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h3><div><br></div><div>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为第一大画科,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山水画产生时间较人物画晚,比花鸟画早,孕育萌芽于早期人物画的背景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隋唐时期发展成熟,五代两宋时期达到艺术的高峰,元明清各代均有发展与建树,名家辈出,遂形成蔚为壮观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至今不衰。</div><div> 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阅历的集中体现。以下从欣赏山水画的几个要点来分别阐述。</div><div><br></div><div> 一、山水画的文化背景</div><div> 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道家思想追求素朴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精神,所以山水画多以水墨表现为主,以色为辅。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玄学的代表思想就是道家的思想,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名士为了躲避政治上的倾轧选择归隐,像陶渊明、嵇康、阮籍等,他们隐居山林,吟诗作赋,山水诗于是大盛,山水画也应运而生。这都与道家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密不可分。儒家思想对绘画的影响多体现在早期的人物画上,明劝戒,著沉浮,建立社会礼教,所以儒家思想是以入世为主的,而山水画多体现出世,禅宗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也比较深,但不如儒家、道家来得分明,影响更多的是后来的花鸟画。当然这样绝对的划分是不严谨的,没有这样的必然,只能说是大致如此。儒、道、释思想后来逐渐融合,共同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山水画的发展也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但总的看来主要的还是道家思想。</div><div></div><div><br></div> <h3>方楚雄</h3> <h3>连俊洲</h3> <h3>何延喆</h3> <h3>欧阳中石</h3> <h3>陆俨少</h3> <h3>杜滋龄</h3> <h3>董寿平</h3> <h3>吴青霞</h3> <h3>张照</h3> <h3>赵裕华</h3> <h3>黄格胜</h3> <h3> 二、山水画的意境</h3><div> 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山水画的境界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不论是北宗山水还是南宗山水,所表现的意境与功能无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缥缈神奇,或是悠闲农夫渔樵的隐居之所。文人山水画多表现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朴自然的水墨风光;宫廷画家的界画多表现楼宇宫殿是人间的繁华,也是超脱于人间的世外桃源。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灵居所。这也是画家与观者的心灵沟通。</div><div></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 <h3>秦岳生</h3> <h3>释达受</h3> <h3>秦岳生</h3> <h3>张迎春</h3> <h3>崔文卓</h3> <h3>李叙昇</h3> <h3>梁耀</h3> <h3> 三、山水画的章法</h3><div> 章法就是画面的布局,即构图法,顾恺之称作置陈布势,谢赫称作经营位置。中国画讲究立意定景,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并巧妙地运用画面的空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有着“细细看,面面观,看地透,窥其穿”的要求,即能从山前看到山后,从山下看到山上,从房内看到房外,这种要求是为了满足“饱览卧游”的需要,使咫尺千里的美景尽在眼前。山水画的构图法,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三远法”,即郭熙所谓的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而谓之,如郭熙的《窠石平远图轴》;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如荆浩的《匡庐图轴》;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如巨然的《万壑松风图轴》。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山水画的透视法也不同于西洋绘画的定点透视法,而是无焦点的无点透视,但山水画的视点推移的法则正好能满足中国人欣赏山水画的需求。</div><div></div><div><br></div> <h3>许麟庐</h3> <h3>梁岩</h3> <h3>冯立公</h3> <h3> 四、山水画的笔墨</h3><div> 中国画笔墨是重要的审美要素之一,用笔用墨是自然融注在绘画当中的,一幅好的绘画不光题材、内容、型、构图等要好,用笔用墨的功夫也是极其重要的,若笔墨不佳,则此画必不佳,但笔墨是为绘画服务的,不能为了笔墨而笔墨,不顾一切的追求笔墨只会脱离实际,从而成为玩弄笔墨的形式主义。