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欧洲三大公墓:维也纳中央公墓、巴黎拉雪兹神夫公墓另外一个就是"莫斯科新圣女公墓"。新圣女公墓里葬有26000多名人,许多曾经在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推动作用的名人都长眠于此,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这里堪称俄罗斯的地下百科全书。每座墓前都竖立墓主雕像,或全身或半身或头像,形态各异,都是雕塑艺术品。这里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升华了的人生。</h3> <h3>新圣女公墓大门</h3> <h3>王明(1904-1974)</h3><h3>新圣女公墓里埋着三个中国人,他们是王明和他妻子及女儿。据说夫妻生前关系不好,王明夫人孟庆树和女儿的墓在王明墓对面。王明还真幸运,试想死在国内能进八宝山吗?</h3> <h3>王明夫人孟庆树和女儿。</h3> <h3>赖沙.戈尔巴乔娃</h3><h3>她的名声似乎比她丈夫要好的多。戈尔巴乔夫这个将前苏联弄解体的罪人(这是我个人看法),深爱自己妻子,特地在妻子墓旁为自己留了块空地,为百年之后陪伴妻子用。</h3> <h3>叶利钦 1991年12月他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任俄罗斯第一任总统,普京当时是总理。</h3><h3>叶利钦墓碑是面飘扬的俄罗斯国旗🇷🇺,由中国产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产的蓝色威尼斯马赛克(18种颜色)、巴西产的红色斑岩(世界上最硬石料)构成。</h3> <h3>一块3米高2米宽花岗岩一边白一边黑,赫鲁晓夫头颅从中间探出来,似乎在倾听后人对他毁誉参半的评价。有趣的是逝者生前与墓碑设计者水火不相容,赫鲁晓夫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设计者吃人民血汗,吐出的是臭狗屎。逝者家人告诉设计者请他雕刻塑像是逝者的遗愿,宽容的艺术家答应了请求,只是提出一条件,任何人不得干涉他的创作。如果没有赫鲁晓夫当初对斯大林的全面批判引起共产主义阵营的混乱这事,不知邓小平会怎样对待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了。现在就数他墓前人气最高。</h3> <h3>斯大林年青的第二任妻子阿利卢耶娃,正史里她是不明原因自杀,野史多个版本。</h3> <h3>葛罗米柯,政坛不倒翁,任苏联外长27年,从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到契尔年科,五朝元老,历经无数云谲波诡的政治风浪,自己对国家和人民尽忠尽职,在世界舞台上奸诈狡猾,有过人的政治智慧。阴阳脸的雕塑(一面凹进,一面凸起),完美地刻画了这人物特点,。</h3> <h3>卓娅</h3><h3>《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影响了无数的中国青年人,书中两小英雄原型,她们的妈妈即作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都安葬在这里。</h3><h3>据说卓娅塑像现在的表情和姿势,就是当年仅18岁的她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情景。卓娅执行任务时落入德军法西斯虎口,敌人不仅强暴了她,还残忍的割去了她一只乳房。当卓娅英勇就义事迹传到莫斯科后,<font color="#ed2308">斯大林</font><font color="#010101">给当时的城防司令朱可夫大将下命令,将绞死卓娅的德军步兵团的番号立即通报所有的红军部队,命令说;在未来的作战中,只要俘虏了这个团的官兵,一律格杀勿论,不许接受他们投降。</font></h3><h3><br></h3> <h3>舒拉~卓娅弟弟,牺牲在卫国战争胜利前夕,年仅二十岁。</h3> 奥斯特洛夫斯基<h3>他的半身像让人们思绪回到年青的苏维埃共和国同外国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岁月,是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奠定了我们那一代人的人生观。1966年我支边到新疆时,当时班主任让同学共同出资买了这本书送我。</h3><h3>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成了那个年代中国青年的座右铭。保尔.柯察金的原型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己。</h3><h3>他的一只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眼睛凝视远方。墓碑下还刻有伴随他大半身的军帽和马刀。</h3><h3>事后查资料得知,搁置军帽和马刀的突出物就是他妻子达娅的墓碑,当时被花篮和雪遮挡掩盖看不到。