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七天五晚旅游~第三天下午彼得堡要塞等(2017-2-25)

百年皖酒

<h3>彼得堡罗要塞</h3><h3>它是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建造的,目的是为监控涅瓦河上的船只,同瑞典争夺出海口。从这里可以经芬兰湾到波罗的海,抵大西洋。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河右岸,该要塞1703年5月27日(旧俄历16日)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开始在涅瓦河岸修筑这座多角型的碉堡,与圣彼得堡市同龄。要塞的建设使役了大量的瑞典俘虏及农奴,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耗时约半年才完成了木造要塞的工程。至1906年,为使要塞得到进一步加固,开始修筑石墙,但从军事上说要塞它并未取得实际效果,从政治上说由于收监政治犯,反使它背负着俄罗斯沉重历史阴影。</h3> 去要塞路上看到有一座红色的、马蹄形建筑--炮兵、工程兵、通讯兵博物馆。有各种大炮展示。可看出圣彼得堡是有它历史蕴藏的,这个民族真是‘’战斗的民族‘’。</h3><h3><br></h3> <h3>远眺要塞。</h3> <h3>这是海军教堂,也叫金星蓝顶教堂。还真挺符合它的外表的。海军教堂,当然应该有军事装备了。</h3> <h3>教堂附近还有一根巨大的柱子。导游告诉说,这是"俄土战争纪念碑"柱。注意看,上面都镶嵌着炮或炮弹。这是俄国战胜土耳其后把收缴的武器拿来做的纪念碑。</h3><h3>  历史上俄罗斯与土耳其曾有过10次战争,这是指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此外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也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这样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明白了吧,怪不得俄土两家有解不开的冤仇呢)。</h3> <h3>大巴沿涅瓦河岸行驶,导游说这艘帆船每年海军学校学员都要随它出海巡航学习训练。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海军的主要港口和基地,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就在这里。</h3> <h3>裸露在冰面上的鉄锚不知有什么典故。</h3> <h3>涅瓦河结了厚厚的冰。</h3> <h3>过了这木桥就是要塞。</h3> <h3>古堡的墙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h3> <h3>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硬币就是在这制造的)、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h3> 大教堂的钟楼高122米,现除了电视台恐仍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这座细高的金色尖顶显得鹤立鸡群,顶上一尊飞翔的天使,手拥十字架向城市祝福。</h3><h3>  导游说,关于这个塔尖还有个故事。有次塔尖上的十字架坏了,女皇召募工匠,有个勇敢的乌克兰小伙儿,爬上去修好了。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赏个金杯,走到哪儿都能免费喝伏特加(好像李白也有类似传说,唐明皇‘’赐金还山‘’就有一个御赐金杯,走哪儿都能免费喝酒),后来金杯丢了,小伙儿要女皇补发一个,女皇干脆在他脖子纹上御旨,走哪儿只要指指脖子就能喝酒。</h3> <h3>这是从网上下载的图。</h3> 教堂内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许多大公也附葬于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遗骸也安葬于这里。</h3><h3><br></h3><h3><br></h3> <h3>这二幅教堂内景图下载于网络。</h3> <h3>这是1998年移葬进来的尼古拉二世棺。</h3> <h3>要塞军人塑像。</h3> <h3>要塞监牢,过去可进去参观,现在不允许了。</h3> <h3>要塞军队房舍。</h3> <h3>在各景点常看到俄罗斯的孩子玩滑雪。历史上拿破伦扩张一路打到莫斯科,结果在莫斯科被库图佐夫击败一直追杀到巴黎,就是巴黎公鸡们经不住寒冷,而俄罗斯人从小就不畏冰雪。</h3> <h3>服刑犯人的塑像。枷锁三个洞一排,想必人在上是很难受的,不像我们古时候给犯人用的,头洞在上,手洞在下,这点看,祖上刑法有人性。</h3> <h3>在上刑的犯人塑像。