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个说烂了的话题吗?我之所以想写几句,是觉得包括自己的一两代人欠缺了良好的人文教育,现在有许多人开始重视读书来弥补缺失,然而该读什么书却不是总能找到好的参考资料。</h3><h3><br /></h3><h3>我读书不多,不够资格提自己的阅读单,作了一点研究,希望有助于亲友,自已也从中学习。</h3><h3><br /></h3><h3>许多名人写过读书的随笔,我觉得经典的还是以培根和蒙田较好。培根在"谈读书"(Of Reading )中指明了读书的好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和读什么书达到怎样的效果:"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以及怎样读书:"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h3><h3><br /></h3><h3>蒙田在"谈书"(On Books)一文中分析了他当时读的希腊和罗马经典的优劣,而从读书中受到启发,由研究认知自己到关心认知人类。在文艺复兴时代,读书人已经认识到好的作品给读者以愉悦,而伟大的作品兼具"有用"和"愉悦",那时所说的有用指的是对人的德行有助益。</h3><h3><br /></h3> <h3>中国乃至世界近代教育体制决定了上学读的书大多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讲实用!比较之下,古代读书更偏重于文化和德行教育,心灵教化。我们这代人,受到政治一刀切的恶劣后果,于前者学得肤浅,于后者几乎是断层和空白。</h3><h3><br /></h3><h3>此文的目的,是提供自习者读什么书的参考。</h3><h3><br /></h3><h3>怎么选书其实很难,书海浩瀚,选的方法很多。以上述文化和德行教育为目的,以我们这一两代人为对象,我主张浓缩精选古今中外最佳经典作品。这些经典的好处在于它们高于"好",是伟大的一类。</h3><h3><br /></h3><h3>有人已经做了这样工作,在网址http://thegreatestbooks.org/上你可以查到前50本被认为是最好的书名,它们是依据这些书曾经出现在推荐阅读的名单次数而定的。这份名单中不含中文作品,因而偏颇,不完全适合中国人。</h3><h3><br /></h3><h3>诺贝尔文学奖一共113本历来获奖作品可以在这个网址找到: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这份名单限于近代作品,中文作者占有两名。</h3><h3><br /></h3><h3>中外几所著名大学也曾开列最佳读书单,你若特别衷情哪所名校,上网查下可以得到。网上也有以名人最爱读的书开单子的,你最喜欢谁呀?也许有他(她)爱读的书单。</h3><h3><br /></h3><h3>我小时候有幸读到一些课外的中文经典,是家中一套旧版的"中华活页文选",自然没有外国作品,每篇太多批注,带强烈政治性偏导读者,然而中华几千年一些最好的作品都浓缩收录了,使我终身受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重版、98年再印,旅美后专门买了一套16册全集。</h3><h3><br /></h3><h3>最近接触到陈丹青编的"木心文学回忆录",回顾评论了古今中外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著作,木心说"文学是人学",这些作品里包括了文学价值超高的历史、哲学、政治著作,这故然是先生的偏爱,然而以先生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人,梁文道在序中说他"斩钉截铁,不解释、不道歉、不犹疑。他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读者…"先生是真正的天马行空,大隐于市,在一个乱世独自地抗争,只为了他心中真正艺术的伊甸,只为人性的尊严不死,只为超越和传承他爱的文化,孤独的,默默的,彻底牺牲的……</h3><h3><br /></h3> <h3>这里以我肤浅的读者文摘,选择了木心先生喜欢和批评得较多的作品,以作者和作品大致的历史年代列如下,供志读者参考:</h3><h3><br /></h3><h3>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iad),奥德赛(Odyssey)</h3><h3>2.圣经(Bible),新旧约</h3><h3>3.诗经</h3><h3>4.屈原:楚辞·离骚</h3><h3>5.老子:道德经</h3><h3>6.论语</h3><h3>7.司马迁:史记(精选也有很多篇,读者按题可自选)</h3><h3>8.庄子:南华经内篇</h3><h3>9."建安风骨"诗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曹氏三父子,陶渊明</h3><h3>10.但丁:神曲</h3><h3>11.唐诗宋词精选</h3><h3>12.王实甫:西厢记</h3><h3>13.汤显祖:牡丹亭</h3><h3>14.米尔顿(John Milton):失乐园(Paradise Lost)</h3><h3>15.莎士比亚精选:仲夏夜之梦,暴风雨,威尼斯商人,恺撒大帝,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h3><h3>16.塞万堤斯:堂吉诃德</h3><h3>17.马基雅维利:君主论</h3><h3>18.蒲松龄:聊斋志异</h3><h3>19.波皮(Alexander Pope):人论(Essay on Man)(诗)</h3><h3>20.