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七天五晚旅游~第三天上午叶卡捷琳娜宫(2017-2-25)

百年皖酒

<h3>叶卡捷琳娜宫</h3><h3>这里原是芬兰领地,现位于俄罗斯普希金市。是彼得大帝为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建造的,后为女儿伊丽莎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及尼古拉二世最喜爱的郊外行宫。这里曾经是两层楼高的木制宫殿。1744年,由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皇下令改建,成为极尽奢华的巴洛克式宫殿,取名为"叶卡捷琳娜宫",以纪念她的母亲叶卡捷琳娜一世。宫殿的重建工程,将其原本朴实的外貌改建为雄伟宏大,富丽堂皇的豪华皇家宫殿。在其建成后所在地即被称为沙皇村或皇村。1937年为纪念普希金在此度过童年又改为现名"普希金村"。</h3><h3>叶卡捷琳娜宫是一座两层楼高的宫殿,正面长达300多米,主要由蓝、白、黄三色构成,据说这分别代表着女主人蓝色的<font color="#ed2308">眼睛</font>、白色的<font color="#ed2308">皮肤</font>和金黄的<font color="#ed2308">头发</font>。</h3><h3><br /></h3> <h3>建筑师加建了皇宫教堂及作为行政管理之用的厢房,顶部加盖上五座金碧辉煌、颇具特色的洋葱形圆屋顶。</h3><h3><br /></h3> <h3>仔细看这座两层楼高的宫殿外廊柱上雕塑的男性肌肉发达,但没一个头抬起的,不象冬宫看到的廊柱大力士,昂头挺胸气宇不轩,这些强壮的男子低着头用肩膀扛着沉重的房梁,十分引人注目,体现着力量和屈从,也显示着主人的威严和不可一世,据说这比喻所有她的臣民都不能抬头看着她和她说话。</h3> <h3>进门后和冬宫一样,白色大理石阶梯分左右两边,延伸到2楼,繁复的浮雕装饰和顶端的壁画显示出浓厚的巴洛克风格。</h3> <h3>这是给沙皇提示穿衣用的钟。</h3> <h3>楼梯两边摆放着大理石雕塑"睡觉的爱神"与"苏醒的爱神",。</h3> <h3>宫殿中最宏伟壮观的房间就是这间宽敞的"金色大厅",大厅面积为850平方米,两侧有宽大的双排窗,窗户之间以及大厅两侧的墙壁上镶有巨型镜子,四周的浮雕,厅内所有装饰都贴着俄罗斯紫金箔,天花板上壁画《俄罗斯凯旋》,奢华的巴洛克装饰营造出一种如同幻象般的氛围:巨大的落地窗和镜子虚实相接,创造性地突破了横向空间;天花板上的装饰画,则延展了纵向空间。一时间,你似乎身处于没有边界的虚幻之中,处处体现皇家气派,展现出俄罗斯帝国雄厚的国力及至高无上的君权。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这里接待宾客,这里不仅是她的接待厅,还是她的游戏室、享乐世界的中心。</h3><h3>奥利亚导游:请问这间大厅用了多少黄金?</h3><h3>众游客回答:10吨?8吨?5吨?</h3><h3>都不对,你能猜出来吗?</h3><h3><br /></h3><h3><br /></h3> <h3>厅内能看到打扮成中世纪欧洲风格的男女模特,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和他们拍照合影,一般是200卢布。</h3> <h3>宫内,金碧辉煌的大厅一间接一间,组成了一条"金色的走廊"。</h3> <h3>青花瓷壁炉,许多人都这么说,但奥利娅导游说不是青花瓷而是<font color="#ed2308">马赛克</font>。</h3> <h3>这个餐厅查不到名字,但听导游讲解餐桌的设计很独特,它呈X形,这样便于许多客人同时上下桌不致拥挤,叶卡捷琳娜二世常举行鸡尾酒会吧。</h3> <h3>骑士宴会厅,整个叶卡捷琳娜宫它是最常被使用的,当年常用来招待宾客人数较少时。</h3><h3>餐桌边装饰着红、黄、蓝三色蝴蝶结,红色为文臣座位,黄色为陆军座位,蓝色为海军座位。</h3> <h3>白色餐厅,厅里使用了大量的银制餐具,四周挂有精美的壁画,厅内还装饰有红宝石及绿宝石,展现了当年的华美。</h3> <h3>浅浅的蓝,饰以柔柔的黄,这是何等的沁人心肺。</h3> 琥珀宫最早是德国人的财宝。18世纪初,普鲁士王国经济发达,国家昌盛。帝候爵位的弗里德里希觉得,自己完全应该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国王们平起平坐,仿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奢华生活,于是便在1701年自己加冕做了普鲁士第一代国王。