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 嫘祖桃花

奥斯曼-杨斌

<h3>拍摄地点: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h3><h3>拍摄时间:2017年3月27日</h3><h3>拍摄出镜:靖美</h3><h3>拍摄人员:嫘乡印象(奥斯曼)</h3><h3>(其实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只是各人有各人的故事背景,故事结果,每个人都是导演,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这出戏演的好不好,该以怎样的结局作为结尾,取决于自己,而不是故事以外的各种各样的因素。)</h3><h3>嫘祖故里——绿色盐亭(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百强县、绵阳农业大县等)</h3><h3>穿行盐亭大地,无不为其山之幽静、水之清澈、景之美丽、气之神爽而陶醉。盐亭山水四季风韵各不相同:阳春三月,白花争艳,青枝绿叶;炎阳夏季,浓荫蔽日,蝉鸣山野;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硕果累累;数九寒冬,瑞雪纷纷,银装素裹。</h3><h3><br /></h3> <h3>嫘祖宫</h3><h3>嫘祖故里的主体景观嫘祖宫、位于盐亭高灯镇街后灯杆山,距盐亭县城41公里。据传嫘祖发明栽桑养蚕时,因在野外而常遭鼠害、便用松脂照明以避之。后在此山立杆数丈悬明灯于杆顶以驱鼠,并祈求平安,野蚕家养后渐成民俗。为把女祖恩德在山上建庙塑像,命名嫘祖宫。</h3> <h3>宏辉高华、堂煌典丽的嫘祖宫、造型壮观的舞台、整洁雅致的纪念馆、会议室、办公室、接待室、厨房等组成3000多平方米的庙建筑群。嫘祖宫所地高灯镇有丰富多彩的嫘祖传说故事、各具特色的嫘祖景观多处。更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如:石斧、古桑化石、古桑残 、铜镜、金蚕、古丝绢、古梭子、陶鸡、陶虎、陶杯、陶房、开元通宝铜钱和祭文原件。</h3> <h3>1995年夏,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南部的石老村嫘甸坝的村民们,在耕地下的石棺里发现了一对金属蚕,经人民银行鉴定,分别为铜蚕和金蚕。金蚕为纯金,长4·5厘米,重7克。它是盐亭是嫘祖圣地的珍贵文物佐证。[1]</h3><h3>嫘祖宫与高灯镇场接连,嫘祖宫以富丽多彩、交通食宿方便和深沉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h3> <h3>嫘祖陵</h3><h3>盐亭是旅游资源品味极高、开发前景最为广阔的地区。盐亭不仅拥有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而且拥有世界旅游之精品---嫘祖文化。以嫘祖陵为中心的嫘祖陵风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以嫘祖坛为中心的嫘祖坛风景区建设正加紧进行英国莫顿公学访问英才小学。境内现已开通寻根祭祖旅游专线,每年农历二月初十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嫘祖文化节。嫘祖故里是西至成都、九寨沟,东至三峡,北至西黄陵跨区域环线旅游的明珠,必将成为全国旅游的热点景区。到盐亭旅游,既可饱览美丽的山水风光,又可祭拜伟大母祖</h3> <h3>岐伯宫</h3><h3>黄帝元妃嫘祖故里岐伯宫、地处川北盐亭茶亭古镇西街口回龙山、距盐亭县城49公里。山足与莲花湖相通,水陆码头相连、坐车或乘船都能到达。