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钢笔

进琪

<h1>钢笔是西方社会发明于十九世纪中期的一种书写工具,在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便以书写流敞,小巧玲珑,携带方便的优点,将中国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书写用具,毛笔的生存空间,压缩到几乎只有极少数人使用的书法艺术领域。</h1><h1><br></h1> <h1>钢笔作为一种现代文明成果,顺应了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成了大部分人手中探求知识,表达思想的一种必需品。作为引领了世界近百年,传播文明的主要书写工具,曾闪烁出绚丽的光芒。</h1><h1><br></h1><h1>那个时代,作家们用钢笔写下了无数至今仍为人们诵读的不朽篇章,政治家们用钢笔在联合国宪章,日本二战投降书,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等文件上签下了载入史册的名字……</h1><h1><br></h1> <h1>1931年在上海诞生了英雄金笔厂的前身,华孚金笔厂后,便有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钢笔。随后在1936年又创办永生金笔厂的前身,商务自来水笔厂。而后这两大制笔厂相继推出的各类品牌的钢笔,“关勒铭”“华孚”“博士”“金星”“英雄“永生“新华”……这些曾经响当当的名字,成了我们这代人共同的记忆。</h1><h1><br></h1><h1>而一些国外的著名品牌,“犀飞利”“派克”“万宝龙”等钢笔,则属于高档奢侈品,一般人可望不可及,只为少数人拥有。</h1><h1><br></h1><h1>现回忆起那些原很熟悉的国产钢笔品牌,现大多都已消失,成为了一段历史,令人唏嘘不己。</h1> <h1>然而在今天,我们打开电脑,手机,在触摸屏上动动手指就能写字的时代,钢笔,作为几代人的书写工具,已似乎已经被大家淡忘了。</h1><h1><br></h1><h1>很少有人去回想当拥有第一支钢笔时的心情,最后一次手握钢笔写字时的境况。</h1><h1><br></h1><h1><br></h1> <h1>近日,在整理平日里不用的抽屉时,发现了原先藏在角落里的一批钢笔,当看着这些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钢笔,顿觉有一丝别样的感觉涌出,不禁让我隐藏在心底的那些记忆,又浮现在了眼前。</h1> <h1>记得我拥的有第一支钢笔,是在读小学的三年级,因那时的作业老师要求要用钢笔了。</h1><div><br></div><h1>那时的钢笔,是否叫学生钢笔,已记不太清了。反正是那种比成人钢笔要细短,质量不是很好,价格也很便宜的那种。</h1><h1>这种钢笔有时笔套间会渗漏墨水,常常弄得作业簿脏兮兮的,写完作业,夾笔的食指和中指会沾上蓝墨水,几天都洗不掉。有时碰上墨水中有杂质,导致笔尖堵塞,流水不畅,解决的办法是向下用力甩,那时教室的水泥地上,常可见一条条长长的好像串串小蝌蚪样墨水印迹。</h1><h1><br></h1><h1>有时用力过猛,一不小心,还会甩到后排同学身上脸上,顿时一声尖叫,宁静教室被嘈杂声划破,课堂里几十双眼睛会齐刷刷地朝那个方向望去……</h1> <h1>有时在课堂上抄写课文,抄着抄着字越来越谈,原来是钢笔没墨水了。</h1><h1>那时没有备用笔,在这无奈时刻,只能向邻座的同学开口,“谢谢你,可以借我几滴墨水吗?”在得到应允后,得赶紧将自己钢笔的笔尖对着他的笔尖,他则要旋掉笔套,揑住笔胆轻轻揿几下,让墨水慢慢顺着笔尖渗入到我的笔里。否则,一不小心,用力过重,那墨水就会淌在手上……</h1> <h1>在我的印象里,那时候钢笔是属于贵重物品。学校毕业了,好同学分别,纪念品基本上是日记本,打开扉页,写上几行祝福语,签上名,已是很正式的礼物了, 绝少有送钢笔的。</h1><h1><br></h1><h1>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上海市团校学习,临别时大家依依不舍,互赠的礼物也只是写上赠言的日记本,尽管那时已参加工作有了收入,好像也没想到要送支钢笔。</h1><h1><br></h1><h1>那时,如果真得要到送钢笔地步,那相互之间的关系可是非同一般了。</h1> <h1>让我至今难忘当年的一道风景,是人们都将钢笔作为一种佩饰别在身上。</h1><h1><br></h1><h1>那时衣服款式单调,男的中山装,军便装,女的列宁装胸前都有口袋,在满大街熙煕攘攘的人群中,便会看到那一个个上衣口袋顶部,都会露出一根根闪闪发亮笔帽尖。