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北海道摄影行之~马鹿

王宏伦(会飞的海)

<h3>北海道邂逅马鹿、在北海道罗臼完成拍摄海雕回札幌的路上碰到群温和美丽的精灵马鹿。当时有些小小的激动爬在地上一阵狂拍留下了这些美丽吉祥的精灵和大家分享一下!</h3> <h3>马鹿(学名:Cervus elaphus)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10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quot;赤鹿&quot;之称。</h3><h3>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h3> <h3>马鹿的祖先最早出现在中新世期间的欧亚大陆,化石记录在1200万年以前。源自一种已经灭绝的被称为爱尔兰麋鹿(Megaloceros)的物种。从化石记录知道,马鹿是鹿科动物中最大的成员。早期的系统发育分析支持黇鹿和爱尔兰麋鹿之间的具有姐妹群关系。然而,新的形态学研究证明,爱尔兰麋鹿与马鹿更密切相关,其现代的地理区域对应。因此,在一些出版物中是用&quot;巨鹿&quot;(Giant Dee)命名。</h3><h3>马鹿最早在亚洲西南部(小亚细亚及高加索地区),北非和欧洲发现。在荷兰,英国和爱尔兰,是野外仍然存在的最大的非家养哺乳动物。柏柏里雄鹿&quot;Barbary stag&quot;(类似于西欧马鹿)是非洲具有代表性的鹿科动物的唯一成员,大多集中在阿特拉斯山脉大陆的西北地区。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都是有马鹿分布的非洲国家</h3> <h3>平时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群体成员包括雌兽和幼仔,成年雄兽则离群独居,或几只一起结伴活动。马鹿在自然界里的天敌有熊、豹、豺、狼、猞猁等猛兽,但由于性情机警,奔跑迅速,听觉和嗅觉灵敏,而且体大力强,又有巨角作为武器,所以也能与捕食者进行搏斗。[4]</h3> <h3>马鹿是大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肩高110-130厘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由于产地不同,马鹿的形态也有一些差异,在全世界共分化为24个亚种,中国的马鹿大约有7-9个亚种之多,大多是中国的特产亚种。雌兽比雄兽要小一些。[2]头与面部较长,有眶下腺,耳大,呈圆锥形。鼻端裸露,其两侧和唇部为纯褐色。额部和头顶为深褐色,颊部为浅褐色。颈部较长,四肢也长。蹄子很大,尾巴较短。</h3> <h3>鹿随着不同季节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经常变换生活环境,但一般不作远距离的水平迁徙,选择生境的各种要素中,隐蔽条件、水源和食物的丰富度是最重要的指标。它特别喜欢灌丛、草地等环境,不仅有利于隐蔽,而且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都比较好。但如果食物比较贫乏,也能在荒漠、芦苇草地及农田等生境活动。马鹿在白天活动,特别是黎明前后的活动更为频繁,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食,种类多达数百种,也常饮矿泉水,在多盐的低湿地上舔食,甚至还吃其中的烂泥,夏天有时也到沼泽和浅水中进行水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