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回乡散记

孤舟簑笠翁

<h1>“<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i></b></h1><h1>清明节前的周末,持续了一个月的阴雨天终于放晴,抖落一身的湿气,乡友们相约驱车前往华容。华容挂清明比其他地方要早半个月,春分过后就有人开始上山了,甚至更早。乡下对这个也还讲究,“正三五七九(农历),冇事不到坟山里走”,意思是清明节如果在农历三月,就不能当月挂,只能提前挂在农历二月。如今祭祖活动越来越被重视,清明时节成为寓外乡友必回家的季节,餐馆爆满、宾馆紧张、交通拥堵成为常态。</h1><p class="ql-block"><br></p> <h1>老家青雀村,湖南华容县西南边陲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农业村,藕池河东支以南,去年已经合并到隔壁六合村。村已并,名还在。青雀的来历,没有权威解释和考证,应是与鸟有关,一说早些年挖渠道的时候,突然从石缝飞出一只青鸟,一说一只黄雀衔玉而来,停留在此很久,青鸟即黄雀,故名青雀。青鸟,幸福使者,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云:“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李商隐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句。青鸟,吉祥快乐之鸟。冰心 《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青雀这名取得好,福佑全村,这里虽然没有出过什么达官贵人,但也清吉平安,民风淳朴。青雀剅(lou)电排站还在,修三峡大坝后,电排发挥作用的时候不多了。青雀村隶属操军镇。操军,顾名思义,操练军队,据说是岳飞镇压杨幺起义时操练军队的地方,华容还有插旗镇,大抵也是如此。</h1> <h1><i><font color="#808080">春风十里,不如青雀片片油菜花海。<br></font></i><i><font color="#808080">桃红柳绿,难掩清明时节油菜花香。</font></i></h1> <h1>家乡并不完美,但不缺少美。<b><i>这里美丽乡村的打造投入不多,但美丽乡村的生态底色很厚。</i></b>站在10米高大堤上,看村里万亩油菜花海,震撼无比。平原的油菜花和婺源、罗坪等山区油菜花相比,应该说是各具风姿,橙黄晃眼,炫目醉人。</h1> <h1>老屋旁边有一条几米宽的灌溉小渠,我们称为小沟,组上十几户人家都伴渠道而住。70年代,还没有打井,家家户户生活用水都取自这条小渠。小沟水不深,小孩游泳、摸鱼都在这条沟里,我们那些狗趴式游泳即“打刨秋”都是在这里练成的。村到组的水泥路2015年终于集资建好。过去几十年来,“落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这里的农民没有少受苦。我做小孩的时候,经常打赤脚走在这条泥泞路上,虽然大人交代要走边上草皮,还要用脚趾勾住地面,仍然绊高子不少。那时家里条件很差,全家一双套鞋补了又补,轮着穿,穿到补巴搭补巴实在没法补了才丢,旧套鞋皮子还可剪下来补鞋再用。套鞋烂了没来得及补时,就垫稻草到套鞋里面防水,一天下来,套鞋往往漏水,鞋里的脚趾都泡得发白了。那时每家都有自制的补套鞋工具,一瓶胶水,一个锉子就可补鞋了。锉子是用一个旧手电筒外壳打孔,包在一个木棍上制成。</h1> <h1>下了一个月的雨,寒气还很重,难得的一个大太阳天气,农民伯伯趁天晴已经撸起裤脚下田了,开始整秧田、撒播。家里人说,现在种田很轻松,只种一季稻,除种秧、看水等活需要人工完成外,都是机械化操作,不要插秧、扯草等,也不要搞“双抢”,坐在家里收谷子或者数票子。说是说数票子,其实现在谷贱伤农。一季稻按亩产1500斤、135元/担来算,每亩毛收入2000元,除去化肥、农药、工钱成本后,所得很少,相比打工或其他劳务,一亩农田一年的收入不及打工一个月,所以没人愿意种田。<br>双抢,那是华容农村60后70后记忆中最苦最累的活。所谓双抢,即抢收抢种,收完早谷种晚稻。一年中最热的半个月时间内,起早贪黑,直不起腰,高强度劳动。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天气,中午时分滚烫的农田要抻脚进去都很难,在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晒得屁眼出绿烟”的时节里,十几亩田的任务,一场“双抢”下来,头泡眼肿,手脚指发烂……。<br>其时,还一件事也让人记忆深刻,回味苦涩,那就是还公粮。双抢的感觉是累,还粮的回忆是痛,心里痛。上交任务重、村里催得紧、粮站人员拽,这些足以让你咬牙切齿。湖区早稻产量低,四五百斤一亩,每亩上交四百多斤,口粮都不剩一粒,收晚稻之前,许多负担较重的人家,只能靠借粮度日。粮管站的工作人员那更是拽味,不是要你把谷晒干,就是要你用风车再吹干净些。粮管站的坪里一派繁忙,农民伯伯拖着粮站工作人员的袖子,递上痨瘪的被汗水浸湿了的香烟,求着他们验收谷子。仓库里谷堆有十几米高,劳力不好的老农要挑一百多斤的担子爬上去还真不容易,那个辛苦,一言难尽,只有经历过见识过的人才能体会。