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一幅人物画中,手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它仅仅次于人物面部的表现,虽然手不具备五官那样丰富具体的表情变化,但同样可以通过掌、指、向、背、屈、伸、张开、握紧……等动势,表现出人物内心喜、怒、哀、乐各种复杂的情感。<br></h1><h1>手画得成功与否,也决定着一幅画的成功与否。如果处理得当,对增强人物性格有很大帮助,反之,不单破坏人物形象,也会有损于整幅画的效果。</h1> <h1>现实生活中大量进行人物手的写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基本功训练。很多人在学画的起始阶段只把重点放在塑造人物面部表情上面,却常常忽略了对手的表现,直到步入创作阶段,才被动地将手植入画面,至使头、手的绘制水平相差甚远,只有形似,而谈不上神似,更不要说丰富多变的情感表达,从而使本来创意极好的一幅作品大打折扣。<br></h1> <h1>在创作中要把手的写生训练,转化成同绘画的创作主题相应的组成部分,一是要看画家平日训练的基本功扎实不扎实,二要看画家如何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诠释对画中人物的理解,要原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不仅仅只在外形上做逼真细致的刻划。</h1> <h1>在我的创作中,大部分以古典仕女为题材居多,因此为表现与那一时期特定的人物身份相辅的双手,我做了长时间的深入探索。绘画中,我画的仕女的手均与现实中的女人手有一定区别,纤细、修长、清秀,柔润,尽量用极少的晕染来表现对象双手的生理结构,尤其是对手指的塑造,做了在唯美范围内可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合理夸张,久而久之,这种表现形式便如同我对人物沉郁幽深的眼神刻画一样,成了我绘画作品中的独特符号。</h1> <h1>《香音》</h1> <h1>六臂香音乐神的六只手因各持不同的乐器而呈现出不同的动势,略显夸张的修长俊秀的手形更具古典美。</h1> <h1>《香音》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敦煌乐舞》</h1> <h1>这是根据敦煌壁画《反弹琵琶》创作的一幅画。<br></h1> <h1>虽然只露出一只手,但恍若兰花的持琴动势同人物优美的舞蹈动态相得益彰,给灵动的舞者添加一份雅静的因素。</h1> <h1>《敦煌乐舞》局部——手的图片</h1> <h1>《十面埋伏》</h1> <h1>《霸王别姬》是很有名的一段历史故事,《十面埋伏》这首名曲表现的正是当时西楚霸王同爱妃虞姬被敌军围困时二人诀别前的惨烈一幕。本幅画没有象其它艺术形式中表现的那样,以虞姬舞剑和自刎决别为主题,而是着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将乐曲形式和故事情景结合,以乐器、脸谱、古剑组成的图案为背景,将演奏与表演元素二者完美统一,而这幅画不只是以人物的面部表情和人体动态来表现主题,双手的刻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物手部紧张的肌肉,夸张绷直的十指,全部展开的形状,望空伸去的姿态,既似在激情演奏乐曲的演员,更似面临死亡前绝望无助的虞姬。这双手已不只是人体结构的一部分,而是作为一种表情存在于画面之中,更增强了人物外表刚强、内心绝望的复杂心理,是同画面主题环环相接,紧紧相扣的。</h1> <h1>《十面埋伏》局部——手的图片</h1> <h1>〈月影寒梅》</h1> <h1>这幅画弹琴的手在结构上略显清瘦,主要考虑到与画的主题所要表达的那种空寒、寂寥的氛围相吻合,双手色彩调式的特意处理也使人物本身的冷艳、高傲的气质得到充分体现。</h1> <h1>《月影寒梅》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阳春白雪》</h1> <h1>同样是冷色调,但这幅画同《月影寒梅》的处理手法又有所不同,少了一分冷峻,多了一分幽远,整个人物表情宁静祥和,用墨不多,而着意刻画的是双手的十指,且在手指周围空间采用了极简方式一一用大量空白来衬托,使观众不被背景所干扰,将视线集中在灵动的双手之上。左手揉弦,右手五指极富表情的弹起,似刚刚演奏完一首乐曲,使观者即使隔着结满抽象冰凌图案的窗户,耳边似乎也能听到飘向画面深处那空灵悠远的袅袅余音。</h1> <h1>《阳春白雪》局部——手的图片</h1><h1><br></h1><h1><br></h1> <h1>《醉花荫》</h1> <h1>这幅画在手的处理上主要还是服从主题的需要,首先是色彩打破写实的固有色概念,同整幅画的色调十分统一协调;其次,虽然是描写戏曲人物,但手的动势也并未机械地完全采用兰花指,而是介乎于写实与装饰之间,完全美术专业化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具美感。</h1> <h1>《醉花荫》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汉宫秋月》</h1> <h1>《汉宫秋月》局部——手的图片</h1> <h1>持排箫的两只手右手四指张开使箫持得更稳,左手三指并拢,一指上翘,双手不同的动势同乐器配合,以横置不规律的手指动线破了排箫规律的纵线排列,使局部画面用线不显刻版生硬。</h1> <h1>持琵琶的两只手一屈一伸、一动一靜,配合默契。</h1> <h1>《春江花月夜》</h1><h1>长期以来,以此为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表现形式众多,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等等,我则仍采用古典名曲的意境,延续我的系列绘画创作。</h1><h1>要想使一个传承久远人人熟悉的题材有新的创意,除在构思构图上颇费一番心思,在人物的具体刻画上尤其要下一番功夫,而双手的表现,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之一。</h1> <h1>这幅画为了渲染出春江、月夜的浓郁气氛,画面仍采用冷色调,构图吸收了平面构成中渐次排列的方式,重复出现的人物、乐器、明月倒影以及花卉,组合成唯美的装饰风格,双手动势一前一后、一放一收,重复出现,慢慢移向画面深处,逐渐消失在幽深宁静的江水中,使整个画面充满着诗一般的意境!</h1> <h1>《春江花月夜》局部——手的图片</h1> <h1>同样是弹琴,因为每个人物的身份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演奏的乐曲内容、意境不同,弹琴的手所表现的不光是姿势不同,其代表的情绪也不一样,或紧张、或松驰、或刚劲、或优雅……而这些具有深厚内涵的表情,全靠画家凭借对生活仔细观察理解,通过双手准确到位的刻画表现出来,从而更强化作品的主题。