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学养与众不同,甚至还会别上两支或更多。而有的女同胞为赶时髦,则将钢笔用细链串上后挂在脖子上。</h1><h1>记得我也未能免俗,曾是这道风景中的一员。</h1><h1><br></h1><h1>将钢笔别在口袋上,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标配,我相信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会有这难以磨灭的记忆。</h1> <h1>那些历历在目的往事,虽不是刻骨铭心,却也叫人难忘记。</h1> <h1>在过去使用钢笔的那些岁月里,自己有过什么样的钢笔,用过多少支钢笔,已经记不清楚,至今这些钢笔也己荡然无存,不知所踪了。</h1><h1><br></h1><h1>我现存有的这些钢笔,有的是朋友或会议上相赠,有的是获奖的奖品,有的是前些年拍买所得。</h1><h1>我仔细回想了一下,眼前的这些钢笔,好像我都没用它写过一个字。</h1><h1><br></h1><h1><br></h1><h1><br></h1> <h1>但其中有一支钢笔却属例外,这是一支银色笔套,深红笔杆的英雄金笔,我用了它四十多年,它也紧紧地跟随了我四十多年,始终不分不离。</h1><h1><br></h1><h1>那些日子里,我小心翼翼地爱护着这支钢笔。平时只在办公室使用,用完后即安放回抽屉,唯恐遗失。</h1><h1><br></h1><div><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为什么会如此珍惜这支笔呢?因为这是我父亲在我十八岁那年,离家上班前赠送给我的,这支笔里有他殷殷的嘱托,有他对我满怀的希望。</span><br></div><div><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父亲己离我远去,睹物思人,只要看见这支笔,父亲送笔时的神情,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span></div><div><br></div> <h1>这支英雄金笔,在我参加工作后的四十多年光阴里,我用它完成了我人生中许多的第一次,见证了我曾经难忘的历程。</h1><h1><br></h1><h1>我用它填写了第一份职工登记表,签名领到了第一次工资。用它创作了人生的第一首诗,签收了第一笔稿费。用它填写了第一套住房的配给单,</h1><h1>用它填写了第一次出国登记表,</h1><h1>用它签下第一份商业合同……</h1><h1> </h1><h1>这支无价的笔,它和我一起演绎了我人生旅途中的许多精采的故事,尽管它现已退养,但我依然会爱如初心,与之相伴到老。<br></h1> <h1>不知几时,这曾与我们形影不离的钢笔,就与我们离得很远很远了。</h1><h1><br></h1><h1>不经意间,这曾经伴随我们生命走了很长一段路程的钢笔,已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h1> <h1>如今,利用植物毛细管吸收养料原理发明的钢笔,由大众使用的主流,逐渐变成了一股涓涓细流。</h1><h1><br></h1><h1>但仍有一些怀旧情结的人,在迷恋着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快感。</h1><h1>仍有一些追求个性的人,在欣赏笔尖下流淌出自己娟秀的字体……</h1> <h1>仍有一些拿旧物当宝的人,将那些存有浓浓历史韵味,早年的老品牌旧笔作为作藏品收藏。</h1><h1><br></h1><h1>上海三十多年前旧货商店里出售一支解放前生产的旧金笔,仅卖五元钱,而现今都要在万元左右。</h1><h1>一支1910年派克公司生产的“史惠斯蒂卡”钢笔,1992年在纽约以0.8万美元拍出,次年该笔从回市场,竟以2.8万美元拍出。如放到今天,这支笔的市场价格可在10万美元以上。</h1><h1><br></h1> <h1>今天的世界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一不小心,许多东西就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无可奈何,渐行渐远的东西,又何止是钢笔呢?</h1><h1><br></h1><h1>我曾问过很多朋友,你家里还有钢笔吗?大部分人回答:“好像有,但不知扔在哪里了。”我回答还是去找一找,至少这钢笔里:能留住自己的一段往事,能述说自己的一个故事,能留住自己的一份念想,能保存自己的一段回忆。</h1><div><br></div><h1>让渐行渐远的钢笔,走进我们的心里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