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民宿引发的思考

依风no1

<h3>择日于阳朔溜达了一圈,不为风景,只为民宿。虽只有四天时间,无法做到更全面地了解,但多少有些感悟。被评为2016年中国十大民宿示范县的阳朔,在全国的民宿业态中应该是可以作为典型代表的。</h3> <h3>当然,这十个示范县里还包括了非常热门的浙江德清、桐庐,江西上饶,云南澜沧,安徽歙县,福建建阳,湖南凤凰等地。</h3> <h3>距离上一次到阳朔已有八年时间,再次来到此处,不得不感叹物非人非!遇龙河的河水不复清澈,两岸的自然风光也被人为的景观设施和各种酒店民宿取代。据当地人说,阳朔的各类住宿场所已达5000多家!这对于年游客1300万人次的总量来说,已达到超饱和的状态,再加上淡旺季的不均衡,很多民宿便处于亏损的状态。</h3> <h3>一边是政府大力鼓励上马民宿项目,优惠政策频出,人们纷纷加入这个“诗和远方”的事业,另一边却是大量的民宿难以为继。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不仅是阳朔,在其他的示范县也大抵如此,甚至许多业内人士纷纷感叹民宿业面临崩溃和重新洗盘。很多人把这种现象归咎为经济的不景气,或是政府的不当参与造成的干扰。但个人认为,这两者虽为因素之一,但造成民宿目前之窘境的根本原因,还是大部分民宿的从业人员并未厘清民宿的真正本质,一哄而上,从而重蹈星级酒店快速低质发展的窠臼,加剧了行业的结构性矛盾。</h3> <h3>阳朔自封“民宿”的,有以下几类:</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以“一镜山房”为代表。“一镜山房”背面依山,前有开阔的视野及山景,周边环境及景观俱佳。内部装饰中西混搭,所有地面及饰面大量采用昂贵的船木,一应用品皆显现出高端品质,房间面积达60平米左右。如此超五星级的装修,价格亦颇为合理,仅在600元至1000元之间。尽管如此,此地却少人问津,冷冷清清,联排的4栋5层楼内皆空无一人。</div> <h3>究其原因,“一镜山房”的定位根本算不上是民宿,其本质就是一家风景优美的星级酒店而已,从建筑外形到内部装饰,都没能体现当地的人文特色。试想这样一个可以出现在任何城市任何地方的星级酒店,如何能吸引那些想要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游客?它的竞品对象仍然是那些大家早已熟知的酒店,一个与其他酒店没有太多差异化的产品,又如何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它的性价比虽高,但这样的价格锁定的是高端客户,而高端客户所需要的产品稀缺性,独特性,私密性,以及个性服务,在这里都无法满足,那支撑它盈利的客户群体从何而来?!这种愈演愈烈,一味追求硬件奢华之风的所谓“民宿”是目前行业内出现的最大问题,属于方向性的偏差,而尤以江浙地区最甚。高成本的投入及高昂的运营成本会让它们在第一轮洗牌中最先倒下,毫无悬念。当然,老板另有它业做资源互补,或是以圈地、洗钱为目的的,可另当别论。</h3> <h3>二、以“水云阁”为代表。这是一家连锁店,虽各店名称不同(我们看到另一家店的名称是“红楼梦”),但形式都一样。它的选址会更重视便利性和人流量,而轻环境和景致,大都在人流较集中的地方或路旁。建筑形式是新建楼房,加黑瓦飞檐,雕门画梁的中式元素,配有小型的山水园林,内部装修亦是中式风格,房间约十五平米大小,价格为300多元。有外国人在此流连,看得出出房率还算可以。但个人认为它仍算不上是真正的民宿,它的定位应该是中式特色便捷连锁酒店,它的竞品对象仍是便捷酒店,竞争套路也就是装修和价格。</h3> <h3>连锁经营是现在所谓“民宿”出现的第二大问题。因为要应对不断升级的硬件投入及低价策略造成的利润空间压缩,就需要依靠规模化来增加产能,并实现资源互补,降低成本。然而要实现规模化的连锁经营,就必定需要通过标准化,流程化进行管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文化元素都成了贴在墙上,放在角落的标签,它缺乏与日常生活对接的鲜活度;服务的标准化和流程化,更缺乏与情感连接的温度。在这里,“人文”成了被贩卖的伪情怀。虽然现在能凭借中式的装修风格和较低的价格暂时领先,但这种模式的拷贝门槛太低,未来势必还是会陷入硬件的不断升级以及价格战中,万劫不复。</h3> <h3>三、以“泊艾”为代表。“泊艾”的选址在人流量集中之地,并依据原民居的青砖瓦房而建,不改建筑的原本面貌。内部为中式装修,每个细节都出手不凡,颇有日式传统风貌。从房屋格局到饰品、灯光、绿植的完美配合,无不体现出主人审美的高品位,而它的房价自然也不低,达两千多元一天。为了吸引高端客户,他们采用以“艾草养生”为主题的经营方式,提供食疗、艾灸、汤泡、熏蒸等系列养生服务。“泊艾”同样有类似的连锁店,但每个店的名称不同,经营的主题也不同,便于挖掘客户的不同需求,以不断地重复产生价值。