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金庸艺术简介
原名金荣,号三悟斋主,江苏丹阳市人。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班,2012年结业于国家画院文化部全国画院专业人员高级研修班。
金华市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六届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六、七、八届理事、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厦门集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现代水墨画研究院副院长、浙江金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专业画家、浙江省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近年来分别在浙江、上海、江苏、广西、广东、北京、山东等地举办个展。作品参加今日水墨·第六届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展、东方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写意画展等重要展览,并获中国美术家协会“纪念叶浅予百年诞辰”中国画展优秀奖、2015中国美协“水墨彭城·全国写意中国画展”、2015中国美协“纪念潘絜兹诞辰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应邀赴德国、美国艺术考察并举办画展,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艺术专业机构和收藏家珍藏。
二十世纪上半叶,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景德镇画瓷名手吸收“扬州八怪”等传统绘画元素,借鉴东洋绘画技法,创作出与当时海派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瓷板作品。建国后,海派名手朱屺瞻、谢稚柳、林风眠、关良、陆俨少等到景德镇创作瓷盘画,大胆尝试了绘画与瓷器的融合创作,把绘画元素直接注入了瓷器。画家的介入,使瓷器的绘画属性得以加强。而通过瓷上绘画的新尝试,画家的表现的媒材得以开拓,探索出全新的表现手法和和构思,这也是当代画家们乐此不疲的前往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力。
画家们以胎为纸,以釉代墨,由平面转向立体,大胆探索着胎釉关系、阴阳表现等问题。在瓷胎上绘制画面只是第一步,入窑经高温烧制后一件完整的瓷画作品才算完成,而这期间成功的概率并非百分百,故而器型完美、釉色漂亮的绘瓷作品倍受藏家青睐。笔走龙蛇,飞金溅翠,一件件出自绘画名手的瓷器作品,堪称画家们高度艺术修养的凝缩再现
瓷以画传 画以瓷传
在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中,不只一次地出现这样的艺术现象,即一旦有文人参与了某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瓷最早还只是日用品,文人和瓷的结合是使之流传下来的关键,再比如紫砂、古家具、园林等等,都是因为文人的参与给它们赋予了审美的因素,能够流传下来的经典必定都是物质和精神层面共存的。”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平说。
一些书画名家尝试着利用陶瓷这个新载体来体现自己的书画艺术,这对于陶瓷绘画而言是好事,陶瓷这个素材被用来创新的同时,陶瓷艺术本身的地位也被提高了。在十一届全国美展上,陶瓷从以往的混展中专门独立出来和漆画一起有了专门的展区,这意味着官办展览已经对陶瓷艺术有了重新认识。此外,近几年嘉德春、秋两季拍卖都有陶瓷艺术品的专场,说明随着画家画瓷这个群体的发展壮大,陶瓷艺术品市场也逐渐活跃起来。
景德镇素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美誉,一些知名艺术家的加入无疑提升了景德镇陶瓷的价值。而对于当今陶瓷艺术究竟是以瓷为主还是以画为主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认为画家在瓷器上画画,价值就已经超过了瓷器本身,“瓷以画传,画以瓷传”有着更大的意义。
画家画瓷的群体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外地画家亲临景德镇千年瓷都实地作画,如2000年张子康组织一线画家来景德镇进行创作;二是画家在自己所在地建立窑址,利用景德镇的原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最有名、最典型的就是陈家泠在上海建的泠窑;三是把景德镇的原材料(如素烧好的泥坯和白胎)直接运到画家家中进行创作,等画好再运回景德镇烧制。
这其中不乏一些以手艺糊口的全职画家。近几年书画市场不景气,画瓷热为他们带来了契机。
探索新材料 追逐新市场
宣纸换成瓷瓶,平面转向立体,水墨变成了釉料,对画家而言,无疑是进入了另外一个艺术门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主任左正尧说:“有的画家的中国画作品在市场上的售价很好,他们不存在生活、生存问题。他们更多是被瓷本身的魅力吸引,抱着尝试新材料、体验烧制乐趣、拓展创作思维的心态进行瓷画的探索。”
不久前在龙泉青瓷博物馆举办瓷画作品展的吴山明说:“瓷画难,在青瓷上作画更难,画家画完是一个感觉,但经过火的烧炼,窑变的过程,烧完又是另外一种感觉,有人做也有天成,这种不可控的神秘感带给我极大的快感。”正是这种强大吸引力使吴山明不畏其难,自信绘画的美定能在龙泉青瓷的釉面上体现出来。虽然开始在青瓷上作画的创新尝试,由于材料和经验等的不足,烧制出来的作品效果很不理想。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摸索,如今,他已基本把握在青瓷上绘画的艺术规律,实现了工艺美与绘画美的有机融合