而琥珀宫就是为庆祝弗里德里希一世获得国王称号在柏林王宫中开始建筑的。从1701年到1711年各国工匠用了10多年时间完成了这一富丽堂皇的浩大工程。"琥珀宫"面积约55平方米,共有12块护壁镶板和12个柱脚,全都由当时比黄金还贵12倍的琥珀制成,"琥珀宫"同时还饰以钻石、宝石、黄金和银箔,这些琥珀、黄金和宝石的总数量高达10万片,总重量超过6吨,建成后的"琥珀宫"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遗憾的是在老国王逝去,他儿子继位后,小国王对琥珀宫不爱好,他将这些镶满琥珀的壁板送给了来普鲁士访问的彼得大帝。<h3>最早开始对这些琥珀进行加工的是女皇伊丽莎白,1755年琥珀屋被转移到叶卡捷林娜宫内。琥珀屋房间的布局得以重新设计,还加入了使用镜片、宝石的镶嵌工艺、金色喷漆装置等。对于缺失的部分,采取首先安装上假壁板,再由工匠们重新制作出琥珀壁板后逐一进行替换的方式。此后叶卡捷琳娜二世继续改造,直到1770年,才呈现了琥珀屋的面貌。此后近150年间,这里一直用于接待贵族及宾客,在不断修复的同时,也得到很好的维护。</h3><h3>叶卡捷琳娜二世用琥珀屋改造成了琥珀厅。厅内的墙板共有十四块琥珀板,镶嵌在黄金里装饰了整整三面墙壁(一面是窗户)。二战中被觊觎珍宝的希特勒下令拆毁运往德国,却在1944年盟军的轰炸中和负责运送的德国军官一道离奇失踪,直到今天下落不明。现在我们看到的琥珀厅是2003年为纪念圣彼得堡建立300周年,用德国战争赔款按照档案图片原样重新建造的,1千克琥珀的原料只能提取150克的可用之材,说它价值连城一点不为过。琥珀厅是唯一不让拍照的房间,只能站在门口拍些它不完整的华丽。</h3> <h3>红柱厅。</h3> <h3><br /></h3><h3>红柱厅里珊瑚、象牙雕刻的象棋,据说这是中国皇帝送的。</h3> <h3>绿餐厅</h3><h3>满眼尽享奢华后,突然来到一个很小清新的宫殿,这里再不是金光闪闪,而是粉绿的色彩、洁白的浮雕和色彩缤纷的瓷器,墙上都是好可爱的小天使浮雕,因此给人"这个房间才是最最典雅华美"的感觉。</h3><h3>这是叶卡捷林娜二世的儿子保罗三世及其妻子的餐厅。保罗三世跟他的母亲很不相同,他喜欢俄罗斯古典主义的风格,所以坚持自己设计、装饰了这间餐厅,称其为"绿宫"。这是他们夫妻俩喜爱的小天地。</h3><h3><br></h3> <h3>绘画厅。</h3> <h3>仆人房内景。</h3> <h3>仆人通行的楼梯。</h3> <h3>珍珠贝做的灯。</h3><h3><br /></h3> <h3>法国的"雪花瓷"。</h3> <h3>鎏金座钟。</h3> <h3>琥珀盒。</h3> <h3>孔雀石花瓶,冬宮也有同类展品。</h3> <h3>沙皇办公室。</h3> <h3>这组图片右下图据导游说这是沙皇的床塌,相信吗?</h3> <h3>与我们皇上的文房四宝不一样的文具。</h3> <h3>叶卡捷琳娜宫里的工作人员。</h3> <h3>俄罗斯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的油画像,下图是他的末代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1917年2月,圣彼得堡的二月革命爆发后,尼古拉二世退位,临时政府囚禁了沙皇夫妇及其4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同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后,他们被秘密押解到乌拉尔山区的叶卡捷琳堡。1918年7月,他们全家都被枪杀,然后被泼洒硫酸毁尸、汽油焚烧灭迹。1991年,尼古拉二世及其部分家人和工作人员的遗骸被发现。1998年7月,俄罗斯政府为他们举行了遗骸安葬仪式,叶利钦总统亲自出席并宣读了忏悔书。尼古拉二世及其部分家人的遗骸被安葬到历代沙皇的陵寝——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大教堂的地下。但东正教领袖们认为遗骸有假,拒不出席仪式。2000年尼古拉二世家族又被俄罗斯东正教会追封为"殉教圣徒"。此事至今仍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h3> <h3>末代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h3> <h3>叶卡捷琳娜二世塑像。这是按照俄国艺术家参照女皇的肖像制作而成。它的看点在<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衣服是纯纸质</span>,这件衣服是珍品。