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全球范围内,教育界有一个普遍共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理解、创造的能力。</h3><h3><br /></h3><h3>今天我们就邀请一堂Studio艺术教育创始人艾媚老师给我们说说儿童最初绘画内在发展的过程,帮助我们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绘画与心智发展的关系,从而使得父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h3> <h3>为什么我的课从不教孩子画画</h3><h3>文 /艾媚</h3> <h3>正式分享之前,先给大家看看一些涂鸦作品哈。</h3><h3><br /></h3><h3>因为比较懒,直接用了罗恩菲德的例子。</h3> <h3>先问大家两个问题:</h3><h3><br /></h3><h3>第一个问题:你家正处于2岁、3岁或者4岁小朋友,是不是也这么画画?</h3><h3><br /></h3><h3>第二个问题:当孩子这么画的时候,你内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h3><h3><br /></h3><h3>下面分享的内容,希望帮助到大家理解孩子在2-4岁的"画画"是怎样的,当孩子那样画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h3> <h3>首先谈谈这个年龄的涂鸦意味着什么。</h3><h3><br /></h3><h3>孩子最早的发展,是从身体开始的,孩子的整个成长,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大脑的发育,都是从早期运动经验开始的。</h3><h3><br /></h3><h3>最开始是头部动作,然后是躯干,最后是脚。</h3><h3><br /></h3><h3>孩子抬头--翻身-坐立-行走,遵循的就是这样的规律。</h3><h3><br /></h3><h3>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越远离身体躯干,譬如四肢、手部动作发展较迟。</h3><h3><br /></h3><h3>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h3><h3><br /></h3><h3>那么,孩子的涂鸦也是遵循这样的规律的。</h3><h3><br /></h3><h3>通常在2岁时,我们给孩子一支笔,孩子就会在纸上随意的乱画。</h3><h3><br /></h3> <h3>我们如果留意2岁的孩子,就会发现,这种动作刚开始是不经控制的。</h3><h3><br /></h3><h3>在这个心智阶段,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肌肉动作。</h3><h3><br /></h3><h3>他实质只是在感受自己的动作,是无意识的。</h3><h3><br /></h3><h3>这是孩子涂鸦的第一阶段:随意涂鸦。</h3><h3><br /></h3><h3>这个时期,孩子还不能做一些需要肌肉协调的工作,譬如较好地吃饭、穿衣,扫地等等。</h3> <h3>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画画"和肌肉控制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很容易就会去"教"孩子画画。</h3><h3><br /></h3><h3>我确实见过不少2岁孩子的父母,当孩子拿起画笔乱画的时候,就忍不住教孩子画房子,画树的。</h3><h3><br /></h3><h3>孩子的肌肉协调是需要大量的经验累积的,在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肌肉时,我们就教导孩子如何画画,显然是徒劳的,甚至是有害的。</h3><h3><br /></h3><h3>这就好比,孩子刚刚牙牙学语,我们如果去纠正孩子的发音,并不能帮助孩子学会说话,是一样的道理。</h3><h3><br /></h3><h3>在这个阶段,应当尽量避免大人过多的干扰。</h3> <h3>在孩子这样无意识地、随意地画上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会发现自己的动作和纸上的痕迹有一些关系。</h3><h3><br /></h3><h3>这种经验的累积和发现,是一个很大的跨越,而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反复自己的动作。</h3><h3><br /></h3><h3>如果我们留意到孩子,开始重复他的动作,留下一些有序的线条时,我们就可以判断,孩子已经发现了通过视觉来控制他的动作了。</h3><h3><br /></h3><h3>这意味着孩子的神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h3><h3>这个时候,孩子会有意识地在地上、纸上、墙上来画一些有规则的线,譬如从上而下,或者从左到右。</h3><h3><br /></h3><h3>什么是随意涂鸦,什么是有意控制,下面两个图,大家来分辨下。</h3> <h3>大家可以说说,你认为哪个是随意的,那个是有意识的。</h3><h3><br /></h3><h3>然后比对一下,自己的孩子,现在是处于哪个阶段,或者说,是否曾经出现过这些阶段。</h3><h3><br /></h3><h3>这个时候,孩子画画是用整个手臂来画的。</h3><h3><br /></h3><h3>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意味着孩子能够控制肌肉动作了。</h3><h3><br /></h3><h3>这种控制的感觉和经验,会让孩子得到极大的满足,孩子对于"画画"的信心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h3><h3><br /></h3><h3>这个阶段的孩子,除了在纸上涂涂抹抹之外,通常没有其他任何的创作意图。