到高音气息逐渐减弱。使葫芦丝发出正常的音来。­</div><div><br></div><div>过程五 音阶演奏­</div><div><br></div><div>前面我们了解了指法,现在就要对指法进行强化。所以这时候可以通过练习一些最简单的小曲子来熟悉熟练指法。­</div><div><br></div><div>过程六 找毛病并纠正­</div><div><br></div><div>初学的时候所养成的不良习惯很可能严重阻碍以后的学习,所以在初级阶段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演奏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常见毛病。­</div><div><br></div><div>1、吹嘴问题 有的朋友在吹奏的时候喜欢把吹嘴全部含在嘴里,或者含得很深,这种方法不正确,只要轻轻地含一点点,不漏气就可以了,不然今后会影响吐奏的速度,而且不卫生也不美观。­</div><div><br></div><div>2、指法问题 请初学的朋友一定要练习习惯将自己的小指定位在附管上,这样你就不会出现孔雀开屏等难看的手势,对葫芦的固定也有好处(今后的练习中如遇到速度比较快的曲子,可以适当地放开)。­</div><div><br></div><div>3、按孔问题 我们一定要养成用指肚来按孔的习惯,千万别用指尖按孔,容易漏气也影响按孔的准确性。­</div><div><br></div><div>4、姿势问题 一般情况下葫芦丝与身体的角度为45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气息的流畅,很多新学的朋友为了一边吹一边看谱,于是就把头低着,这样的习惯不好。正确的姿势是双手持葫芦丝主管,双臂自然张开,头部稍稍向后仰,眼睛平视前方,这样的姿势才美观大方。­</div><div><br></div><div>5、气息问题 有的时候中音6不容易吹响,越是着急的时候越是用力,于是很容易把簧片吹坏。要学会正确的用气,用心去呵护你的葫芦丝。­</div><div><br></div><div>过程六 乐曲吹奏­</div><div><br></div><div>下面我们就可以进行乐曲的吹奏了,但是所选曲目一定要量力而行,初级阶段就是吹初级的曲目,如《婚誓》一类的小乐曲。</div><div>二、 中级阶段­</div><div><br></div><div>这个阶段是一个能让自己的葫芦丝发生质的转变的一个阶段,可以说其乐无穷,每天都会有新的感触,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学习过程:­</div><div><br></div><div>过程一 技巧练习­</div><div><br></div><div>前面我们所学习的只是些简单的乐曲,而且没有技巧的点缀,使得乐曲听起来平淡无味,这时候就要逐一地去练习葫芦丝的技巧并把它加入到你所吹的乐曲中去。­</div><div><br></div><div>技巧分为三类,也几乎是所有吹管乐都要练习到的技巧,那就是:气、指、舌。请朋友们注意,我们都说气指舌,而不说指气舌,或者舌气指等,可见气息的练习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练习的时候也要注意轻重点,把气息的练习放在首要位置。这三类技巧分别包含的内容如下,练习方法会在下面详细介绍。­</div><div><br></div><div>气:平稳长音、渐强、渐弱、腹颤音、循环换气­</div><div><br></div><div>指:打音、滑音、虚指颤音、叠音、倚音、颤音、波音、其它指法­</div><div><br></div><div>舌:单吐、双吐、三吐、花舌、碎音­</div><div><br></div><div>这一过程中可以查阅各种学习资料及练习曲目,把以上的大部分技巧逐一地进行练习掌握并熟练。­</div><div><br></div><div>过程二 学以致用­</div><div><br></div><div>技巧能熟练地使用了,但是有些朋友会觉得吹曲子的时候居然会加不进去,所以这一过程就是练习把技巧加进乐曲,一定要按照乐谱上标记的技巧严格地加上去。­</div><div><br></div><div>过程三 乐曲练习­</div><div><br></div><div>现在我们可以尝试着演奏大量的乐曲,自己喜欢的曲子都可以去吹,包括高级的曲目,不要怕,把她分解开来一段一段地练。最后综合起来就成一支完整的曲子了。­</div><div><br></div><div>三、 高级阶段­</div><div><br></div><div>前一个阶段我们所演奏的曲目听上去还过得去,但是为什么与大师们的原曲差别为什么还是这么大呢,听上去就是差了点味道,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我们要尽量缩短与大师的距离,甚至要有一种信心去超越他们。­</div><div><br></div><div>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与大师们的这种差距来源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意境,这与个人的综合素养有关,并不是天生的。这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如乐理知识和生活阅历,甚至可以涉及到人品,这里不细述。如果我们吹一支曲子而对曲子所需要表达的情感没有什么体会,那么这样的曲子你吹出来也索然无味,有其形而无其神。其二是技巧,大师们的技巧非常的细腻,吐音清晰,滑音无痕,颤音迅速有弹性,气息收放自如等等。­</div><div><br></div><div>所以我们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练习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以外,还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乐理知识,对自己所喜爱的乐曲创作背景设法了解,体会作曲者的心境,并在演奏曲目的时候把这种意境表达出来,如歌唱般娓娓道来。­</div><div><br></div><div>第二章 葫芦丝初识及音阶的演奏­</div><div><br></div><div>第一节 葫芦丝初识­</div><div><br></div><div>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以她委婉细腻的音色,如歌般地演绎,被誉为“东方萨克斯”!­</div><div><br></div><div>葫芦丝是一全手工制作的乐器,她由葫芦、主管、附管、簧片组成,由于她的音色能如丝绸般飘逸抖动,故在后面加了一个“丝”。­</div><div><br></div><div>葫芦丝的主管、附管主要是竹制,品种多样,以紫竹、棉竹、苦竹为好,管的一端插在葫芦里,发音的簧片位于葫芦腔内,所以葫芦其实就是一个共鸣腔,使葫芦丝能发出人声般的音色。主管上开有七个音孔,结合指法就可以吹奏出音阶来。­</div><div><br></div><div>目前涌现出好多种千奇百怪的葫芦丝巴乌来,如塑料的,PVC管的,全铝合金的,还有在巴乌管前套一个椰子壳就成了椰箫,还有的居然套上一个灯罩或者饮料瓶。还有些葫芦做成怪模怪样的,穷其精力去改变葫芦丝巴乌的外观,但其内在发音原理却没有变化。朋友们有兴趣可以去听一下看音色有改进不?个人认为还是原汁原味的最朴素无华的葫芦丝才是最爱。­</div><div><br></div><div>葫芦丝有一样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那就是附管音,一般我们所使用的是双音葫芦丝,也就是主管旁的两支附管只有一支发音(中音3),另一支只起到装饰作用。也有的葫芦丝是三音葫芦丝,两个附管都能发音,一般情况下,左边的是高音附管,持续发一个中音3,右边的是低音附管,持续发一个低音6,在一些乐曲中,打开附管进行演奏,极大的丰富了音乐效果。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双音的还是三音的葫芦丝,选购的时候有两点特别要注意。一是附管的音量和音准,附管起着铺垫作用,所以音量要适中,如果大于主管音量那听起来就很吵;二是注意附管的开孔方式,个人觉得用铜片塞结合开孔的方式是最好的,这样有二个好处,一可以练习小指堵孔,在一些要快速开闭附管的时候做到应付自如;二可以在觉得附管音量有偏大的时候,可以用铜片塞进行调整。目前附管的开孔方式有以下几种:棉线塞、铜片塞、扭扣塞、常开、小指堵孔等多种,所以在选购的时候请朋友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向制作者讲明。­</div><div><br></div><div>第二节 音阶的演奏­</div><div><br></div><div>这里我们先只接触一下全按作低音5的指法。既然全按作低音5,那么这个就很清楚的告诉我们,把主管七个音孔全部堵上吹出来的就是5,然后依次向上逐个打开音孔就是6712356。葫芦丝的音域就这么窄,好象就只有这八个音,但是她的表现力却是那么的丰富,可不能小瞧了这几个音噢。­</div><div><br></div><div>下面我们着重学习一下另外两个特别的音,那就是低音3和中音4。这两个音很奇怪,一个是指法不变靠气息的变化吹出来,一个是用正常的气息而用不同平常的指法来演奏出来。先说低音3,这个音的指法与低音5的指法完全一样,有朋友问,那怎么吹啊?其实简单,音孔全按用你最弱的气含住吹嘴呼出去,气息轻的连头发丝也不能吹动,听,这就是低音3,这个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葫芦丝的“咕”音,但全按的这个“咕”音音高却正好与低音3音高相同。故葫芦丝就多出了这一个低音3来。其实还有低音4的泛音,目前这个音只有在李春华的《雪莲花开》中出现过,用得少之又少,这里就不讲了。­</div><div><br></div><div>现在我们只是轻轻的“呼”出来,其实以后我们要练习用“吐”,甚至双吐三吐去演奏低音3,如《瑶族舞曲》中就用到了这个技巧。­</div><div><br></div><div>关于中音4,这个音就需要改变指法来吹了,很多书上讲这个音的吹奏方法是全按仅打开左手食指。其实这个讲法不完全正确,正确的说法我认为是只关闭主管背面音孔,然后依次关闭中指、无名指、右手食指.....,每关一个音孔就试吹一下,直到找到最准的4音后,此时的指法才是你这一支葫芦丝的4音指法。有时按这个方法还是找不到正确的4音,那么就要用数学上的排列组合进行找,如全按,只开左手食指及右手中指等等,只到你找到为止。­</div><div><br></div><h3>好,这样我们就学会了全按作5的所有音阶:3567123456,一共十个音,下面就练习吧,葫芦丝最容易吹出来的音就是1音,所以练习的时候可以先从这个音开始,然后依次向上向下。最难的就是低音3和中音4的练习,特别是低音3,如果让你每吹一个音阶后面就跟上一个低音3,那么难度更大,但是必须要这样做,这样不仅可以让你快速地掌握低音3的演奏,还可以附带练习气息的控制。­</h3> <h3>第三章 基本技巧­</h3><div><br></div><div>第一节 气­</div><div><br></div><div>通过上面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葫芦丝,也初步的了解了演奏她所需要的指法,下面我们要学习最重要的一节,那就是气息,关于气息我记得讲了很多遍,这个练习最为枯燥,但其重要性却是其它技巧无法比拟的。请朋友们一定要抽出大量的时间用在气息的练习上,其好处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的体现出来。­</div><div><br></div><div>气息练习是一个不间断的长期的练习,可以说你吹多久的葫芦丝,你就得练习多久的气息。­</div><div><br></div><div>在讲气息的练习内容和方法之前,我们还要先学习一下如何吸气。­</div><div><br></div><div>吸气的方式按进气口的部位不同分为三种:鼻孔吸气、嘴巴吸气、鼻嘴同时吸气,当然我们在演奏乐器的时候应采用最后一种吸气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吸气时间短、吸气量大。一般在演奏葫芦丝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快吸慢呼,用最短的时间吸入较多量的气。­</div><div><br></div><div>很多学习资料上提到了吸气后要气沉丹田,如果从生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请问气在肺部,如何沉到丹田去?丹田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其实也让我郁闷了很久,其实气沉丹田是指一种意识状态,当我们吸完气后,用意念把气留存在肺部,如仓库一般,抽丝般地要用多少拿多少,这样有利于保持音色的平稳,吹得轻松又不费力。­</div><div><br></div><div>下面我们开始气息练习。