</h3><h3>、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全名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皇后,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本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于后来的彼得三世为妻;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死,无嗣,彼得三世即位,叶卡捷琳娜二世为皇后,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为女皇。其在位期间发动第五、六次俄土战争并取得胜利,击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黑海的出海口;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全世界最大帝国,故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另一个是彼得大帝);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旧保守,反对法国大革命;亦以风流著称,男宠众多,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继帝位的保罗一世)都有可能是她与男宠之子(因为其夫彼得三世没有生育能力)。</h3> <h3>叶卡捷琳娜二世油画像。这里说一下叶卡捷琳娜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血源上完全没有关系。叶卡捷琳娜一世本来是乌克兰的一个女农奴,后来成了彼得大帝的情妇和妻子,1725年彼得大帝死后立即宣布继承皇位,在位时间是1725——1727年,在位期间的主要成就是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 </h3><h3>叶卡捷琳娜二世出身于东普鲁士一个乡绅贵族家庭,但她的母亲约翰娜·伊丽莎白王妃出身荷尔斯泰因家族,这个家族和俄罗斯、瑞典王室沾亲带故,可以继承两国王位。叶卡捷琳娜15岁和他的表兄彼得·乌尔里希成婚即后来的彼得三世。 </h3><h3>叶卡捷琳娜一世的长女安娜·彼得罗夫娜嫁给了荷尔斯泰因公爵卡尔·腓特烈,并生下了彼得·乌尔里希(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丈夫。法律上叶卡捷琳娜一世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祖母,但血源上毫无关系。 </h3><h3> 俄罗斯本来没有女性执政的传统,但1722年,彼得大帝制定了《帝位继承法》,此时彼得大帝的两个王储阿列克谢和彼得先后于1718和1719年去世,他没有男性后代,因此希图改变俄罗斯传统的长子继承制,使皇帝自由选择继承人。历史学家认为彼得中意于叶卡捷琳娜皇后,因为1724年末他为皇后举行了隆重的加冕礼,使她据有女皇的身份。从1730——1796年的66年间,只有1741年和1762年加起来总共约一年的时间是男性君主统治的,安娜·伊万诺夫娜、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是对俄罗斯深有影响的君主,因此有人曾经这样形容俄罗斯"一个习惯了女性统治的民族"。 </h3><h3>值得一提的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死后,俄罗斯重新回到了天然长子继承制的时代,后来的每位沙皇都是按照"父死长子继"、"兄终弟即"的原则即位的。</h3> <h3>叶捷林娜二世登基典礼。</h3><h3><br /></h3> <h3>伊丽莎白登基典礼。</h3> <h3>宫内游览完,我们来到宫殿正面右边的花园,这里有个观景台,是叶卡捷琳娜花园里以建筑师名字命名的卡梅隆走廊。</h3> <h3>卡梅隆走廊旋转式阶梯两旁站立着古希腊罗马的芙罗拉(花神)及赫尔库勒思(大力神)的青铜雕像,在冬宫也见过。</h3> <h3>这幅图右看上去白茫茫一片是冰冻的湖面,花园里最大的湖泊,周边被树林包裹,隐约可见左边蓝色建筑音乐厅,右边红色建筑是海军部。这个大湖实际上是一个人工湖,湖中央是一个小岛,岛上屹立着切什梅海战纪念柱,为了纪念1770年俄国在爱琴海海战中取得的胜利。