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神秘花园“摩洛哥”---(1)

cora

<h3>  摩洛哥王国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海岸线1700多公里。</h3> <h3>摩洛哥地图</h3> <h3>DAY 1:上海---伊斯坦布尔---卡萨布兰卡</h3><h3><br></h3><h3>飞行,从中国的子夜到伊斯坦布尔的黎明,转机、漫长的等待后,再从伊斯坦布尔的早上到卡萨布兰卡的午后,历时近16个小时的飞行,飞行距离过万公里,全程总耗时近24个小时,终于从亚洲飞到了非洲,从上海到达了卡萨布兰卡。</h3> <h3>DAY 2: 卡萨布兰卡---拉巴特。</h3><h3>当飞机降落在卡萨布兰卡机场时,已是第二天当地时间的下午了(摩洛哥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h3> <h3>走出机场大厅时,耀眼的阳光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蓝的如此透彻的天空让旅途的疲劳一扫而光,心情一下子轻松起来。</h3> <h3>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从卡萨布兰卡到达摩洛哥首都拉巴特。</h3> <h3>拉巴特、非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是摩洛哥四大皇城。</h3> <h3>放下行李,提着相机就在酒店附近闲逛起来。这是一个博物馆,正门门口有警察站岗,导游关照过进入摩洛哥,不能对警察,军人拍照,所以只能近距离的从侧面拍摄,博物馆的建筑有阿拉伯的特色,洁白的墙体配上色彩鲜艳画作,煞是好看。</h3><div><br></div><div>上图是博物馆的全景</div> <h3>干净的街道,有序的车辆,匆忙赶路的行人,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直到看见带着头巾穿着长袍的人走过才感觉到自己此时是身处阿拉伯国家。</h3> <h3>这是清真寺的宣礼塔。</h3><h3>刚看到它的时候真不知道这是啥塔,出行前也没有做过任何功课来了解这个国家,想着反正是跟团,走到哪算哪儿,后来的行程才让我慢慢的对这个国家有所了解。</h3> <h3>大西洋上绚丽的晚霞把海面映红,被海风吹起的海浪,不断的拍打着堤岸,仿佛在奏欢迎曲,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h3> <h3>落座海边餐厅,欣赏着夕阳西下,听着海浪,品尝着摩洛哥的海鲜。</h3> <h3>除了鱼还配有海鲜汤和面包、甜品。</h3> <h3>DAY 3: 拉巴特---艾西拉--丹吉尔</h3><h3>清晨,一顿丰盛的自助早餐后,开启了第二天的行程。</h3> <h3>拉巴特是摩洛哥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位于摩洛哥西北部布雷格雷格河口,1956年摩洛哥独立,定都拉巴特。<br></h3> <h3>拉巴特的建筑以白色为主基调。</h3> <h3>拉巴特王宫,现在是国王办公及回见外国首脑的场所,始建于1785年,占地约2平方公里,由高大的乳白色墙体包围起来,具有鲜明的阿拉伯建筑风格。</h3> <h3>拉巴特皇宫,只能远观,不能近看,更不能进入。</h3> <h3>门前站岗的士兵们,红色衣服是皇家士兵,蓝色衣服的是陆军,迷彩服的是空军,感觉他们不像在站岗,像是在闲聊,像在开谈话会,很休闲的样子。</h3> <h3>皇宫边上的清真寺,那高高的塔就是宣礼塔。</h3> <h3>摩洛哥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清真寺无数,每个清真寺都有一座宣礼塔。</h3> <h3>硕大的广场上,鸽子与人共舞。</h3> <h3>哈桑大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2世纪,长183米、宽拉巴特139米,据说毁于1775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从仅存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伟。<br></h3><h3><br></h3> <h3>哈桑塔保存较好,占地单边长16米,高44米,四周雕刻图案各异,具有摩传统艺术特色。</h3> <h3>整个建筑庄严雄伟,风格典雅,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洛哥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h3> <h3>高高的城墙守护着哈桑塔和哈桑大清真寺遗址。</h3> <h3>守卫哈桑塔的骑兵,阿拉伯帅哥😜</h3> <h3>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是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象征。</h3> <h3>乌达雅堡</h3><h3>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的乌达雅堡是一座建在海角上的军事要塞。它地处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h3> <h3>乌达雅堡内保留着柏柏尔民居的房屋和街道,有着和舍夫沙万相似的蓝白色街道和建筑</h3> <h3>居民们们用花卉装扮着他们的居所,这让整个小镇有了生命的气息。