</h3> <h3>中华第一部中医药巨著《黄帝内经》作者、中医始祖岐伯出生于古岐舌国。他首创以中草药为人治病、开医药之先河。助嫘祖养蚕兴衣。辅弼黄帝铸成大联盟、多民族、大文化、大统一的东方文明大国。受封在岐舌国、拜军师、国师、天师。他精通医学、政治、军事、经济、哲学、易学,为人类健康发展、历史前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h3> <h3>在岐伯故里的崇山峻岭中,生长有上千种名贵的野生中草药、茶亭乡民历来以种植中药材为支柱产业。故又史称&quot;药谷&quot;。芯呈梅花瓣的桔梗菊糖量8.4%,超国标2.4个百分点,全部出口到韩国。</h3> <h3>歧伯宫、岐伯殿、嫘祖殿、岐伯史绩馆,保存有丰富多彩的岐伯史迹。岐伯坝、岐伯树、岐伯桥、岐伯亭、岐伯墓、岐伯洞、岐伯坡、石药槽、木雕歧伯神像、出土岐伯树头等遗迹和许多民俗传统都记载着天师岐伯的丰功伟绩。</h3> <h3>歧伯宫与龙谭文物保护区、卧龙山红军亭、檬梓垭嫘祖公园各相距5公里、交通、住宿等适合游客观光。</h3> <h3>歧伯故里优美的原始生态丰富的人文景观,能让人产生时光倒流的思古之感、又能唤起您对生活的满腔激情。</h3> <h3>龙潭庙</h3><h3>龙潭古庙位于嫘祖故里盐亭县茶亭乡、五指山南余脉段黄丝岭山下的龙凤两溪交汇之口。庙右是库容318万立方米、500亩水面的前锋水库、一片绿柳拂两岸、清风送游船的水乡。龙溪和凤溪相会于潭上直泻潭中而成瀑布。此大龙潭水深莫测、与梓潼县大兴乡的小龙潭地下暗河四十里连通。传说禹王治水经此、见田舍被洪涛所淹、便用龙泉剑刺穿龙洞山,让水分道流入弥江以消水患。</h3> <h3>龙潭庙始建于唐、扩建于清。宏伟壮观的嫘祖殿、禹王殿、歧佰殿、川至殿、观音殿、桃园殿、三清殿、瘟祖殿、孔圣殿、十二生肖殿和舞台、茶园、服务房组成占地20亩的建筑群。庙前分左右两根高耸蓝天的石&quot;天官笔&quot;、各高三丈三尺、粗6尺3寸。三国文物&quot;关刀石&quot;。龙潭还有先进的传统文化&quot;龙潭民间易学会&quot;在全国有名。有丰富多彩的川戏、民歌、舞龙、耍狮等民间文艺。</h3> <h3>紫云罩山川、绿波俺龙潭。峻岭环四面、奇峰耸九天。户户垂碧柳、家家伴清泉。十里银波灿、清风送游船。</h3><h3>水、电、路三通、距盐亭县城50公里油路。</h3> <h3>金峰寺</h3><h3>从川北山乡盐亭县城驱车,沿唐巴公路东行20余公里,至三国时代就有名的老雄关场,转上金雄柏油路继续前行,仅6公里路程,就到了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金峰寺。</h3> <h3>金峰寺位居蟠龙山腰,据记载始建于元末明初年间。原庙以相连的三个大印盒式建筑群组成。寺内布局错落有致,建筑结构别具匠心。琉檐斗拱,雕梁画栋,技艺精淇;楼台水榭亭角翼然。庙外有近百株黄连古树(现仅存10余株)争相掩映。山门下古驿道(南部县的柳驿和盐亭县的富驿相距60华里)由东向西穿场而过;场后面的小河回环蜿蜒东去,潺潺的流水终年不息。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经此地时无不挥毫即兴。著名的古代诗人周启瑶在地的《宿金峰寺》一诗(据南部县文物馆收藏的原稿)中吟道:&quot;石蹬通天径,金峰踞地幽;依山观锦绣,远水正回头。僧指云中树,人登劫后楼;风尘余落日,古寺一淹留。&quot;细腻地描绘出了金峰寺的秀丽景色,唱出了人们的共同心声。如果把金峰寺的前身&quot;白塔寺&quot;、&quot;五里三个场&quot;、&quot;三步两洞桥&quot;、&quot;一庙九洞碑&quot;(每座碑板上有面盆大个圆洞,现仅存有一个碑板)的演变细说起来,那就更具有神奇的色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