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39b54a"> 中国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淅南和闽东北山区。尤其是浙江泰顺和福建寿宁是廊桥保存较好的地区。2007年以来,我游走山区拍了一些廊桥图片,最近听到了一曲旋律优美的歌曲"廊桥长,廊桥美‘’,产生了编辑廊桥相片的冲动,于是这个集本人拍摄的浙南(泰顺)闽东北(寿宁、蒲城)廊桥美篇拙作就这样出炉了,见笑,见笑。 </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廊桥—— 有屋檐的桥,廊桥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正向世界展示着昔日的辉煌。这组廊桥组照的展示旨在于呼唤人们保护廊桥文化遗产,莫让中国廊桥成遗梦。</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寿宁鸾峰桥,位于下党乡下党村南的鸾峰桥,始建于明朝,具体年份无史料记载。现存的桥是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再造,1964年重新修缮。桥长47.6米,宽4.9米,拱跨37.6米,比我国古建筑中净跨最大的石拱赵州桥,长出0.7米,堪称中国虹桥之首,是全国现存单孔跨径最大的木拱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桥南北走向,地势险峻,北面的桥台建筑在巨岩上,南面的桥台用大石块砌筑,桥面上有72根木柱,分列17开间。有神龛祀临水夫人。 </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南北西东。一桥飞架,势若长虹。</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寿宁普济桥,2006年06月评为国保级文物寿宁普济桥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又称溪南桥,位于南阳镇溪南村。始建于明代,普济桥在溪南,龚志和等建。现桥于1965年重建,由寿宁造桥世家第五代传人郑惠福、第六代传人郑多金父子俩共同主墨承建,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5米,宽5米,孔跨16.4米。东南与西北走向,9开间,40柱。升平桥始建于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后圮于水,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重建,古桥长24米、宽5.8米,底层27根拱梁、30根横梁,桥面48根木柱,分列11木间。 </font><br></h1> <h1><font color="#39b54a">古廊桥下采茶忙</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寿宁升平桥,县城东门,当地百姓也叫它横溪桥,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邑人叶伯铭等人始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被大火焚毁。隆庆五年知县梁元杲重建,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又被大水冲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再次重建。1997年重新修缮。桥长25.4米,宽5.6米,拱跨23.4米,桥屋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9开间,拥有48根木柱。这座桥上有神龛祀观音,还装有吊扇,有人写文章称“也许是世上唯一有吊扇的虹梁式木构廊屋桥”。其实,因为桥在县城,当地百姓茶余饭后喜欢在桥里摆“龙门阵”,夏天为驱赶热气,不知谁在此安了吊扇。在看升平桥时,还可以顺便看一下寿宁旧城门“升平门”,这是目前保留的唯一旧城门了。</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依然不减雄风。国之宝,名扬宇中。</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寿宁仙宫桥, 离升平桥不远的工业路上,有仙宫桥,当地百姓也叫马仙宫桥,始建年代无资料确认,推测是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被大水冲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建,1992年重新修缮。桥长27米,宽5.1米,拱跨24.5米,桥屋12开间,拥有52根木柱,中心间与桥两端尽间升出八角攒尖顶,有神龛祀马仙。 </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听桥下溪声看鱼鸟相亲自成山中妙韵</font></h1><div><br></div> <h1><font color="#39b54a"> 寿宁登云桥,县城东南郊杨梅村有登云桥,因为原先位于杨梅岭头当地百姓也叫杨梅桥,它始建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桥长33.8米,宽42米,拱跨30.8米,17开间,拥有72根木柱,有神龛祀临水夫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山涧卧长虹占断三百年烟景</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登云新桥,(2017.03摄)现桥迁到寿宁六中后面新修步堑道起点不远,是因为东城开发而迁过来的。此地原本无路,新辟小路相通,环境清幽,桥屋基本都是老材所建,不施粉黛,与县城又近,是个不错的去处。</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廊桥伸巨臂迎来万千里行人</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不染俗气市廛畅游得天趣</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寿宁飞云桥,县城以北后墩村有飞云桥,又名步云桥,始建于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知县李贞和邑人吴永忠牵头募建,曾经毁过。现存的桥是1938年重建,1995年又重新修缮。桥长29.2米,宽5.3米,拱跨18.8米,上覆双坡顶,中间升出牌楼式歇山顶,尖尖的翘上雕有飞龙戏珠、鱼跃龙门的吉祥图样。桥屋13开间,拥有56根木柱,有神龛主祀临水夫人,配祀黄三公。 </font></h1> <h1>远离喧嚣车马致乐无世情</h1> <h1><font color="#39b54a">廊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寿宁福寿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犀溪乡犀溪村南。过去曾是寿宁经西浦过犀溪至泰顺的要津。《建宁府志》载:福寿桥在犀溪水口,缪则邦等建。民国十九年有修缮。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北面桥堍用条石砌筑。长40.7米,宽4.9米,孔跨32.8米。南北走向,18开间,76柱。始建不祥。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1992年修缮。