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间舞原创作品走进校园

大猛

<h3>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将高雅艺术融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h3><h3>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能够引导大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和文化素养,促进全面发展。</h3><h3>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与山东青年艺术团不忘传承传统文化精髓,联合举办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h3> <h3>节目主持人改变原有的主持风格,三人以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为化身,边舞边说,融入到整台演出中去,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h3> <h3>舞蹈《幸福像花儿一样》,它将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当中的女子形象和鼓子秧歌中的男子形象完美呈现。女子婀娜,男子豪放,秧歌新面貌赫然眼前。</h3> <h3>  独舞《涟涟有鱼》曾荣获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单双三组表演三等奖。鱼儿嬉戏,碧水涟涟。舞蹈当中,鱼儿长尾摇曳,以海阳秧歌的娉婷演绎涟涟水中鱼。</h3> <h3>  儿远行,母担忧。舞蹈《儿行千里》恰是立足于父母儿女离别之苦,在舞台之上复现了人性深处的感动。</h3> <h3>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亲爱的父亲,祝你‘《生日》快乐’</h3> <h3>双人舞《高粱地的情愫》神秘舞者精彩演绎,渺然一水两相隔的出现在观众的眼里和心中 。</h3> <h3>  泰山上的&quot;挑夫&quot;从未过多的引起大家的注意,却走进了舞蹈编导的视线当中。男子群舞《挑夫》以鼓子秧歌的动作及元素刻画了&quot;挑夫&quot;这一特殊人群的形态,从这一人物身上传递着山东人民的坚韧和质朴。</h3> <h3>  舞蹈《闯关东》这一囊括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等诸多奖项的成功之作将再次呈现,还原&quot;闯关东&quot;这一历史的真实面貌。</h3> <h3>  双人舞《硝烟中的我们》将视线由现代穿梭回战火纷飞的年代。鼓声响起之时,两人以鼓会友,回味战场上并肩作战的兄弟之情。</h3> <h3>  《娘的眼泪》参加第十一届桃李杯优秀成果展演。&quot;娘的眼泪似水淌、点点洒在儿身上&quot;,群舞《娘的眼泪》以山东秧歌元素为创作特点,表现儿子出海不幸遭遇噩耗,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母亲把对儿子的思念化作泪水流向滔滔远方,舞蹈刻画了一对母子亲情的感人场景。</h3> <h3>  清清河流旁、池沼水岸边,一群妙龄女子幻化为芦花的形象轻轻摇动。女子群舞《芦花》或许将是全场最为唯美的演绎。</h3> <h3>当今时代,鼓子秧歌渐渐成为了&quot;古董&quot;,而它传承的脚步却从未停滞。舞蹈《鼓子.传》将鼓子秧歌的传承转化成了舞蹈作品,这是对山东传统舞蹈的敬仰,更是对山东艺术的情怀。</h3> <h3>  最后,山东传统民间舞蹈的标识:&quot;胶州秧歌&quot;、&quot;海阳秧歌&quot;、&quot;鼓子秧歌&quot;汇集一堂,在舞台之上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以秧歌的热闹推向高潮,呈现整场完美杰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