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食随记 --作者陈默兰

乔生(传媒.国学)

<h3> </h3><div> 景德镇是座很小小城市,但是依旧用自己特殊的物产和食物喂饱在这生活的这代的百万人。家香域味无可比拟,娇惯了每个人的味蕾。今天我就要说说在景德镇人眼中家乡的味道。</div><div>NO.1冷粉饺子粑。无需赘述。景德镇人在外吃早饭的头个选择。但每个人的第一冷粉都不一样,第一名可能会是让人周末还早起,就为了楼下大妈家的棚子里那碗坚守过十点不候原则的冷粉再配上一碗肉饼汤还有大妈送的两块钱饺子粑。也有些人的第一名可能会是上学路上学校旁边的摊子上开锅烫粉的水蒸气。没有什么咖啡能比这几样东西更能唤醒睡意的。谁也不能说哪一家的最好,因为在景德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就像以前的人没有早餐这种概念,记忆中的冷粉雏形却是晚上吃的夜宵:排粉。八十年代由安徽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大声呼着,像萧乾写的《吆喝》一样,有人要吃,马上放下担子,放下一个小凳子和一个小桌子。现吃现做,排粉浸在水里,抓上一大把扔在锅里,做出来是带汤的。到后来景德镇的生活节奏变快了,依照本地的重口味,直接和酱油拌好放点辣子就吃。至此排粉就成了冷粉,也变为了景德镇的新式快餐。虽然,父辈记忆中的冷粉与现在有些不同,制作过程多是使用新米,再看日头晒好,并且进行发酵,这样更助于消化,口感也很不一样。现在多是用陈米,大批量生产,也省去了发酵这一道工序。但是也丝毫不影响景德镇人对它的热爱。即使有人身在远方,也会叫我真空邮寄给他,以解脑海与腹中的乡愁。</div> <h3> 碱水粑!第一次来景德镇吃到碱水粑肯定是吃不惯的!碱水味太重,拉面的那点碱水简直没法比。但是江西的口味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重!最普通的做法就是把碱水粑切片,在锅里热上油打上两个鸡蛋放点肉丝翻炒,最后起锅之前加点辣椒和腌菜(腌雪菜)。一道腌菜碱水粑就做成了。不过这么重油的菜,一般只是在中午晚上或者夜宵时才会吃。但浮梁就有早餐的做法。记得我还是高中的时候住校,食堂师傅是浮梁人,会自己做碱水粑自己磨米浆添碱水,不仅比外面卖的好吃,还会把碱水粑做成水煮,以供早餐。味道和炒制的比起来更清淡爽口。但是毕业之后想吃必须跑到浮梁吃了,景德镇市区里几乎没有饭店做。</h3><div> 印子粑,景德镇小吃里难得的甜食,逛街遇到了一般都会买很多结果吃不完。以前的印子粑是扁平的上面会印有“印子粑”三个字,也算是招牌印在自己脸上。一元钱四块。但是现在景德镇正街上很少有卖,而且质量也都缩水了。10元四串,一串三个。造型就像我们吃的QQ糖那么小,使用大米和糯米一起做成的,所以口感上非常的有嚼劲,味道微甜。也可以说是绿色食品属性的QQ糖,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安全可靠又好吃!</div> <h3> 戴家弄的老妈头盖饭。极其普通无特色的一碗盖饭,无非就是腌雪菜炒肉再多一点就是加一个蛋。但是每次吃的时候我能吃出星爷的电影《食神》里头的黯然销魂饭的感觉。加上一碗肉片汤,能让人想起小时候上学中午回家吃饭时间很赶菜没做好,奶奶就会从冰箱里拿出好做的菜,配上肉丝和蛋,三分钟炒好浇在白米饭上再打个紫菜蛋汤。再去上学时间也刚刚好。这家盖饭没有任何别的菜色,只有盖浇饭、炒粉、肉片汤、猪肝汤这几样。没有招牌,所以不住在那的人很少知道。你也不担心这家的猪肉不新鲜会拉肚子,这比别家散着毛腥味的肉片汤实在好太多了。不是说她家买菜仔细而是因为白天这家店就会变成猪肉脯,而晚上才会是夜宵摊。(肉用的是自家的总会新鲜很多)记得当初白天去找还以为像哈利波特的火车站台一样不见了而自己是个麻瓜。但这同样也算是劳动人民的智慧魔法,物尽其用。地点在菊花排挡旁边,麻瓜们白天是找不到这家店的。</h3><div><br></div> <h3> 豆参,景德镇人叫豆聪,以都昌人的最为著名。在江西外很难吃到的一款豆制食品。里面并没有参的成分,但因为是椭圆长条形,很像参的形状因此得名。景德镇多叫豆冲,其实我觉得从远处看更像是是长条的生姜。豆冲和冻豆腐相似除了是加工食品,其内部也有许许多多空洞,利于汤汁的吸收,但口感绵软像是在吃一块有夹心的肉。所以在江西这里吃火锅,豆冲的上桌率有时候远远大于冻豆腐。在超市里售卖的豆葱一般分为干湿两种。干豆冲的水分全部晒干,一捏就碎就像薯片一样,但保存时间较长不易变质,湿豆葱一般是下午买来晚上就做的。不用煮在水里太久就熟了。在家常菜中最合适的就是豆葱烧鱼了。吸饱了鱼的汤汁,吃起来鲜嫩无比。一般鱼还没吃到一半,豆冲先于鱼而去了。特别下饭又是硬菜,想必逢年过节许多人家里都少不了这道菜!</h3><div> 民以食为天。如所有地方的食物一样,景德镇的美食也是不断得在变化,比如最近火爆的花甲冷粉。就像景德镇的陶瓷,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样变化多样。食心不断,景德镇的一切也如窑变一般时时变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