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古盐田

琪琪格

<h3> 从云南的德钦去西藏芒康县盐井,一路沿着雄伟壮阔的澜沧江前行,经过澜沧江大拐弯来到了盐井。</h3> <h3> 到了盐井,本想先拍江东的盐田,我们的大客车走不到江边,因这条路正在修建,路面全是碎石,曝土扬尘。</h3> <h3> 于是我们先去吃加加面,因为不吃加加面就不算到盐井。加加面现已涨价到每人25元,我2012年来的时候是每人15元。餐后我们让店家找来二台面包车,一行15人向西盐田(红盐田)行去。</h3> <h3> 当站在澜沧江岸的大山之巅向下俯瞰,蓝天白云下,碧绿的江水滔滔南流,红色和棕色的山体显露出巨大的皱褶贯穿谷底。</h3> <h3> 穿过小镇东边荒芜的碎石路,来到澜沧江峡谷边缘。</h3> <h3> 站在山顶向东望去,峡谷底部沿江边大小不一的盐田层叠而建。</h3> <h3> 盐井是历史上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h3> <h3> 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h3> <h3> 从高处望去,盐田的水色映着日光,红白相间难得一见。</h3> <h3> 一片不大的村庄落坐在盐田不远的峡谷山坡之上,这里就是盐井,一个纳西族和藏族混居的村落。</h3> <h3> 每年三月到五月是盐田的高产季节,日照和峡谷充足的风力,是保证产量的两大要素。</h3> <h3> 三至五月间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这一段时间的产盐则被称为“桃花盐”。</h3> <h3> 同为一江之水却可以产出红、白两色的盐巴。</h3> <h3> 澜沧江西岸地势且较平缓,盐池面积较大。</h3> <h3> 底部铺垫红色泥土,出产产量较高的“红盐”。</h3> <h3> 江东岸地势陡峭,盐池面积较小,多以粗大的木桩托起沿江壁而建的盐池。</h3> <h3> 池底铺垫白色泥土,产量较西岸少但品质较高且售价也高的“白盐”。</h3> <h3> 盐井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唐朝这里就有使用古法晒盐的记载。</h3> <h3>  盐井,纳西语称“察卡”,藏语则称“察卡洛”,“察”意为盐巴,“卡”或“卡洛”意为井眼或洞眼,翻译成汉语即盐井。</h3> <h3> 盐田使用木桩作为支撑,托起面积大小不一的盐池,盐池层层交错相叠。</h3> <h3> 经年累月沿江成叠而建盐田,最终形成了两岸如今的庞大规模。</h3> <h3> 所谓古法晒盐就是利用自然风的蒸发带走盐池中的水份。</h3> <h3> 最终得到沉淀在盐池底部的结晶盐。</h3> <h3> 晒盐可是个辛苦活,村里的男人不晒盐,盐田里干活的都是村里的女人。</h3> <h3> 晒盐要看天气,赶上阴雨天或是澜沧江涨水,就没有盐巴可晒。</h3> <h3> 盐池里的盐水是从江边的水井里打上来的。</h3> <h3> 再把打上来的盐水倒在盐池里就可以晒出盐巴了。</h3> <h3> 在盐池里加上老盐水,用木耙子来回的把盐水逐渐结晶的盐巴翻匀,赶上天气好,十天左右就可以收盐了。</h3> <h3> 盐井古老的晒盐方法从诞生起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未改变纯手工的古法操作,这般繁重的劳作。</h3> <h3> 从江边深深的竖井里打上盐水,抛洒到每一块盐田里。</h3> <h3> 在日光下无数次的翻耙,在风的吹抚下,一粒粒闪着晶莹光亮的盐巴悄悄的诞生了。</h3> <h3> 独一无二的原始晒盐方式和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的世界奇观。</h3> <h3> 盐井地区的“加加面”,更有历史渊源。话说格萨尔时代以及后来的贵族,由于常年征战,食量很大,为了避免一次吃很多东西,就用每餐多次频繁添加食物来控制每餐进食量。</h3> <h3>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旧时的茶马古道上,条件非常艰苦,途经这里的马夫能吃上一碗热汤面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为了避免浪费,就一小碗一小碗添加着吃。</h3> <h3> 而青稞面条可以随意增减添加量,一点一点添加着吃,“加加面”由此而来。</h3> <h3> 如今的“加加面”,更是当地人过年、祝寿时必吃的食物。</h3> <h3> 加加面已成为当地的旅游特色食品,让人感到新奇的是,加加面的配菜里会放一盘石子,方便进餐的人计数。每吃完一小碗,便在桌子上放上一个小石子,最后数石子计数,看自己吃了多少碗。</h3> <h3> 食客之间互相比拼,主人不断劝说、不断添加面条,如今吃“加加面”似乎已成为饭桌上的游戏。</h3> <h3> 桃花,白色的房子,绿色的江水,红色的盐田,组合在一起是唯美的画面。</h3> <h3> 我喜欢这种红色及不规整大小不等一块块的盐田。</h3> <h3> 在光的映照下,彩云印在盐田上。</h3> <h3> 显然,盐花更是好看。</h3> <h3> 由于路不好走及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到白盐田上去看看,只是远观,看见妇女在背一袋袋的盐在盐田间行走。</h3> <h3> 在红盐田上又遗憾没有看到在劳作的妇女。再见了盐田,虽短短逗留了两个小时,却让我喜欢上了这种红色的盐田,它给予你生命的长久,生生不息。</h3>

盐田

盐井

加加

盐池

晒盐

盐巴

澜沧江

盐水

添加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