­</div><div><br></div><div>一、 平稳长音­</div><div><br></div><div>这个练习非常重要,练习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吹出一个音就可以,用你的气息去保持音色平稳不发抖而且饱满。吹奏的时候还要注意音头要有弹性,音尾要收得干净。吹奏音阶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遗漏低音3和中音4,也就是十个音阶都要练习到,练习的时候还可以跳着练习,比如先吹中音5,再吹低音5;先吹低音6,再吹中音6;先吹中音3,再吹低音3。这样有助于你对不同音阶的用气量养成一个习惯。­</div><div><br></div><div>一般情况下演奏长音的时候放慢速度八拍就够了,平稳长音的重点是在音色控制上做到音色饱满无一丝抖动,而不是指时间。记得以前曾有人说:“我一个长音能吹45秒呢。”请问有哪支曲子中有如此长的长音?如果你把练习的重点放在了时间上,那么在练习的时候你一定要主动地去多吸气,而且为了吹的时间更长一些,每次都把肺中之气全部吹干净了才换气吹下一个音,这种做法实在是错之又错。正常情况下我们吸气只能吸到七八成,而吹完后我们也要留有余气稍许。</div><div><br></div><div>二、 渐弱、渐强长音­</div><div><br></div><div>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强化自己对气息的控制,做到收放自如,极大地增强对葫芦丝的控制能力,使乐曲更富有表现力。­</div><div><br></div><div>渐弱长音就是吹一个音,用强吐开头,然后慢慢减弱气息,使声音慢慢地小下来,到葫芦丝声音变弱到已不能发出正常的音阶的时候迅速张嘴,渐弱的速度越慢越好!­</div><div><br></div><div>而渐强长音就是把上面一个过程反过来做,从最弱开始逐渐加强气息,到音最强的时候迅速张嘴。­</div><div><br></div><div>三、 弱强弱长音­</div><div><br></div><div>这个长音练习就是把渐强和渐弱结合起来,只有把前两个练习做好了,才能把它有机的结合起来,而这个练习做好了,就可以在演奏曲子的时候对乐音自如地进行强弱控制。­</div><div><br></div><div>四、 腹颤音­</div><div><br></div><div>很多资料上对这一技巧的表述是靠横膈膜的有机颤动而产生音波。那么横膈膜在什么地方呢?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吗?又如何能让它颤动起来?我为了这个问题困惑了很久。后来我自己发明一个方法也练会了腹颤音。­</div><div><br></div><div>当我们在练习弱强弱长音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弱强的次数,就如弱强弱强弱强弱,这样虽然频率不高,但严格地说这也是音波,下面我们可以逐步地加快节奏,这个逐步不是短暂的,而是指一天、二天,甚至一个星期,一直到最后我们渐弱渐强的频率已经接近于腹颤音的感觉。­</div><div><br></div><div>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被动地产生腹颤音,下面我们把它转换过来。当我们在练习弱强弱的时候,只吹哆、来、咪,把注意力放在葫芦丝的音色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开右手,把右手放在自己的腹部,你会发现,你的腹部在颤动!原来这就是模膈膜在颤动!继续练习吧,慢慢地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腹部,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不吹葫芦丝的时候腹部也能颤动了,原来就这么简单。­</div><div><br></div><div>五、 循环换气­</div><div><br></div><div>一些曲目如《赶摆》、《秋枫》、《古歌》,它们中间的很长一部分或者是整支曲子没有换气符号,要求一气呵成,音乐似断而非断,没有人能一口气吹完,那么我们就是使用到循环换气。­</div><div><br></div><div>这一技巧有很多朋友连学都不敢学,其实如果领悟性强一点的半天就能学会,没有什么奥妙。­</div><div><br></div><div>当我们在吹奏一个乐音的时候,在保持音色不变的同时,鼓起你的腮帮子,尽量用点力,然后在收缩脸颊的同时,立即用鼻孔快速吸气,注意一定要迅速,吸气量不用太多,够用就行。吸完后再转换成口腔呼气。到气快完时再次换气,这样就是循环换气。­</div><div><br></div><div>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练习,倒一杯水,用一支吸管插入杯中,然后向杯内吹气,管口会有一连串的小气泡冒上来,当我们循环换气的时候就注意气泡的连续性,如果有断点,那么你用这一技巧在吹奏葫芦丝的时候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到气泡连绵不绝。­</div> <h3>第二节 指 ­</h3><div><br></div><div>手指的技巧非常的多,它的存在给乐曲增色不少,每一种技巧都有它独特的用处,下面逐一介绍它的练习内容和方法。­</div><div><br></div><div>在这些技巧的练习之前还有一个基础性的练习,那就是活指练习,这个练习也很重要,其它的一些手指技巧必须得到它的大力支持才能灵活地实现。所以多吹一些活指练习曲必不可少,在练习之前还可以做一些开掌操,我一般的做法就是掰手指,掰手掌,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拉开手部的韧带,对提高手指的灵活度十分有好处。­</div><div><br></div><div>一、 打音­</div><div><br></div><div>打音其实是葫芦丝巴乌技巧中最容易掌握的一个手指技巧,目的是使在气息不断的情况下,将同度音断开,使用起来很简单,如2的打音,在吹奏出正常的2音后,左手无名指迅速的在1音孔上打一下,速度要快而有弹性。《金孔雀轻轻跳》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曲。­</div><div><br></div><div>二、 倚音</div><div><br></div><div>倚音,顾名思义就是倚在主音上的音,由于他的存在会使主音更为突出。­</div><div><br></div><div>倚音分为单倚音和复倚音,单倚音就是指只有一个倚音,如23--。­</div><div><br></div><div>而复倚音就是指主音前有多个倚音,可能是二个,也可能是二个以上,如6123---,但最后一个音一定是主音。­</div><div><br></div><div>在吹奏倚音时,第一个音要求吐奏,后面不管有多少音都不用吐!演奏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倚音的时值是从主音里抽出来的,所以倚音的时间和主音的时间总和不能超过曲子中要求的时值(引子中要求不高,可根据乐曲需要自由发挥)。二是倚音的作用是修饰主音,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吐第一个音的时候不能太重,要恰到好处。­</div><div><br></div><div>在很多曲子的乐谱中,倚音是没有标上去的,这些要等到你吹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自己自然而然地加上去,比如有些曲子中音节中第一个音是中音6开头的,一般都要加上5的倚音,因为第一个音一般是强拍,但葫芦丝的6音音量却是最小的,为了使她发音正常,音量更为突出,故加上一个5的倚音,会使这个音听上去不那么干而枯燥。­</div><div><br></div><div>三、 叠音</div><div><br></div><div>叠音,顾名思义就是叠在主音上的音,有些教材说叠音的作用就如打音,把两个同度音相隔开,只不过打音是下方二度音,而叠音是上方二度音,这样的说话完全正确,但不全面。其一是因为叠音的作用不完全是为了隔开两个同度音,在不同度的音中也会使用到叠音,如李春华老师的《清清玉湖水》,此曲中大量的使用了叠音,却很少有两个同度音的地方。其二是因为叠音不完全都是上方二度,如《月夜思乡》引子中的第一个音,这里2是倚音,你可以试试看在3上加一个叠音,听一下味道是不是浓了很多?如果有朋友有李贵中老师的《傣乡小夜曲》的视频,可以看一下61的指法,他在1上加了一个左手食指的叠音,味道因此浓郁了很多。­</div><div><br></div><div>四、 滑音</div><div><br></div><div>滑音是葫芦丝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也最具特色。特别是3→5、5→3、1→6、6→1的滑音表现。­</div><div><br></div><div>滑音的技巧有一口诀:上滑音气息由弱至强,下滑音气息由强至弱。但是很多初学者看到这句口诀仍然无所适从,的确是太笼统了,下面我细细解释一下。我们以1→6为例,首先是下滑,我们可以先发出正常的1音,然后右手食指中指同时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或者从上至下总之是抹动地圆滑地关闭第二三音孔。(这里对指法的要求不是一概而论的,只要气息控制得好,手指直上直下的也能表现出滑音来,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气息的控制。)在手指抹动的同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强气息,为什么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的手指并没有关闭6音孔,但是却要你发出接近于6的乐音来,如果你不加强气流的话,那么大部分的气会从音孔中流走,所以只有加强气流才能保证发出到位的乐音来。当我们手指关闭6音孔时,此时气流不会流走,所以这时气息应该恢复正常,而并不是真正的气息减弱。同样上滑音也一样,只是把这一过程反做,当我们吹出正常的6音来时,在右手食指中指抹动抬起的同时迅速减弱气息并缓慢地加强,当手指完全放开音孔的时候你的气息正好能保证发出正常的1音来。所以所谓的气息由弱至强或者由强至弱是相对而言的。­</div><div><br></div><div>滑音的要求是两个音之间不留痕迹,圆滑地过渡,并通过气息的控制,使滑音带上浓郁的傣族味道。­</div><div><br></div><div>在练习最重要的35、61滑音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它一些滑音的练习,比如也时有出现的中音5至低音6的滑音,中音3至低音6的滑音,也就是指大跨度的滑音,这些滑音通常涉及到左右手的默契配合,因此也要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练习­</div><div><br></div><div>五、 颤音­</div><div><br></div><div>颤音的概念很简单,但是做到标准确很有难度,特别是对于象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人来说,手指的灵活度比女性儿童要差很多,弥补的方法只有二个字:“苦练”。­</div><div><br></div><div>颤音的练习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以前我经常坐公交,在公交车上就可以进行手指灵活度的练习,掰掰手指,开开手掌等等。每个人的各个手指的灵活度是不一样的,我的左手中指最差,所以很多时候,只要手闲着,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练习起来,包括开车的时候,我的中指也会在方向盘上颤,经过二年的练习有了一点的改善。­</div><div><br></div><div>用葫芦丝来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个手指的均衡性,不能光练习一个或仅几个手指,每个手指都要练习到,特别是左手拇指、无名指,右手无名指的练习,这几个手指都是灵活度比较差的。对于颤音的练习我们无需专门的练习曲,自己可以按着音阶的顺序练习56712356,每个音颤20下,注意一开始练的时候速度一定要慢,注意力要集中在颤速的均匀性、颤指的力度及弹性上,熟练后逐步加快速度。­</div><div><br></div><div>颤音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颤音的次数越多越好,但是在不能保证速度及均匀的情况下,4~8次就够了。如1的颤音,实际吹奏出来的效果就是121212121,注意1的颤音始终以1开头,以1结尾,千万别吹成了2开头,或者1开头2结尾,这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以使气指配合默契。