搞双抢和还公粮的苦,正如近邻湖北监利李昌平先生写的“<i>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i>。如今种田这些苦痛都已不复存在,现在实行现代农业,种田有补贴,不用上交,一年有三分之二的农闲时间。经常有人问我少年时期读书怎么那么自觉那么发狠,我想上述也许是原因之一。</h1><h3><br></h3> <h1>大望坛庙,由村民和寓外乡友近年集资捐建,属于没有在宗教部门审批的农村小庙。农村年纪大的特别是农村妇女,有个小病痛,常来这里拜菩萨,求茶问医,据说也有运气好的,菩萨显灵,把病治好了,特别是什么小孩晚上哭闹、受了惊吓之类,求了菩萨后一夜睡到大天光。庙里住持是一位八十岁的老奶奶,以前喜欢搞点迷信活动,过去在自己家里时有点香火,村里群众干脆把她请到庙里来了。也还奇怪,自从来了庙里,可能因为清净无忧,适合清修,老奶奶容光焕发,鹤发童颜,精神极好,信众不少。</h1> <h1>到长沙读中专之前,我就读的留仙中学还在,这些年因为生源不足,已经改成小学。时势变迁,学校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荣之象,同学说用衰落破败四个字形容也不为过,我不敢苟同。旧貌已失,希望还在。说不定哪天教育部门实行农村中小学校规划改革时,重整河山不是不可能。留仙中学过去也确实有过辉煌,我读书的那一届,考起了十个中专生,在全县农村中学排在首位。八十年代末,初中尖子生考中专跳出农门,既是荣耀,也是无奈。说他荣耀和无奈,都是因为家里穷,考起中专可以解决饭碗问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选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在当时看是必然,现在看也不后悔。只要你说是八十年代的中专生,而且是初中考起的,一定会有人点赞,而不是自卑。我始终是这么看的,出生虽然无法选择,未来是可以改变的。</h1> <h1>南宋公路(南岳庙——宋市)边的一条小渠,没有名字,俗称哑河子。河的一侧是南宋公路,连接两个乡镇,估计有十五公里长,沿途有十来个村。村民沿路而居,来往车辆较多,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河的一侧栽有笔直的杉树,绵延十几公里,夏天绿树成荫,也还适合骑行。前些年全部砍了,好可惜。如今个体户承包了这段路,栽上了造纸用的杨树,没有以前遮阴了。</h1> <h1>藕池河,操军镇人民的母亲河。青雀村就在藕池河东支的南堤,堤下是几万亩的垸子,六合垸、砚溪垸、复兴垸等,老家一直就住在垸中间,发大水时搞过几回惊险的。据说1954年发大水这里倒了垸,1998年大水溃堤在这条河的东尾子上注市镇、团洲镇。儿时的记忆中,年年发大水,年年担惊受怕,年年也搞冬修,一上堤就是个把月。冬修水利往往也是年轻壮劳力凑热闹的时候,一个乡的所有劳力都要出工,上万人集中挑堤,各种故事、各种笑话都有发生,场面蔚为壮观。修三峡后,现在水涨不起来,堤面已经打了水泥路,防洪大堤成了农村重要的交通公路,堤边也修了很多新房别墅,农民沿堤而住,不再担惊受怕。<br><br>藕池河对面就是宋市镇,是操军几个村的村民最近的购物集市。没有轮渡的那些年,曾经是人力木筏子摆渡,后来是柴油机帆船,那时过渡也是一个担惊受怕的事情,特别是涨大水时,水流湍急,筏子摇摆不定,担心船主掌舵不行,怕掉到河里去。记忆中那时人过渡收费五分钱,熟人或小孩不收钱,现在车过渡已经涨到了五元。<br>宋市集镇其实就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墟场,对垸子里的人来说,到镇上就算上了街。过年过节打货的、买菜卖菜的比较多。摊贩早上来得很早,把整个街心挤得水泄不通,显得很是繁荣,早上五点开始持续到九点,人群才逐渐散去。现在年过八旬的父母住在这条街上,买东买西也还方便,也习惯了这里早上五点开始的喧闹。<br>改革开放、城镇化发展,这里变化也很大,最大的变化是人的观念的变化。老人们“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愿望已经实现,移动电话、快递、微信也用得灰溜溜的顺。在家以耕种为主业的中年人,不再起早贪黑,日子过得自在悠闲,早上一般在小镇的馆子里点两碟小卤,咪二两早酒,坐上两三小时,再骑个电动车回家干活。80后90后年轻人已经不屑于住在乡下的楼房,一般在县城置有房产,图个购物、娱乐方便,家庭聚会选择在城里操办,场面更加客气和热闹。</h1> <h1>操军镇与宋市墟场相邻,藕池河相隔。藕池河宋市渡口是操军十几个村的乡邻去华容县城上街的必经之路,过去这里年年筑坝,现在已改成固定轮渡。年年汛期,坝都会冲垮,年年冬修时又再筑起。过去坝上买甘蔗、荸荠的很多,甘蔗只要五分钱一截。一个木提桶,上面摆着削好皮的一截截甘蔗,像花棍一般,整整齐齐,边上扎一个甘蔗架。摊主们沿河堤一字排开,成为一道风景。<br>过去的交通很不发达。家庭没有汽车的年代,从长沙到华容到家里,要转好几趟车变换几种交通工具,火车、大巴汽车、中巴、摩托都用上。八十年代末,我在长沙读书时,从长沙到华容乡下的老家,路途顺利的情况下要大半天,否则要一整天时间。早上从长沙坐绿皮火车到岳阳,火车站下车转岳阳汽车站,坐汽车过洞庭湖轮渡,碰上极端天气,排队等轮渡一两个小时是常态。坐汽车到华容时已经是下午,此时华容到镇上的汽车就不多了,到了镇上再喊个摩的回家,基本能赶上晚饭。