</h3> <h3>宫殿正面花园整个布局就是个几何图形,植物修剪的那真是横平竖直,高的是椴树,矮的是什么树不知道,虽然冰雪覆盖了花园和大湖小湖,可是依然不乏美丽之处,这种冬季的美不喧嚣,粗犷的外表,透出内在的秀巧。</h3> <h3>雪地上悠闲的鸽子自顾自地玩耍,听说还有机灵且不怕人的小松鼠会向人讨要食物,我们没碰到。</h3> <h3>这是我们夫妇在俄罗斯的唯一合影。<br></h3><h3><br></h3> <h3>上浴室,叶卡捷琳娜洗浴的地方。</h3> <h3>下浴室。</h3> <h3>花园里的雕塑都被包装起来了。</h3> <h3>正前方是宫厅御用厨房是座漂亮的独立小型宫殿,电视纪实频道一个节目播放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故事,说这里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幽会高级情人的香宫,以及这位风流的俄国女皇如何巧妙地安排与情人幽会的全部秘密:在这座漂亮内殿的一层,叶卡捷琳娜二世常举办小型舞会,邀请的都是上流社会的王公贵族,其中当然包括身为达官贵人的女皇的情人。欢舞过后,女皇在楼下宴请众人,然后与情人上楼幽会。为防止被仆人撞破好事,女皇通过特制的机械升降装置,将她与情人享用的整桌佳肴从楼下升到二楼, 吃完一道按铃降下去,再换下一道菜品升上来。当时尚未发明用电,升降装置完全依靠人工手摇,这恐怕也是后来电梯的雏形吧。</h3> <h3>音乐厅,玲珑典雅,是后现代主义的"断山花"手法,有圆窗的穹顶,说明设计师深谙声学混响原理,颇能遵循&quot;形式追随功能&quot;之道。听说这里有时会有四人无伴奏合唱,我们没遇到,是不是冬天不开放?</h3> <h3>俄罗斯孩子从小就在冰天雪地里接收锻练。</h3> <h3>新娘新郎到叶卡捷琳娜宫来拍结婚照。</h3> <h3>这图的左边楼就是下图里普希金中学,由过街楼和叶卡捷琳娜宫相连。</h3> <h3>皇村普希金中学。</h3><h3>它有一个过街楼与叶卡捷琳娜宫相连接。</h3> <h3>拱形门上就是连接皇村"普希金中学"到"叶卡捷琳娜宫的&quot;过街楼&quot;。</h3> <h3>普希金旧居,现在是他的纪念馆。</h3> <h3>普希金铜塑像。</h3><h3>1799年6月6日亚历山太·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37年2月8日在决斗中身负重伤,两天之后与世长辞。这个后来被高尔基赞誉为"俄国文学之鼻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的普希金,早在皇村时期,就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诗歌观。 <br /></h3><h3>  普希金那短暂的一生,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皇村度过的,即从1811年进入皇村学习,到1817在皇村学校毕业。在这一段时间内,普希金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诗歌观</h3><h3><br /></h3><h3>  "无 论 命 运 把 我 们 抛 向 何 方,</h3><h3>  无 论 幸 福 把 我 们 向 何 处 指 引,</h3><h3>  对 于 我 们:整 个 世 界 都 是 异 乡,</h3><h3>  对 于 我 们:母 国――只 有 皇 村 。"</h3><h3>  这是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于1825年题为《十月十九日》、怀念他在皇村母校的诗作。</h3><h3><br /></h3><h3><br /></h3><h3>  </h3><h3><br /></h3><h3><br /></h3> <h3>叶卡捷琳娜宫建筑师B.拉斯特雷利,这位16岁时随雕塑家父亲移居彼得堡的意大利人,此前因设计了斯莫尔尼大修道院、冬宫、彼得宫等建筑杰作而声名远扬。掌握了丰富艺术经验的拉斯特雷利几年之内(1752~1756)就将其前任的设计改头换面,并使之焕然一新。改造后的宫殿长达306米,超过了俄罗斯巴洛克时期的所有建筑。</h3> <h3>这是二战期间,叶卡捷琳娜宫被毁景像。</h3> <h3>结束叶卡捷琳娜宫的游览已到中午,我们回到圣彼得堡市区,在这不知名字的飯店用了中餐。</h3> <h3>飯后,我们要去参观彼得堡要塞,游览阿芙乐尔巡洋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