每一次手指打在葫芦丝巴乌主管上要有力度和弹性,如果光练习手指,要听一下,手指打在主管上应该发出“梆”的声音,打孔的时候要按严整个音孔,抬起要迅速,每一次的相隔时间应该是一致的,这样出来的颤音才富有表现力。­</div><div><br></div><div>另外在一些曲子中还会出现三度颤音,如13131313131,这样在颤指的时候应该二个手指同时起落,这也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后才能做到。­</div><div><br></div><div>颤音单练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结合曲子进行练习了,要把颤音熟练自如地加进曲子中去也绝非易事,金色的孔雀中小快版就是一个很好的颤音练习。­</div><div><br></div><div>六、 波音­</div><div><br></div><div>波音与颤音有点类似,只是时值较短,颤指次数较少(一般1~2次)。在曲子中合理地采用波音,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div><div><br></div><div>波音在练习或是在曲子中使用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音头和音尾,及1的波音是以1开头以1结尾­</div><div><br></div><div>七、 虚指颤音­</div><div><br></div><div>虚指颤音是葫芦丝演奏中尤其重要的一个技巧,它好比我们烧菜时要放味精一样,是一种调味品,有了它,你的曲子听上去就是有那么一种特有的傣味。­</div><div><br></div><div>虚指颤音在很多教学材料上也称之为“隔孔打音”,其实这种叫法有些不妥,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打”字上,你的虚指颤音就容易出现问题。我认为改成“隔孔扇音”比较贴切(注意只是“比较”,不一定要隔孔,或者一定是隔一孔)。­</div><div><br></div><div>我们以中音3为例讲一下具体的做法,当我们以正常的气息吹出3以后,只需要运用我们左手的无名指,也就是1音孔上做从上至下的圆孤运动,目的是使气流产生有规律的波动,注意原则上要求手指是不能碰到音孔的。但这样很难做到,所以我们采用手指碰到音孔四分之一的边缘的方法来弥补。碰也只是轻轻的碰到,只是给手指一个定位,而不能像颤音或者打音那样有力。手指扇动要均匀,不能或快或慢。扇动的速度也不能太快,太快了容易让人听上去有一种紧张抖动的感觉。­</div><div><br></div><div>其它几个特殊的音的虚指只里也要提一下,那就是中音6,低音6及低音5。中音6的虚指颤如果是隔孔颤的话,我们就应该颤动左手食指,但是我试过很多葫芦,这样颤的效果太明显,因为低音6的气息最弱,手指的扇动对气流的影响很大,所以我就采用中指虚颤,甚至有些葫芦丝我采用无名指颤,所以隔孔不一定是隔一孔,这里可以灵活地采用。而低音6呢,你隔孔的话,下面就没有音孔啦,所以采用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做到真正的虚颤,右手无名指比正常的指法稍远离音孔扇动,这样对气流的影响要小一些;另外一个办法就是用腹颤音来代替。而对于低音5我们就只能采用第二种办法啦。­</div><div><br></div><div>在我们经常演奏的曲目中,有很多的16分音符也要加上虚指颤音,这样对手指的要求非常高,练习难度也相当大,但一定要知难而上,坚持不懈地练习,因为如果曲子中这些短快虚指颤音不加的话,味道会差很多。如《竹林深处》、《赶摆》</div> <h3>第三节 舌­</h3><div><br></div><div>舌头的技巧其实是练习中最简单的,因为我们人体最灵活以及最强大的肌肉就是舌头,掌握正确的方法后,舌头的技巧很容易就能掌握。­</div><div><br></div><div>一、 吐音­</div><div><br></div><div>很多朋友的吐音不清晰没有弹性,提出如何吹奏好吐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div><div><br></div><div>1、发音方法:吐音实际上就是用嘴做出吐的动作,发出“K”、 “T”、 “嘟”、“吐”等声音,具体方法是用舌头顶住上鄂与门齿根部的交接处,用气流推动舌头向前做快速运动,吐完后迅速回收。感觉上好象是吃葡萄吐葡萄籽或者是吃瓜子吐瓜子壳。­</div><div><br></div><div>2、发音要求:吐的力量要恰到好处,使音头一开始就能达到葫芦丝最美的音色和曲子需要达到的音头强度。吐得迅速有力而富有弹性。在快速的单吐时,舌头的要求更高。­</div><div><br></div><div>3、练习方法:不必去找一些纯粹是练习吐音的练习曲来练习,任何一个曲子都可以用来做吐音练习,就是把所以的音都用吐音来吹,不管是慢的曲子还是快的曲子,全音符还是16分音符,用此方法在练习吐音的同时还可以训练你头脑反应能力、识谱能力以及节奏掌握能力。­</div><div><br></div><div>4、强化练习:朋友们练习的时候会经常发现,如果全部是单吐连起来的时候,中间往往会出现烦人的咕音,如果要避免这个咕音,一种办法是迅速张嘴,但是对于一些曲子中32分音符连吐时,张嘴根本来不及(李春华讲要练习快速张嘴,但我没有见到他的视频)。还有一种办法是加快吹的速度避开咕音,但是明显不能满足曲子中丰富多彩的音符变化!那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很久,最后摸出来一个方法,那就是用气息训练来避免咕音。如何来练习呢?方法很简单,就是练习渐弱长音,在吹一个长音的时候平稳渐弱,当弱到葫芦不再发出声音的时候同时控制住不要张嘴,也就是此时音断而气不断,找到你能让葫芦丝不发出咕音的最小气流,久而久之,在吹单吐时,你能习惯不张嘴而使口腔保持源源不断地向吹嘴中输送气流。咕音就避免了!­</div><div><br></div><div>二、 双吐­</div><div><br></div><div>双吐其实就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苦”音,是一种快速分奏的技巧,很多朋友认为这是葫芦丝学习中的一个难题,其实不然。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双吐变得很容易掌握。­</div><div><br></div><div>1、双吐方法:双吐就是用嘴做出吐苦的连续动作,发出“TK”、 “吐苦”、 “嘟咕”等声音,具体方法是用舌头顶住上鄂与门齿根部的交接处,用气流推动舌头向前做快速运动,吐完后迅速回收,完成“吐”的发音,紧接着用舌根向前快速运动,然后迅速回收,完成“苦”的发音。­</div><div><br></div><div>2、双吐容易出现的问题:­</div><div><br></div><div>(1)时值不一,举例,如6333 1333,很多朋友会下意识地把6和1的时值加长,从而缩短后面三个16分音符的时值,变成了三连音,正确的时值应该是完全相等。­</div><div><br></div><div>(2)吐重苦轻,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舌头尖部比根部要灵活得多,所以演奏起双吐来,往往吐容易吹出来,而苦总是有点拖泥带水,这需要加强苦的强化练习,以平衡吐苦。­</div><div><br></div><div>(3)恼人的咕音,吹双吐时往往会出现咕音,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是探索了很久,最后解决的方法还是只有一条:“气似断而非断”。­</div><div><br></div><div>(4)吐苦杂乱,这种情况特别会出现在快节奏的曲子中,原因是气指舌配合不到位,有时手指到位了,你还没有吐出来,苦出来,或者你已经吐了苦了,而手指还没有位,这样出来的双吐杂乱不堪。­</div><div><br></div><div>3、练习方法:双吐的练习曲子很多,除了书上前面的一些基本练习曲外,你还可以到一些自己想都不敢想练习的曲子中去找,比如竹林中的三吐,金色的孔雀中的双吐,把这一段作为一个练习曲来练习,这样有一个好处,叫化整为零、逐个击破。­</div><div><br></div><div>4、强化练习:绿色李春华教材第142页活指练习曲一,请全部用单吐和单苦来练习,一个月保证双吐练成!­</div><div><br></div><div>三、三吐­</div><div><br></div><div>三吐不用多讲,就是把单吐和双吐组合起来就是三吐啦,所以单吐双吐练习到位了,三吐很快就能熟练自如地运用。­</div><div><br></div><div>补充一点就是三吐的时值安排,本人有一个体会,就是三吐如果完全按要求去做,会显得有点死板,故在吹奏的时候,有时会适当加长第一个吐音的时值(不是增加吐的时值,而是吐完休止增加这个音的时值,),而缩短后面跟上的双吐的时值,听上去有一种音乐向前赶的感觉,从而增强了快版部分的表现力。不知对否,请朋友们指正。­</div><div><br></div><div> 第四章 特殊技巧­</div><div><br></div><div>葫芦丝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精典曲目,新的葫芦丝品种,新的技巧都层出不穷。但是宗旨没有变,目的是使我们的音域逐渐宽广,音色更为动听。­</div><div><br></div><div>一、 叠滑­</div><div><br></div><div>这个技巧书本上都没有,但是很多大师都在使用这一技巧,而且有了使用了这个技巧,音乐听上去有一种特别的味道。­</div><div><br></div><div>举例: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演奏到低音6的时候都会用上一点滑音,但有的时候用正常的滑音表现感觉不是太浓。这时候我们在滑音之前迅速的放开左手的中指再迅速关闭,这样就好比在滑音之前加上了一个2的叠音。朋友们可以试下,看味道是不是大有变化呢?­</div><div><br></div><div>二、 花舌­</div><div><br></div><div>这一技巧在唢呐的演奏中最为常见。花舌,即打“吐噜”,舌尖微触上腭,在呼气对舌尖冲击的同时产生连续、快速的颤动而发出的碎音效果,类似“吐噜”之声。 ­</div><div><br></div><div>花舌适于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能增加葫芦丝的音量,状如急风骤雨,具有强烈的气势,另外也能奏得如淙淙流水,欢快流畅。虽然如此,但它却不像吐音那样运用广泛,因为在一首乐曲中,如果花舌过多,则可能使人感到繁杂吵闹,因此更准确地说,花舌更多地是担任点缀的作用。花舌如运用得当,可以有力地表现出乐曲的强弱对比和明丽谐趣的良好效果。 ­</div><div><br></div><div>在一般的教材中对花舌的技术介绍大都比较简单,在演奏实践中,花舌的技巧也的确比较容易掌握,但在练习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在吹奏花舌时,必须保持正确、稳定的吹奏口型,葫芦丝的吹嘴这时绝对不能含得过深。二是在吹奏花舌时,要注意舌根适当用力,稍向后缩,舌尖松弛且富有弹性,经过舌尖和上腭间的气流需急促有力,且要密集连贯。­</div><div><br></div><div>目前葫芦丝中有用到花舌的有以下几首,《追渔》、《茶歌》、《芦萧情》,但都只是短短的一两个音,起一个点缀作用­。</div><div><br></div><div>三、 碎音­</div><div><br></div><div>这一个技巧第一次是在赵洪啸老师的《风叶恋》中听到,他的效果真如音碎了一样,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div><div><br></div><div>2006年我去上海有幸见到了赵老师,当面请教了碎音的演奏方法,他的方法与花舌不同,花舌是舌头垂直的振动,而碎音却是水平的运动,运动的速度还可以控制音碎的程度,我试了很长时间,也练习了很久,百思不得其解,也无法练成。这个技巧还是等以后请会了的朋友再进行交流。­</div><div><br></div><div>现在我已经学会了,真的是舌头的左右摆动呢,只要是坚持练习下去一定能学会!­</div><div><br></div><div>四、 升降音­</div><div><br></div><div>有些由谱音符前会出再一个“#”或“b”,那就是告诉你这个音是要升一个半音或者是降一个半音来演奏。在本小节中如果没有还原符合的话,那么所有的这个音都要进行变调。如何来演奏呢?­</div><div><br></div><div>举例:《多情的巴乌》中有一个升1,这个曲子由于节奏比较快,故我们一般采用按半孔的方法,指法就是用正常1的指法,但手指向上移动约半个指位,根据葫芦丝的敏感性不同,需要调整半孔的大小。­</div><div><br></div><div>另外还有一种指法,那就是先做出正常吹2的指法,然后依次按下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直到找到正确的升1为止。