</h3> <h3>孩子所有的满足,都来自于自己肌肉运动的感觉。</h3><h3><br /></h3><h3>如果这个阶段,成人要去制止孩子对于自己运动的感觉,或者示范一些画法让孩子模仿,会让孩子产生挫败。</h3><h3><br /></h3><h3>很多孩子说"我不会"。</h3><h3><br /></h3><h3>实际上,他的信心挫败,从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h3><h3><br /></h3><h3>对于那些不断从这种手臂运动中获得新发现的孩子,动作感觉的乐趣,会刺激孩子不断的去变化自己的手臂,去尝试更多的动作。</h3><h3><br /></h3><h3>经过不断的重复之后,孩子开始尝试更复杂的动作,然后发展出圆圈的线条。</h3><h3><br /></h3><h3>孩子进入到画圆的阶段,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h3><h3><br /></h3><h3>我们观察一下就知道,小一点的孩子是没办法画圆的,他根本还不具备这个能力。</h3> <h3>这样流畅的弧线,可以看出孩子动作的舒展,他对于自己动作产生的痕迹的信心和乐趣。</h3><h3><br /></h3><h3>孩子会有一个阶段用圆来表达万物:这是一个苹果,这是一个馒头,这是妈妈的包包,等等</h3><h3><br /></h3><h3>当孩子能跟你表达自己画的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恭喜你,他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h3> <h3>这个在专业上称为"涂鸦的命名"。</h3><h3><br /></h3><h3>它意味着,孩子的思考已经完全改变了。</h3><h3><br /></h3><h3>到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进入"表达"的阶段,有"表达"的需求和欲望。</h3><h3><br /></h3><h3>这个时候,孩子才会把自己的动作和自己的想法、经验连结在一起,从单纯的肌肉运动感受,转变到想象的思考中来。</h3><h3><br /></h3><h3>这是一个四岁孩子的作品,画的是"妈妈上街买东西"。</h3> <h3>这大概就是2-4岁的孩子的涂鸦发展和变化。</h3><h3><br /></h3><h3>在孩子还没发展到"涂鸦命名"的阶段之前,我们成人除了鼓励孩子不断的使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动作意外,并不需要增加其他刺激。</h3><h3><br /></h3><h3>我一直认为,3、4岁的孩子,只需要提供提供涂鸦的工具、环境就可以的。</h3><h3><br /></h3><h3>如果孩子孩子随意涂鸦阶段,我们就去"教导"孩子,孩子就无从从动作体验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甚至会被挫败。</h3> <h3>这个阶段是发展大动作的阶段,涂鸦课不断鼓励孩子用双手在桌子上做各种"溜冰"、"开车"的动作,实际上就是满足孩子大动作体验的需求,让孩子不断累积他的视觉和肢体经验。</h3><h3><br /></h3><h3>当孩子进入"涂鸦的命名"阶段,大人是应该给予指导和刺激的。</h3><h3><br /></h3><h3>譬如,当孩子说"这是妈妈上街买东西",我们给予孩子的刺激应该是这样的:</h3><h3><br /></h3><h3>让我看看妈妈到哪里买东西?——孩子对于空间、环境的经验表达。</h3><h3><br /></h3><h3>你呢?你和妈妈在一起了吗?——孩子参与其中的经验。</h3><h3><br /></h3><h3>你有帮妈妈提东西了吗?你是怎么提的?——孩子和妈妈的关系表达,对妈妈身体动作的感知,对自己身体动作的感知。</h3><h3><br /></h3><h3>但这种指导,并不是教孩子怎样画画,而是帮助孩子将生活中的经验和体验注入到他表达的画面上,去启发孩子更丰富的体验和表达。</h3> <h3>我在涂鸦课大量使用这些刺激,所有的指向,都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并鼓励孩子表达,但我并不去教孩子画一个超市,画一个手提袋,这些不需要教的,只需要启发孩子思考就可以。</h3><h3><br /></h3><h3>一个开放的孩子,就会不断的将他的经验再现到纸上。</h3><h3><br /></h3><h3>大人的引导,在于鼓励孩子产生新的思考,而不是在于画得像不像。</h3> <h3>当孩子不断的在纸上去再现他的经验,孩子一方面思维得到了新的发展,二来他对自己的经验表达获得了信心,这种表达的乐趣会被放大,又刺激孩子不断的去尝试,这种尝试会让孩子有很多创造性的表达。</h3><h3><br /></h3><h3>反之亦然。如果孩子一直被教导如何画,或者被评判,他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感受到挫败,为了避开这种挫败,孩子就发展出"我不会","我不知道",等等应对方式。</h3><h3><br /></h3><h3>这就是2-4涂鸦特点和意义。</h3> <h3>总之一句话,2-4岁,让孩子充分的去乱涂乱画,给予大纸张,用黑色蜡笔,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自己身体和动作,不要去示范,不要教孩子画画,如果孩子乐意分享,我们只需要充满爱意地去聆听和交流就好。</h3><h3><br /></h3><h3>也不必孩子每画一个,就问一句"宝贝你画的什么吖",孩子其实自己也不知道的,一旦面对这个问题,就会把孩子逼入一个必须去胡思乱想的境界,原来正在用心感受自己的,瞬间被打断了。</h3><h5><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本分享内容源于罗恩菲德的儿童心智成长理论)</spa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