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自小就喜欢中国陶瓷,不单单是因为它从原来的一捧泥土,经过匠人的巧手和烈火的洗礼,脱胎换骨成为一件艺术品的缘故,更是因为它那"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精妙和神奇。因此,我常常朝思暮想、梦寐以求能拥有那么一些陶瓷艺术品。<br /></h3><h3>小时候随父母到佛山外公家,在佛山火车站附近有一家卖陶瓷工艺品的小店,每次路过,我的眼睛就盯着里面的石湾公仔看,任由父母如何催促,就是不愿意挪开脚步。父母拗不过我,最终也掏出零钱为我买一两件陶瓷小玩具。东西虽小,我的心灵却得到了极大的安抚和满足。<br /></h3><h3>长大后,我对陶瓷的喜爱更变本加厉。记得"拍拖"后的第一次出外游玩,我就跟男朋友(后来成为我的先生)嚷着要去佛山,目的不言自明。我们先参观了祖庙,然后就逛陶瓷店,在一处我看中了一尊白瓷古装仕女,男朋友看我喜欢,自然买下作为礼物送给了我。我对这尊仕女视如珍宝,因为它既是我喜爱之物,同时又是我们爱情的象征。我把它放在床头柜上面,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细细端详它:流畅的身姿,精致的眉眼,栩栩如生的神态逼真得如同真人一样,我常常痴痴的与它说话,请它祝福我们的感情也像白瓷一样晶莹洁白和永恒。</h3> <h3>在我的影响下,先生也喜欢上了陶瓷,一有空我们就四出"寻宝",二十年间,不知不觉已收藏了一些东西。尽管好坏参半,高低有别,但总是自己的一番心血,闲来拿出来欣赏把玩,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br /></h3><h3>说到我们收藏的陶瓷艺术品,有两件值得说道说道,一件是最便宜的,一件是最贵的。先说最便宜的那件,那是一尊"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布袋佛。1996年,我们分到一套新房子,装修完毕后,我们便到石湾淘"货",当时我们刚好认识了陶瓷艺术家杜边疆夫妇,他们很热情好客,专门陪我们去看东西,我们去了一家陶艺馆,看了好多都没有上眼,正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眼睛瞥到墙角一个货架底层有一尊布满了灰尘的布袋佛,大小高矮正合适,便让馆主拿出来看看。馆主捧出来,边用抹布擦拭边说:"这个布袋佛做工不错,但有两处缺陷,一是有一只脚板脱了出来,再就是肚皮上有一小划痕。"我看这个布袋佛做得很精致,衣纹飘逸,慈眉善目,笑容满脸,在张开的嘴里面能看到一只只精巧玲珑的牙齿。<br /></h3> <h3>心下喜欢,但那两处缺陷在当眼处,所以又犹豫了。此时,杜太开腔了:"这个布袋佛面相好,釉色又均匀,是件好作品。这两处地方我可以帮你修复好的。"杜太是行家,有她的这番话,我心中就有底了。便问了价,馆主说:"这个布袋佛放在这已经很久了,今天难得你与祂有缘,象征性给五十元吧!"于是,我们欢天喜地把布袋佛接走了。一周后,杜太太果然把修复完好的布袋佛交到我们手上。这个布袋佛的价钱虽然是最便宜的,但由于制作精细,寓意吉祥,是我们最喜欢的,我们将其视为无价之宝。自此以后,这个与我们极有缘分的布袋佛便在我家玄关处笑迎各方亲朋好友了。</h3> <h3>再说最贵的那件。一次,我与先生参观广州图书馆举办的"当代名人陶瓷展",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我一眼就看上了有"中国指画第一人"之称的中国陶瓷工艺大师戚培才的青花斗彩《秋艳》球型瓶。</h3> <h3>瓶上由清雅的枝叶、鲜艳的玫瑰、飞舞在花间丛中的蝴蝶组成了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其枝叶层次分明,花朵娇嫩欲滴,蝴蝶呼之欲出,最令人称奇和赞叹的是,这都不是用笔画的,而是用手指画出来的,可谓"以拙藏巧,韵味隽永"。</h3> <h3>我一下子被迷住了,像被磁铁吸住一样,不愿走开。先生看在眼里,就去询问了价钱,哇塞!是个令人咋舌的数字,已远远超出我们的预算。无奈,我和先生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回到家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个瓶子的影子,挥之不去。晚上睡觉也辗转反侧,整晚睡不好。第二天,我终于忍不住,便跟先生商量,我说:"我对那瓶子真是情有独钟,得不到它我心有不甘啊!"先生也觉得确实是件好东西,既是大师作品,艺术上又有独特之处,可以考虑出手。况且,"千金难买心头好"嘛!于是,我们又再一次到展览会现场,找到展览会的负责人,向他表述了我们对那个瓶子的喜爱之心,他看到我们如此有诚意,便开了一个较合适的价格,我们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独一无二的《秋艳》从此就归我们所有。这件作品价格虽然贵了一点,但今天看来是值得的,在二沙岛的岭南会展馆有两件戚培才的瓶子,是从日本回购的早期作品,其器型大小、构图设色、指法技巧都不及我们家那件,但价格已去到六位数。更令我们欣喜的是戚培才大师的作品不仅仅是价格的上升,且已受到众多收藏家的喜爱和追捧,证明我们当年的眼光不差!<br /></h3><h3>的确,收藏陶瓷,需要经济能力,更需要眼光。过去这些年我们买入的大部分陶瓷艺术品都是名气还未冒尖的后生之作,但我们看重的是他们的基本功和艺术创造力。事实证明,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后劲很足,他们当中有好多人后来都被评为国家级大师或省级大师,譬如,"双料大师"潘柏林、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钟汝荣、省陶瓷大师霍家荣、封伟文、刘桂乐、翟惠玲等等,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自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h3> <p class="ql-block">在与陶瓷艺术品亲近的这些年里,我从中受益匪浅,既有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乐趣,也有深山寻宝、慧眼识珠的喜悦,更让我感悟至深的是: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发现了泥与火的结合创造出陶瓷的艺术,而陶瓷坚固、温润,纯洁的特性又正好彰显了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爱情与亲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