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太白山(冀)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不经意的悲欢中,我们已由春走到了秋。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一代人来说过去那些蓝色的记忆将伴随着我们渡过一生。我们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参加了学雷锋运动,停课“闹过革命”,当过知青,参加过高考。赶上“计划生育”,体会了“改革开放”。中年时为国家减负下过岗…。如今成了“跑不动的破车”浑身柒零八散遍体鳞伤。神已失,貌已衰,发已白,腰已弯。暮然回首;再不是青头少年,往惜一去不回还!</p> <h3>我们目睹了共和国的成长,时代也铸就了这一代人特有的坚韧毅力,坚强意志,宽容胸襟和开朗性格。</h3> <p class="ql-block">看着这些老照片,勾起了我对已往的回忆:我就在火车站附近长大,那可谓是宝鸡市最繁华的地方。傍晚“宽阔”的站前广场是我们游戏的好地方,那时我和小伙伴放学后总爱在岗楼边数汽车,好长时间才过来一辆,基本是“解放”,(搞也搞不懂汽车后边都写24是什么意思)偶尔过一辆公共汽车,看着座在车里的人羡慕的不得了。我的家就在火车站对面的二食堂院里(后来的实验食堂)。听大人说这楼是56年苏联人帮助援建的在宝鸡是数的上的“大建筑”,三层楼带电梯。据说60年刘少奇来宝鸡还专门到此。院子有两个花坛,中间是经理办公室,走过办公室过道后院堆放着很多酒瓶,最多的就是瓷瓶茅台,我们常控茅台酒喝。小时候觉得院子挺大,解放车能在里面掉头。食堂养了一条大花狗伴随我的童年。</p> <h3>火车站口有人力三轮车行、烟酒行、还有家葫芦头食堂。记忆最深的是醪糟铺,卖醪糟和卖开水是一家的。冬天晚上“要饭”的取暖把烧水炉围的严严实实。那时喝碗醪糟三分,鸡蛋醪糟五分,提壶开水二分钱。那时候看场电影五分钱(还常逃票),买个烧饼二两粮票五分钱,吃碗素面八分钱,一碗肉面一毛四。那时候晚上睡觉不关门,亲眼见过在東大街派出所偶尔抓个小偷被群众打个半死。虽然贫穷但活的踏实。大人脸上都带有真诚,小孩脸上存在着天真。</h3> <h3>  宝鸡有个三马路口,离火车站几百米,最早是个自由市场,有说书的、挑担子剃头的,卖东西卖菜的,耍猴捏糖人的可热闹了。那时候两个牙膏皮就换一个糖人。特别是快过年的时候卖鸡卖鸭卖肉的人很多。年货年画啥都有,这是我们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候。路边一棵古老槐树目睹了城市的变迁。三马路口上方就是著名的金台观。</h3> <h3>我们小时候常到金陵河洗衣服。经常从金台医院、沿河街这里经过,每到礼拜天金陵河东、西两岸洗衣服的大人小孩儿在十八孔桥下顺河都是,女孩儿洗衣服男孩儿戏水、逮鱼。那时孩子谁也不笑话谁,小的穿大的穿过的衣服,而多有补丁。鞋子都是妈妈做的。如果穿双卖的鞋是很自豪的。虽然穿的不行,但都干干净净。</h3> <h3>宝鸡火车站购票室</h3> <h3>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为宝成铁路通车剪彩。(1958年)宝成铁路前身叫“天成铁路”。</h3> <p class="ql-block">卖豆花的</p> <p class="ql-block">卖鸡蛋?不像卖桃子的吧或许是杏。</p> <p class="ql-block">卖凉粉的</p> <p class="ql-block">脚夫?</p> <h3>这是群众路口(老三马路口)那棵古槐吗?</h3> <h3>刘少奇60年来宝鸡视察。听大人说当时刘少奇同志还去了我们住的院子国营二食堂。</h3> <h3>人民电影院。儿时最向往的地方。</h3> <p class="ql-block">这座学校应该就在三马路现在的金台观正门处?62年左、右迁移到敦仁堡。更名“敦仁堡小学”。不对,应该是斗鸡台“工合学校”。那时候我们书包里面就有算术、语文两本书两个作业本一个铅笔盒。