王平认为,一开始画家对瓷的属性不熟悉,但近几年,在一些画家的反复实践和艺术机构的推动下,画家画瓷已经走过了第一步,有的画家已经完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作品。“青瓷本身是以釉色取胜,但吴山明能在青瓷中作画,并且和青瓷珠联璧合,吴山明是人物画的大家,再加上常年和基层的工艺大师交流学习,釉用得非常好,在艺术表现和绘画能力上结合得非常完美。”王平说。
由于传统的技艺和文脉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在景德镇,低端瓷器满街都是,样式单一化、模式化,缺少创意和创新。而画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在瓷器上作画,把中国画的精华直接带到瓷器作品上来,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王平说:“制瓷工人在艺术修养和能力上肯定有欠缺,那么画家参与进来,利用绘画技能的优势能够提升艺术瓷的整体形象和品位,从而带动陶瓷艺人审美意识的提高。可以说,画家画瓷开启了中国瓷器艺术的新风气。”
现在的高等艺术学府一般都设有陶艺系,除了研究陶的属性,同时也强化绘画能力的培养。“一些专业院校毕业的陶艺家创作的作品艺术性也很强,但总体而言人数不多,所以画家的加入是一股生力军。”王平说。
画瓷不应失了“瓷味”
画家画瓷取得一定成就后,也有不少人对他们提出质疑。比如有些人就认为“珠山八友”把现今的陶瓷绘画艺术引上了一条不健康的道路,占绝对优势的以绘画为主题的陶瓷创作,使一些老的工艺品种几乎失传,如斗彩、古彩、单色釉等等,国画的图式给陶瓷图式带来巨大冲击。对此吴山明认为,“珠山八友”把中国画的技法与陶瓷绘画的工艺相结合无疑是功不可没的,但是把中国画的画法及图式完全照搬到陶瓷上还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现在的画家应该要有选择、有思考地借鉴。要不失瓷器本身的瓷味。
在提升瓷器艺术品审美价值的同时,画家画瓷也有先天不足,并且充满了挑战。主要还是对工艺和材料不熟悉,没有真正去了解材料和器型。“画家们往往把原先在画布上画油画、在宣纸上画水墨的感觉和符号原封不动的移植到器型上,甚至有的国画家还在上面签上名、盖上章,印章甚至是画上去的,这就违背了瓷器自然成型的艺术理念。”左正尧说,画是平面的,瓷器是圆形立体的,在绘画中要注重绘画的连续性和它的立体表现,因为每个面看着都要漂亮。因此,在绘画构图上和装饰效果上,要有新的构思才行,这对画家来讲是一个难点。
王平认为,画家在了解陶瓷的工艺和材料的同时,要考虑器型在人们心理上的认知习惯,比如一件茶壶瓷器,虽然可能只做装饰用途,但如果在上面画上暴力的画面,会让人心里很不舒服。瓷器本身的器型和釉色就很漂亮,它需要画家去锦上添花,而不是完全改变瓷器原有的样貌和性质。有的画家会用颜料棒把瓷器表面涂上一层,盖住原有的釉色,感觉也不好。个别画家偶尔为之倒无伤大雅,如果大家都如此,画家画瓷就走错了方向。一件瓷器需要各种材料,烧制成型很不容易。有的画家不管熟不熟悉,有没有想法,拿来就画,这样就和一般的制陶工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把瓷当做纸的代替品来画,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
“画家画瓷如果最终留下的只有画,没有技术的高度,没有仔细研究什么图式配什么器型,什么画色与釉色相配合,在什么釉色中画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器皿烧制成什么样的窑变效果,那么,就不会从真正意义上提升陶瓷艺术的品质。”左正尧说。
随着瓷器拍卖市场行情一路走高,一些名家的瓷画作品也屡屡被高价成交,因此出现了炒作瓷画作品价格的现象。王平认为:“这不利于瓷器市场的发展,一件瓷器作品的价格不应该取决于是哪个画家来画的,而是要由瓷
画家画瓷价值独特
瓷器绘画因为文人墨客的介入而弱化了其工艺性色彩,同时增加了其浓浓的文人情怀,这使得它成为诸多艺术收藏者所热衷追逐的对象。道邦艺术馆几近年来倾力于中国文人瓷画价值的投资,先后得到当代国画大家郭西元等先生的厚爱得以收藏其部分瓷画精品。
回顾瓷画历史,《收藏家》杂志编辑部主任唐吟方先生提到上个世纪60年代新海派画家:唐云、林风眠、朱屺瞻、王个簃、关良等曾在景德镇画过瓷器。
余宏在一篇《林风眠与陶瓷美术》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1964年当代著名画家唐云、朱屺瞻、王个簃、林风眠等著名画家来瓷都景德镇。我那时在陶瓷学院美术系读书,我和几个同班学友慕名前往景德镇饭店观看林风眠先生作瓷画表演。林先生平易近人,朴素和蔼,他一边画一边同我们交谈”。这段文字透露了两个消息:首先,当时应该有很多的人前往观看;其次,几位画家一边画一边交谈,其中肯定有关绘画的创作理念、主张和如何用笔用墨等一系列他们所熟知的中国画技法。
在孔六庆的《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书中提到,津门画派领袖人物孙其峰也到过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
当代画家画瓷现象真正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由画家张子康组织和力邀几乎含盖了整个中国画界的50位名家,来景德镇进行陶瓷绘画的一次壮举。张子康拥有敏锐的艺术眼光,他在2000年的这次举措对当代陶瓷绘画来说是一件标志性的事件。而2004年出版的《大器丛书》(河北教育出版社)是一部丛书,书中收录当代名家画瓷的作品并全面的展示了当代画家画瓷的艺术成就和他们对陶瓷绘画的认识与感悟。在每一册的开篇都有作者或是旁人对其画瓷经历做了一次总结以及对艺术和画瓷认识,这段文字是十分珍贵的,这对全面地认识当代画家画瓷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笔者这篇课题的主要来源和理论支撑,也是研究当代画家画瓷的实物论据。这一次集会以后肯定会在陶瓷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故对当代画家画瓷的研究也从这里开始的。
承接社会已经点燃文人瓷画收藏之热情的衣钵,当前选择极具未来收藏价值的书画家进行瓷画投资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我想,她有意思的几方面是:1、有特色;2、有趣味;3、有价值。
与瓷画为伍,其乐无穷。其人也逸趣无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