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7米,宽5.1米,孔跨24.5米。南北走向,17开间,72柱。桥屋面为双坡顶,桥中心间用如意斗拱叠梁成八角藻井,屋面上中心间及桥两端尽间升出八角攒尖顶。2006年06月评为国保级文物。</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赏岸边景色闻桂兰馥郁已淡世上功名</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载酒来游寻友寻幽寻旧梦</font></h1><h1></h1><h1><font color="#39b54a">引人入胜古风古道古廊桥</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浦城镇安桥,焚毁前的浦城临江镇上的(摄于2007.5.21) 浦城镇安桥是一座木廊桥,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桥基4墩3孔,全长70.45米,宽3米,桥屋雕梁画栋,宏伟壮丽。桥两端引桥长5米,各铺石阶21级,旁立石栏。桥头各立砖砌拱门,眉刻“镇安保障”。2009年9月12日中午一些老人坐落在浦城县临江镇上的镇安桥打四色牌时,把未熄灭的烟头丢到桥下焚毁。一座630年的古廊桥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令人痛心的是,2011年5月28日武夷山市南门百年古廊桥——余庆桥又烧毁了,廊桥遗梦....心碎!!败家呀,多少年了,到我们手上!!!</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泰顺北涧桥俗称下桥,在泗溪下桥村,该桥与上桥相距1公里多,横跨北溪,故称"北涧桥",村以桥得名,其结构、造型与上桥相似而较大。长51.87米,宽5.37米,高11.22米,单跨29米,亦为木拱廊桥,有桥屋20间。。始建不祥。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1992年修缮。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7米,宽5.1米,孔跨24.5米。南北走向,17开间,72柱。桥屋面为双坡顶,桥中心间用如意斗拱叠梁成八角藻井,屋面上中心间及桥两端尽间升出八角攒尖顶。</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泰顺溪东桥系上桥,位于泗溪镇溪东村,俗称溪东桥,实际上应称东溪桥,因其横跨东溪水而得名。长41.7米、宽4.86米、高10.35米(水面至跨径顶部),单孔跨径25.7米,宫殿式,飞檐翘角,中央有主檐阁楼,极为雄伟美观。</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桥造艺</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泰顺三魁镇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外村,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 叠梁拱式木廊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载入《中国桥梁史话》。 012泰顺刘宅桥,又名仙洞虹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长24.8米,宽 6.15米,跨径9.2米。是泰顺众多屋式木平桥中造型最为精巧别致的一座。1988年经省文物局拨款补助重修,同年列为县第三批文保单位</font></h1> <h3>桥屋20间大气不凡</h3> <h1><font color="#39b54a"> 泰顺刘宅桥,又名仙洞虹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长24.8米,宽 6.15米,跨径9.2米。是泰顺众多屋式木平桥中造型最为精巧别致的一座。1988年经省文物局拨款补助重修,同年列为县第三批文保单位</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为名忙为利忙且过桥中留佳话</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廊桥与佛庙、道观、社堂结合,桥中神龛香烛</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2007年窗外大片田地</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泰顺仙居桥 位于仙稔乡仙居村,距县城20里。创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历经四次重建。桥毁之因,皆罹水患。现桥为清康熙十二年重建,全长41.83米,宽4.89米,高12.6米,跨径34.14米,为平孔木拱廊桥。</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卧浪凌波,重檐翘角,巧夺天工。</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廊桥,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民间故事</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境追蓬莱虹映潭中楼台倒影</font></h1><h1><font color="#39b54a">肩挑日月耳聆岭上翠鸟知音</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泰顺文兴桥,位于筱村镇坑边村,横跨玉溪之上,系叠梁木拱廊桥,全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距水面高11.5米,该桥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修。1990村民集资重修。1988年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劳力苦劳心苦须知世外有桃源<br> </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泰顺南阳桥,又称玉岩桥,位于泗溪镇岩头村。此桥为伸臂梁木平桥,重檐歇山顶,建于同治九年。 南阳桥的构造特点是在溪中建石墩,然后在石墩上叠架木梁,向左右平衡伸展。这种双向伸臂木梁桥可以增加木梁的承托作用,同时还可使木柱在纵向有一定的稳定性。</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廊桥是劳动人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font></h1>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1来到建瓯吉阳步月桥。福建省建瓯市境内现有各种木厝桥32座,惟吉阳玉溪步月桥独领风骚,久负盛名。这里空气新鲜,微风拂面,山川秀丽,一派田园风光一览无遗。步月桥是当地吉阳镇通往大夫、圭历、巧溪、张坑山区行政村的交通枢纽,是闽北现存最长、净跨度最大、伸臂木梁结构的木厝桥。</p><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31日,步月桥毁于大火之中。2020年10月重新修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