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唐家沱

fangfang

<h3>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们都晓得一句土话——"亏起唐家沱"。</h3><h3> 啥子意思呢?就是形容吃亏上当,或输得很惨。唐家沱本是一重庆的地名,为啥要用它形容"亏"呢?据有的人说和有的人又说:</h3><h3> A.唐家沱地处老重庆东部边缘,我们此次扫街活动从建新东路乘坐公交车历时45分钟;</h3><h3> B.唐家沱处于长江边一回水沱,经常有上游溺水而亡的人流经唐家沱时被回水冲到唐家沱沿岸。"亏起唐家沱"就形容输得夭裤差点儿除脱。</h3><h3> </h3> <h3> 唐家沱,曾经是巴渝以前的"东水门"。在陆运交通不便、仅靠河道运输大宗物品的明清时期,唐家沱是重庆迎接外来客商的第一站。抗战时期,茅盾、曹禺等大批名人寓居于此,更让这方隽秀之地成为名噪一时的"小重庆"。</h3> <h3>long long long long ago,</h3><h3>  唐家沱古镇地处长江东下门户,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该地自古皆为兵家必争之地,切得长江水利之便,舟楫往来,商运繁忙,人文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巴子置阳关,就在现在的唐家沱一带。《水经注•江水》有云:"江水东迳阳关巴子梁,江之两岸,犹有梁处,巴之三关,斯为一也......"</h3><h3> 铁山十景之一的&quot;锁江遗址&quot;,传锁江铁链为明末时为防张献忠部溯江犯境而设,铁链早已不存,唯固定铁链之凿也犹在,供后人凭吊,发思古之幽情。</h3> <h3>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唐家沱便开设水卡一所,并按&quot;值佰抽一&quot;的比例收取关税。</h3><h3>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设义渡和柴米市,常有哨船在水上巡逻。上百只大小木船停靠在内沱至栋梁河一带等候查验交税,景象甚是壮观。</h3> <h3> 1890年3月31日,英国通过《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正式取得在重庆开埠的侵略特权。1913年,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在唐家沱开埠设库,此后垄断中国石油市场长达38年之久,成为重庆开埠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h3> <h3> 在唐家沱老街的东风船舶工业公司修船厂后方山顶上,有一幢保存完好的青灰色三层楼房,当地人都叫它"洋人房子"——亚细亚石油公司的储油库。</h3><h3> 房子总共三层,占地大概有一百多平米吧,连阁楼在内总共有将近20个房间,这里是"大班房",相当于总经理的住处。</h3> <h3>一班房屋顶的琉璃瓦很有中西结合的特色。圆形的瓦当是英国皇冠的图案,月牙形的瓦当又是鱼摆摆的图案。</h3> <h3>二班房</h3> <h3>1937年底,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日寇飞机对陪都重庆城区狂轰滥炸,一些政府官员、社会名人和城区群众纷纷迁往郊区暂住避难。唐家沱因离城不远、交通方便(朝天门每天有班船往返)、又有铁山坪为天然屏障而成为城郊最理想的避难之地,在那个烽火连天的特殊时期,唐家沱成了战时的&quot;小重庆&quot;。</h3> <h3>1939年,国民政府修建了公教新村,以供避难人员暂住。从此,小镇唐家沱名人荟萃。著名作家沈雁冰(茅盾)曾住该村天津路1号,并在此创作了《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等长篇小说。著名政治家、教育家黄炎培住天津路6号。著名数学家何鲁住民权路6号,并在唐家沱彭家祠堂创办载英中学(现重庆46中学)。东北军爱国将领于学忠住建国路,后因不满四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愤然迁往五里坪林家大院(现五里坪小学)。商界著名爱国人士陈叔通住上海路。</h3> <h3> 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宋美龄曾亲临位于唐家沱的国民党陆军医院(遗址在现东风船厂大门附近)慰问在抗日前线负伤而住院治疗的国军将士。</h3> <h3>在东风社区东风二村的小巷散落着几间小餐馆,不管是招牌还是餐馆外表都十分破败。路过餐馆有一个搭起的棚,棚内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守着小卖部。这个棚靠着的便是文物保护单位三民印刷所,三民印刷所是抗战时期的密码印刷基地,是国民党的纸币印刷地,现在只是一座破败的老房子了。</h3> <h3> 东风造船厂是原来的名字,如今它叫做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br /></h3><h3> 建于1928年,民国时期是重庆民生机器厂(位于青草坝),迄今80多年历史。</h3><h3> 它是卢作孚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首开了西南船舶设计建造的先河,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h3><h3> 在抗战期间从事船舶修理、制造各类型铁、木轮船及锅炉蒸汽主机和辅机,为支援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h3> <h3>东方船厂的电影院</h3> <h3>电影院的外立面很有文艺气质。</h3> <h3>电影院正门楼梯石栏杆上的造船厂标识。</h3> <h3>老街文化群友们在电影院正门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