歌德:浮士德</h3><h3>21.卢梭:忏悔录,社会契约论</h3><h3>22.司汤达:论爱情,红与黑</h3><h3>23.曹雪芹:红楼梦</h3><h3>24.拜伦诗</h3><h3>25.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h3><h3>26.哈代:德伯家的苔丝</h3><h3>27.雨果:悲惨世界</h3><h3>28.巴尔扎克:人间喜剧</h3><h3>29.福楼拜:一颗简单的心,包法利夫人</h3><h3>30.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h3><h3>31.海涅:歌集</h3><h3>32.普希金:致大海,欧根奥涅金</h3><h3>33.陀思妥耶夫斯基精选:穷人,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罪与罚</h3><h3>34.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童年、少年、青年,安娜·卡列尼娜</h3><h3>35.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h3><h3>36.易卜生(Ipsen)戏剧选:皮尔·金特(Peer Gynt),皇帝和高里留(Emperor and Galilean)</h3><h3><br /></h3><h3>从上表看出世界民族人文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也许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也应加入内。木心瞧不起日本文学艺术,认为如浮萍,"源氏物语"唯一好的一章是将女人的情感写得细腻,这不是歧视,我亦感如此。上表也无佛经,其中不凡有大好篇章,居说"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于日常生活有关有用。印度泰戈尔的诗未列,二十世纪作品也未列,木心认为十九世纪后断代,这是不是因为工业革命后的教育变得功利了造成的?也许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应算得上世界级不朽之作,先生说它太闷热,象墨西哥的菜一样沉重。二十世纪的哲学以萨德和纪德评论最多,但他们的文章作品也许算不上伟大,总体上是因为二十世纪人的思想似乎死了,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绑架了思想。美国文学出了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作品好,是否算得上伟大?我不懂。</h3><h3><br /></h3><h3>以上阅读量实已很大,"文学即人学",无论针对谁,我相信都是养心的良方。其中经典小说戏曲类被改编成电影多次,看电影失去许多阅读文字的特殊心灵感应和乐趣,原文的真义也或许因改编而走样,却于了解故事大概精神不失为一种"土豪"式的入门捷径,看电影感动了也许你会去读原著呢。</h3><h3><br /></h3> <p class="ql-block">谈读书补记</p><p class="ql-block">2019/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大喜欢读书的人是因为找不到,或是没找到读书的乐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确实可以找到各种乐趣。打牌打麻将放松心情大脑,聚会饮食享乐口福、友情,旅行开阔眼界,敞开胸怀,做木匠手工、种花种菜养鱼、书法绘画摄影等爱好让人在技艺、美好、精神上游驰 ⋯⋯。相对爱静的人可能更觉得读书也是种快乐,而且会越读越觉得快乐,不太静的人,一旦爱上读书,也会变得静了。静是神游于一已之心,是安宁,是避难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培根谈读书之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逻辑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说得高大上了,是说给读书人的。从爱看连环画、小人书到神雕侠侣,到封神演义、水浒、三国、红楼梦,也是成长,读小说也有看动作和感悟情怀之分呢,深读数理的是一种特殊天才,就人文类而言,读诗、史、哲的在精神上与读数理一样,要有相当的孤静境界的,读书的深浅是要靠用心去圈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于读陈丹青先生录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所列的这些书名,我意识到是人类文史类高峰作品,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立即找到乐趣的,小说类较易入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其实也挺难,老聃,庄子,柏拉图,尼采,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难上加难了,古文本身是个关,外语翻译的水平,尤其是诗,大概将原作的趣味斩杀了十之八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个知难而进的引子吧,经典的高峰毕竟是无法代替的。