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人生不过如此》是林语堂讲一些私人观念的书,就像位睿智而闲适的学者,穿着深灰色长袍戴着黑框眼镜进行有趣、闲逸的谈论,他引导读者到那个动荡的民国时代,和他们讨论自己少之时的快乐、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读书写作的艺术、中国人的国民性、人生的归宿……。</font></h3> 我生之处尚无为<div> 童年,总会让人对于荏苒的光阴起一种流连眷恋的感觉,那些甜美的时光闪现脑中,依稀就在眼前。林语堂生于福建龙溪,是农家的儿子,并以此自诩,他用一个简朴的农家子的眼睛来观看人生,鄙视社会中的伪善和人情之势力,窃笑踞居高位之愚妄和学院讨论之笨拙。他相信自己简朴的生活与高尚的思想总是因为那些青山的缘故。</div><div> 中华民国是思想相对自由的时期, 千年封建王朝刚刚打破,新的专制还没成熟,“五四”时期,出现了许多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们既有东方的机智又有西方的思辩,时代赋予他们古朴的性灵与现代的奔放。林语堂曾做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他不把自己用一模式禁锢起来,而是向思想和生命之渊源处去追寻,简单朴实却将人生点点滴滴娓娓道来,这就是大师。</div><div><br></div> 人生若只如初见<div> 林语堂对女性的认识与理解具有新理性精神,对于女性生命的存在、女性做为一个人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尊重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取悦男人、家族、社会而存在,独立女性首先要爱自己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否则无论你赚多少钱,喊多少句独立的口号都只是表面而已。但在那漫长的男性主导的封建社会,无法接受良好教育、没有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中国女人显然无法做到。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扪心自问,真正这样独立优秀的女性占比有多少呢?无论我们选择照顾一鬈美秀发的婴孩还是忙碌繁杂的职场,都是出于爱出于喜欢那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为了生存和所谓别人眼中的幸福。</div><div> 年少懵懂的岁月,美好而单纯但难得有那样清晰的独立意识。社会变化文明发展有时可以改变恋爱的方式,但也绝不能抑制它,“爱”永久存在着。旧时遮隐闺房的小姑娘偶遇能私心默许的少年,悄悄露出她的红绫鞋儿,仅仅眉来眼去大半已陷于迷惑从此不复安宁,现代的姑娘们要开放主动的多,情窦初开的甜蜜总是一样的。</div><div> 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生活上最切身的关系。男权社会,男女双方关系好像有一种天生的不平等。在民国及以前的时代,男性是可以娶妾的,当一个男子不复爱妻子,为妻子者不免压抑自己,常为无限可怜的人。婚姻制度是不完美的,因为人类天性的不完美,现时代的姊妹们有独立经济和社会地位支撑,使追求自我和幸福成为可能,命运在自己手里。</div><div><br></div> 艺术的表现<div> 艺术是创作,同时也是消遣,只有在自然发生的情感里才找得到艺术的 发现新岛屿的冲动那样。艺术家的作品绝对受他的人格所支配。一切艺术都是具体的,就是技巧的问题;可是艺术也是精神的, 艺术家的个性是艺术作品唯一有意义的东西,比他的技巧更加重要。世上平凡的漂亮面孔非常多,可是新鲜的,有个性的美却少的很。</div><div> 宋代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读书者是在和不同国度或不同时代的写作者交流,跟他讨论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由心理上的影响是和旅行一样的。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比如恋人的一见倾心。许多学者生活于不同时代,相距多年,然而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却那么像似,读他们的文字好像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使我们在人世界不再那么孤寂。读书不是责任或义务,有心情的时候就去读吧。</div><div> 初学写作者第一步不要过分关心写作的技巧,写作艺术的问题包括了文学、思想、情感、阅读的全部问题,清晰的思想和独一无二的风格是文学魅力的根本。文人作文,如妇人育子,怀胎十月,然后出之。一人之思想越久越圆满,如爬上较高山峰看风景。</div><div><br></div> 人生究有何种意义<div> 林语堂说:“人生真正的目的存在于乐天知命以享受朴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与和谐的社会关系”,这是脚踏实地的淳朴的中国精神,和我们周全温润偏保守的民族性格有关系。西方人较长于进取与工作,中国人则善于享受有限之物质。如果你留意一下中外的电视剧和影片,中国影片多以回顾历史,宫斗剧、抗战剧和伦理片为多,而国外大片以科技片和幻想未来为多。最近看以色列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其超前的科技的意识真的让沉浸在怀旧情怀的我们震撼,民族性格的不同那样显而易见。</div><div> 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尽可能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人生不完美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如此理解,我们就会变得通达起来,苦恼与晦暗也会随风而去。</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