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唇鹿(国家一级)——拍摄于甘肃(肃北)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游者(蔡德全)

<h3> 白唇鹿作为保护区旗舰物种近年来(肃北)盐池湾管理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白唇鹿种群数量有了一定的恢复。</h3> <h3> 白唇鹿(学名:Gervus albirostris):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高大,体长约2米,通体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无绒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别。鼻端两侧、下唇记下颌白色。在臀部尾巴周围有黄色斑块,因此当地人也称它为“黄臀鹿”。雄性白唇鹿具角,角的主干扁平,故也称其“扁角鹿”。</h3><div>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栖息地海拔在3000-50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它们的食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以集群方式活动,群体的规模因季节和栖息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仅在中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包括了青海、甘肃、四川西部、西藏、云南北部五个省。</div><div>该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div><div>中文学名</div><div>白唇鹿</div><div>拉丁学名</div><div>Cervus albirostris</div><div>别称</div><div>岩鹿、白鼻鹿、黄鹿、哈马(藏语)</div><div>界</div><div>动物界</div><div>门</div><div>脊索动物门</div> <h3> 迄今为止,这一珍贵物种在国外仅有70年代初由中国赠送给斯里兰卡的1对(现在尚有1只生存)和80年代初赠送给尼泊尔的1对。在中国,由于白唇鹿与马鹿在产地上互相重迭,在四川西北部和甘肃祁连山北麓,还曾经发现过白唇鹿与马鹿自然杂交,并产生杂交后代的情况,所以有人常误认为它们属于同一物种,其实它们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除了唇部为白色,眶下腺较大外,还有角的形状很不相同。白唇鹿的角的眉叉和次叉相距相距较远,而且次叉特别长,位置较高,而马鹿角的眉叉与次叉相距很近。[1]</h3> <h3> 白唇鹿青藏高原特有种,分布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四川分布自南坪向南至汶川,向西经宝兴、九龙至木里一线的川西北青藏高原延伸部分,约计28个县;甘肃分布于西部肃南、肃北及祁连山东部甘南玛曲县;青海分布于祁连县以西的祁连山地区到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的玉树州;在西藏可可西里仅分布于东南部沱沱河沿到乌兰乌拉山东端之间,保护区外围通天河岸、杂日尕那等地有分布。</h3> <h3> ∵ 白唇鹿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I级加以保护,一些地区已有效地控制住了捕猎。由90年代初的不超过50头到1997年的80-89头。现有白唇鹿的保护区有四川新陆海保护区、甘肃盐池湾保护区。</h3>

白唇鹿

保护区

物种

甘肃

分布

肃北

四川

盐池

祁连山

相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