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晓明印记

<h3>  一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让无数莘莘学子魂萦梦绕。</h3><h3>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影响中国几代人的两句诗。<br /></h3><h3> 1922年徐志摩第一次来到剑桥,在此学习生活了一年半。其后又在1925和1928年分别到访过两次,但都十分短暂。</h3><h3> 除了学业和游历,在剑桥的这段日子对于徐志摩来说还意味着一个人生转折点,他遇到了林徽因。</h3><h3> 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与妻子张幼仪离婚,充满期待的回到中国,却发现林徽因的心早已另有所属。</h3><h3> 然而这段感情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和灵感。</h3> <h3>  徐志摩在剑河安详与不争的波光中沉淀了精致的文学情怀,同时构筑了他短暂一生为之魂牵梦萦的"康桥情结"。</h3><h3> 为此,1922年8月第一次离开剑桥的时候,他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同时也表明了这一别,并不是一去不复返。</h3><h3>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h3><h3> 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他,还会再回来。</h3> <h3>  剑桥市确有一条在市内兜了一个弧形大圈的河,河上建了许多桥梁。</h3><h3> 剑河边上,垂柳成荫,绿意葱茏。</h3><h3> 剑河并不大,只有十来米宽,就河本身来说,并不是太漂亮。<br /></h3><h3> 我想徐志摩对康桥的留恋一定是言在意外吧,不然"河畔的金柳"怎么会成了"夕阳中的新娘"?他怎会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 ?</h3><h3> 今天,在剑河中,在康桥下,温习大师的诗句,抒发曾经的情怀,自是别具风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