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ed2308">【编者按】</font></b>在复杂、多变的21世纪,需要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其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那么,校长应如何审时度势、转变思路、开拓创新,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落地?甘州的校长们有话说。</h3><div><br></div> <h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追求高大尚目标固然宏伟,但本土校长们的观点、言论和做法也许更接地气,教育应该更有定力,才能沉淀出厚重与纯净的人文气息和博大深远的精神内涵,我们期待甘州每一所学校都能走出一条自信、宽广的道路。</h3> <h3><br></h3><div> 我们的学校,如果每天都能顺应孩子们成长规律和遵循教育的常识,“该播种就播种,该施肥就施肥,该除草就除草……”这样,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会被一年一个新花样,三年一个新创新所绑架。每年都做那些事,把这些事都做实了,做真了,做好了,就是让教育回到了教育朴素的起点。 而真正做好这些事的主体是学生,关键是教师,核心是课程。我们抓住了课程这一核心,就能用课程改变学校,用课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用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过去,我们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管理和落实不够规范,教育出现偏学科,甚至同一学科偏考试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我们的教育就出现了“短路”和“盲区”,偏离了固有的轨道。现如今的课程,从课堂到课外、课程标准到教材、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考试与评价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呈现出科学而有效的教育功能。假如我们能不折不扣地开好每一门课程,上优每一节课,让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这无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既系统又常态化安全保障。 </div><div> 西街小学在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二级课程的同时,基于学生生命成长,基于丰富学校课程,基于促进教师发展,探索实践和研发了“菜单式”管理的“人文教育类、生活技艺类、学科知识延伸类、人格健全教育类、身心健康教育类”六大类校本课程。其中,以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多彩自主的教育活动,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统一协调的社区教育为载体,以“做人先从诚信开始、做事先从习惯开始、文明先从礼仪开始、大爱先从感恩开始、视野先从阅读开始、健康先从心理开始、育人先从家庭开始、能力先从实践开始”为内容的《八项修炼伴我行》的校本课程。从具有诚信的美德开始逐步学会做人,从培养好习惯开始养成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从规范礼仪开始培养孩子们做一个具有现代文明的人,从感恩身边的人开始滋养大爱无疆的境界,从文化阅读扩展人生视野,从走出课堂动手实践培养实践创新精神,从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走好人生健康之旅,从家庭教育开始培育亲情、乡情、民族情。目前,这一课程已成为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div><div> 实践证明,在学校没有哪一个载体和哪一种工具,能取代课程育人的系统性、完整性、多元性、常态性。只有课程,才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根基。</div><div> </div> <h3><br></h3><div>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做人,具备好的思想素养,形成终身发展的能力。因此教育应该以孩子为中心,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教育的职责是保护每个生命的特质,学校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生命本质,生命在场,才有可能谈到培养他的核心素养。我觉得,培养核心素养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孩子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将来他们如何生活,现在在学校就应该如何学习,老师就应该如何去教,教育应该以让孩子的生命世界越来越精彩为核心追求。</div><div> 小学阶段是为每个孩子核心素养的初步形成打下扎实基础的重要时期。甘州区北街小学近年来确立了“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提出了“以‘润’文化助推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倡导“润生于博,润师于情,润学于思,润德于心,润校于和”的“润”文化引领下的幸福教育。“润”,水曰润下,上善若水,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我们构建多元化的生态课程,倡导家校深度融合的开放式办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幸福课堂为抓手,立足基于儿童立场,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改革,倡导生态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激发每个孩子的内驱力,通过培植引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一个个具有鲜活的生命体,为他们的一生发展给予丰富的养分,而这正是全面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所在和有力举措。 </div><div> 核心素养的发布为新时期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和要求。教师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和核心素养落地的决定因素和最大力量。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必须要有洞悉儿童,洞穿学科,创生课堂的能力。即要有洞悉儿童需求的能力,又要有透彻掌握学科本质的基础,还要有能超越学科综合资源创生课堂的能力。作为学校校长,我们就是要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做好顶层设计,选取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改革路径,自上而下,在研究中定方向,出思想,出思路,引领实践探索。指导教师创新方法,培育团队研究精神,抓住课程这条主线,落根实践,沉淀经验,追求研究创新,和而不同的精神,在相互尊重、彼此欣赏、和谐共存的基础上,推动教育事业的创造性发展。</div><div> </div> <h3><br></h3><div> 在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应该是课程和课堂,课程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课堂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课程改革从“双基”培养到“三维目标”,再到当下的“核心素养”,尽管育人的参照标准在不断变化,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却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将立足“生本教育”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方面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要点,规划落实好课程实施,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要在做好国家课程落实的同时通过学科整合和拓展实践开发运用丰富的校本课程,在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中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丰富的课程和高效的课堂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div><div>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将要贯穿整个学校教育过程,渗透到各个学科和各种活动。从办学实践来看,校长需要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将其与学校的文化、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并通过相应的载体来实施。作为校长,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是,如何在办学过程中,以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和组织实施等为支撑,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其中,来形成学校好的办学策略。</div> <h3> <br></h3><div> 教师是学校的财富,搞好教师培训,让教师熟知并认同核心素养的理念,是学校开展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对核心素养的了解学习程度,关系到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程度!</div><div> 教育需要支点,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落实到课程开发上。这里的课程开发指的是利用课程进行教学时的开发和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发,即要找到并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生发点。 </div><div> 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要改革政府对学校的评价,改变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只有改变了以成绩论英雄,唯成绩算质量的教育质量意识,学校才能挣脱桎梏,放心地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开展教育活动。</div><div> 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就必须改革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将过程性的评价当成重点,随时关注学生的点滴变化。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尤其让学生能够依据评价改变或者调整行为。要将理想教育当作中学教育的重点,把健康指导当作重要课程请专业人士定期指导,将社会实践变成生活学习的必须。这些都要作为学生评价的一部分,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变化!</div><div> 落实核心素养到学校,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性的课程就是个关键。让有艺术特长发挥其特长,成为音乐家,画家。让有科学兴趣的能为了自己的爱好追求终生。所以学校要有2-3个半天来开设选择性课程,请专业人士(不一定是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活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