</h3> <h3>要塞中还有6座棱堡及其他军事设施。3座面对涅瓦河,3座面对克龙维尔克海峡。棱堡中有300门大炮。从18世纪起,每日中午12时,纳富什金棱堡的大炮就射出一发空爆弹,向全城居民报时,这一习俗流传至今,但是我们没遇上。<br></h3> <h3>门楣上俄语意思是"什么展览之类",这是回来‘’百度‘’查的,当时来不及了没进去。</h3> <h3>要塞南门即涅瓦河门内面。</h3> <h3>透过大门看到涅瓦河对岸。</h3> <h3>城堡南门(涅瓦河门)通道墙上有发水各年份1824,1924,1975年水位。</h3> 要塞南门涅瓦门外面。</h3><h3>大门构造简洁而庄重,四柱式门廊上方连着三角楣饰,门前的花岗岩码头与南门、要塞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要塞建筑群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民间,这座大门被称为“死亡之门”--关押在要塞中的死囚从这里登船被带往远在城外的刑场。</h3><h3><br></h3><h3>  </h3> <h3>我们从要塞的南门(涅瓦门)走出去,来到涅瓦河岸,回首能更清晰地看到古堡的城墙,真正是"金城汤池",易守难攻。</h3> <h3>站在花岗岩码头上,向东可以看到国王棱堡以及横跨涅瓦河的圣三一桥。</h3> <h3>我们走下港口台阶眼前景象完全打开了,整个心灵都被震撼了!涅瓦河被上帝之手轻轻拂平结了厚厚的冰,冰面上白雪皑皑又象是铺了层雪毯,呈现出冰魂素魄般的圣洁,要塞就轰然矗立在这天地之间,云层在落日处开了窗口,一切皆是安排的如此之妙。</h3> <h3>此时此刻我站在涅瓦河上。</h3> <h3>要塞在1717年失去了军事意义,成了国家监狱,它宽厚的墙壁里筑有许多暗炮台,以及阴沉、寒冷的单人囚室。从长长的在押犯人名单中,可以找到许多名人的名字:拉吉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等。1887年,列宁的哥哥亚-乌里扬诺夫试图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要塞中被杀害,年仅21岁。</h3><h3>当年彼得大帝把反对他改革的姐姐索菲亚公主囚禁在要塞的半地下屋子里面,即照片中看到的窗户下面两道竖立的“窗口”内的房间,有一幅画就是讲这段故事,且涅瓦河发大水,河水漫进了公主的囚室。(一说是囚禁在新圣母修道院)<br></h3> <h3>‘’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篇高尔基散文诗,就是在彼得保罗要塞囚牢里创作的,透过铁窗的他也许看到了傲翔的海燕,但窗外却不是海,而是圣彼得堡的母亲河--涅瓦河。</h3> <h3>向西可见纳雷什金棱堡及远端的伊萨克大教堂。<br></h3> <h3>纳雷什金棱堡上修筑了信号塔,并插上旗帜,塔楼上的大炮于每天中午12时准时开炮为居民报时。</h3> 涅瓦河宽400到600米。深24米(中国极少如此水量的城中河),涅瓦河上有许多座桥晚上能打开,便于通航。开桥的景观非常漂亮,可惜我们无法欣赏到。<br></h3><h3><br></h3> <h3>圣彼得堡的天气时晴时阴,有人形容它是男人的心,女人的脸,老变。</h3> <h3>老夫聊发少年狂。</h3> <h3>夫唱妇随。</h3> <h3>我们‘’旅游出行单‘’规定圣彼得堡要塞游览40分钟以内,很快时间就过去了,下个项目游览阿芙乐尔巡洋舰。这个项目‘’旅游出行单‘’不包含,是导游送我们的。</h3> 1948年根据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的决定,巡洋舰被作为军舰博物馆,永久地固定在涅瓦河上。近百年后的今天,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威武英姿依旧。</h3><h3>目前,该舰被政府移交给纳希莫夫海军学校。该博物馆除了军舰本身外,还有500余件与该舰光荣历史有关的文件和物品。</h3> <h3>阿芙乐尔巡洋舰一声炮响产生了苏维埃政权,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乌拉!</h3> <h3>扮着"苏联红军"的老哥和身着中世纪服饰的俄罗斯人,与他们合影三四百卢布。</h3><h3> </h3><h3> </h3><h3>  </h3> <h3>今天的定点购物中心,导游刚才额外带我们外观了阿芙乐尔巡洋舰是让大家在这家琥珀店多开心点,老婆买个孔雀石挂件,杨豪买了俄罗斯的紫金戒指,团里许多人都买了各种东西,皆大欢喜!</h3> <h3>‘’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我们结束了一天全部游览项目。</h3> <h3>晚餐飯店。</h3> <h3>飯店附近的24小时超市。</h3> <h3>以下是去彼得堡要塞一路上的街景。</h3> <h3>圣彼得堡的大部分景点围绕着涅瓦河,想不到现又绕到冬宫广场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