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留下的青春足迹

妞妞

<h3>三十年,在岁月的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h3><h3>三十年,在人的一生中却占踞着很重的一席,</h3><h3>一转眼,我们早己从青春岁月走过,</h3><h3>如今,我们工作早己顺风顺水,</h3><h3>如今,我们生活早己安逸舒适,</h3><h3>于是,常常在夜深人静时,</h3><h3>翻一翻那些老照片,</h3><h3>常常,在一次次的聚会中,</h3><div>一起回忆,我们共同经历的青葱岁月。</div><h3><br></h3><h3><br></h3> <h3>回忆,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那段长长的坡路。为了让无聊的放学之路更加有趣,我们从小河边淌过,从山梁上翻过,从屋后墙角边溜过,每一条通向校园的大路小径都一一的试过,也因此不少附近同学的家,我们是常客。</h3><h3>特别难忘下雪的日子,那大坡变的又陡又滑,胆大的男生飞快的一滑而下,胆小的女生溜着边、踩着小碎步小心的前行,如果有恶作剧的男生在耳边大吼一声,一定是“扑通”一声,跌坐地下,久久无法站起。</h3> <h3>常常回忆我们一起搞过的“恶作剧”。年轻倔强而又毫无经验的英语老师因为一位男同学的犟嘴而在教室里一圈圈的“跑圈”,物理老师的“陕北方言”永远让教室内因听不懂而吵杂一片,帅气的数学老师在房间谈情说爱,怎想到窗外有一群“听墙角”的跳皮鬼,还有那位英语老师和那段圆满的师生恋中间传出了多少笑谈。</h3> <h3>不必说,我们的远足永远是大同沟,也不必说冬日的越野如何黑灯瞎火,单是桌子上的“三八线”越画越深也有无限的乐趣,因为,越过这条线将会有圆规刺字、墨汁浸衣、甚或有青蛇的威吓……每个人都会为这条线讲出一段忘不掉的记忆和传说。<br></h3> <h3>于是,在今后的一次次聚会中,我们总在寻找谁是我们的同桌,总在回忆同桌间美好的记忆,这就好象电脑进行的一次次“碎片整理”,将程序重新的激话,我们封存己久的学生时代又被重新唤起。</h3> <h3>三十年前毕业的时候,我们相约写信联系,于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们分成四份,成了友谊的信物,三十年后再忆起,盛载的是满满的甜蜜,可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怎撑的起这么大的集体,强大的信息时代来了,强大的朋友圈有了,强大的班级群建了,于是,一颗颗撒落各处的遗珠被慢慢汇聚,“群”给了我们更迅捷的信息传播媒介。</h3> <h3>“老班”回来了,班级群里一呼百应。当年的一群“小不点”围在老班的身边,更像是一群回家团聚的孩子,团团围在了妈妈的身边,而妈妈的眼睛里也闪动着慈祥怜爱的光。</h3> <h3>一个大集体里总需要几个特别活跃的分子,正是有了几个热情的积极分子,每天晚上都能从群聊天里感受到集体的温度,隔段时间也总会发现班级里有了新的讯息。十年前的聚会总是电话联系,也总在感叹,电话号码变了,联系不上了,几十位同学为什么只有几个还在联系,现在,聚会的高潮一定是合影的回忆,桌子的越来越大、越来越挤。</h3> <h3>每一次的聚会当然也需要一个小小的借口,比如孩子要上大学了,孩子要结婚了……其实这些只是给又一次的相聚找一个理由。</h3> <h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西安的朋友回来了,我们聚聚”?是呀,虽去了外地,可是回到家乡,总要让同学们感受到回家的热情和温度。</h3> <h3>外地的工作的朋友返乡了,那么远,我们可以聚了再聚,我们也可以约一约远游的事宜,有时候,相约可以很随意,可以很惬意。</h3> <h3>只有同学相聚的席间,才会感受到无拘无束,才能感受到畅聊青葱岁月的那种快乐,也只有这个时候才会觉得,我们也有年轻人的快乐。</h3> <h3>每一位同学的回乡相聚,总会唤起我们的点点记忆。曾经,我们的班级也评选过“班花”、“班草”、“四大美女”,曾经,属于我们的岁月里,流行的影片是《霍元甲》、是《少林寺》……流行的小说是金庸、琼瑶和古龙……流行的服饰是军装、是列宁装、是喇叭裤……连流行的书包也是军挎。电视里流行的爆炸头、鸭舌帽、蛤蟆镜在我们看来特酷。</h3> <h3>岁月的沉淀留给了我们很多尘封的记忆,重叙的欢畅如品一壶老酒,弥久留香。时间的年轮改变了些许容颜,留在心底的是不变的情意。</h3> <h3>五月的季节,天渐渐热了,寻一个周末,寻一个好去处,去纳凉、去散步、去亲近大自然。</h3> <h3>于是,三、五好友相约,暂时放下工作,暂时放下家务,去石林看看小景,赏赏奇石,去玉华寻寻玄奘佛缘,听听林间涛声。</h3> <h3>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向日葵如朝阳般怒放的七月从指间悄悄溜走的时候,我们相约在了金锁石林,头顶骄阳四射,脚下台阶陡峭,我们携手畅谈。</h3> <h3>陡峭的转角石阶,有同学绅士般呵护,横挎的高空软桥,有同学贴心的保护,树荫下石凳旁,有景的地方都有我们的身影。</h3> <h3>蓝天白云飘过岁月的歌,青山翠谷留下相聚的曲,洋溢在眉目间的是发自内心的微笑。</h3> <h3>每一次的相聚,也是又一次的出游,这里有诗,也有远方。</h3> <h3>岁月如歌歌飞扬,三十年同学不了情。</h3> <h3>洽川湿地是一个有诗风雅韵的地方。夏日的荷塘,摇曳的苇荡,黄河的雄魂,泉水的浸润,都给随行的同学们留下了最美的诗意。</h3> <h3>朋友圈中留下最美的景、最美的影,班级群里拉下一帮“仇恨”,我想说,时间的流逝、岁月在流淌,翻开这些老照片,总是会忆起飘扬在空中的是绚丽的纱巾,踩在脚下的是柔软的黄河泥。</h3> <h3>捧在手心里的是不变的同学情。</h3> <h3>在这即将过去的2016年,我们的最后一次相聚是如此的完美。</h3><h3>回望2016,我们似乎己不局限于是那个班,是何时的同学,只需记得,我们在三中呆过,我们是三中的同学。</h3><h3>回望2016,我们的愿望己不单是宴席上的欢聚,只需记得,石林的软桥,玉华的林间,塬畔的窑洞,洽川的湿地,翠华山的幽谷,我们相约走过。</h3><h3>相约2017,相约7月的再次相聚,我们只需记得我们有约定,我们有缘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