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写给唐诗宋词</h1> <p class="ql-block">唐诗宋词是最璀璨的中华文化之一,最能体现汉字的优势,常常是一字千金,往往又一字传神,“推”和“敲”的斟酌已成唐诗佳话,“绿”和“过”的选择谱写宋诗强音,传承下来的诗词都是生命的脉动,传播开来的警句更是文化的基因。字字珠玑写景物,句句莲花说人心,道尽世上真善美,只缘心头爱长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短短几十个字,捧给后人心灵的盛宴,音起处,抑扬顿挫,低回婉转。言尽时,恩爱情仇,苦辣酸甜。心被物染,凝固了唐风宋月;情因心动,浓缩成汉瓦秦砖。随你的仄起平收,陶醉着山川花草,伴你的字斟句酌,感受着离合悲欢。你赞美着生机,也述说着思念,你张扬着希望,也歌颂着恬淡。你把静谧汇成流动,你把平凡写就壮观。你创设的意境,引起我浮想联翩,你营造的气氛,勾起我心意阑珊,你描绘的美景,升起我旅游遐想,你荡漾的涟漪,激起我万丈波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词啊!你是语言的唯美,你是情感的宫殿。你言之切切,你情意绵绵,你意犹而未尽,你短小却精湛。你囊括千种风物,你说尽万类霜天,读着你,品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读着你,想着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读着你,盼着南国红豆,家书信笺,读着你,捧着葡萄美酒,游子衣衫。你把爱溶进平仄舒缓,你把情写入字里行间。人亡政息,埋葬多少功名利禄,世易时移,老去几多如花容颜。不朽的诗词,却代代相传,是长河落日,是大漠孤烟,总有余晖满满,总有生机芊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可以不会写诗,但决不能不去读诗。诗词用语言之纯粹,表达心灵之精微,用修辞之甜美,展示情感之晶莹;豪放中激荡生命,婉约里聆听心声,清新中愉悦自然,含蓄里咀嚼朦胧。托物言志志在物外,借景抒情情在景中,泼墨时直吐胸中块垒,留白处平添诗外意境,格律严谨难阻九天神韵,对仗工整不碍一气呵成。有限字数,遣词造句写世上美景,短小篇幅,精雕细琢说人间真情。朗朗上口,悦耳声声,过目难忘,言简情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词给人性情的陶冶,给人品位的提升,给人心智的清凉,给人永恒的感动;让人灵有所寄,魂有所倾,心有所属,情有所衷;浮躁时得一丝宁静,落寞处找一抹平衡,无望时觅一线光亮,沉湎处寻一缕影踪。因文化一脉相承,故人心一窍相通,你的不承之重,也是我的不承之轻,穿过千年时空,你的浅唱低吟,如蝴蝶的翅膀,引起我的谐振共鸣。随你的起伏叹人生无奈,伴你的跌宕品生命柔情。唱你的抑扬抒壮志豪迈,和你的平仄诉青春放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朋友,放此书在你的床头吧,用些许的时间读一读,儿时背读,陪生命于始终,少年熟读,令笔下文采飞升,青年阅读,学表达情意捷径,中年品读,知古今人心相同;背诵,应考试所用,吟咏,延长生命里程……</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为啥要学习唐诗宋词</h1>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学习西方的文化太多了,甚至发展到本末倒置的程度,放弃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长此以往会造成文化的断层,这将是民族的悲哀,在文化传承上,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千万不能造成邯郸学步的窘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国学的回归,国学,就是国人之学。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了解、去学习的学问。国学从本质上说,是品格滋养之学。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的品性,我们的人格,得到滋养,通向完善。只有认真学习国学,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才能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民族的气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词,是国学当中最为大众化者,也是最基本的部分。“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是《论语》中的名言。首先是通过学习诗,来养成一种温柔敦厚的品性。有的人生来情感就过于浓烈,通过读诗可使其情感变得中正平和;有的人生来情感就偏于冷漠,通过读诗可激发他的情感,让他更好的成长。同时以外在规范的“礼”,去节制要求他,最终使其能够守规矩,待所有外在规矩能变成他内在的一种自我要求时,我们可以说教育就已经完成了。所以诗词能够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文化立场,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富,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美好,这才是学诗的根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诚然,诗词没有实在的功用,要讲实用可谓最不实用了。这就是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很多人一提到读诗和写诗,就心生鄙夷,因为觉得你不实用。然而,读诗和写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以为,意味着内心的高贵,不肯同流合污,永远去坚守自己的信念。当所有人,都在与时俱进的时候,他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正如,喝水是为了活着,喝茶水是为了活得更好。人生不能没有良知和理想,良知让人的心灵永远宁静,理想让人的生命永远年轻,诗就是唤起我们良知和理想的那杯茶水,我们不是仅仅去读,去背,更应去品。诗应该成为我们的梦想与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还是觉得,诗可以不写,但绝不可以不读。读诗可以使人灵秀!据介绍,组织少年儿童,熟背中国古典诗文经典,平均每天20分钟,坚持三年,终身受益。背诵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事实证明,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直面经典,比任何所谓通俗化的解释都有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8日</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如何学习唐诗宋词</h1> <p class="ql-block">诗是用来写人性和人心的。欣赏古诗首先要了解人性和人心,每个人生命的阅历和人生的积淀,都会影响欣赏诗的深度和广度。