笔墨的问题,历来论述较多,用笔讲究点,勾、皴、擦之法和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侧笔、圆笔、中锋、偏锋、逆锋等。用墨讲究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以及破墨、飞墨诸法,此外还有“五墨”“六彩”之说。用笔与用墨的变化既是不同绘画的需求,也是不同画家的修养与绘画风格的体现,最高的境界应是心手合一,笔随心运,水墨淋漓,自然天成,而不是矫情做作,故弄玄虚。对山水画笔墨的欣赏,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div><div></div><div> </div><div> 五、山水画的设色 </div><div> 中国画又叫丹青,可见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早期的墓室壁画及敦煌的壁画,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黄筌父子的花鸟,都是鲜艳夺目,重色而不重墨的。但随着道家思想的影响逐渐加深,崇尚素朴自然的追求影响着色与墨的运用,特别是山水画,更是道家思想的最好体现,用墨也就逐渐超过并取代用色,特别是文人画更是极少用色。山水画的设色是“随类赋彩”“以色貌色”的,强调对象的固有颜色,但也并不是很客观地描摹自然,主观的赋色的情况也很多,像金碧山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的设色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见山水画的设色是很慎重的,好的设色能更好地体现画面效果,但更多的还是在墨色上来体现。当代画家赵春秋在创作雪景山水中,常以红色的春联灯笼、红衣人物作点景之物,冷暖对比鲜明,点点红暖烘托画幅白雪皑皑冬景的清寒萧瑟,可谓匠心独运。</div><div></div><div><br></div> <h3>叶贵棠</h3> <h3>欧阳中石</h3> <h3>方楚雄</h3> <h3>陈玉圃</h3> <h3>李天马</h3> <h3>李天马</h3> <h3>顾复祖</h3> <h3>廖负生</h3> <h3>李天马</h3> <h3>赵少昂</h3> <h3> 六、山水画的诗画、书画、题款及印章 </h3><div>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苏轼称王维的画与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舜民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与画既有表面的结合,又有内在的结合,表面的结合体现在依诗作画与为画题诗上,内在的结合体现在诗画意境上的结合,结合得好,相得益彰。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则更为密切,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以书法入画,以书意入画则更常见,一幅画的题诗,题字与落款的好坏也绝好地体现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题得好,就有画龙点睛之妙,题得不好,免不了有佛头着粪的缺点。落款的形式多种多样,也是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抒发情感,又可以增加山水画的形式美感。印章也和题跋一样是书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印章能为画面添色不少。 </div> <h3>王镛</h3> <h3>李苦禅</h3> <h3>黎雄才</h3> <h3>刘旦宅</h3> <h3>程十发</h3> <h3>溥佐</h3> <h3>亚明</h3> <h3>吴湖帆</h3> <h3>关山月</h3> <h3>杨善深</h3> <h3>陈永锵</h3> <h3>李铎</h3> <h3>黄必济</h3> <h3>赵叔孺</h3> <h3>杨芳</h3> <h3>李凤公</h3> <h3>解维礎</h3> <h3>喻继高</h3> <h3>吴芾之</h3> <h3>范扬</h3> <h3>汪亚尘</h3> <h3>方骏</h3> <h3>史国良 (四条屏)</h3> <h3>赵士杰</h3> <h3>赵士杰</h3> <h3>王西生</h3> <h3>李入云</h3> <h3>李苦禅、肖龙士合作</h3> <h3>黄君壁</h3> <h3>秦仲文</h3> <h3>齐白石 (款)</h3> <h3>风华</h3> <h3>杜应强</h3> <h3>方增先</h3> <h3>王剑桥</h3> <h3>谢稚柳</h3> <h3>许麟庐</h3> <h3>陈坚</h3> <h3>张道兴</h3> <h3>郭亚维</h3> <h3>师百卉</h3> <h3>赵绪成</h3> <h3>杜滋龄</h3> <h3>宗其香</h3> <h3>方楚雄</h3> <h3>启功</h3> <h3>方楚雄</h3> <h3>杨之光</h3> <h3>刘文西</h3> <h3>郑若泉</h3> <h3>陈大羽</h3> <h3>清.黄宸 (赵壁光题诗堂)</h3> <h3>周彦生</h3> <h3>孙其峰</h3> <h3>黎雄才</h3> <h3>赵士杰</h3> <h3>赵士杰</h3> <h3>以上作品,大家有喜欢的可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进入"健牌画廊微店"了解作品详情,也可以加微信私聊。谢谢分享!</h3> <h3>健牌画廊</h3><h3>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h3><h3> 123号</h3><h3>联系:陈小姐</h3><h3>手机:18028098925</h3><div>微信:p1802809892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