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故事 (第一辑)

杨大华

<p class="ql-block"><b>  &nbsp;</b></p><p class="ql-block"><b> 一、奋勇救伙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父亲的大名杨在贤,生于1927年3月14日,早年随教书的大爷爷读过几年的私塾,在我们那里也算得上有学问的人了,字写的不错,类似工工整整大大方方的正楷字体,很是受看。父亲的秉性象他的名字一样,贤良可亲,而他也真正做到了心地善良、童叟无欺。遇到事情宁愿亏了自己,也不叫别人受到半点的损失。直到现在我们村当时的大人孩子,一提到我父亲,还都称赞不已。</b></p><p class="ql-block"><b> 在我儿时听爷爷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年冬天,西北利亚的阵阵寒流不断袭来,促使气候起了变化,一连刮了几天的西北风,杨树、柳树、老榆树都脱光了叶子,树上的枯枝和树叶被寒风卷着飘到了半空,然后又落到了墙角,发出阵阵响声,告诉人们冬天到了。</b></p><p class="ql-block"><b> 冬天到了,村南的“南汪”结冰了。于是父亲一伙人一起到我们村南的“南汪”(村南边的一个大池塘}去滑冰,由于当时河里的冰层还上的不够厚,河的边上还可以勉强撑住人,但到了河的中间就不行了。当时有一个伙伴不知深浅,一下子滑到了河的中间,顿时河的冰啪啪乱响,小伙伴吓坏了,趴到冰上不敢动了,并且大哭了起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nbsp; 见此情景,其他一起来的伙伴们也都大眼瞪小眼没有了办法。父亲看到这种情况,先是稳住小伙伴叫他千万不要动,自己匍匐前进慢慢向河中间爬去,在够着小伙伴后,抓住小伙伴的手,用力一拉,把他拉出了险地,而后又用力一推,把他送到了安全地带。但是当时父亲身下的冰层由于受过两个人的挤压,已经到了要断裂的极限了,加上父亲推人的时候用力过大,在推出伙伴后身下的冰层一下子断裂了,父亲就这样掉到了水里。</b></p><p class="ql-block"><b> 一阵阵寒风扑面而来,似乎要侵入人的骨髓,岸边柳树枝条撞着枝条发出沙沙的声响,更给湖面增添了几分寒意。十冬腊月河水冰凉刺骨的呀,父亲拼命的往冰上爬,好不容易爬到了冰上,由于当时父亲穿着棉裤和大棉袄,行动不便,加上掉到河里棉裤、棉袄进水后又增加了重量,哗啦一下子就把冰又压裂了,父亲就又掉到了水里。就这样一次一次的努力,又一次次的失败了。</b></p><p class="ql-block"><b> 一次次的失败在无情的消耗着父亲的意志,眼看父亲就要精疲力尽了,这时大人们闻迅赶来,大人们递上一根长长的竹竿,父亲抓住竹竿才被拉了上来。后来父亲在家躺了好几天身体才渐渐恢复,但父亲舍己救人的事也被乡亲们传为美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二、历险淮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946年夏季,父亲正和爷爷一起在田里劳动,当时任村公所办事员的杨某某(由于此人整天跟在村保长腚后尽办坏事,村里人们都戏称他“狗腿子”)带着两个国民党兵找到了他们,狗腿子跟爷爷说:“根据县里的吩咐,你有两个儿子,必须得有一个服兵役的,“两丁抽一”吗。</b></p><p class="ql-block"><b> 你二儿子还小,你大儿子今年必须得去了。”不由分说两个国民党兵抓起我父亲拉着就走,尽管我爷爷苦苦哀求也没有用。就这样我父亲就被抓到了江苏的新安镇(现在的江苏新沂市)保安团。(当时又称国民警察部队)。</b></p><p class="ql-block"><b> 1948年秋,父亲又随国民党驻军一起由新安镇撤到了碾庄一带驻守,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不久父亲和黄伯韬兵团一起被分割包围在碾庄一带,战斗打的异常激烈,父亲由于是被迫来的,加上听到家乡已经解放,分到了田地,已无心恋战,放枪都是枪口抬高了几寸放空枪,在一次撤退时,父亲的左胳膊不幸被流弹打伤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由于黄伯韬兵团被分割包围,缺乏食物,虽然不时的有飞机空投食品弹药等,但由于飞行员掌握不好风向并且地域太小,空投的东西多数都飘到了解放军的阵地上,有幸飘到阵地上的东西,也被兵痞们一扫而光。父亲因为胳膊有伤,根本枪不过人家,经常几天吃不到东西。</b></p><p class="ql-block"><b> 有一次好不容易抢到一袋炒面,怕被人抢走就坐在炒面袋子上面护着,一个国民党兵看到后不容分说上来一脚把父亲踢到,把炒面抢走了,完全没有半点人道主义精神。</b></p><p class="ql-block"><b> 在不久的一个晚上,父亲和一伙有正义感的士兵一起,经过周密计划,躲过明岗暗哨的监控,费尽周折好不容易爬到了解放军的阵地,投诚了解放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在解放军这里,父亲和一起投诚来的士兵们,受到了良好的待遇,解放军的军医给父亲详细的检查了伤口,进行了必要的包扎处理,生活上小米粥、“白菜猪肉馅大包子”管够。在进行了几天的“两忆三查”教育后,多数一起来的士兵都参加了解放军,加入了打老蒋的行列中。