如今开车走京珠、杭瑞高速,三个半小时到家。今年底京珠连杭瑞的洞庭大桥修好后,“天堑变通途”,不经过岳阳城区,回家的路将更快更通畅。</h1><h3><br></h3> <h1>华容是农业大县,从现代农业到农业供给侧改革都走在前列。位于人民南路的“<b>三荷园</b>”农庄,就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示范。农庄离县城10公里,宽阔的沥青油路直达。占地上千亩,周末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停车场停了很多湘A牌照的车,这里比长沙的五星级农庄环境更好,更有特色。他们自己这样本色地推广:<br>“<i>能深入骨髓的改变一个人,<br>恰如栖居在华容的三荷园生态农庄。<br>有葱郁的树林,有悠闲的风光,<br>有慵懒的晨光,有惊艳的万丈霞光,<br>也有车水马龙和万家灯火。<br>哪怕只是坐在这里<br>也能感受到别处不一样的风景,<br>花开鸟鸣,田园风光。<br>不仅将大美风景尽收眼底,<br>也让慵懒的阳光洒进你心中每个角落。”</i><br>我来了以后的感受,确实如此——这是一个精致、诗意的农庄。或许是因为农庄挂了多副书法作品的原因,我比较喜欢这里。农庄由我省著名书法家何满宗所题,大厅、廊道、包厢布置了朋友何朝阳的多副作品,显得有人文气息。</h1> <h1>华容的油菜薹茎粗壮,高180cm以上,站在花丛间几乎没过头顶。长苗的时候就很茂盛,抽薹开花时期更是耀眼,菜籽颗大,应该产量不低,亩产300斤以上。记得九十年代都是种的什么稀树油菜,现在是什么品种没去考察。</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菜花》</i></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  --清·乾隆</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i></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菜花》</i></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凌寒冒雪几经霜,一沐春风万顷黄。</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映带斜阳金满眼,英残骨碎籽犹香。</i></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宿新市徐公店》</i></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杨万里</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i></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七绝·油菜花</i></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  桃花落尽菜花黄,招引蜂蝶伴舞忙。</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  醉是夕阳西下景,田间楚楚泛金光。</i></div> <h1>清明时节,春天的力量,焕发勃勃生机,田间各种蔬菜野菜涨势很猛。油菜、豌豆、莴笋、藜蒿、大蒜、芫荽菜、芥菜和地菜、三叶草、酢酱草、苜蓿草、蛇霉、胡葱、鬼打伞等,路边田边,到处都是,长得很高。<br>记忆中的儿时,这个时节紫云英开花了,很漂亮。我们称紫云英为红花紫,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写到,“紫云英俗称草紫,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连接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若蝴蝶,又如雏鸡,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百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红花籽田里也是蛇晒太阳的好地方。农历三月份,红花籽老的时候,田里也还暖和,时常能看到青竹飙爬来爬去,很是活跃。青蛇飙和水蛇属于无毒蛇,胆子大的小孩一般用手直接抓尾巴,提起来甩几圈,蛇马上就范了,据说如此一甩把蛇骨头甩散了,无从考证。<br>记忆中的儿时,这是蒯猪菜的好时候。有些野菜是不能做猪菜的,我们那时的一群小伙伴都是认菜的高手,没一个菜鸟。灰灰菜、鬼打伞、蛇霉、三叶草等是不能做猪菜的,苜蓿草有酸味,可入药,但猪不吃。这时是构树疯长的时候,阴子山里到处都是,构树叶茎有白浆,是最好的猪菜。鬼打伞也冒白浆,搞到皮肤上很痒。蛇霉果子像小一点的草莓,应该是能吃的,据说蛇经常朝蛇霉叶上吐信子和口水,小伙都不敢吃了。</h1> <h1><i>在阡陌间穿越,身边的蚕豆花,长势茂盛,蜂拥蝶舞,仿佛无数双眼睛看着你,置身美丽的画中,倍感愉悦。</i></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