除了史哲诗歌,散文随笔,我个人特别爱读的一类书是人物传记,那些伟大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与乐趣,真实而不虚拟,喜欢故事的人,可以从传记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谈读书补记之二</p><p class="ql-block">2021/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叔本华谈读书六则中,强调读古典,即被时间证明了的经典著作,也强调选重点,不要什么都读,更重要的是读书要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觉得读书没兴趣,或试图补读而静不下来,读不进去,或觉得读懂得浅,原因可能是不太明确为什么自己要读书。娱乐的书与思考的书是大不一样的。休闲渡假,一本好故事是独处时的娱乐。"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路"是谋生需要。"腹有诗书气自华",使自己更具修养。读得进那些看似枯燥的哲学经典的人,其实是在寻找知心朋友,求智慧,开拓见识,因为在身边,这样的知己可能很少,甚至没有,只能与古人相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好书要思考,往往是读一段,读完后放下想想读到什么了,书好在哪里,都说了什么?这种咀嚼可以用作标识达到,内心<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沉淀还</span>可以用写读后感,作读书笔记来帮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谈读书</p><p class="ql-block"> - "谈读书"补记之三,2021/9/2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谈读书"短文围绕读人文经典,列举了木心先生在《文学回忆录》(陈丹青先生笔记)中讲课的重点,以我自己的浅读,作了一个书单。文中特别提到,自己读书少,不配提读书单,今日思及,作为普通百姓,读得浅,也许正好有个浅的借鉴性,对非学者型的阅读爱好者可能是值得分享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小中学经历文革,哪里有人文书读!母亲从农场解放后到图书馆工作,悄悄在封存的旧书里,找出稀缺的外国小说,带回家抢读几天又放回,当时对《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罪与罚》这类的,其实不大懂其深宏人性内涵,倒觉得《基度山伯爵》,《红与黑》震撼过瘾。那时已上中学了,也许是因为缺乏指导吧,觉得《伊索寓言》和《安徒生童话》这类"小儿科"没意思,后来想起,这两本原应放在小学时期选读的,故事虽浅,道理却深,这对童年教育是最好的。我是错过了,只记得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爷爷曾有大量私人藏书,据说数千人文经典,全抄走了。父母虽是学人文的,家里唯一一套好书是《中华活页文选》,共十六册,有百万字以上吧,虽然在数年中读得并不多,这套书是我的人文阅读启蒙。若干年后,又专门买了套新版的带到国外,相伴至今。它初版于1956年,"早期"的选编很精良 - 你懂的,从先秦到民国,神话、诗词、经、礼、赋、史、散文、奏、论、乐、剧、小说等,堪称中华文学大观,精选集也省去了普通人的麻烦,从浩瀚文海中直接进入精华,这是一套可以从中学一直读到老的好书。缺点是注解不太好,政治偏见随处可见,但有心的读者可以只参阅古文字注解,弃评论。另外,对其目录纲要,虽似有一定逻辑,至今不明究理,但这也不碍事。此套书多次修订,窃以为后来的六册,就大不如前十册,而前五册,集中了先秦诸子、史记、诗词精华,在思想上,是中华人文的至高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人指导乱翻书,所以自己历来所读,多半随时间飘逝了。回想几十年对自己有影响力的,若以"批判性思考"作概评,儒家的,《大学》虽短却最佳,《中庸》"情商"高,孔子问答唯礼信仁义思学可取,孟子浩然雄辩,"强气夺理"。《老子》《庄子》及韩非说,虽深奥,在世界人文顶峰都有一席之地,研习复读几十年,每有新悟。佛学虽众,《金刚经》《心经》经典所在,"照见皆空"并不难懂,倒是佛祖传记,让人浩叹其思其行。《史记》不但是史,太史公文章之构思,布局,清晰,精美,也是高峰,数十年相伴复读。《诗经》、《楚辞》是中华文学顶峰,也是源头。其后诗词,子美悲悯,太白飞扬,子瞻才情,最喜欢的却是摩洁、渊明,余者浩瀚,不乏佳美,中国文人的戚戚亦多。《红楼梦》自不用说,人文性情,如泉清流,华人之必读、复读。因留学英美,虽过去有点接触,复读原文之后,感叹英国文学堪比世界之最,莎翁一人已可撑天,其它顶级诗文、小说倍出,思想也深。散文中,觉得培根,邱吉尔,法国人蒙田的较好,我偏好短小精干的散文随笔,思想要点,原不在多废笔墨。美国短篇虽好,却显得略缺沉淀毓秀。西方史诗,荷马、但丁,乃至后世拜伦、密尔顿,博大精深,与其宗教源头密不可分,至今尚在探索中,未得要领。另类如传记,管理,意识,泛读虽广,也有益励志健康,留下深刻印象的仅是《弗兰克林自传》,《Enlightened Leadership》,打座入静的"玄学"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论书读得多的,有几人比得上钱钟书?扬扬《管锥编》,管锥虽小,无细不在。以我之愚盹,亦曾试图领略其要,颇叹如此中国学者大师的学问,"修身齐家"可也,经世致用远矣。本是文艺男,误入理工门的我,感谢父母指引谋生之路,也感谢大半辈子的机遇,在这自由的天地里,耽时空于书画,脱奔苦于心安,受人文教养之益,故怀私愿,儿孙辈若能领悟其志,扬帆之际,可慰风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