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牛驼社中33班,说的是1976年至1978年在牛驼社中学习的初中同学,距今毕业有近40年的时间了,牛驼是地名,当时是一个人民公社所在地,社中指的是人民公社办的中学简称。</h1> <h1> 1976年的春天,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从周围的十里八村来到了牛驼社中,他们被分配在33班。这是一所迁建不久的学校,甚至连围墙和大门都没有,教室的墙上贴满了“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批判以三项指示为纲”的大字报。可能是人民公社办学缺少经费的原因吧,教室里除了老师讲台上有一张桌子外,所有的学生都没有课桌和坐椅,同学们是把从家里扛来的板凳当课桌,用砖头或土坯当坐椅。入学第一天,还没有认清老师和同学,就被安排到距离学校3、4里以外的地方往回扛树杈,以后几乎每月都有一个劳动周,劳动周里,同学们有的去花园儿喂猪、有的淘粪打扫厕所卫生,有的夜里巡逻保卫,一些力气大的、家里生活相对困难的同学,在校办铸造厂和工人一起干活儿,他们一周下来还能挣到一块七角五分钱。</h1><p><br></p> <h1> 贾培存老师是教我数学的班主任,很年轻,推算起来当年也就是20岁出头儿的样子,高高的个子,梳着类似林道静式的短头发,有时也扎两个小短辫儿,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记忆犹深。班里霍得利同学是最能闹的一个,没少挨贾老师的剋。班里表现出色的张克良同学,贾老师也是极其地赞赏。对班里生活困难的赵玉海同学,贾老师更是非常体贴关心!对我来说,记得最清楚的还是讲几何证明题时,贾老师告诉我们:凡是已知条件都必须用上,如果没用上,说明这道题可能做错了。还有就是在解几何题时,遇到解不开时,可以增加辅助线帮助解题。至今在我的工作、生活中,仍然铭记了“因为……所以”的思维方式,和遇到难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解决难题的数学方法。33班对于贾老师来说就好像是处女作,虽然有不完美的地方,却倾注了一份真情!那时候,如果有一天贾老师不在班上,同学们就会像没娘的孩儿一样!40年的时间过去了,贾老师依然关注、关心着同学们,聊起同学们,如述家常一样,每个同学的脾气秉性、家住哪里、家庭情况仍然记的非常清楚。贾老师是老师、也是知心姐姐!至今同学们谈起33班,仍然忘不了当年那个充满关爱、团结、向上的集体,总想有机会向贾老师道一声“谢谢”,谢谢您给了我们人生一段美好的回忆!</h1> <h1> 记得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丰南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这一天,我们看到学校机井房里抽上来的水特别混浊,要等一两个小时沉淀后才能喝。教室也不能进了,学校里搭了很多半地下的防震棚,所有课程都改在了树荫下上课。大概是因为支援灾区吧,学校动员所有同学每人捐出一个鸡蛋,老师说大个儿的鸡蛋给一角钱,小个儿的给8分钱。现在掉在地上一角钱没人拣,对于当年来说,一角钱至少能买10斤菠菜,够一家人吃十天半月的。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鸡蛋捐完后,发钱的时候,池中波同学对贾老师说:“我的蛋是大个儿的……”</h1> <h1> 1976年9月9日的下午3点,我们全校师生集中在体育场上,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广播,学校高音喇叭里传出了那一年常常听到的低沉哀乐,但这一次还是吓到了同学们!大家感觉天塌了、地陷了一样,很多同学都哭了!在当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氛围里,没有哭的同学也不敢抬头,只能默默地……从这一天起,每天上课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学校临时搭建的悼念厅,向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鞠躬致敬,即使迟到了也要补上。10月份,打倒“四人帮”后,我们全校师生排着队,敲锣打鼓举着小红旗儿,一起喊着粉碎“四人帮”、拥护英明领袖华主席的口号上街游行。</h1> <h1> 石素英老师教我们政治课,板书写的快、写的多,一堂课下来要抄很多笔记。至今我还记得石老师讲的一些内容:资本主义道路是腐朽的、没落的、最终走向灭亡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光明的、曲折的、最终走向胜利的。还有党内十次路线斗争,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石老师和33班有感情,对同学们也好,课余时间还经常诉说在其他班上课时遇到的不愉快事儿。教语文的崔淑芳老师当年怀着孕给我们上课,对33班同学付出了很多,一篇“豌豆花儿开的时候”课文,令我至今难忘!历史老师刘伯君,不急不躁,讲起课来也认真,且内容丰富,可惜当年同学们像听天书一样不感兴趣。刘国平老师教化学,对化学颇有兴趣,我记得刘老师讲的第一堂课是“镁条燃烧”,还亲自做了实验,镁条燃烧的那一瞬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把我带进了对化学的无限好奇中!体育老师刘雨给我们讲击剑世界冠军栾菊杰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在刘老师的讲述中感受升国旗、奏国歌的光荣与骄傲。还有会弹琴、懂乐谱的音乐老师张抒梓,每周少有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都争着把那架脚踏风琴抬到班上,大家一起随张老师抄乐谱,一起随着张老师的1234节拍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尹文博老师教语文,字写的好,特别是他那似笑非笑的面部表情,永远也忘不了。杨耀奇老师循循善诱,教学讲方法。王久强老师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h1> <h1> 33班同学大约有50多名,毕业近40年了,多数同学自毕业后再也没有见过面儿,当年的青春少年已到了知天命乃至花甲之年,恐怕见了面也不认识了。那时候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玩儿闹!夏天趴在一个桶里喝水,冬天挤在一个炉眼儿上烤饼子吃。性格梗直的夏德润;张子瑞把我头磕在桌角上,还流了血;课代表任淑华;大个子女同学侯立英;北京的插班生女同学田华;冬天起早儿为大家点炉子生火取暖的赵广泽;柴财虽然个儿不高,打篮球却总是精准地将球投进篮筐;薛光东的书包上绣着金灿灿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一看就知道是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中途退学的刘振平;上下学一起走,晚上又住在一起的王伟;仅有的和我说过话的女同学吕春香、赵运池;赵辛庄的靳福泉;崔家营的金跃、孙成;田马坊的任少常、赵洪章;南流邵的霍克海、齐生;北流邵的靳瑞清;同桌王江、瘦小的周淑云、运动员王淑芬……</h1> <h1> 33班的同学们,我真想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回到我们的教室,听贾老师讲课,和同学们再喝一桶水!那里有我们栽过的树,那里有我们熟悉的上课钟声,那里有我们留下的足迹……我们的梦想从那里开始……</h1> <h1> 牛驼社中老师:贾培存、石素英、崔淑芳、刘国平、杨耀奇、刘伯君、尹文博、刘文志、张杼梓、刘雨、王久强。</h1><p><br></p> <h1> 33班全体同学:张克良、任少常、任秀峰、赵洪章、石春泉、柴财、柴军、靳福泉、杨纪山、孙成、金跃、王振山、赵玉海、侯庆坤、靳瑞清、齐生、夏德润、李建海、霍得力、霍克海、薛光东、薛桂波、史成义、赵广泽、池中波、刘振平、国孟东、张子瑞、李金财、王立生、王江、杨胜利、刘国平、于向东、王伟、吕玺、李桂芳、侯立英、任淑华、任廷华、王淑芬、田华、张秀荣、周淑云、康素芝、赵运池、熊秀英、王彦玲、贯秀玲、张玉环、吕春香、王玉萍。</h1><div><br></div> <h1> 往事斑斓!记忆心动!岁月无缺!纯真难忘!文中提到的人和事,如有不实,诚请谅解!<br></h1> 牛驼社中3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