</h3> <h3>小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作者。</h3> <h3>契柯夫</h3><h3>著名作家,著有《变色龙》、《套中人》等。</h3> <h3>乌兰诺娃</h3><h3>著名的芭蕾舞蹈家,中国诗人艾青为她写过诗。她的墓碑是她主演的芭蕾舞《天鹅湖》中的场景。</h3> <h3>尼古林</h3><h3>喜剧大师,他让俄罗斯大马戏团在全世界声名远扬,俄罗斯大马戏团创始人。脚边卧着一条狗,是大师生前最喜欢的爱犬,据说是和大师同一天死去。</h3> <h3>列维坦</h3><h3>电台播音员,赵忠祥是他粉丝。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斯大林的命令、指示、演说大都由他播出。他的声音通过电波鼓舞了无数苏联士兵的士气,令德国人闻风丧胆。1941年冬,德军临近莫斯科时,拟定的十三人黑名单,第一名是斯大林,第二名就是列维坦。不过最后是德国人战败了。<br /></h3> <h3>拉夫里洛维奇</h3><h3>炮兵工程師,他设计的穿甲弹可以穿透100毫米厚的钢板,雕塑家就将他墓碑设计成一块厚度为100毫米的弯曲钢板的形状,而墓碑上的三个弹孔,则形象地向后人展示着这位武器专家研制的炮弹有多么巨大的威力。</h3> <h3>图154飞机设计者~图波列夫(1888-1972),之所以受到这般待遇,是因在那物质和知识极度贫瘠的年代,仅他一人独立完成整个图飞机全部设计工作,即便在今天计算机如此发达,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复杂的飞机设计而言,一个人独立完成一架飞机的全部设计也是不可思议的。想想我国的大飞机研制投入多少?现在还没出来。</h3> <h3>米高杨</h3><h3>世界上著名的米格战斗机设计者(前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高杨是他哥哥),这墓碑设计的很简洁,注意看碑面有一道从左往右上的弧线与右边从下而上的直线交汇,表示一架插入云霄的米格飞机,这反映了米高杨毕生的理想和追求。</h3> <h3>我们从新圣女公墓往外走时天已要黑了,虽然旅游团参观时间有限,许多名流来不及探访,但仍感慨万分:这里不只是一处公墓,它还是一幅展示伟大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画卷;一个精湛雕刻艺术的露天博物馆;一座解读人生净化灵魂的圣殿。此时迎面来了一位七八十岁的俄罗斯老太太,手里拿着一支红花径直往里走去……</h3> <h3>参观完新圣女公墓紧接着去乘莫斯科地铁,儿时就对前苏联莫斯科地铁有耳闻,虽然大半天的游览已觉疲惫,但依然来了精神。莫斯科地铁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开工于1932年,1935年5月15日正式开放。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各有其独特风格,建筑格局也各不相同,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各种浮雕,并有雕刻和壁画装饰,照明灯具十分别致,好像富丽堂皇的宫殿,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颇具皇家宫廷气派。难怪莫斯科人自豪地说,莫斯科宫殿城堡多,那属于沙皇;而地铁则是可让人民自由出入的人民宫殿。</h3><h3> </h3> <h3>导游说到地铁进站口要经过的一段地下通道,人杂较乱有吉普赛人会偷窃,让大家注意提防。这引起团队很紧张,大家不自觉的加快了脚步并无形中收拢了队形。我和小毛紧跟在吴丽萍的身后一左一右,护卫着她背负的双肩包,一面警惕地看着前面被黄色灯光笼罩的长长通道。</h3> <h3>墙壁上的宣传画,显然是前苏联时期的作品,条件反射——它使我想到了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上三面红旗。</h3> <h3>前面有俄罗斯人,紧张的心理稍许放松了。</h3> <h3>地铁站售票处,工作人员比我们国内多,没看到无人售票机。</h3> <h3>检票口和我们国内一样是用自动验票机,旁边也站着位穿马夹的工作人员。</h3> <br><h3>胜利公园地铁站</h3><h3>建于2003年的胜利公园地铁站曾经是世界上最深的地铁,距离地面的深度高达97米。在这里人们还能体验欧洲最长的自动扶梯,这里每部自动扶梯都有126米长,有740级阶梯。从下面坐电梯上去要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在自动扶梯底部,人们看不到它的顶部。据说,很长时间里,胜利公园站地铁是世界上最深的地铁,但是,这个记录还是被打破了,平壤新建的地铁特意建在地下137米处。<br></h3> <h3>人口比我们少,电梯可比我们宽亮多了。</h3> <br></h3><h3>红褐色大理石柱和墙面与柔和的灯光相辉映使中转大厅显得格外高贵 典雅。凹陷进天花板的圆里勾勒几根放射状线条,形成‘’飞碟‘’似的顶灯,极简,极美,低调而奔放。展示现代主义的抽象、艺术自由开放。忍不住一气拍了十来张"飞碟‘’顶灯照。