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濮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2′0〞-116°5′4〞,北纬35°20′0〞-36°12′23〞。东北部与山东省的聊城毗邻,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菏泽隔河相望,西南部与河南省的新乡市相倚,西部与河南省的安阳市,北部与河北省的邯郸市相连。东西长125千米,南北宽100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81.56平方千米,总面积4266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2.5%)。2012年,濮阳市总人口为3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6.09万人,非农业人口137.91万人,性别比为101.76(女性为100)。濮阳有中华第一龙,还有杂技之乡美称。2012年2月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b><b><br></b></font></h1><h3><br></h3> <h1><b>濮阳市地名由来</b><b><br></b><b><br></b><b>濮阳:以在濮水(今淤没)之阳得名。<br></b><b>华龙区:2002年濮阳市市区更名为华龙区。<br></b><b>濮阳县:因城址位于濮水之阳,始称濮阳。<br></b><b>清丰县:因孝子张清丰钦定更名为清丰县。<br></b><b>范县:以南临范水而得名。<br></b><b>南乐县: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改名南乐。<br></b><b>台前县:因县政府驻台前村得名。</b><b><br></b><b><br></b><b>濮水:濮阳县因此得名</b></h1> <h3>濮阳市西水坡遗址及中华第一龙</h3> <h1><b><br></b></h1><h1></h1><h1><b><br></b></h1><h1><b><font color="#ed2308">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font></b></h1><h1><b><br></b><b><br></b><b></b><b><br></b><b>上古时期濮阳一带地跨兖、冀二州,是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与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活动的交接地带。黄帝与蚩尤的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据说蚩尤之首就埋在台前县。黄帝长子玄嚣青阳氏邑于顿丘(今清丰县南),次子昌意在今南乐县筑昌意城;黄帝史官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梁村乡吴村有造书遗址及仓颉陵、仓颉庙。中原地区继黄帝之后由颛顼统一治理,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史称“颛顼之墟”)。颛顼时,其氏族集团实力强大,打败了以共工为首的集团,活动范围大为扩展,万邦来朝。颛顼之后,帝喾继位,初都帝丘,后迁都伊洛平原。帝喾赐颛顼玄孙陆终长子樊为己姓,封邑昆吾(今濮阳东南)。帝喾之后,尧继位成为祁姓集团首领,以冀州为活动中心,死后葬于城阳(范县东)谷林。濮州(今属范县)有尧母庆都庙,范县辛庄乡北有尧子丹朱墓。舜生于姚墟(今范县城西南),住南河。他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到雷泽(古泽名,在今范县东南)渔猎,去历山耕作,还贩于顿丘(今清丰)。舜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后代尧而立,成为姚姓联盟的首领。</b><b><br></b></h1><div><br></div> <h1><b><br></b><b>范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濮阳市,是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南临黄河,与山东省鄄城县隔河相望。</b><b><br></b><b>地形地貌<br></b><b>范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北岸,西望太行,东瞻岱岳,面积590平方公里,人口50.4万,辖4镇8乡1产业集聚区,586个行政村。范县历史悠久,为上古颛顼氏故墟,舜帝故里,夏属,昆吾,春秋为晋邑,西汉初(公元前206年)始置县,以南临范水而得名,迄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任县令五载。境内现存有丹朱文化遗址、苏佑墓等文化古迹。范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晋楚"城濮之战"、齐魏"孙庞斗智"、五代"刘桥之战"等著名战事均发生在这里。革命战争时期,曾是冀鲁豫边区根据地,被誉为边区"小延安"。邓小平、刘伯承、万里、曾思玉、段君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均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位于颜村铺乡境内的革命旧址,2006年6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b><b><br></b><b>贯穿全县的汤(阴)台(前)铁路把范县同京九、京广两大铁路干线连在一起,鹤(壁)台(前)公路、范(县)新(乡)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德(州)商(丘)高速公路、高(平)范(县)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b><b><br></b><b>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2亿吨,天然气储量88亿立方米,为中原油田油、气主产区。已探明以濮城为中心的卤水分布面积为62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达960亿吨,品位高,杂质含量低,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境内煤炭资源面积82平方公里,储量7.46亿吨。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大豆、棉花等。水稻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绿色水稻20万亩,优质大米被国家绿色食品开发中心评定为"绿色食品",享有“中原米乡”美誉。