­</div><div><br></div><div>降3这个音在很多曲子中出现,如《苗家花山节》、《花腰新娘》,所以这个指法我们也要熟悉一下。先做出正常吹3的指法来,然后依次按下左手无名指,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直到找到正确的降3为止。­</div><div><br></div><div>现在我们这两个升降音会吹了,下面就要举一反三,其它的音吹法基本一样,有几个音只有一种指法,朋友们可以想一下,这里不赘述­</div> <h3>第五章 伴奏问题­</h3><div><br></div><div>一般情况下葫芦丝的演奏还是有伴奏的好听,因为葫芦丝的音域较窄,有了伴奏中其它乐器的补充会使音乐听上去更为动听。所以我们学完一个曲子后还要合上伴奏进行演奏,但是在合伴奏的过程中还是会再现很多问题,这一章就讲一下如何合好伴奏。­</div><div><br></div><div>首先纠正一个朋友们经常会不经意忽略的错误,有好多朋友有时会对我说“这个伴奏好难跟噢”,这从主观上讲就错了,伴奏之所以称之为伴奏,那是因为你是主奏,如果你从心里想的就是去跟上它,岂不是反过来你成了伴奏?所以我们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把这个观念转换过来,让伴奏真正的成为伴奏。这句话应改成“这个伴奏好难合噢”。­</div><div><br></div><div>当我们有了伴奏以后不要急于去合奏,第一步先要知道伴奏的调号,如果伴奏是降B调的,而你只有C调葫芦丝的话,那么你只能先对伴奏进行升调。下面是一张关于如何升降调的图,看了这张图可以很直接地计算出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要升或降几个半音。­</div><div><br></div><div>计算出升降半音数字后,我们就可以用软件对伴奏进行升降调,软件可以采用功能强大的cool edit,这个软件非常的实用,在以后录音中也经常用到,所以朋友们可以下载来学习一下。­</div><div><br></div><div>伴奏做好后还不能马上开始合伴奏,还要多听原曲,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地方是间奏,什么地方开始吹。一般情况下前一段是前奏,然后会有两个音节的节奏提示,告诉你这个曲子的强弱规律。­</div><div><br></div><div>合伴奏前还要清吹乐曲,完全熟练后再开始合,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本身节奏的准确性,每一拍以稍稍提前于伴奏为好(注意只是“稍稍”,只要有一点点这样的意思就行了),这样音乐会有一种向前进的感觉,不然听上去会拖沓。­</div><div><br></div><div>第六章 综合提高­</div><div><br></div><div>学习了这么久,会不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我练习得很勤奋,但为什么吹出来的音乐听上去还是没有傣味呢?与大师们吹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这时我们就要注意新的几个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尽量地去缩短差距。­</div><div><br></div><div>一、 找音色­</div><div><br></div><div>葫芦丝最大的特色就是“轻飘柔”,所以称之为“丝”。但如何能表现出葫芦丝的这一特色呢?我个人的观点这主要是靠气息的控制。­</div><div><br></div><div>当我们在演奏一个音阶的时候,用不同的气息吹奏葫芦丝,所发出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朋友们可以试一下,当你用很强的气息去吹奏2的时候,2会不会产生略带吵哑的音色,而你用很弱的气息去吹的时候,2的音准是不是又有一点不到位呢?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找到能使音阶正常发音的气息,然后再在正常的音色中找到最美的音色来。­</div><div><br></div><div>这个练习其实在练习渐弱渐强长音的时候就可以穿插进去做,强音头和弱音尾之间的这一段其实就是最正常的音色。但在这正常的音色中还有一段是最美的,这需要自己去体会,去感觉。我把它称为一个区间。找到这个区间后,我们在演奏曲目的时候,尽量使葫芦丝所发出的音色都处于这一区间内,那么我们的音乐听上去就会很清新、干净。­</div><div><br></div><div>二、 找感觉­</div><div><br></div><div>李春华说过一句话对我的感触很深。他说“我们不要吹葫芦丝,要拉葫芦丝”,好精僻的一句话,朋友们能理解吗?我们要用拉二胡的感觉去演奏葫芦丝,把那种抑扬顿挫的感觉给拉出来,这样你的音乐才富有感染力。­</div><div><br></div><div>试想一下如果您在演奏一首曲子,你都不知道你在表达些什么,连自己也没有被感动,那么您又怎么能感动听众,这样的曲子吹出来会有味道吗?所以我以前和朋友们说,您在演奏的时候试着对着镜子,看看镜子中的您在做些什么?如演奏《竹林深处》,在引子部分和行版部分镜子中的您被那美丽如画的凤尾竹林陶醉了吗?小快版部分您的身体动起了吗?快版部分您跳了吗?结尾部分您又流露出流连忘返的感情了吗?­</div><div><br></div><div>感觉这东西很奇妙,有的时候就是没有感觉,吹出来曲子自己都觉得不好听,有的时候兴致却很高。没有感觉的时候不能急,这时候可以做一些技巧练习,曲子可以不去吹,等你想吹的时候再吹,那时你再听听,哈,有进步呢!­</div><div><br></div><div>三、 找意境 ­</div><div><br></div><div>意境就是心中所想象向往的地方、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感情,或是要诉说的故事,那么又如何去找呢?­</div><div><br></div><div>举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当您在演奏这个曲子的时候,您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在哪里吗?为何如此美丽呢?这个曲子是谁写的呢?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呢?朋友们读书的时候都写过读后感,我们现在这把曲子当成一篇文章,我们也来写一篇读后感,答案其实很简单,网上去找,什么都有,找到了,看一看,想一想,最好找一些图片来,把那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印到脑海中去。 ­</div><div><br></div><div>第七章 葫芦丝的选购与保养 ­</div><div><br></div><div>第一节 葫芦丝的选购­</div><div><br></div><div>一些朋友在决定学习葫芦丝后,对如何购买一支葫芦丝的确感到很迷惘,那么如何去选购一支葫芦丝呢?­</div><div><br></div><div>首先我们要选择型号,建议初学者选购小C及降B调的双音葫芦丝,这两种比较容易上手,如果是巴乌就选择G或F调的。­</div><div><br></div><div>我们以小C(胶粘型)为例,当葫芦丝拿到手后,别忙着先吹,我们先看一下他的外观,葫芦上是否有裂缝?主管与葫芦的接口处有脱胶现象吗?主管上有裂缝吗?主管上的竹节多不多?有音孔开在竹节上吗?把葫芦丝倒过来,用指轻敲葫芦,吹嘴里有杂物掉下来吗?(如果有就是附蛀附腐未处理好)这些都要细心地去观察,只有外观没有问题后,我们才去考虑他的音准音色。­</div><div><br></div><div>下面我们就开始吹葫芦丝,各个音阶都要吹到,听一下音准,这里最好能有一个有经验学过葫芦丝的帮你去听一下,如果没有,用校音器也行。如果都没有的话,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连续的吹奏55、66、33(第二个是低音),如果音不准,一般人都能听出来。­</div><div><br></div><div>附管我们也要试吹一下,如果是双音的葫芦丝的话,打开附管,我们就只吹一个中音3,听一下主管音与附管音是否和协,不和协的千万别要,不然你在吹开附管的曲段时会很不好听。还有就是听一下附管音量是否太大或是太小。­</div><div><br></div><div>对于音色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有经验的朋友帮你听的话,我想初学者是不能听出来的(除非音色发沙)。但是一般情况下150元以上价位的葫芦丝巴乌已经适合初学者使用,买一支先用起来,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对音色有一个感觉,那时再去选购一支好的。­</div><div><br></div><div>另外,冬天由于气温低,簧片在没有预热的情况下吹音会不准,所以冬天选购葫芦丝的朋友,不能心急,要等葫芦丝热了以后才可以正确判断。有一个方法可以快速热葫芦丝,就是全按仅放开左手拇指,往这个音孔里哈热气,一般一分钟左右簧片就能达到正常振动的温度­。</div><div><br></div><div>第二节 葫芦丝的保养­</div><div><br></div><div>葫芦丝是我们的心爱,可得象对待爱人那样去用心呵护,不然她很容易发脾气生病。下面是几个要注意的事项:­</div><div><br></div><div>一、葫芦丝放置的时候最好要倒挂在通风的地方。­</div><div><br></div><div>二、注意保持葫芦丝外部的清洁,经常用软布擦拭。­</div><div><br></div><div>三、轻拿轻放,葫芦是易碎物品。­</div><div><br></div><div>四、经常注意葫芦内腔是否有霉蛀,如有就需要拆下主管,对葫芦进行处理。­</div><div><br></div><div>五、吹嘴、主管的胶接处如有脱落,可用木胶等软性胶水进行粘结,不建议使用502等强力胶水。­</div><div><br></div><div>六、吹前请漱口,以防将异物吹进葫芦腔。­</div><div><br></div><div>七、养成良好的用气习惯,低音轻吹,高音重吹都容易损坏簧片。­</div><div><br></div><div>八、声音出现问题的简单处理­</div><div><br></div><div>这里只简单地说一下簧片位置不正所产生的问题,如果你用气不当,吹了一段时间后,簧片的翘起位置会发生变化,翘得低了,中音6会不响或无音,翘得高了,中音6容易吹出,但其它的音会发沙。所以我们要学会用简单的办法去调整簧片翘起的高度。­</div><div><br></div><div>全按,用较大的力气短促地吹一下或几下会压下簧片,反之,用力吸会抬高簧片,注意用的力不能太大,不然很容易永久性破坏簧片。吸的时候要注意舌头一定要卷着,以阻挡喉咙,以防直接吸进葫芦瓤。­</div><div><br></div><div>乱侃一些体会。­</div><div><br></div><div>一、 谦虚是学艺之本­</div><div><br></div><div>在网上我看见有好多朋友一旦葫芦丝学习小有所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满世界乱飞,抱着一种表演、让人吹捧的心态去演奏,这样的曲子吹得再好我也不屑,就只因为他没有一种谦虚的精神。艺无止境,没人能说自己登峰造极!我们要练习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有幸见过哏德全、李春华大师等人的,你们可以回想一下,他们都被我们尊称为大师了,却一点架子都没有,还满嘴的“向你学习,向你学习”。请问那些自傲的人,你是大师吗?­</div><div><br></div><div>做人先要谦虚才能给自己一些空间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就连初学者也有对音乐的独到见解值得我们去学习。更何况网上有近十万人在学习葫芦丝。­</div><div><br></div><div>二、 打死我也不吹不喜欢的曲目­</div><div><br></div><div>现在葫芦丝的乐曲已有800多首,我们不可能一一学会,也用不着一一学会。有很多朋友喜欢跟风,比如最近网上都在吹一支新曲,所以也跟着去学,我认为学之前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喜欢这个曲子,如果喜欢就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如果是不喜欢的你去学她干什么?是为了表现自己也能吹好此曲?换着我不喜欢的曲子打死也不吹。因为对于一个你自己都不喜欢的曲子,你就根本无从谈起意境的表达。­</div><div><br></div><div>三、 吹力所能及的曲目­</div><div><br></div><div>我们选择吹曲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吹自己力所能及的曲子,曲子中所要求达到的技巧自己能达到吗?