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太河水库大会战

峪头河

<h3>修建太河水库,渭二生产大队先后选派出几十名青年民兵参加了这场在淄博市史无前例,铭刻进淄博水利发展史的著名大会战。他们载着渭二人的重托,带着家人的牵挂,推着独轮车步行几十里山路,在淄河滩上扎下营盘,每日吃着窝头大锅菜,驾驶着装满石块与褐土的独轮木车,用自己的血肉和汗水,用时代青年所特有的那种顽强意志与抱负,饱蘸淄河秀水,撰写出一篇让世人刻骨铭心的锦绣文章。<h3>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列子.汤问》中的一个寓言故事,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写下了一篇著名文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一起,被称之为“老三篇”,被人们广为学习,诵读。按照人们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其实就主要凝聚在这三篇著作之中。“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宗旨,“白求恩”精神是共产党员在国内国际各方面的道德追求,“愚公移山”象征着党和人民与一切反动势力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意志和信念。</h3></h3> <h3>习近平同志也以“老三篇”为范例,要求党员干部们“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要深入浅出,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愚公、白求恩、张思德,我们今天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过激烈震荡,所以讲出的话饱含深情、富于哲理,能深深植入人民心里,引起共鸣。<h3>这三篇文章被渭二生产大队的好多社员们背得无一点生、艮处,有些斗大字不识半升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能对其中的篇章、段落娓娓道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h3></h3> <h3><font color="#010101">太河水库会战的精英们,正是在“老三篇“所倡导的这种坚强的精神力量支撑下从事作业的。在那时,野外劳动的环境条件之艰苦可想而之,冬天大雪纷飞,北风凛冽,手、足、耳朵被冻的红肿而剧烈痒、痛,夏天太阳炙烤,蚊叮虫咬,而窝头就咸菜的伙食常使人胃酸难耐,体力不支。就是在这种恶劣条件下,会战者们用老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用简陋的木质独轮车、铁锨镐头,一车车地从金鸡山上移来一座大坝,如横空出世的一道彩虹,横亘在淄河滩上,将几千年来奔腾不息的河水牢牢拦住。</font></h3> <h3>会战工地上,有人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推“泰山车”不松劲,一直推到共产主义!”这种“泰山车”在大坝工地上随处可见,一个个车篓子装的满尖满垛,车上厢再堆上个尖,往往是只见车走,不见人踪。由于视线不好,加之车载过重,倒土时很容易被车袢套住臀部,整个身体随着车体的快速直立被弹出很远,有时也会被木车带倒,人体爬到车轱辘上滑出很远,常常被弄个鼻青脸肿。大家诙谐地将此称之为“打弹弓”和“爬车脚”。收工后,工棚里常响起这样的问候声:“伙计,今日打了几回弹弓?”<h3>被问者会毫不掩饰,满堂光亮地回答:“不多,才两回!”</h3></h3> <h3>当年工地的领导者们曾回忆道:民兵们干活一点不惜力。有些人干活简直跟疯了一样,白天干一天,晚上再挑灯夜战。工地就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车,一往无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得住。<h3>环境锻炼人,时代造就人。屈指数来,从太河水库工地走出了无数个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也锻炼出不少的领导干部。杜中侠,一个无声无臭、忠厚朴实的普通社员,天天推“泰山车”,天天加班加点,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光荣出席了山东省青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那位最先推出“泰山车”的青年突击队长,被提拔为公社民兵营团委书记,后又被培养成为县级、地市级领导干部。</h3></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的这一浩大工程,现已成为市级水源地,并被开发成为旅游景点。立于坝顶极目远眺,十几公里的水域一望无际,金鸡山、马鞍山高耸、苍郁,山与水的巧妙构合如诗如画,令人陶醉不已,毛泽东笔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色,在这莽莽群山间再现新图。</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