</h3> <h3>高空平台,这是为古时空中市场遗迹。</h3> <h3>站在平台上可俯视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和拉巴特姐妹城市—萨累市全景。</h3> <h3>艾西拉</h3><div>艾西拉老城是位于大西洋边的摩洛哥北方海滨小镇,房子以白色为主,有地中海风貌。</div> <h3>艾西拉小镇始建于15世纪</h3> <h3>这是小镇上的一所小学</h3> <h3>1978年,在两位当地艺术家的倡导下,来自美国、日本等地的11名艺术家在这座城市的墙壁上绘制壁画,这成为一种艺术传统延续至今,艾西拉也因此被誉为大西洋边的“艺术之城”。 </h3> <h3>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也把自己的房子涂成了各种颜色,在小镇里行走,仿佛自己走在艺术的殿堂里,养眼又愉悦心情</h3> <h3>穿梭在小镇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每家每户的门,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门,不管是造型还是颜色。</h3> <h3>小镇里有出售摩洛哥的手工地毯和手工皮具</h3> <h3>沿着蜿蜒的小巷穿行其中,越往里走,地中海气息越是浓烈,走到尽头便是地中海。</h3> <h3>DAY 4 : 丹吉尔---得土安---舍夫沙万</h3> <h3>昨晚入住丹吉尔,丹吉尔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丹吉尔湾口。是摩洛哥北部的城市,海港。</h3> <h3>选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一边享受视觉的盛宴, 一边给身体充电。</h3> <h3>斯帕特尔海角灯塔。</h3><div>斯帕特尔海角灯塔位于丹吉尔西面十二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的斯帕特尔海角,斯帕特尔海角是非洲大陆的最西北角。灯塔的西边是大西洋,东面是地中海,对面(坐船约一个多小时)则是西班牙。</div> <h3>大西洋和地中海在这里交汇,在阳光的直射下,能看出水的颜色完全不一样。</h3> <h3>非洲洞</h3><h3>大西洋边上有个奇怪的洞穴,当地人称之为“大力神洞”,这个被千百年海浪冲击岩石而自然形成的洞穴,其洞口形状酷似反置的非洲地图,甚至连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有,所以也被人称之为非洲洞。</h3> <h3>这是非洲地图,比较一下,看看是不是很像</h3> <h3>现在大力神洞已经成为丹吉尔的一大自然景观了</h3> <h3>非洲洞上面的白色建筑非常美,有阿拉伯的特色,建筑在修整中,估计会用作于餐厅或者咖啡厅,试想,一边欣赏着海景,一边品着咖啡的香甜,那时多么惬意的生活😍</h3> <h3>硕大一个平台,有没有想去舞上一曲的冲动?</h3> <h3>得土安老城</h3><h3>被称之为欧非大陆纽带的得土安, 坐落在摩洛哥的西北部。</h3> <h3>15世纪末伊比利半岛的收复失地运动时期, 许多被西班牙赶出的阿拉伯摩尔人,移居到得土安,这里成了他们的避难所。</h3> <h3>默罕默德五世大道</h3> <h3>皇宫广场</h3> <h3>在老城中穿梭,两边商铺无数,身边不时有摩托车经过,你必须要跟上大部队,否则就会被淹没在这个老城里。</h3> <h3>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七拐八弯的来到了位于老城中的摩洛哥饭店,品尝了此行程中的第一顿摩洛哥餐。</h3> <h3>素菜色拉,咖喱饭,咖喱鸡,囊,味道美极了!<br></h3> <h3>舍夫沙万(Chefchaouen)</h3><div>舍夫沙万是摩洛哥西北部的一座山城,城镇内大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灿烂的蓝色,这里的蓝色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色调,深蓝,湖蓝,钴蓝,浅蓝交相辉映,与山间清爽的空气一起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div> <h3>据说,小镇刷成蓝色,最初是为了防蚊。而后,人们自发地把门板、台阶、楼梯、窗台、花架、邮筒乃至所有目光能及的地方通通刷成了蓝色,蓝色在这里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h3> <h3>漫步在小镇上,碎步拾阶而上,仿佛穿行于一千零一夜的古堡里,古老的鹅卵石在讲述古老的故事。</h3> <h3>这是入住舍夫沙万酒店的泳池,也被刷成了蓝色</h3> <h3>小镇内大大小小的店铺,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目不睱接。</h3> <h3>小镇上的咖啡馆和餐馆也是密密麻麻</h3> <h3>舍夫沙万还是个不夜城,悠悠的灯光如繁星点点。</h3> <h3>清真寺</h3> <h3>舍夫沙万入住的酒店</h3> <h3>打开以下链接,浏览第二集。</h3><h3><br></h3><h3>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