达不到学都不要去学。勉强吹出来的曲子反而会影响自己对乐曲的喜爱。那朋友就问,那我岂不是难的曲子都不能吹了吗?不然,你要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达不到要求,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强化练习,把那些你过不了的坎翻过去,那不就是可以吹了嘛!­</div><div><br></div><div>四、 曲宁精勿烂­</div><div><br></div><div>很多朋友有时会这样称赞另一位朋友:“你看他会的曲子好多噢,什么都会吹”!会吹得越多当然越好,但前提条件是要吹好!人的精力必定有限,所有的曲子你不可能一一学会学精,故我的观点是把我们学习葫芦丝的追求点放在“精”上,要学一支曲子就一定把他学精。­</div><div><br></div><div>大家都记得张明敏吧,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响了二个世纪,唱遍了大江南北,只要他在CCTV同一首歌中出现,那就是《我的中国心》。试问有人说他不是歌唱家吗?同样的道理,哪怕你只吹《月光下的凤尾竹》,不用说你吹得无人能及,只要是佼佼者就行,你走遍全网络都会说你是高手!­</div><div><br></div><div>五、 尽量多吹民族歌曲,少吹通俗歌曲­</div><div><br></div><div>葫芦丝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乐器,他的出现就是为了表现少数民族风情,所以要多用葫芦丝去表现民族的东西,当然吹一些通俗歌曲也无可厚非,但就我个人观点,除了少数通俗歌曲还过得去外,其它的曲子听上去感觉总是怪怪的。­</div><div><br></div><div>六、 支持乐器改良,反对盲目使用加键­</div><div><br></div><div>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很多高手在制作或在学习制作葫芦丝,各种各样的葫芦丝巴乌层出不穷。特别是加键葫芦丝巴乌的出现,同一支可以吹到高音2,低至低音1。但本人却不想拥有,为什么?­</div><div><br></div><div>加键葫芦丝巴乌的出现的确极大地拓宽了音域,但加键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葫芦丝本身的音色,小小的一个簧片,你却一定要让她发出超出她能力之外的音来,这样的音是勉强之音。有一些乐曲如《彝家欢唱幸福歌》(张祖豫演奏),曲子就是为加键量身定制的,故这样的曲子用加键来吹的确味道很好,而我们葫芦丝的一些精典曲目是根本不用加键来演奏的。试问有哪位见过大师们用加键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曲子里可有一个高音1噢!)。­</div><div><br></div><div>个人认为还是用最原生态的葫芦丝巴乌去演绎最原生态的曲目,那样的感觉最妙。­</div><div><br></div><div>附: 如何快速学会一支曲子­</div><div><br></div><div>我的流程如下:听原曲(喜欢上她)→看谱(看有没有难点,有难点先单练)→听曲对谱→标技巧→清吹熟练→听伴奏找节奏点→合伴奏→找容易出错点单独练习→合伴奏→录音→听一遍原曲紧接着听录音→找差别→分析差别→逐个改进→用改进后的技巧合伴奏录音(黑体部分循环)→反复听原曲找意境→试着表达意境→试着背谱→试着忘谱→完全投入演奏 ­</div> <h3>邹宁静:云南西双版纳人,少数民族乐器网,葫芦丝专业论坛元老也是个人演奏作品区从建坛到现在一直的版主。 说起小静的名字,学葫芦丝早的朋友估计都有如雷贯耳的感觉,因为小静吹红吹火了太多葫芦丝经典,很多本来默默无闻的葫芦丝作品,经小静一吹,立刻以其无敌的韵味讯速流传全网络,代表性的曲子如《排角姑娘》《春秋爱美丽》《一剪梅》龚家铭老师的《出洼之夜》等等等等都因小静吹奏而流传更广,可能是因为从小成长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故,小静的曲风细腻、自然、充满灵气!听小静的曲子能让您自然而然的沉浸在曲子所表达的意境之中,完美的利用葫芦丝的技巧和气息的配合,把葫芦丝的演奏发挥到极致!小静老师为人低调,几乎没参加过任何比赛和活动,但是她对葫芦丝音乐的发展和推广做出的重要贡献是葫芦丝爱好者有目共睹的,年轻的小静老师把演奏葫芦丝当成自己纯粹的爱好,为广大葫芦丝爱好者学习葫芦丝树立起了典范!<br></h3> <h3>龙传芳 师从于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管乐演奏家王厚臣先生。 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葫芦丝专业高级指导教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 云南省音协葫芦丝巴乌学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傣声秦韵葫芦丝音乐工作室(株洲)指导教师。 获得的荣誉: 2010年八月参加广东省全国首届葫芦丝邀请赛获得青 年B组金奖; 2010年八月参加湖南省第二届“伊人杯”葫芦丝大赛获得专业组金奖; 2011年一月参加广东省首届国际葫芦丝艺术节葫芦丝国际邀请赛获得中年组金奖; 2011年八月参加云南省第二届邀请赛获得中年组一等奖和专业组十佳奖; 获中国民管会颁发的2010年度优秀指导老师奖 获2011年度广东省首届国际葫芦丝艺术节国际优秀导师奖 获2011年度云南省第二届全国邀请赛优秀指导老师奖(学生向卿志获得青少年专业组第一名) 获2011年度株洲晚报义工联优秀指导老师奖<br></h3> <h3>李春瑞 男 1956年出生, 黑龙江省,国家二级演员;高级指导教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考级委员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考官;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考官; 香港凤凰国际商学院音乐系特聘教授;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协会竹笛、葫芦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广东省文化学会文艺评估委员会评委; 深圳市葫芦丝、巴乌学会副会长; 深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 主要创作作品 &lt;&lt;过大年&gt;&gt; &lt;&lt;苗岭春早 &gt;&gt;&lt;&lt;美丽的喀什 &gt;&gt;&lt;&lt;赞美之歌 &gt;&gt;&lt;&lt;养江上搏风浪&gt;&gt; &lt;&lt;东北风&gt;&gt; &lt;&lt;瑞雪飘&gt;&gt; &lt;&lt;欢乐的牧场姑娘&gt;&gt; &lt;&lt;海岛欢歌&gt;&gt; &lt;&lt;沸腾的工地&gt;&gt; &lt;&lt;苗岭春早&gt;&gt; </h3><h3><br></h3> <h3>节奏是音乐的生命</h3><h3>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神奇的,一首动人心扉的音乐,能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能奇迹般地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而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本文对节奏与节拍、声音、感觉、律动、速度等五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一些谱例进行分析,强调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及掌握好节奏的重要性。</h3><div><br></div><div>懂得音乐的人常常不无根据地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换句话说也就是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我觉得人们这样的比喻是恰好不过的。他们不把节奏和钟表的滴答声相比,而是和脉搏相比,是有理由的。在我们生命存在的每时每刻,我们的脉搏都在跳动,每个健康的人脉搏的跳动是很均匀的,在心绪稳定的情况下,基本上保持在七十次上下,当兴奋一些时,跳得便略快一些,安静时,则跳的慢一些,这些正常的伸缩都是合理的。如果基本次数是一分钟跳七十次,忽然在几秒种之内变成了九十次,一百次,忽然又掉到五十次,六十次,若出现这样的变化,那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了。音乐节奏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地纹丝不变。一首奏鸣曲,一个乐章虽有一个基本速度,但在欢快时,也许稍稍加快了一点,抒情的地方也许要稍稍放慢一些,但是基本速度不能改变,从整体感觉上,速度必须是统一的,这样,乐曲才能完整。</div><div><br></div><div>节奏和节拍方面的若干普遍的缺点,使人们认为节奏节拍可分为较难的和较易的。在这里,首先明确是节奏与节拍是不同的。节拍包含在节奏的概念中。从人们把节奏的比喻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把节奏和摆钟的摆动,钟表的滴答声和节拍器的敲打声上比,其实这些都是节拍,并不是节奏。在音乐的领域里,节奏和节拍最为吻合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曲中,因为士兵们的步伐最接近节拍的机械而准确的敲击,在音乐作品表演中,节奏应当更接近于节后,而不是接近于无节奏,应当更像健康人的脉搏。</div><div><br></div><div>关于一些基本常用的节拍,如四四,四三,八六,八三等。我们首先要养成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一下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节拍器的使用只是借助一下外力,从根本上来说,还要我们自己有拍子准确的概念和感觉。</div><div><br></div><div>一、对于拍子的错误,我们要从实际练习和弹奏中常常会影响拍子准确的情况:</div><div><br></div><div>1、乐曲中的一些的音。往往没演奏够其时值,便匆匆接下去了,这样就会出现缺拍子的现象。</div><div><br></div><div>2、对休止符要重视。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视而不见,一到休止符,就把拍子抢过去了,匆匆接着往下演奏,这样节拍就错了。休止符都是占拍子的,还都要数拍子,这是从最基本的和基础的节拍角度来说的。休止符是音乐和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休止符的忽略必将歪曲音乐和节奏。</div><div><br></div><div>3、还有一种常见的弹的不准确的情况,其实它和节奏有间接关系。大家都知道,刚开始学习的学生往往在加强音响时把速度也加快,减弱音响时速度也减慢,他们把渐强、渐快、渐弱和渐慢的概念等同起来。在音乐实践中的许许多多的“渐强但不渐快”的情况,也同样有许多“渐强并且渐快”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作曲家明确地标出是否应当渐快,但有时他们并不标出,忽而这两种情况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应当特别小心,不要弄错。</div><div><br></div><div>4、延长记号也必须加以注意。在乐曲中,最容易确定的是渐慢之后的延长记号的时值。只要在思想上把延长记号的那几个长音继续渐慢即可。也就是说,用不着增加时值的倍数,这样,延长就成为在它之前的渐慢或更慢的合科逻辑的结束。这中是延长的一种类型。如果延长突然出现,没有先前的减慢或加速,那就应当按基本的,正常的速度来数拍子。只不过要视情况而把写在延长记号下的时值增加一倍,二倍,甚至三倍。重要的是应当区别延长记号在作品中作曲结构上所处的地位。这个“分水岭”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也就是说它和曲式中的主要分界处相吻合,还是和次要分界处相吻合。</div><div><br></div><div>延长记号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不仅延长记号如此,多乐章乐曲中各个乐章之间的间隔也是这样。