</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不是敦仁堡正街?知道的指导一下。</p> <p class="ql-block">人民街?还是金陵巷呢?应该是汉中路吧。</p> <h3>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宝鸡市区唯一一座连接渭河南北的桥。好像68年夏季渭河发大水,南岸有放羊人被渭河水困在中央,我当时走了“很远很远”过这座桥去看直升飞机救人的,看完不知从那回家了!</h3> <h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二路。</h3> <h3>汉中路北口:看到那门面是汉中路食品店,下手是中药铺,小时候妈妈常带我来这里看病。</h3> <p class="ql-block">宝鸡地标金台观,小时候“捉迷藏”(藏老没)的地方。旁边的山坡上有很多榆树,每到春天都会来抅榆树叶喂蚕,后来里边还修了《收租院》。</p> <h3>学生参加重大活动的游行队伍,我也曾是队伍中的一員。</h3> <h3>宝鸡峡工程建设工地。</h3> <h3>宝鸡唯一通往风县的道路。</h3> <h3>红旗路广场,当时宝鸡重大集会都在这里举行。小时候常在这里开“庆祝大会”和“公审大会”。每次游行从这里出发,我们下乡的宣誓大会也是在这里举行。</h3> <h3>上山下乡的队伍。当时的热血青年爱国和时刻听从国家召唤的热情即朴素又真诚。</h3> <h3>文化北路。</h3> <h3>桥南国营商店,在现神农大桥南十字路口西南。</h3> <h3>汉中路食品店。</h3>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批知青下乡(1977.)激情满满。从图中应该能够想到,那个时期是个持殊的年代。</p> <h3>老长寿中学。</h3> <p class="ql-block">南方菜馆——还记得吗?主营小笼包(一笼0.45元)。</p> <h3>人民电影院对面“上海酱园”。</h3> <h3>1986年火车站调向(由北改南)的文化路与经二路交汇处。</h3> <h3>百货大楼,曾经宝鸡最大的百货商店(二层)。以前叫“东方红”百货商店。</h3> <h3>老体育场(现均利广场)。</h3> <h3>老人民商场。</h3> <h3>六、七十年代市委驻地。(经二路西段)</h3> <h3>“宝成铁路”渭河铁路桥。</h3> <p class="ql-block">工人文化宫,是人们节假日常去的地方。</p> <h3>经二路。(汉中路南口到建国路南口段)</h3> <h3>汉中路南口。</h3> <h3>宝鸡老“服务楼”。</h3> <h3>当时宝鸡第一招待所,西边是服务楼。</h3> <h3>经一路东口:在火车站西,看着照片中的黄房子了吗?那是当时市场工商管理所。</h3> <h3>下岗职工:为祖国建设贡献了青春的人们面对国家经济改革人到中年,坚强为祖国又一次奉献。下岗自谋岀路,背负着全家的重任“从头再来”。</h3> <h3>农民工(也有部分下岗工人)南下打工候车时的情景。</h3> <p class="ql-block">当年稚嫩天真的娃娃如今已是两眼昏花,双鬓染霜的爷爷奶奶。我们目睹了国家从弱到强、从穷到富的转变。同时也感受到了祖国成长中遭受的疾风涩雨,亲自参与了政治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多次的重大变革。所有的一切使我们有所感悟,看淡了很多。我们无怨无侮,祝愿祖国明天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编后语:人生的长卷记载了生活的盼春绣夏懂秋惜冬的浓妆淡抹。理念的浅疏描绘了感知经风沥雨披霜踏雪的现实。记忆的银行永远不会透支。回忆像湧动的虫爬满脑的海洋,心的空间。回忆像饭里的调味品不可缺少也不可太多。</p> <h3>本组照片均来自百度搜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