我这里只是阐述欣赏诗最基本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凡是耳熟能详的诗一定是好诗,可我们有时只知道它好,不知道好在哪里。简单地说,好诗一定是在写作动机上,写出了积极健康的情感,在写作意境上,创立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在写作语言上,练就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写出了人性深层的矛盾,表达了人心深处的细腻。好诗经得起多人的评说和时间的检验,它的生命力在于:给人启迪和展望,催人奋发和进取;让人享受和陶醉;送人鼓励和寄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的三要素分别是情思、意象和语言</p> <p class="ql-block">一、 情思要求我们从写作动机上欣赏</p><p class="ql-block">“诗言志,歌咏言”。诗就是写人内心深处的爱,没有爱就不会有诗。人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更是极其敏感的,不可回避的生离死别,身陷其中的得失荣辱,会无声地放大与生俱来的喜怒哀乐;难以逃脱的生老病死,身临其境的功名利禄,会无言的勾起内心深处的爱恨情仇。这本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生活体验,对于感觉敏锐的诗人,自然而然成为了创作的动力,也成了创作的源泉。可以说,好的诗是作者通过艺术的手法演绎了人类共有的情感,重合了读者某些人生阶段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写诗受着心情的制约,心情与作者的生评和写作背景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欣赏诗之前,必须了解上述两个方面,才能把握作者的写作动机,理解作品反映的情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人传诵的诗,它的动机一定健康向上的,所反映的情感一定是真切感人的。就是现在常说的正能量。孔子辑录《诗经》后,为它定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怨而不怒,温柔敦厚。”这成了后来诗的主格调,说的直白点,生存和繁衍是人类生活的主题。诗必须为这个主题服务。可以失望却不许绝望,可以厌世决不能弃世,要爱自然,爱人类,爱生活,诗中反映的不是腐朽而是希望,不是衰败而是生机,不是没落而是活力,不是颓废而是美好,不是麻木而是感动……不管诗的素材是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咏史、说理哪一种,都要写出积极向上的情绪来。可见,从写作动机上说,爱和希望、奋斗和进取、生机和活力、感动和想往,无奈和慰藉,怅惘和思念……是文字成为诗的最起码要求。至于诗的层次高低就决定于作者的胸怀格局和文笔灵性了。(可参考陆游和毛泽东的关于梅的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诗在动机上必须反映情思来看:好的诗作,必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是重合了世上多数人曾有过的体验,说出了众人想说不能说,想说不会说的感觉。这感觉或许是“慈母手中线”缝出的至爱;或许是“红豆生南国”长出的真情;或许是“野火烧不尽,”生出的希望;或许是“好雨知时节”带出的喜悦;或许是“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无奈;或许是“青山依旧枕寒流”的伤感;或许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告知;或许是“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豪迈……凡此种种,写出人性美好和人心善良的都是好诗。徜徉在诗海,感受着错过美丽的无奈,遗失缘分的追悔,流逝青春的叹息,走来明天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二、 意境要求我们从写作技巧上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作为一门艺术,也有其专有的术语。意象和意境便是,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简单说,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一切景物甚至社会中的一切人事,都因自身的特点,被人们赋予了的不同的情感。此谓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这是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如,逐鹿:喻群雄并起。抱柱:喻坚守信约。烂柯:喻离家年久。记住,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史实情节,都是意象,都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读诗时一定要从注释中理解相关的意象是什么,这便于我们读懂诗。注意,同一事物的意象有时也在变,正如,景物是不变的,变的是人的心境,不同的心境看同一景物,就会得出不同的感觉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象的选择只是诗歌创作第一步,当意象上升到意境时,诗便完成了创作。何为意境呢?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通俗点说,就是诗人把自己的心境和感受,通过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是作者为我们创立的诗歌之外的欲说不能,欲想不尽的场景。意象最终是为了建构起诗的意境,就好比道具与舞台设计的关系。意境与意象一样,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意象可理解为字句的意思象征,意境更注重一首诗的整体环境,是作者的意念通过诗歌带给读者想象的情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寄托给一个选定的事物,使之融入作者的感情色彩,让其有了意象,再把意象通过艺术的形式达到意境的状态,创造出诗歌,使读者在品味(不是阅读)时,能根据意境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这是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眼前的因素,称为实境;一是言外的部分,称为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是实境创造的意向,制约着实境的描写,是意境的灵魂。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加工,于是,意境的特征就是虚实相生。继而诗就有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写作方法,有了“兴、比、赋”的基本表现方式。最终展现意境三个特点:(1)表真挚之情。(2)状飞动之趣。