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转发:在绍兴结束的第六届世界合唱大会上,参加比赛的200支中国内地合唱团中,只有绍兴文理学院合唱团在19个组别中获得冠军,其他中国内地合唱团均没有问津冠军的实力,而来自香港的四支合唱团以优异的成绩斩获了4个组别的冠军。虽然由于要回到国家大剧院进行排练,但著名指挥家、中国合唱理协会副理事长吴灵芬在参加了三个组别的评委工作后,就已经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感到担忧,她日前给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写信谈到在第六届世界合唱大会看到的问题,并追根寻源找出弊病的根源。这封信被郑小瑛发表在博客上马上就激起千层浪,中国合唱艺术与世界优秀的合唱艺术到底相差有多远?主要的差距在哪里?记者昨天采访了忙于在国家大剧院排练的吴灵芬,她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的现状是,全国有90%以上的合唱团依然还用简谱读谱演唱,使他们的合唱训练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得众多中国内地合唱团演唱的音准和节奏出现问题,而这五线谱与简谱之间的差距是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与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形成的最大差距。" 在看了吴灵芬的信后,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深有同感,她写道:"在有170多个国外合唱团参加的合唱活动中,大家在一起学唱各国著名歌曲交流经验时,通用的都是五线谱,而大多数中国人却不识谱,完全无法融入通过歌声与世界各族人民交流感情的活动之中,只能在一边鼓掌傻笑。因此,学习五线谱,让中国人掌握一项比学会一门外语还要重要的与世界沟通的本领,应当尽早纳入国民音乐教育的小学教材之中! 吴灵芬对记者说:"五线谱与简谱的区别就是线与数字的关系,用五线谱学音乐,首先是视觉的感觉,比如二度音对应的就是线与间的距离。五线谱是世界上所有学生学习音乐首先要学习的,无论你今后是否学习音乐专业,所有学校普通小学生都在学习五线谱,而在我们的学校学习音乐,教学大纲是混乱的,有简谱的,有五线谱与简谱结合的。简谱追根寻源是从日本传来的,但是在日本,上个世纪60年代改革了小学音乐教育,所有人从6岁开始学习五线谱,经过60年,他们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合唱大国。五线谱从视觉上就能给人一个高度、音 程、声音调整、横向协作和纵向谐和的感官影响,是简谱无法做到的。" 说到中国合唱艺术与世界的差距,很多人并不相信,认为:"现在的群众歌咏活动这么发达,合唱普及已经到了社区,合唱的艺术怎么还没有提高?"吴灵芬告诉记者:"对于群众歌咏活动确实要有一个引导,告诉观众,什么样的合唱演出是高水准的演出最为重要。国家大剧院的8月合唱节就是一个展现高水准合唱艺术的平台,每年有优秀的合唱团展示,确实给合唱爱好者以正确的引导。在这次合唱比赛中,我还发现一个老问题,就是中国合唱作品的贫乏,200个合唱团,演唱曲目的重复率得有40%,有些歌曲就有好几个合唱团登台演唱。作曲家们不仅不愿意为合唱写作品,更有作曲家写出的作品由于不适宜人声表现,把人声当乐器使用,合唱队员不愿意也无法演唱。写合唱的作曲家首先要唱好合唱,首先要了解人声,而这次在世界合唱大会上,有些南方的合唱团原本自己的地方有很多好的民间音乐素材,却要演唱《乌苏里船歌》这样的北方民歌,更有的合唱团演唱的中国民歌在和声编排上更趋于欧洲化,这是特别令人遗憾的。" "读谱"与"作品"两大缺陷让吴灵芬对中国内地合唱的发展极为担忧,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记者:"在我指挥的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中,很多团员的读谱能力就比较差,我和我的助手成了义务教歌员,因为很多人虽然在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但只凭一副好嗓子,音准、节奏都有问题,尤其对和声和音程的概念十分缺乏,因此我们只能从头做起。现在很多音乐学院声乐系都不注重视唱练耳的训练,不注重合唱的训练,而仅凭几首咏叹调就能毕业,等到走进合唱团,还要从头学习。这是声音疏于教育的误区。我认为,合唱是一种文化,因为它不仅要唱出声,更重要的是唱出意境,通过各种音色的处理表达出作品的内涵,而现在有些歌唱演员在音乐学院学了声乐,只会唱声音,唱一首《大江东去》不知道词中的意境应该是怎样的,合唱的文化表现在全体团员对作品理解的自觉意识,能够用各种声音表现作品。" 吴灵芬呼吁在中小学提倡用五线谱学音乐,所有合唱团都用五线谱训练。她说:"中国合唱艺术要取得突破性成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普及cc五线谱音乐教育,是当务之急。" --- 北京青年报</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