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近日把多年不用的录像带、录音带整理出来,一数足有一百多盘。看着一盘盘转录了许多内容的磁带整齐地装在光洁如新的塑料盒子里,每一盘上面都贴着自己一笔一划用心写下的题目标签,往日的情景历历在目。一想到它们即将被扔进垃圾箱,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br></h3> <h3>这些录像带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物。当时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对外国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先是给自己武装了一台workman用来学外语,之后又买了家庭录像机。平日里也用录像带来录些电影和脱口秀节目,一方面自己可以看录像来学习外语,另一方面也可以回国带给亲朋好友们看。于是在看电视台播放这类节目的时候就顺便录下来,时间一长就积累了好几十盘。</h3><h3><br></h3><h3>后来又买了一台大音响机,既能放老式的唱片,也能放CD、磁带,还有外接播放等功能。于是又买了不少CD。当时一片好的CD的价格大概是2000日元左右,对于学生来说真是很贵,但是因为喜欢古典音乐,还是省下钱来买了不少。</h3><h3><br></h3><h3><br></h3> <h3> 柴可夫斯基 钢琴协奏曲 德国 飞利浦公司 1986年</h3><h3><br></h3><h3><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当年收集这些录像带和CD可以说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可是,到21世纪后,绝大多数磁带只是静静地躺在盒子中,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再也没有机会被塞进播放它们的机器中。不是它们的内容不够精彩,而是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影像、音乐的生产制作能力大大提高,新节目都看不过来,我们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来看这些老带子了。</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媒介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九十年代时,录像带先是被VCD光盘所取代,后来又变成了清晰度更高的DVD和蓝光光盘,现在它们又被mp4格式的网上视频文件所取代。录音带后来变成了更轻巧、容量更大、音质更好的CD,接着又变成了mp3格式的网上音频文件。</h3> <h3>Hi8制式最早的家用录影机 SONY公司 90年代</h3><h3><br></h3><h3>各种播放机器也在不断地更新,旧设备随之被淘汰。就像iPod,iTouch, iPhone, iWatch等一样,每一代新产品都有更好的新功能,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新产品出来后,上一代产品的市场价值立马一落千丈。消费者持之无味,弃之可惜。由此得到了一条当代购买电子产品的规则:既不能总抱着旧设备不放,,又不能不断购买新产品,而必须适时地更新换代。到21世纪,一部手机就可以把录像、录音和播放等一切搞定。于是,CD、蓝光等播放机也都成了多余的摆设,而那些老介质则更是很少有被播放的机会了。</h3> <h3>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每天只能消费一定数量的信息,而现在社会所传递来的信息却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消费能力。这一现象也许可以归罪到生产力的发展。信息生产的过剩,使消费者每天不得不接受大量信息,以至于我们难以很好地消化和利用它们,反而产生了副作用。大家每天都在看手机微信,但得到的大量信息反而使人越来越糊涂了,对任何问题都似乎都知道而又都说不清楚。很多似是而非的文章使读者失去了判断力和思考能力。就像吃的太多的超重者一样,体态臃肿、行动迟缓,但对食物却欲罢不能。<br></h3><h3><br></h3><h3>由此得到一点感悟就是我们今天必须要精简阅读,减少信息的获取量。例如应当给自己规定每日阅读手机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对于影像产品也必须选择精品,拒绝平庸。</h3><h3><br></h3><h3><br></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现在有个流行的概念叫“断舍离”,似乎我们应该痛下决心,远离这些不用废物的诱惑。固然断舍离是一般的规律,一切当下美好的事物,有朝一日都会失去其辉煌和美好,不得不遭遇断舍离的窘境。</b></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但是人生终有不舍。<span style="white-space: pre-wrap;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我将这些录像带和CD都集中到一起,看了又看,踌躇良久还是没有勇气扔掉。即便知道我不可能再用录像机、影碟机等去播放这些电影,但是我仍然不忍将它们丢弃。它们就像小时候用过的圆规和三角板那样,有一种情愫融合在里面,像是有一种温暖的光从里面反射出来,映入眼帘后,就会唤醒你心里的某个角落的回声。那些旧日用过的播放机和摄影机器,似乎就像记忆里那些童年的玩具,提醒我不忘过去的美好时光。</span></b></h3></h3><h3><b><br></b></h3><h3><b>我叹了口气,把磁带和CD装进纸盒束之高阁。这些保留下来的旧物的用途是什么呢?只是回忆过去而已。它们好像是森林中小道上的足迹,它们好像是无言的标识,告诉人们:我们曾从那样一个时代走过,或许有朝一日,它们还是会被用来回忆当时的艰辛、努力和欢乐。岁月无情,流逝的时光再也触摸不到,旧物难舍,难舍的不是旧物,而是那时的岁月啊!<br></b></h3><h3><b><br></b></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