</h3> <h3>简约而不失典雅让人嗻嗻赞叹,从哪面欣赏拍摄都是艺术照。</h3> <h3>自动扶梯一眼望不到头,但一点没有感觉闷和压抑,四周高大畅亮。记的1997年我和吴丽萍在香港,进入地铁扶梯下了一层就不敢冒然再下了,因为那地铁扶梯周围空间狭窄,光线阴暗,给人压迫感。</h3> <h3>真牛逼!一百多米长,一排四列,电动扶梯上或下一趟用时两三分钟,。它突然间反转怎么办?国内电动扶梯出事不是常见报端吗。</h3> <br></h3><h3>圆拱形、明亮的胜利公园车站候车大厅用产自俄罗斯的红白两色大理石来装饰。建筑工艺显得十分精细,抽象的线条和几何图形使简洁的大厅充满了现代的气息。</h3> 大厅两端各有一幅壁画,纪念着两次卫国战争的胜利,拿破仑和纳粹德国的入侵,曾经是艰苦的奋战,但是胜利是属于俄罗斯的!</h3><h3>这是纪念俄罗斯在1812年俄法战争中的胜利,中间那个身穿绿色元帅大衣的是库图佐夫元帅。<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br></h3><h3>这一端的壁画是纪念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卫国战争,画面具有浓厚的苏联时代特征。据说是纪念苏联攻克柏林时,在战火中抢救出一个小女孩。</h3> <h3>游览完胜利公园地铁站,我们正式乘上莫斯科地铁,由胜利公园站前往基辅站一站路程。</h3> <h3>俄罗斯姑娘也是低头族</h3> <h3>地铁上有人在阅读书籍,低头玩手机的没有我们国内多。</h3> 基辅地铁站</h3><h3>与乌克兰历史息息相关,媲美宫殿的基辅地铁站是导游向我们推荐的。基辅站里的精美的大理石柱面,典雅的吊灯,以及站台顶部那些代表着建筑者精湛技艺的马赛克镶嵌画,大量的社会主义绘画,让我有一种不是地铁站而是美术馆的错觉。</h3><h3><br></h3> <h3>马赛克镶嵌画再现了前苏联时期俄罗斯和乌克兰人民生产生活场景。</h3> <h3>站台之间有过桥,人在上面从这个站台可到另外一个站台,地铁在下面行驶不受影响。我们没去探个究竟,估计是平行转不同路线,好比一号线转二号线。</h3> <h3>墙壁与圆拱交接处,砌以图案复杂的大块瓷砖浮雕。</h3><h3>我用手势让吴丽萍与俄罗斯人合影,这个套娃明白了我们的意图,主动带孩子坐了下来,她看上去很友好善良。</h3> <h3>基辅地铁站里每个吊灯的灯罩,全都是水晶玻璃。</h3> <h3>在地铁站里照相,却一点看不出是俄罗斯的地铁站环境,唉!我这水平?可这四人显然也不象集体照。</h3> <h3>比上面有集体味。</h3> <h3><br></h3><h3>基辅地铁站建设十年,赫鲁晓夫出生乌克兰,对基辅地铁站格外关心,认为基辅站乌克兰氛围还不够,大幅壁画《基辅的节日》就是他搞的。</h3> <h3>结束地铁站游览,我们乘电梯上地面了。</h3> <br></h3><h3>莫斯科胜利广场</h3><h3>建成于1995年5月,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建,是俄罗斯人民对曾经战争的纪念,寄托着他们对和平的祈祷。</h3><h3>胜利广场的北面是一组大型的喷泉,一长排的喷水池与两排造型优雅的蘑菇水池,供游人欣赏。与喷泉相对的胜利广场的南面是常胜圣格奥尔基大教堂。</h3><h3>胜利广场的东边,就是莫斯科的凯旋门。</h3><h3>胜利广场西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胜利女神纪念碑,高141.8米,象征卫国战争1418个战斗的日日夜夜。三棱形的碑身,每个棱面上用浮雕板表现了莫斯科等12个英雄城市周围的战斗情景。高约100米处,古希腊胜利女神右手拿着金光灿灿的胜利桂冠。她身旁飞着两个胖胖的小天使,一男一女,吹着胜利的号角。</h3><h3>天阴使得我们根本看不清楚。</h3><h3>纪念碑的下面,是神奇勇士格奥尔基手持长矛刺杀毒蛇的雕像。前面5层阶梯式台阶,每一层代表战争的一年。纪念碑后不远处是为纪念卫国战争而修建的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众多珍贵的纪念品。</h3><h3>广场的后面,有露天的展览,有各种火炮、坦克、飞机等实物。另一侧还有舰艇的展示,军事强国初露端倪。</h3> <h3>胜利女神纪念碑,高达141.8米,象征卫国战争1418个战斗的日日夜夜。</h3> <h3>屹立在广场中央的苏联红军战士塑像。</h3> <h3>我们将冰淇淋价目宣传画拍下,指点给营业员看,买了65卢布一个的冰淇淋,的确是好吃,奶的味道很正,甜而不腻,</h3> <h3>站在冰天雪地吃冰淇淋那真是一个字~爽!</h3> <h3>我们在等大巴来接,胜利广场没停车场,大巴送我们来后就走了,在广场上逛了近一小时,大家都感到很冷。在这寒冷地带,室外时间长了真吃不消。</h3> <h3>晚上进了"三个老爷子"飯店,三老分别是老子、孔子、毛泽东。店招很唬人,菜肴不好,老婆现在提起还是一付生气的面孔。</h3> <h3>今天在火车上过夜,明天圣彼得堡见!</h3> <h3>老婆在纠结,今晚怎么过?包厢内除了她妹还有两个俄罗斯人。</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