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踏上安徽休宁这个状元故里(共诞生过19位状元),犹如到了祖国的宝岛台湾,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h3> <h3>徽派建筑,枯树、老藤、昏鸦。故乡的味道!</h3> <h3>状元故里,如今复兴着厚重的工匠文化。聂圣哲先生创立的安徽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就在中国状元博物馆西侧,这是他为家乡办的实事。在这里,他实践养活教育、推广工匠精神。全国各地的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的男孩子,到这里艰苦磨练两年,养成了好习惯,练就了足够的谋生本领:毕业时,能独立做一张八仙桌、两把太师椅。</h3> <h3>三替集团,受人尊敬的知名浙商,中国家政行业的领军企业,仅在杭州就拥有110万活跃客户。事在人为,人才第一。据光荣浙商、三替集团董事长、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代理会长陶晓莺(左二)介绍,三替的女将,个个富有亲和力,总是被人夸。不信,请你看图片。</h3> <h3>海纳百川,从善如流。虚心学习,天天向上。浙商要向徽商学习,浙商要向一切拥有创新活力和工匠精神的商帮学习。图为三替集团和浙报集团全球光荣浙商论坛赴安徽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考察团成员,个个激情满满!</h3> <h3>实干兴邦。中国是木工手艺历史悠久的国家。鲁班,就是杰出代表。在传统技艺式微的今天,在中国木工之乡休宁县,看到由18岁的孩子亲手打造的八仙桌,真是件让人高兴的事!</h3> <h3>儒雅的三替集团总经理徐松屹博士坐在安徽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准匠士匠心制作的太师椅上,很有仪式感,更有哲学意味:勤奋学习成为博士是光荣的,勤奋学艺成为匠士也是光荣的。</h3> <h3>墨斗划线、木尺度量,青春少年,有模有样!有规矩,有耐心,学得好手艺。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幸福生活,来自双手!</h3> <h3>铁锤在手,心在思量,熟能生巧。据德胜鲁班木工学校程天福、毛银奇、郑宝军老师介绍,学校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休宁本地占四成,全国其他地方占六成。要求是:身体健康的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男生、近视不超过200度、品行端正。</h3> <h3>多么热火朝天的学艺场面!多么青春勃发的活力少年!走正道,学技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不求一夜暴富,但求踏实平安。多少人,因为心不正、路不正,由辉煌到败落。</h3> <h3>看不见他正面的脸,因为他不是摆拍的演员。</h3> <h3>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这11个字,犹如佛教的“南无阿弥陀佛”(向拥有无穷能量的人致敬),时刻熏陶,随处可见,融入灵魂,知行合一,结果是:一个个原来有那么多坏习惯的孩子变得有规矩、懂礼貌、爱劳动、有本领。聂圣哲先生的养活教育,精髓在此。</h3> <h3>“我没有多大的本事,但有认真做事的态度。”说得真好!多少人好高骛远、多少人妄想一夜暴富,多少人到老也没有掌握一技之长。站在德胜鲁班木工学校的教室里,让我们这些拿惯笔墨、摸惯键盘的所谓知识分子,惭愧。</h3> <h3>这里有孩子朴实的话,有他习惯养成的路。德胜鲁班木工学校,为国家培养“有道心的凡人”。也真诚地希望孩子们走向社会后,记住老师对你们的叮嘱,不要忘了“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丢了好习惯,这样,你的人生会越来越精彩。</h3> <h3>徽州大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告诉我们春天的生机。其实,可持续的生机不在别处,而在于“甘于做凡人的内心”。这,正是这次安徽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考察给我们的启示。</h3> <h3>致敬工匠精神!致敬一切有匠心的人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