记得前苏联的涅高兹说过:无论是寂静、间歇、停顿或休止都应当是听的清楚的,它们也是音乐。对音乐的聆听一秒钟也不能中止!只有这样,一切才会有说服力并且是真实的。在思想上把这些间歇,停顿指挥出来,也是很有用的。</div><div><br></div><div>二、节奏与声音:</div><div><br></div><div>节奏和声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密切的不可分割的。两者只有同心协作,相辅相成,才能解决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演奏的问题。</div><div><br></div><div>1、切分音中,如果把具有重大节奏意义的切分音演奏的比它前面的、后面的、在另一声部中和它同时出现的切分的音还要轻的话,那它就不再是切分音,也就是说,它既失去节奏特点,也失去了力度特点。</div><div><br></div><div>2、在散板中,声音和节奏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清楚。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句子的正确的强弱表现,就无法明确它的节奏究竟自由到什么程度。只有将两者合作了,才能解决演奏的问题。</div><div><br></div><div>三、节奏与感觉:</div><div><br></div><div>在数准节拍之后,我们就要去感觉节奏。有的学生并不去感觉节拍的分组,节奏的特性等等,而是机械地数着拍子,我们要把这种被动变为主动,进入内心的节奏感觉。要做到有内心的节奏感觉,首先要去感觉节奏。</div><div><br></div><div>许多节奏方面的缺点之所以产生,实际上由于演奏者没有很好地理解作曲家的精神和他的风格;作品的艺术形象。这就使永远变化无穷的多种多样的表演手法同作品、作品的意义、内容,首先是同它的形式结构,同作曲法本身,同组合起来的实际声音素材取得完全的协调,只有这样,表演才可能是好的,艺术的。</div><div><br></div><div>1、在技术性段落中,要划分清楚一些有规律的织体的节奏。</div><div><br></div><div>比如一首练习曲是四三拍子,节奏是全曲都由三连音构成。也就是说,每小节三拍,每拍三个音,每小节是九个音。其经常发生的节奏错误是有些同学不管它的三个音为一拍的划分,只是只管琶音的上行和下行,所以头四小节常常变成四个音一组再加上五个音一组,或者完全是无规律的乱演奏。其实,学生在演奏这首曲子时只要按一拍三个音的感觉,并在每小节音上适当加上节奏重音,就可以演奏好了。</div><div><br></div><div>比如一首练习曲是四四拍子,关键在于第一小节第一拍的第一个音是一个十六分音符的休止符,而我们演奏的时候常常没有去感觉它。音一出来,就让人感觉到演奏的过重,它的前边毕竟是休止符。由于第一拍的感觉不对,到第三拍时,第二个的音划到第三拍了,而第一个音则是属于前一拍的。演奏这一小节时,可以先吸一小口气,头可在十六分休止符上稍有点动,把节奏划分明确化,第一拍只有后三个音,第二三四拍都是四个音,只要练习时明确了,演奏时就不会出问题。把这一小节演奏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演奏好整首曲子是至关重要的。</div><div><br></div><div>2、要对节奏有感觉,也就是说对每小节内强拍弱拍的区分有感觉。</div><div><br></div><div>举几个常用的节拍:四二拍是强、弱,四三拍是强弱、弱,四四拍是强、弱、次强、弱,八六拍依次是强、弱、弱、次强、弱、弱。</div><div><br></div><div>有些演奏者过远地偏离原谱和作者的构思,其根本在于不够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歪曲作品的结构。因此,我们必须养成认真去分析节奏,并去感觉,体现它的习惯,这是保证演奏中基本的节奏感所必需的。</div><div><br></div><div>四、节奏与律动:</div><div><br></div><div>节奏的律动感,是要通过自己的内心去体会,去感受,其要点是结合乐曲的情绪言,意境,选择好合适的节奏。这种律动感可说是一种韵律。真正以内心感觉到节奏活生生的脉搏。节奏的律动是节奏的生命。律动经常在较快速的段落和有规律的伴奏音型部分能更明确地得到体现。节奏的律动感是一种活生生的,发自内心的感觉,就像脉搏对人的生命那样的富有活力。我们必须多听、多想、多体会,只有内在“有动于衷”了,才能把律动感表现好。</div><div><br></div><div>五、节奏与速度:</div><div><br></div><div>如果演奏者没有把大型套曲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足够的思考,并去感觉这个整体,就必然会出现速度上的和节奏上的错误。有的演奏者在刚开始表演作品时难以确定作品的正确的基本速度。开始时采用的速度如果是不肯定的或是错误的。往往会对整个作品产生影响,有时即使作品的速度得到改进,但是表演的完整性却已遭到破坏。练习时可以试用各种与原来速度略为有所不同的速度,借以确定以最慢到最快速度的幅度,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开始表演之前,最好在思想上把开始时的速度和作品以后发展中的某个地方作一比较。例如在开始指某一段气息宽广的柔板或广板之前,先用你认为最合适和正确的速度把这个开始部分在心里唱出来,为的是在表演开始前已经能使自己感觉到需要的节奏气氛。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开始的速度时,就不大会出现“偶然”和“大致如此”的情况了。</div><div><br></div><div>在速度中,它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常见的有自由节奏(tempo rubato);渐慢(vit),加快(a tempo)等等。在节奏的变化和节奏自由等情况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基本速度不要忘记!每一首曲子都可以有很多渐慢、渐快的变化,但是在一定的时候它总要回到它的原速,即基本速度上去。</div><div><br></div><div>我们拿自由节奏----rubato,这一音乐术语来说,本意是有借有还,意思就是说你在某一个地方慢了一些,拖了一些拍子,下面适当的地方就需要稍快一点,紧凑一点。这在浪漫派的乐曲中是很多见的,至于临时性加快和渐慢,在乐谱上都会标明,这种节奏上的变化,比自由节奏要规范的多。</div><div><br></div><div>比如一首曲子标明自由节奏,但在需要的地方是标明的,主要是渐快或加快,然后回到原速成。比如在一个谱例映入眼前的是速度是每拍等于120拍,说是说每分钟一百二十拍。乐曲开始,整个第一行速度极稳定。第二行第一小拍标上了加快,要求从这一小节第一拍起加快,一共两小节,这个加快,这两小节从原速开始,一拍比一拍更快,这是一个逐渐加快的过程。表现捉人者开始行动,被捉的则迅速四下逃窜,演奏到这里时,演奏者常常过急,一下子加速至最快,这就成了突快,而不是渐快了。这样却违背了作曲者本身的意愿。在加快之后,第二行的第三小节标着回原速,从这一拍起,马上要回到一分钟一百二十拍的基本速度上去,这个速度不能忘记。由此可见,这一段乐曲速度虽变化很大,但不时要回到基本速度上去。</div><div><br></div><div>所以,在变化节奏中,变化的部分能否打得出渐慢或渐快的拍子,回到原速时,节奏是否清楚,稳定,这些方面同样是我们对节奏感的很好考验。</div><div><br></div><div>总之,大家是知道的,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又是千变万化的,其实每个曲子都会有一个基本的节奏,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若是抓住了这点,对于演奏好整个乐曲来说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div><h3><br></h3> <h3>  现在葫芦丝发展中出现这样几种倾向,值得探讨,一种倾向是追求高难大而不注重能力培养。第二种倾向是追求多而不注重精。第三种倾向是追求外在的表现不注重曲子内涵抒发。第四种是追求更多歌曲演奏不注重在传统飘柔美上发展葫芦丝,苦练基本功等。</h3><div> 我认为,葫芦丝好比一个牡丹园,牡丹有红白黑黄紫兰橙等,葫芦丝爱好者也可以分为七孔,超七孔,宽音域,各自吸引自己的兴趣者;同样,吹什么曲子,罗卜琴菜,各有所爱,只要能用葫芦丝吹出新意,吹出快乐,吹出水平,都是合理的。但是不能不知道葫芦丝的根,最好是先学傣味打好基本功,再去追求其它风格。不能忘本或者不知道有本!</div> <h3>培养吹奏葫芦丝的好习惯</h3><h3>习惯一:</h3><div><br></div><div>吹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动作</div><div>动作以手指韧带的拉伸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类似于跑步、游泳前的准备运动,能使你更快地进入吹葫芦丝状态。冬天的话可以先抱会儿热水袋暖暖手。</div><div><br></div><div>习惯二:</div><div><br></div><div>坚持每天吹中长音。</div><div>只要你开始学了,就坚持每天吹一段。这样,即使每天没太多时间碰葫芦丝,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于退得太厉害。对初学者来说,每天练习更能保持稳定的进步。</div><div><br></div><div>习惯三:</div><div><br></div><div>尤慢至快。</div><div>慢练的好处实在太多,我就不说了。总之,慢练就是王道。</div><div><br></div><div>习惯四:</div><div><br></div><div>第一遍吹就重视谱子上的每一个符号。</div><div>许多人第一遍吹都会忽略谱上的音符记号,然后在吹熟后改,其实在第一遍吹时就注意音符符号更能加深对曲子的理解。</div><div>习惯五:</div><div><br></div><div>备一支铅笔。</div><div>很多时候谱子上并没有详细的指法、强弱指示,这时候,就需要用笔来把我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指法、强弱等记号标上去。记住要用铅笔,不然写错很难改喔!</div><div><br></div><div>习惯六:</div><div><br></div><div>没吹熟一首曲子前多听听录音。</div><div>录音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尤其是对乐理知识欠缺的人,听录音会使我们有一个模仿对象,从而快速吹出曲子。但勿盲目追求速度,以致失去自己对曲子的理解。</div><div><br></div><div>习惯七:</div><div><br></div><div>学会分段练习,单独揪错。</div><div>不要每次都从头吹到底,第一遍吹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后再练下一段。一旦发现哪里有错误,要单独把错误的地方挑出来改正。分段练习也更有利于曲子的整体把握。</div><div><br></div><div>习惯八:</div><div><br></div><div>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div><div>不论吹什么曲子,不论用什么速度吹,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也许有人会说: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没法保证了。其实不然,能在高速吹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检验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之一。</div><div>PS:在你没有达到大师级水平前,不要问为什么视频里演奏家的手型、触孔并不符合要求。</div><div><br></div><div>习惯九:</div><div><br></div><div>吹与自己水平相近的曲子。</div><div>很多人喜欢吹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这样做其实是有害而无益的。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难保证自己技术处理上的准确性,甚至会有大量的错音。而且以后即使有水平吹奏这曲子了,也很难改回来。(这是很多人血的教训)</div><div><br></div><div>习惯十:</div><div><br></div><div>学会背谱。