</h1> <h1>《金蛇狂舞》</h1> <h1>整幅画面构成一倒三角形,动感极强,双手的动势配合主题,灵动活泼、激情四射,双手向相反方向弹奏,扩展了构图的张力,充分体现出一个“狂“字。</h1> <h1>《金蛇狂舞》局部——手的图片</h1> <h1>《雨打芭蕉》</h1> <h1>双手轻抚琴上,修长的手指同人物曼妙的身姿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轻松舒缓的意境。</h1> <h1>《雨打芭蕉》局都——手的图片</h1> <h1>《古韵》</h1> <h1>轻松、优雅的双手,左手着重表现手指,右手着重表现手掌,一正一背,动静相宜。</h1> <h1>《古韵》局部——手的图片</h1> <h1>《出水莲》</h1> <h1>一手微微抬起,一手轻抚琴弦,双手轻柔的动作与画面上飘落的花瓣遥相呼应,凭添了一种飘逸、浪漫,让人迷醉的诗意。</h1> <h1>《出水莲》局部——手的图片</h1> <h1>《柳浪闻莺》(一)</h1> <h1>画面上只露出人物的一只手,且并未演奏,但精心刻画的手指,细腻温润、嫩如春笋,充分表现出一种无以伦比的古典美,即使没有动作,但让人联想到生得如此完美的手,一旦演奏起来定然会是天籁之音!</h1> <h1>《柳浪闻莺》(一)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远去的鼓声》</h1> <h1>画家在表现人物的动势时,为了产生最打动人心的效果,常常选择的不是动势的开始,也不是动势的结束,而恰恰是发生动势的过程当中。画手的时候也是一样,对于一个鼓乐演奏者来说,最美的手势莫过于她起手之后,落鼓之前的一刹那。《远去的鼓声》这幅画表现的就是那样一个最生动的瞬间,加之特意夸张的优美修长的手形,使双手的表现成为本画中十分精彩的一笔亮色。</h1> <h1>《远去的鼓声》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待月》</h1> <h1>这幅画在双手的表现上略为夸张变形,主要是为了同整幅画的装饰风格协调统一。</h1> <h1>《待月》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洛神》</h1> <h1>下垂的右手轻轻搭在提着衣裙的左手之上,放松、自然的姿态,精心刻画的双手使人物的美更加增色。</h1> <h1>《洛神》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3>《幽谷恋歌》</h3> <h1>颇具古典美的双手同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一埙十分相称。</h1> <h1>《幽谷恋歌》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柳浪闻莺》(二)</h1> <h1>柔白细致的双手更增添少女的妩媚。</h1> <h1>《柳浪闻莺》(二)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舞》</h1> <h1>虽然只是露出了手指,但仍能一眼就看出做为一名舞者的手的特征,对表现人物的身份给予了充分的展示和强调。</h1> <h1>《舞》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秋之韵》</h1> <h1>深宅大院中少妇之纤纤素手,细致修长,会绣花,会下棋,也可能会弹奏某种乐器,决不会做过粗活,仅管佩饰奢华,但深锁闺中的她仍免不了内心会有某种淡淡忧伤,一手托腮、一手无力下垂的动势或多或少表现出人物心中的寂寞和无聊。</h1> <h1>《秋之韵》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庭院深深》</h1> <h1>同样是表现深宅大院中少妇的手,不同的表现形势,反映出人物身份的不同。前者描写锦衣玉食中的百无聊赖,后者则略显冷落凄寒,紧紧搭在一起的双手似乎在试图握住些什么,却又暗含着丝丝无奈。</h1> <h1>《庭院深深》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月华》</h1> <h1>以没有明确年代和民族的民间传说为主题,充分写实的手同人物形象相得益彰。</h1> <h1>《月华》局部一一手的图片</h1> <h1>画人物的手决不仅仅只是把手的结构画准确就行,而是要通过手的各种动势向人们传达出一种信息,一种理念,一种感情。</h1><h1>对于手的刻画,也要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环境、年代等诸多因素区别对待。有时为了创作需要,对手的形象根据画面进行适当调整,夸张强调某些特征,使造型既不失其真实性,又比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更加完美,更符合作品主题。</h1><h1>在画手的色彩运用上,也完全根据画面所要追求的整体效果,或暖、或冷,要求格调尽量完整统一。再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表现出生理结构,同时最大限度呈现生命的律动,把握手在动势上最能体现美感的瞬间。</h1><h1>在一幅成功的人物画中,眼神的顾盼神飞,双手的生动刻画,是画的灵魂,有了这两个方面点睛之笔的完美结合,画中的人物才会有生命,才会与观赏者有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使作品产生震撼人心的理想效果。</h1> <h1>韩德珠.女.1954年生,辽宁锦州人。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幼年受表哥大康(康殷)影响习画,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大学主考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术学院),作品三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美展并获奖,1984年加入省美协,同年名字列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1993年开始先后三次在北京、锦州举办个人画展,并由全国优秀出版社一一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韩德珠工笔画作品选》《工笔人物画范》《韩德珠画集》,多幅作品在北京荣宝斋展售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收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