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用过中餐,己是下午两点多了。女儿说着要带我们去看一座书屋。我是既惊讶又疑惑:这样供人旅游的深山峡谷还会有似不相干的读书之地?</div><div>女儿全然不顾我的一脸茫然,一踩油门就径自上路了。在返回路的不远处,车子向右一拐,向着一条也是狭窄的山路微微向下前行,约百米前有座山壁挡住了去路。于是,这里就形成了上小下大相对封闭的迷你山谷。</div><div>山路左侧的一条小溪顺势而下,在山壁处汇成一汪小池,乱石,山花,芦苇,杂草混驻其间,各得其所,显得合谐自在,野趣横生。现在还是老历春寒料峭的早春二月,小池周围还是灰黄一片。相信过了季春时节,这里定是一幅青山绿水、山花烂漫的美好图景。在临近山谷底处,横在水上木桥的那一端,稳坐着一栋长约二十多米颜色玄青的平顶木屋。这是这小山沟里的唯一建筑,那就该是女儿说的“书吧”了!</div><div>下得车来,撲面而至的这番场景让我震惊!山石草木流水汇成的灵动野趣与承载着社会文明的稳重木屋,形成动与静、灰与黛、野趣与现代强烈对比的视觉冲击,给人以美的享受,振奋之余,倍感舒心!平淡的山沟能呈现出如此独到的艺术效果,足见创意者的别出心裁,独具匠心!</div><div>这座“书吧”就是远近闻名的篱苑书屋。它为香港人出资、清华教授义务设计修建而成。据说有来自100多位北京大学生自愿者负责开放接待。书屋于2011年10月免费对外开放。深受大众欢迎。观众络绎不绝,提前预约的参观团体也要按先后排队。几年下来,书屋已成为众多观众亲近书籍、体验阅读的极好场所!</div><div>书屋暂停开放,进行整体翻修。但到来的游客仍可自由参观。我们入内亲近书籍,短暂浏览,深受书香气息的感染,十多分钟下来,感觉还是十分良好的!</div><div>看来,书屋是在意于行为过程的氛围效应,而不刻意追求读书的实际结果。这种具有行为艺术意味的群体活动,正在孕育和释放着正能量!她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必将汇成一种震撼心灵的呼唤:</div><div>让阅读归来!</div><div>让阅读成为习惯!</div><div>让纸质阅读重新成为风尚!</div> <h3>山村农舍旁的指引标牌,指明右手不远处就是我们的目的的。</h3> <h3>灰黄色的下面该有无限的生机!</h3> <h3>这就是小山沟里的唯一建筑“篱苑书屋”。</h3> <h3>北京某工艺学校的学生正在咏唱讴歌爱情的流行歌曲。歌声在山谷回荡;人人欢笑不已,个个乐不可支!</h3> <h3>防屋在全面翻修。</h3> <h3>书屋宽大的室内,四周墙壁、拐角阶梯的上上下下全是书架,滿满当当的摆放着各类各种图书,林林总总,琳琅满目!</h3> <h3>参观结束,该打道回府了。</h3> <h3>临近7点,进入北三环。这里己是万家灯火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