</div><div>很多好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有目的的背谱。这并不仅仅是在锻炼你背谱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这样既能提升对曲子的理解,也可以偶尔在人前“显摆”一下。(我就吃这个亏...唯一能记谱的只有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div><div><br></div><div>习惯十一:</div><div><br></div><div>明确每天练习的目标,不要同时练很多曲子。</div><div>和学习工作一样,练葫芦丝也需要有目标。比如确定今天要练熟曲子的某一段,或者要把某首曲子背出来等等。不要盲目地同时练很多曲子,囫囵吞枣式的练习会使你感到进展缓慢。相比之下集中突击一到两首曲子效果会好很多。</div><div><br></div><div>习惯十二:</div><div><br></div><div>严谨至上,切忌得过且过。</div><div>吹葫芦丝不严谨可以说是业余吹葫芦丝者的通病。吹葫芦丝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难点,这时千万不能有得过且过的心理,每啃下来一个难点,水平就上个台阶。</div><div><br></div><div>习惯十三:</div><div><br></div><div>经常返工以前吹过的曲子</div><div>所谓“温顾而知新”,我已经吹过的曲子并不代表我能真正掌握它。许多乐曲理解、技术处理上的要点第一次吹完曲子时并不一定会理解,都需要在水平更进一步后,*返工来巩固、认识。</div><div><br></div><div>习惯十四:</div><div>避免超负荷的练习。</div><div>今天就看到一个“吹葫芦丝吹到手疼”的帖子,或许是练习方法上的问题,但超符合练习也会导致手疼。虽然苦练、多练的确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过也要有个度,吹的过多也会伤手,反而不利于进步。</div><div><br></div><div>习惯十五:</div><div><br></div><div>学会保护双手。</div><div>很多男孩子喜欢打篮球、攀岩等等户外体育运动,其实这是很容易伤到手的。轻则韧带拉伤,重则骨折,这对我们吹葫芦丝者来说是致命伤。(都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葫芦丝友们多多擦些护手霜罢,绵羊油、蛇油为佳噢,以防皴裂.)</div> <h3>气息的掌握</h3><h3>正确的气息应用与葫芦丝演奏技巧的提高</h3><div>在葫芦丝学习和演奏的交流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朋友的演奏水平达到一定层次以后,就不再继续提高,而停滞在某一阶段,原因可能会多种多样,根据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仔细的观察后,发现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比较简单,多数是课程或家务或工作比较忙,没有多少时间练习,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因素。主观原因归结起就是对基础练习没引起足够的有重视。</div><div>基础练习(基本功)主要包含气、指、舌这三方面。其中,指的基本功练习往往容易被初学葫芦丝的朋友们接受,如:很多初学者能主动练习各种葫芦丝教材中的各类活指练习曲。其次是对舌的练习。如:各类单吐、双吐以及三吐的练习。但是,大多数初学者往往忽略对气息的基本练习。然而我认为气息的正确使用恰是提高葫芦丝演奏水平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如何正确的气息应用与葫芦丝演奏技巧的提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望朋友们共同探讨。</div><div>1、气息与音乐时值的关系</div><div>气息对音乐时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当断不断,即有休止的地方,气息没有中断,使音乐缺少跳跃和活力,因平淡而缺少表现力;二是当连不连,不该断开的地方却断开了换气,打乱了音乐的连续与流畅;三是长音、四分附点音符等的时值不够准确。有的朋友一到长音就不知道自己吹了几拍,或者是原来是有速度感的,一到长音就会拖,从而感觉上就变成了没有节奏感,或者就是不到足够的拍子就把音断了,从而影响到音乐内涵的表达。不管是把音符演奏短了还是演奏长了,都不应该,音乐是时间艺术,到某个时间应该出某个音,这是一般的音乐定律。</div><div> 如何正确的运用气息来准确演奏音乐呢?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长音的训练,这是加大肺活量和气息稳定的练习。在长音训练时,需要在适中的音量上尽量把音吹得很长,且注意气息的稳定,一般一口气不低于10-15秒,好的可达到30秒以上。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节奏感、速度感、各种节奏型(如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附点、四分附点、三连音、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小切分、大切分、连续切分等等)的训练,若有条件可运用节拍器这一工具来影响和校正我们的心理速度与节拍感觉。</div><div><br></div><div> 2、气息对音色的影响</div><div>气息对音色的影响主要原因在呼吸方法、用气量、喉部扩张、口腔压力等几个方面。</div><div> 呼吸方法实在太重要,不得不多用些篇幅说一下: </div><div>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管乐吹奏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朋友们要认真对待.它将决定学习的成效</div><div> </div><div> 一般有三种呼吸方法: </div><div> 1:胸式呼吸法——吸气时胸廓中部向前和两侧扩展,肺部横向扩张;</div><div> </div><div> 2: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胸廓下部扩张,横隔膜下降,腹部突起;</div><div> </div><div> 3:胸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胸部和腹部同时向外扩张,横隔膜下降,两肋张开上抬,使空气充满整个胸腹部。</div><div>第三种方法最能够充分调动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吸入空气量大,并有利于气息的控制,所以管乐吹奏大多数采用第三种方法。</div><div> 练习的要点:</div><div> 一::吸气 (不说得太复杂)全身自然放松,两手叉腰深吸一口气,口鼻同时进行,以口为主。如:打哈欠、闻花香。</div><div> </div><div> 注意:1:吸气动作要迅速,但不要使肌肉过分紧张,从慢速吸气练起;</div><div> 2:吸气时不要耸肩,有的人为了多吸气,双肩耸得很高,结果反而吸的少,不但肌肉容易疲 劳,而且形象也难看。</div><div> </div><div> 二:呼气</div><div> 吸气后,必须让气息均匀、集中地慢慢从口中呼出,腹肌有控制地慢慢内缩,促成一种呼气的力度。要克服想将气快速呼出的自然倾向,最好是躺在床上练习(典型的胸腹式呼吸)。在用气量方面,我是这样理解的:葫芦丝以“轻、柔、巧、润”为特点,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用气过猛、气流流速过快,演奏出来的声音太炸、刺耳、有杂音、有气声、嘴角或嘴边有漏气声、高声不清楚或不发声等等。其实作为一只合格的葫芦丝来说,是不用太多的气息量的,关键的是要把葫芦丝的音色特点表现出来,那么,就需要运用适当的气息。哪种气息为适当呢?葫芦丝的簧片有轻有重、有厚有薄、有长有短,客观上来说,没有绝对确准的定位,一般而言,以声音的音量适中,音质干净无杂音,音色圆润、饱满为宜。</div><div><br></div><div>喉部扩张的问题,很少有人会注意这个问题,因此可加以注意。喉部对音色为什么会有影响呢?因为喉部的扩张与否,决定气息的流畅与否,因此,如果喉部没有有效的扩张、打开,气流肯定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音色。平常我们说“吹”葫芦丝,实际上演奏葫芦丝并不是吹气,而应该是“呵气”或“呼气”的感觉(这和舌的技巧中“吐”、“苦”不是矛盾的),喉部的扩张不容易看到,但能体会到,具体为:保持念“嗷”字感觉,此时喉节会下沉、喉腔的后部向后颈方向靠近,从而有效地扩大了整个喉部的空间,同时也使口腔的空间得到了有效扩大,可使气息流畅、顺利地通过喉部、口腔,源源不断地往外呼出。</div><div> 口腔压力对音色的影响主要是对声音的音头与音尾的影响,初学者往往容易在一个音的开始和结尾的地方出现一个“咕”的杂音,有一定演奏水平的朋友,在快速吐音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保持口腔压力,有利于减小或消除这个噪音。</div><div> 正确的、持续的、适当的气息才会产生圆润、饱满、有感染力的音色。</div><div><br></div><div>3、力度控制是增加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div><div> 人们常说音乐是人与人心灵勾通的语言,既然是语言,就应该有语速、语调、语音等很多变化。有一部分朋友演奏葫芦丝时,从头至尾始终保持同样的气息力度,没有强弱的变化与起伏,使音乐听起来平淡,没有激情。作为一种时间艺术,我们随时应该想到的是对比与变化,这样的声音才会对听众的听觉器官产生有效的刺激,从而激发出情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产生喜、怒、哀、乐、忧等等情绪的共鸣,这才应该是音乐的灵魂。因此,力度的变化是演奏必需使用的手段,练习时有几种方法:弱起渐强、强起渐弱、弱起渐强再渐弱、强起渐弱再渐强等等。在葫芦丝实际演奏中,葫芦丝的强音一般不可能很强,通常只能达到mf(中强),较少的音可到f(强),高音区通常只有一个p(弱),或者可到mp(中弱),因此,演奏的时候可以尝试把音弱下来,形成对比,一般要求至少要有三个力度变化,即:p(弱)—mp(中弱)—mf(中强)。有的朋友可以弱到pp(很弱),强到f(强),这样相当于五个力度的对比,即:pp(很弱)—p(弱)—mp(中弱)—mf(中强)—f(强),这样的音乐强弱变化效果就会非常丰富了。</div><div><br></div><div>4、换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div><div>音乐既然是一种语言,那么就应该能分出乐章、乐段、乐句,我们在演奏中,通常就要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同时利用停顿的地方进行换气,以保证下一乐句的演奏能顺利进行。 换气要快而准确,在一句乐句结束时,留很短时间进行快速换气,但不能影响乐句节拍的准确性。换气要固定,最好吹奏前设计好,如果在吹奏时任意换气,不但会破坏乐曲的艺术性,而且吹奏者会越吹越急。 </div><div><br></div><div> 换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种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换气时间过长,影响到下一个乐句或乐音出现的时间,听起来有“拖”的感觉,主要解决方法是口鼻同时吸气,速度快,吸气量适中,换气过程没有明显的杂音;二、是换气时没有将肺部的余气呼出,存有的余气会越存越多,交换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产生憋气现象,使音乐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严重会产生大脑缺氧,长期如此,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需改正。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在换气的同时,应将余气吐出,再吸进新鲜空气,操作方法为:到换气的地方,保持口腔压力,迅速张嘴吸气,张嘴的同时,余气就会因为口腔的压力而喷出,这样即可达到最大的气息交换量,养成习惯以后,就不会有憋气的感觉了。