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3月28日,在重庆渝中召开"2017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课题培训会",500余名幼教同行参加会议。</h3> <h3>北师大博士生导师冯晓霞教授做《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培训</h3> <h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冯晓霞教授分享了布鲁姆的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h3> <h3>分享青岛实验幼儿园的深度学习案例----《五月的风》</h3> <h3>配合图片分析讲解幼儿深度学习的特点:深度学习不等于超越儿童理解能力的高难度学习。</h3><h3> 游戏中幼儿遇到的问题是真实的,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幼儿表现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经验的获取和迁移,批判与反思,通过行动反映出幼儿探究不同建筑结构的搭建方法,用行动表达对其中蕴含的建筑结构学知识的理解。</h3><h3><br /></h3> <h3>"在哪里用,就在那里学",环境创设服务于幼儿学习。</h3> <h3>"深度学习是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也是基于实践探究的学习",利用食品一条街的环境创设,分析两种环境创设的利弊。</h3> <h3>不同的材料提供方式,有可能给幼儿的活动带来哪些变化呢?</h3><h3>第一种环创:当所有的材料都为孩子准备好之后,孩子还能遇到什么问题?角色分工?角色之间的配合?是否符合社会真实环境。(幼儿进区象征性的参与表演)</h3><h3>第二种环创:给幼儿想象的空间,由幼儿来创设环境。从筹备食品一条街有哪些内容?创设摊位开始都由幼儿来完成。(幼儿参与创设游戏环境、区域环境)</h3><h3>思考:创设环境的目的是为儿童的学习创造条件,环境创设的标准。</h3><h3>幼儿园教师非常辛苦,但是要思考,辛苦值得不值得?是不是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我们的辛苦不要剥夺幼儿的学习机会。</h3><h3>以物代物,留有想象的空间。游戏环境的创设不是完全与幼儿无关的事情,不只是教师的事情。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幼儿的发展。探究阶段----这个材料像什么?能做什么?</h3><h3><br /></h3> <h3>活动分析基本框架示意图</h3> <h3>课堂学习中往往能注意到学习的广度,而没有注意到学习的深度。"了解事物时最大的敌人是掩藏。"</h3> <h3>参观小学后泥塑作品:小学的教室和课桌椅。</h3> <h3>参观小学后的泥塑作品:小学的教学楼和足球场。</h3> <h3>参观小学后,幼儿不同的思考角度:毕业了我们不想离开幼儿园,仔细地在幼儿园里走一遍,画草图,用泥塑建我的幼儿园。表达对幼儿园的依恋。</h3> <h3>从搭建的作品中,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和思维活动过程。</h3><h3>1. 观察骑毛驴活动的整体感知;</h3><h3>2. 如何表现骑毛驴活动的空间布局;</h3><h3><br /></h3> <h3>新材料下,幼儿作品表现出儿童不同于成人特殊视角、儿童想象力生动活泼,更加直观。</h3> <h3>兴趣一定是包含着努力、探究的,这是真正的兴趣。</h3><h3>教师不是简单的追随幼儿的兴趣。教师对幼儿的学习的支持,不是把幼儿遇到的学习的问题简单化。而是可能要引进一些问题(有激励性的问题),希望幼儿在解决问题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成长的机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