</b></p><p class="ql-block"><b> 父亲因为左胳膊肘关节处骨头断列,短时间内不能痊愈,于是解放军就发给父亲三块大洋(银圆)一张路条,父亲就这样经过长途跋涉又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家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三、舍己救乡亲</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故事具体发生在哪年已经记不清了,但事情的经过还是历历在目。那时生产对秋天收获地瓜后,一部分分给了社员,一部分要储藏起来,留作第二年育苗的种子。当时生产队储存地瓜的方法很原始,也很简单,就是在一个较高的地上,向下挖一个直径在一米左右的一个井,井深大约七八米,而后在井底两边各挖一个洞,洞的大小根据需要储存地瓜的多少决定。要过冬地瓜就储藏在这两个洞里。</b></p><p class="ql-block"><b> 储存地瓜时一个人先下到井底,上面人用绳子拴好一个筐,然后挑选没有受伤的地瓜放到筐里,放满筐后提起绳子慢慢地把筐送到井底,下面的人把筐提到洞里面,把地瓜一个个放到洞里一层层碼好,地瓜到洞顶留出三十厘米左右的空间,给地瓜预留出呼吸的空间。就这样把地瓜一层层碼好,但不要放太满。窖好地瓜后,要把井口用石板盖上,但要用石块把石板支起来,不要把井口盖严,保持井内空气流通。待到天气变冷了,再把石块拿走把井口盖严,再在石板上盖上土保温。</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到了春天的某一天,生产队要取出窖存的地瓜育苗了,打开密封了一冬地瓜窖的石板后,一股霉味扑面袭来,过了一会霉味小了,我本家的两个叔“在先”和“在林”先后下到了井里,但等了一会没有动静,上面的乡亲们就知不好,这时父亲挺身而出,三五下就下到井里,迅速把两个叔拴到绳子上,上面的乡亲们先后把他们提到上面,由于解救及时,经风一吹,两个叔慢慢苏醒了,这时人们才发现父亲还没有上来,就知不好,一个叫杨进才的乡亲脸上围上毛巾,迅速下到井里把父亲救了上来,当时父亲已经昏迷不省人事,乡亲们急忙把父亲抬上板车跑着把父亲送进医院,好在我们村离医院不远,到医院后医生进行了抢救,打针、输液,折腾了好半天父亲才醒了过来。</b></p><p class="ql-block"><b> 现在想来,在地瓜窖里,密闭了一冬,空气不流通,由于地瓜呼吸消耗了氧气,同时它又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比氧气重所以大量的囤积在下面, 人下去以后由于缺氧造成了昏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四、大公无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由于父亲识字,并且心地善良,自家乡成立人民公社以来,到人民公社解散,父亲一直担任我们小队的会计,一干就是几十年。在这几十年中,他始终做到了大公无私,不占公家一点小便宜,有时为了大局还的牺牲一些自家的利益。这种事情太平常了,不胜枚举。</b></p><p class="ql-block"><b> 记得秋天生产队收获地瓜时 ,往往是一块地把地瓜挖出来以后,堆在一起,估计一下大约斤数,然后按全队人数相除就得出了每人的斤数,然后按照每家的人数分配地瓜。分时用大筐称出每户应得的斤数,然后倒在地上,并在地瓜堆上放一个写有户主名字斤数的小纸条,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纸条来找到自己的地瓜了。</b></p><p class="ql-block"><b>在每次分东西时,都是父亲算好帐,写好每家每户名字数量,而后告诉其乡亲们,称多少斤数,称好后把纸条放到地瓜堆上就行了,其他乡亲们根本不知道是谁家的。如果父亲耍个心眼,把好的地瓜分给我们家,或者多给我们家一些,其他人根本不会知道。</b></p><p class="ql-block"><b> 但父亲从来不这么做 ,还是好的先给人家 ,往往最后剩下的才给我们家 。这一点乡亲们都十分称赞。</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记得一次我们生产队分自留地,有一块地靠近村东小河的桥边上,由于修桥时把下面的沙子都翻到了两边的地里,所以土质明显比别的地方差些,当时乡亲们都在桥边洗澡,因此在桥头的地里种菜,容易被人践踏和一些淘气孩子们糟蹋。因此靠近桥头的这块地谁都不要,最后还是父亲主动要下了这块地 并且一种就是十多年。</b></p><p class="ql-block"><b>当时我问父亲,这块地明显比其他地方的差,人家都不要,为啥咱们要呢?父亲说这块地是差点,但总得有人要呀,做人不要太计较吃亏是福吗!既然父亲这么说,我们家其他人就什么也不说了。就这样父亲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直到如今虽然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十七年了,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做事,诚诚实实做人的精神 时刻在激励我们姊妹不断前行。</b></p><p class="ql-block"><b> 父亲的其他的一些故事我将记录在第二辑中,谢谢您的观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