(3)传万物之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带有作者情感的事物意象通过写作方法组合起来,就构成了诗的意境。欣赏诗时,了解了事物的意象后,就容易得出诗的意境了。中华文化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一个集会上,所有人都穿上红黄衣服,不用说,一定是喜庆的事。这就是所谓的造势、渲染,这两点做好了,结论自然出现。写诗也同理,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平白的诗,也要有意境,没有意境的诗,只能是顺口溜。古人说,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这就是意境的美感。诗人表达的情感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含蓄在篇幅之外,但必须都付与读者去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为读者开拓广阔的想象余地。完成“有余不尽”的要求,做到了诗人和读者的共同享受。比如白水和茶水,无滋无味的白水,我们在喝,但不是诗,有色有香的茶水,我们在品,那才是诗。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点到为止,意犹未尽。生活中看穿不说穿,看透不说透,给别人留有回旋空间,也就是面子。这种个人修养,同样用于诗的创作,诗不能把话说白了,要给人留出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这就是意境的反映。如,“我的妈妈非常美丽”这没有意境,“我的妈妈像花儿一样”就有了意境,它给了人想象的启示,又没有说具体是什么花,更给了人想象的余地,你认为什么花美丽,就可以将妈妈想像成什么花。再比如,李白的《静夜思》,诗中到底是思念家乡的父母、妻子、儿女、朋友、山川、景物等,没有说出来,这就是意境。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想,这是这首诗传播千年的原因。记住,诗里面的画龙点睛一定是画蛇添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诗在结构上必须有意境来看,好的诗,必然意境深远,韵味无穷。让你的想象有了自由的天地。带给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不同生活地域的人共同的心灵体验。又会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文化、感悟的不同,同一个意境,又给了不同的人不一样的想象,在不同人的脑海中形成了不同的画面,在不同人的心里延伸了不同的程度。还由于古诗向来“兴寄”的传统,加之“诗无达诂”的现实,读者的理解,有时不一定是作者此意,这正是诗的魅力所在。为什么一首诗,读了一千年,品了一万遍永远有滋有味,就说明这个想象空间,永远是弹性的,随着你的心境和情感而变化。</p> <p class="ql-block">三、 语言要求我们从字词选取上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语言是诗歌的载体,构成语言的字词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汉字的优势使诗中多了音律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仅是平仄,也在韵角上。这要求诗首先必须要押韵,给人音律上的美感,诗一定是押韵的,这是诗的最基本要求。虽然押韵的不一定是诗,但不押韵的一定不是诗,有些诗好像是不押韵了,其实这是汉语的演变造成的,另外,民国时期规定的普通话,主要是以北方语言为主,诗当时以南方语言为主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字具备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特点,就是汉字与诗的意象表达有着天然的联系,甚至有人提出“字思维”。不过,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已逐渐抽象化。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式中,象形的比重越来越小,现代汉字成为纯粹的语义符号。于是,诗的意象主要借助代表物象的词汇,而不依赖组成词汇的字的形象性了。尽管如此,汉字残存的象形特征,对于诗的意象表达,还是不无助益的。美国诗人庞德曾感叹,用象形构成的中文永远是诗,相反,一大行的英语字却不易成为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欣赏诗时不仅要琢磨字词的意象,也要从字词形成的语言风格来欣赏。“文如其人”,要准确的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就必须因人而异,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风格流派。因人定格,知人论诗,才能对诗歌的语言特点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鉴赏。(1)平实质朴。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2)含蓄隽永。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3)清新雅致。如杨万里的《小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4)形象生动。如苏轼的《赤壁怀古》。(5)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p><p class="ql-block">(6)简洁明快。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7)雄浑壮丽。如曹操的《观沧海》。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8)粗犷豪放。如李白的《将进酒》。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9)沉郁顿挫。如杜甫的《三吏》《三别》。(10)悲壮慷慨。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11)缠绵哀怨。如柳永、李清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曰:“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诗在文字上有固定形式来看,好的诗,不论是什么风格,语言都要“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凝练而含蓄,言尽而意无穷。一要讲究准确和传神。描摹物态能抓住特征,描摹心理能妙传心绪,描绘情景能使人身临其境。二要讲究跳跃和留白,省略可省可无的词语,成为诗意所在,诗味所在。前者让字里启人联想,后者留空白开人悟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最好是背下来,然后慢慢揣摩,细细体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6年8月8——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