</div><div>最后,希望朋友们要重视气息对音乐的影响,加强气息的控制能力,对提高演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div> <h3>学习乐器慢练如此重要!</h3><h3>欲速则不达</h3><div><br></div><div>强调</div><div>一首作品在完全练习成熟后</div><div>是否还需慢练?</div><div><br></div><div>许多学生在这种时候都会忽视或不愿再作慢练。这可能是不明确这个阶段练习的意义的缘故。</div><div>打个比方说吧,生产好了的脆饼干还要变软;新的软面包要变硬。软的变硬,硬的变软,这是怎么会事?</div><div><br></div><div>从物理学上叫做“无序”</div><div>即事物走向反面的一种规律。语词同理,一首练习成熟了的作品,如果不在适当的慢速中作意识化的加强和巩固的话。</div><div><br></div><div>从技术上说</div><div>下意识的习惯动作会逐渐变得模糊,变得不准确,不可靠,就有可能在演奏中造成失误。</div><div><br></div><div>用音乐表现上说</div><div>它会因缺乏意识得训练而逐渐丧失表现得鲜明性,丧失细腻与精巧,从而丧失艺术表现得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即使在作品练习成熟之后,也不应忽视适当的慢速练习。</div><div><br></div><div>当然,缓慢的练习无疑是快速弹奏的基础,它对快速弹奏并不急见成果,必须逐渐加快速度,尝试快速弹奏;即使这样做暂时会失去清晰性,这种损失应从以后的慢速练习中去补偿。</div><div><br></div><div>  “慢些,你就能更快”</div><div>“欲速则不达”</div><div>“宁可慢不可乱”</div><div>“慢工出细活”......</div><div>因此,所有正在学习音乐或者已经与音乐为伴的童鞋们请千万别忘记了这条经验!</div><div><br></div><div>学习乐器,慢速练习竟是如此的重要!</div><div><br></div><div><br></div><div>慢</div><div>练</div><div>最大优点</div><div><br></div><div>来得及思考 来得及准备</div><div>来得及根据视觉 听觉得到的回馈、</div><div>修正缺点和毛病。</div><div><br></div><div>目的</div><div>是让音乐能够在每个细节做到完美干净。</div><div>  </div><div>慢练中用节拍器管住速度。如学新谱,结结巴巴地快,只能得到一种混乱的音响和节奏关系。放慢速度,眼睛来得及看,手上来得及准备。</div><div><br></div><div>开始太快,欲速则不达,</div><div>而开始的慢,确是为快打好了基础,创造了条件。</div><div><br></div><div>从技巧练习来说:</div><div>技术动作的规范,要靠意识来支配和修正,这只有在较慢的速度中才能作到。</div><div>如果一开始缺乏有意识的规范要求,一旦动作形成习惯纠正就更难了。</div><div><br></div><div>1.慢些你才能更快。</div><div><br></div><div>2.慢练1遍,胜过快练10遍。</div><div><br></div><div>3.能弹得慢也是功夫。</div><div><br></div><div>4.如果慢不下来,说明控制力不够。</div><div><br></div><div>5.本来弹不慢的曲子能慢下来,就是进步。</div><div><br></div><div>6.流畅的慢胜过磕磕巴巴的快。</div><div><br></div><div>7.比原速慢一倍,才算慢练。</div><div><br></div><div>8.慢要慢得均匀、成比例地慢,不要时快时慢。</div><div><br></div><div>9.节拍器是慢练的好帮手。</div><div><br></div><div>10.慢练不在遍数多,在于精神集中。</div><div><br></div><div>11.慢练是为了让你的脑子和耳朵跟上手指。</div><div><br></div><div>12.慢练加唱,可以让脑子保持在场。</div><div><br></div><div>13.慢练容易疲劳,可以采用局部慢练、分段慢练的方式来集中精神。</div><div><br></div><div>14.慢练时也要尽量有表情。</div><div><br></div><div>15.视奏新谱,手慢脑快、少断少错,提高效率。</div><div><br></div><div>16.复习旧曲,慢多于快,防止弹“油”。</div><div><br></div><div>17.背谱慢速背,更加靠谱。</div><div>傅聪大师打过一个比方,练琴就像洗衣服:衣服穿出去很漂亮,穿久了、脏了,就要回家洗,洗干净了再穿出来,否则会越来越脏。慢练就相当于洗衣服时细细地检查,看哪里脏,就搓一搓。希望大家每件衣服都能洗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div> 教乐器的老师有两种<div>第一种,一上来就是拿着教材教弹乐曲,家长和孩子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很高兴,可是完全没有基本功。但是你不懂,老师为了迎合你,就一直这样教学。最后,去比赛的时候,看呆了评委。和别的一比较,才发现自己,演奏得有气无力。</div><div>第二种老师本着专业的态度,一开始就学基本指法,一个指法一个指法,扎实的基本功叠加上去,觉得你们基本功扎实了,再教简单的练习曲,然后乐曲等等。这个过程往往觉得很枯燥,你们没学到什么曲子。其实你们的乐感、动作、全部在枯燥的过程中提高了进步了。可是你们会怪老师进度慢,去比赛或表演的时候,横向比较后发现自己演奏的真不错,最后认可老师。业余和专业的区别,最基本的就在于老师自己对基本功重要性的掌握。所谓业余有两种理解,其一是程度很业余(浅),其二是奏法很业余(不规范)。你愿意选择哪种呢???记住:基本功好可以走一辈子!!!</div> <h3>音乐,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美好的产物之一,</h3><div>不但造福于生活,更在多方面促进学习演奏者的身心健康。</div><div>更更重要的是,学习音乐的人优点很多,是结交益友的不二选择~</div><div>最后这点,你不会才知道吧?</div><div>看看以下这些优点,你身边学习音乐的人都中了几条?</div><div>五条以上就请果断珍惜他一生吧!</div><div> </div><div>他们等得了,有耐心</div><div>学音乐的人需要很多日常练习,少则一个小时,多则几个小时,最是坐得住、站得稳。而这也养成了他们等得了、有耐心的好习惯。迟到了?不怕,等你!事情复杂?不怕,一点一点慢慢做好~<br></div><div> </div><div>他们做事细心认真</div><div>细心认真是必须的,不仔细的话曲谱上的那些术语根本分不清楚……ff和f要有区分,p和pp要处理的不一样,谱面密密麻麻,要弹奏的准确优美,不细心的话怎能胜任!</div><div><br></div><div> 他们懂得欣赏</div><div>学音乐的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艺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古典啦、现代啦、流行啦~就连动漫游戏和摇滚,说不定也能赏上一赏。音乐艺术广博万千,没有欣赏的眼光,还怎么能够爱得下去呢?讲真,就算是绘画艺术,学音乐的人或许也不在话下~</div><div> </div><div>他们有时很浪漫</div><div>音乐的浪漫气质,从学习乐曲开始熏陶,从古典到现代,浪漫气息从未停止。一花一木,一水一山,都能让他们联想到故事,创作出曲子~那描绘万千的意境中,满满的都是诗人般的浪漫啊~</div><div> </div><div>他们玩起来尽兴</div><div>“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说的就是学音乐的人,音乐情绪所到之处,便是音乐人情绪所到之处。该沉静的时候沉静,该放纵的时候也绝不犹豫。与他们做朋友,玩耍起来一定很high~</div><div> </div><div>他们更懂得珍惜</div><div>每一次学习机会是弥足珍贵的,每一次登台机会都是来之不易的。付出的比别人多,心酸尝得就比比人多。都说艰难困苦会让一个人成长,学音乐的人深知珍惜的重要与不易。<br></div><div> </div><div>他们有品位会打扮</div><div>音乐艺术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对美的欣赏会从乐器乐曲影响到自身。这个不用我说,看看学校里音乐艺术专业的同学,大家马上就明白了~</div><div> </div><div>他们做人谦卑</div><div>音乐的学习永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古到今有太多奇才和名曲,高峰永攀不止。所以学音乐的人更能明白自身的定位,他们不会为一时的成绩而骄傲,更会为以后的目标而谦卑学习。这一点,如果你有学习各种古典的中西方乐器的朋友,是不是觉得尤其明显呢?</div><div><br></div><div>他们有理想懂努力</div><div>音乐的学习是不易的,日复一日的练习和始终不敢怠慢的刻苦是必须的,不懂努力没有目标的人,是无法一直坚持学习下来的。那些演奏了一辈子乐器的人,从没有一刻是敢怠慢练习的,因为他们明白,技艺一日不练,就有退化的可能。</div><div> </div><div>他们富有创造力</div><div>音乐艺术的活跃和开花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学习音乐的人的思维往往也更加活跃,他们富创造力,他们朝气蓬勃,就算在平淡枯燥的日常中,他们也能发现不一样的存在。他们天生就是设计师,说不定自家装修还能出谋划策~</div><div> </div><div>他们善于思考</div><div>能分析作品,能揣摩演唱,能洞察表情,还能编排演出,这锻炼的是什么?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线性思维,到和声思维,应有尽有啊~对乐曲的学习让他们养成遇事先思考的好习惯,可谓十分靠谱!</div><div><br></div><div>他们自带气质和内涵</div><div>都说音乐会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和内涵,尤其是从小学习的,更是明显。弹着钢琴的人让人觉得高贵,拉着小提琴的人让人觉得优雅,而弹着琵琶的小姐姐自带三分妩媚,弹着古琴的又典雅无比。就算你没被他们日常的身影帅到,也一定被他们演奏时的身姿迷倒过~</div><div> </div><div>他们个性鲜明</div><div>巴洛克的华贵,古典主义的均匀,浪漫主义的个性,表现主义的夸张,音乐人早已去粗取精,潜移默化于自身,形成了独具艺术气质的人格。学音乐的人经常让人觉得独具魅力,就是因为他们个性鲜明,且多姿多彩~</div><div> </div><div>他们比别人更能看到世界的美丽</div><div>常常沉静在音乐的意境中,感受过各种细腻的表达,也接触着各种经历的作曲家。足不出户,却通过音乐游遍了大千世界。学音乐的人情感更加细腻,也更能看到世界的美丽,他们会将小小的快乐放大,带你感受生活的更多美景。</div><div><br></div><div>他们都有一颗纯洁的心灵</div><div>音乐艺术充满了爱与圣洁,经过这样日复一日的陶冶,学音乐的人怎么会没有一颗纯洁的心灵?</div> <h3>《葫芦丝簧片的韧性与音色的关系》(作者:傣乡恋)<br></h3><div> </div><div> 葫芦丝(含巴乌) 的簧片韧性好,其音色就柔;葫芦丝的簧片韧性差,其音色就硬。</div><div> 簧片一弯就断,韧性差,如同木条。簧片弯到两端相接触还不断,同时还能弹回恢复原来状态,则韧性好,如同竹条。</div><div> 我初步认为和猜测,韧性好的簧片振动产生的声波,与韧性差的簧片的声波是不一样的。韧性差的簧片振动较单一,象机械运动。而韧性好的簧片振动就复杂些,产生混合性声波,与韧性差簧片的声波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木条和竹条模仿簧舌振动来快速上下晃动木条和竹条,会发现它们二者的运动状态、轨迹是不一样的。(参见说明图示)</div><h3> 目前状况下,葫芦丝中也就精制的傣味葫芦丝簧片韧性好,发出柔美的声音。竹簧片葫芦丝也能发出柔美的声音,但由于音量小、寿命短而被弃用。也有价格很贵的金属韧性也好,在目前葫芦丝售价不高的情况下暂不启用。</h3> <h3>葫芦丝公益推广人士-张影视</h3><h3>张影视热爱葫芦丝,志在公益宣传推广葫芦丝!</h3><h3>张影视 微信 YXZZHN0000 QQ号 358375591</h3>

葫芦丝

乐器

演奏

制作

巴乌

云南

民族

龚家铭

独奏

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