</h3> <h3>不得不说,本人很喜欢这家店,从设计装修到经营方式,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它的定位实质是“养生会所”,而非“民宿”。它应该会有未来,但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了。</h3> <h3>同样性质的,还有一家隐匿于山中的“禅居团圆客栈”,以“瑜伽”养生为主题。它的目标群体定位应该是都市白领,主要依靠接团队活动的方式经营。</h3> <h3>民宿的从业者,除了“情怀”以外,还必须拥有自我生存的资本,这是非常现实的。因此,民宿经营模式的不清晰,应该是行业出现的第三大问题。个人认为,民宿亦不同于会所,它应该有自己特色的经营模式。</h3> <h3>四、以“格格树”为代表。是由一对荷兰夫妻于2007年开办的,他们租下当地6户人家20多间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进行改造,保留了典型的旧时桂北民居的风格,青瓦黄泥墙,圆月拱门,内部装修则是欧洲乡村情调,主要经营项目是餐饮和住宿。自开业以来,一直门庭若市,每月接待客人数百人,年利润100万。</h3> <h3>类似的还有一个德国人于2014年开办的“老宅院”,房屋建筑是三栋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青砖大院,由当年的武状元所建。装修完全保留当地的风格及岁月的痕迹,青砖黑瓦,飞檐画栋,坡屋面、马头墙、雕窗花,历史韵味十足。房里的各种摆设都取自当地居民的日常用品,如何摆放?摆什么?也都按照当地的生活习惯而定。这也是唯一一家可以牛逼到拒绝客人上门,只接受网上预定的店。</h3> <h3>应该说,这两家店是我所看到的阳朔住宿类行业中,最接近“民宿”的。那究竟该如何定义民宿?民宿的要素、特点和作用是什么?目标群体是谁?经营模式又该怎样?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帮助我们确定民宿在相关类型的行业系统定位中的明确位置和界限,把民宿和宾馆酒店、会所、客栈、农家乐区分开来,找到民宿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方向。</h3> <h3>民宿最早起源于英国,六十年代初期,英国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民宿,采用B&amp;B(Bed and Breakfast)的经营方式,属于家庭式的招待,后开始在日本、台湾兴起。台湾“民宿管理办法”(2001)对民宿的定义为:“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此定义诠释了民宿有别于传统的宾馆旅店,它应该有个性化的非标准服务,有良好的在地体验,契合当地文化,追求人文情怀。虽不一定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正是它的平民化、平价化、亲民化,使得民宿风潮渐热。</h3> <h3>民宿分城市民宿和乡村民宿两种,因主体消费人群为城市人群,所以一般都是以乡村民宿为主。个人认为一家真正的民宿,应该有以下要素:</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建筑形式:应充分尊重当地民居的传统建筑形式,保留建筑的地域性风貌。如:江浙地区“前街后河,河街围绕”的厅井式民居,造型精致,空间层次丰富,粉墙照影,蠡窗映波;徽派民居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门罩屋翎、斗拱飞檐上精雕细镂;湘西黔东苗家的干栏式建筑,及穿斗式木质结构吊脚楼;粤派民居则有着明显多元文化兼容的特色,以三间两廊联扩成多进多路的院落,布局紧凑实用。夸大镬耳造型,漏窗花墙,四角翘起,轻巧瑰丽,并形成亭台阁楼,堂倌轩榭,桥廊山水相得益彰的精巧造型组合;还有京派的四合院,闽派的土楼等等……所有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式,都是当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的地貌特征、雨水日照情况、经济发展模式、生活习惯等因素而形成的,因此都具有鲜明的当地文化特色。同时,还要因地制宜,使用当地的天然材料,打造原生态的居住环境。如果是在旧房子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则应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留原房屋的原始形态,保留它的历史沧桑感。</div> <h3>2、装修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现在的人们对于居住舒适的要求,对房屋的采光,水电,采暖,通讯等设施进行改善,提供舒适的床品及方便使用的卫生间;另一方面,也应该根据当地的生活习俗,尽量保持房屋原有的使用格局,并使用当地人们惯用的日常生活用品,让这些人文的元素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体验中鲜活起来。