按照"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活县、劳务富民"的总体思路,范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开发建设了濮城、新区、王楼、张庄四个工业发展集中区,集中区内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形成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玻璃制品等优势产业,成为全国著名的玻璃制品生产基地和全国规模较大的白炭黑生产基地。培育出了水稻、食用菌、木材加工、畜牧养殖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建成了全省较大的水稻生产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连续十一年夺取省"红旗渠精神杯",为农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城新区已成为全县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成了濮州大市场、新区商贸城等专业批发市场,商贸经济日益繁荣。</b><b><br></b><b>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企业的优惠政策,建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对外来投资企业给予重点保护,全县上下形成了"知商、重商、亲商、为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b><b><br></b><b>范县特色小吃</b><b><br></b><b>范县的小吃最有名的还是濮城镇杂拌和滑脊汤,羊肉汤和羊肉烩面味道独特,高码头的肉钻子都是地道的范县名吃。另外,杨集乡的碳烤大烧饼为本地一绝,色香味俱全。此外,当地老百姓喜欢的道口烧鸡也闻名全球!</b><b><br></b><b><br></b></h1><div><br></div> <h1><font color="#39b54a">范县</font><font color="#39b54a"><br></font><font color="#39b54a"><br></font><font color="#39b54a">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中下游北岸,西望太行,东瞻岱岳。隶属濮阳市,面积590平方公里,人口50.4万,辖4镇8乡,58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1万亩。范县地处中原腹地,濮范高速与德商高速在范县境内交汇, 西与大广高速、京港澳高速,南与日东高速,北与青兰高速,东与济广高速相连相通。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范县历史悠久,为上古颛顼氏故墟,舜帝故里,夏属,昆吾,春秋为晋邑,西汉初(公元前206年)始置县,以南临范水而得名,迄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任县令五载。境内现存有丹朱文化遗址、苏佑墓等文化古迹。</font><font color="#39b54a"><br></font><font color="#39b54a"><br></font><font color="#39b54a"><br></font></h1><div><br></div> <h1><b>范县自汉高祖年间(公元前206年)置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历史原因,范县县城从古至今分有4个县址。置县初期是在今河南省范县张庄乡旧城村;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黄河泛滥,范县县城倾圮,被迫从旧城迁往今山东莘县古城镇;后因河南、山东两省水仗官司,于1956年范县县城再由古城镇迁往今范县老城;1994年,范县在老城南五公里处建设新区。2000年,范县辖2个镇、11个乡:城关镇、濮城镇、王楼乡、辛庄乡、杨集乡、白衣阁乡、陈庄乡、孟楼乡、颜村铺乡、龙王庄乡、陆集乡、张庄乡、高马头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79818人,其中:城关镇32297人、濮城镇59904人、辛庄乡46260人、杨集乡44296人、陈庄乡36108人、白衣阁乡35076人、王楼乡29493人、颜村铺乡36393人、孟楼乡23741人、龙王庄乡25265人、陆集乡33828人、张庄乡38205人、高码头乡38952人。</b><b><br></b><b>2005年11月2日,根据濮阳市政府第三十七次常务会议精神:撤销范县孟楼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龙王庄乡。</b><b><br></b><b>全国一大怪县城设在省界外</b><b><br></b><b>原来,1964年4月,为了泄洪之需要,将黄河北岸的范县、台前县划归河南省,作为泄洪区,而将位于黄河南岸、原属河南省的东明县划归山东省管辖,同时将位于金堤河以北、原属范县的樱桃园、古云、观城、古城、王庄集5个乡镇划归莘县,形成今日莘县之版图。考虑到范县地处滞洪区,又将原属樱桃园镇的金村、张扶村划归范县,以作建设范县县城之用,于是便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极其特殊的行政区划,这个“全国一大怪,县城设在省界外”的情况真可谓罕见。</b><b><br></b><b>在河南省濮阳市的范县,流传着一句民谚:“全国一大怪,县城设在省界外”。这句话是指,范县的县城在山东省莘县樱桃园镇的辖区之内,与该镇的镇政府同址坐落。</b><b><br></b><b>而当地民谚又云:“山东省里有个河南县(范县),河南省里有个山东乡(樱桃园镇),山东乡里有个河南村(金村和张扶村),河南村里住着山东人。”住在樱桃园镇的居民,可能每天都会在两省间往来“奔波”。</b><b><br></b><b>“全国一大怪,县城设在省界外”原因探析:</b><b><br></b><b>初到聊城的人可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里有“全国一大怪,县城设在省界外”,说的是河南省范县县城设在山东省莘县境内,这种现象自一九六四年开始持续近三十年。产生这一现象与水有缘,因水致此,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防汛,国家实施行政区划变动所致。</b><b><br></b><b>范县是一个建制县,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二年归平原省管辖,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四年归山东省管辖,该县城驻地,在三十年内变动了三次。县城设在的莘县古城镇,从古城迁至十五公里外的莘县樱桃园乡附近,一九九零年前后,又从樱桃园附近迁至五公里外的北金堤以南。该县每次迁城都围绕着北金堤而建,都伴随着黄河的重大变化而迁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北金堤、金堤河、黄河的形成及黄河的重大变化,了解一下范县县城迁址前后行政区划调整情况,才能了解县城频繁迁移的原因,理解其迁移的必要性。</b><b><br></b><b><br></b><b><br></b></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