</h3> <h3>当然,如何让这些被淹没的平常生活中的大俗的东西变得大雅?是非常考验民宿主人的审美功力的。大到一个木柜,桌椅,小到一个陶罐、一根烂木头、一个竹篓……这些老旧的东西可以帮我们还原一个又一个的昔日生活场景,也还原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只要用心,都能焕发出它们特有的美感,将被这个时代忽略的价值重新带回生活。也由此可见,一个充分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并有着极高审美格局的设计师,对于一家民宿的成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设计一个民宿,不是简单的设计一栋房子,而是设计一种生活形态。特别是在原本就有旧民居的情况下,设计并非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h3> <h3>3、经营模式:首先,民宿应该是一种鲜活的生活方式,当地生活元素的个性化,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一千家民宿应有一千个性格”,而绝不是“千家一面”、“千村一面”。每家民宿都应该体现主人(经营者)对生活的个性诠释和感悟,通过风格各异的表达,来满足人们对于乡村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这些注定不是统一标准的连锁店可以做到的。个人理解,民宿需要单店经营,且主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民宿品质的高低。那种靠统一培训管家来进行管理的民宿,给客人的感觉仍是服务员,很难找到家的感觉。做到有情感的温度和家的感觉,是民宿经营的精髓。</h3> <h3>其次,单店经营的模式,无法做到大规模人群覆盖的“广度”,便须从深耕细作的“深度”着手,围绕当地乡村的生活元素、日常生活场景及民宿主人的生活习性,打造多元化的体验消费模式。如:围绕空间美学的主题,可将当地特色的老家具、老器具或者生活用品进行重新改造,陈列销售,包括有当地特色的家居饰品(蜡染、刺绣、竹编、木雕……)。并利用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室内空间,吸引有摄影爱好和聚会需求的人群。围绕健康环保的主题,可以做田间采摘、开放式厨房体验等项目,并提供有主题的特色餐饮和健康食材。围绕生活事务的主题,可以开展专修生活学分的茶道、木工、缝纫、花艺、皮具、烘培等生活体验课及相关文创类产品,以及与生活美学相关的各种文化艺术类产品,包括艺术品。如果还可以更多地利用并整合当地生态、文化和旅游的资源,则更为完美。因涉猎的类型广,可采取有重点的开发,并以与专业人士合作的方式实施</h3> <h3>4、推广方式:民宿的目标群体是对生活体验敏感度高的人群,属于小众群体。因此民宿的推广重在口碑传播。除了通过在关联度高的公众号及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推广外,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的聚会及体验活动,以吸引人气。但最主要的终归还是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这才是拥有良好口碑的基础。</h3> <h3>民宿的特性,它的经营方式和推广方式,都决定了它是一个需要时间慢慢打磨的产品,无法像宾馆或者连锁店一样一蹴而就,效益立显。但一旦打磨出来,却因为它的唯一性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而拥有持续的生命力。民宿的经营对民宿主的要求非常高,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有较高的审美品味,有对生活细节用心感悟的敏感度,更要有对当地人文的充分了解,还要有一定的策划推广经营能力……是一个准入门槛较高的职业,而这也决定了民宿更强的市场竞争力。</h3> <h3>如果你真的有这样一份不舍的情怀,能够在时光里保留初心,想清楚了就去做吧!用民宿为自己和他人打造一个梦想的家园。至于其他的因素都是双刃剑,经济的不景气,却也可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政府的参与,或许可完善基础设施,带来人流……套用莱昂纳德·科恩那句著名歌词:“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进来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