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车子沿盘山公路不停地盘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到了</font></h3> 站在高处总是令人遐想<br>如果有渴望,有可能,如果有机会,如果还来得及,那就回到大自然里洗涤一下,或许可以还回一个清新真实的“自我”。 <h3><font color="#010101">一刻我为自己感到自豪与骄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肃穆的站在飘舞的经幡中,双手合十,仰望上苍,把内心的愿望随着经幡的飘扬一同带到天上,那一刻我内心无比沉静,即便站在5000多米的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路上遇见过很多背包客、车驴、自驾游,这里是他们到拉萨必经的线路之一,他们选择这种方式,也是一种用行动用肉体接受超然的精神洗礼,以获得心灵升华的修行过程吧。更是一种肉体与精神毅志的修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远行的那背包客就是这样一程一程的走过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生命,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为什么?有的是在寻找,有的则是在逃避,寻找什么?逃避什么?只有自己心里知道答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位来自河北的大学生,沿着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著名的318国道,历经近一个月风餐露宿骑行到这。拉萨就在不远前方向你招手。加油!小伙子!加油!勇士!</font></h3> 大昭寺<br>6月25日安行程参观大昭寺,布达拉宫。布宫每天只限2600名游客进入,我们有幸被按排下午4点参观。<br>“到西藏不去大昭寺等于没有到过西藏”大昭寺著名喇嘛尼玛次仁这样评价大昭寺。大昭寺是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缔造者松赞干布赞普为他的尼婆罗王妃尺尊公主修建的,后经历代扩建形成现在这样庞大的规模。在这里供奉着文成公主自大唐带来的释家牟尼12岁等身造像,此造像与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造像,被藏人公认为进入雪域高原最早的佛像。据称这尊造像由释迦牟尼亲自开光,藏人认为见到他就如同见到了佛祖本人。<br>晨曦刚刚照临,大昭寺门前已满是磕头叩拜的男女老少,他们双手合十自头顶、额头、前胸依次而下,然后双手伸展向下铺倒身子五体投地,并且一便便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此情此景着实令人感动、感慨。而更多的藏人手持经筒或孑身独行、或喃喃低语、或三俩结伴,以顺时针方向沿大昭寺外的八廓街转经修德。<br>大昭寺与布达拉宫室内是严禁拍照的!!!<br> <h3><font color="#010101">虽然是著名景点。但是大昭寺仍然没有失去他的原始和最初用途,仍是各路藏民和朝圣者,必来跪拜的圣地。还没进寺庙门。浓烈的香火味已经告知了你多少信徒们在此朝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昭寺给我的感受才是真正的拉萨,好像比布达拉宫更能代表拉萨,在这里你能看到什么叫虔诚 什么叫信仰…....</font></h3> 避开磕头的藏族信众进入寺内,位于正中心的是如同汉人院落中的天井,这里是藏传佛教“格西”(佛教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的诞生地。整个寺院的底层显得幽暗阴郁,被信徒反复摩擦过的地面光洁如镜。大殿正中两尊塑像,左侧是红教(宁玛派)创始人八世纪入藏传播佛法的印度密宗大师莲花生;右侧为强巴佛。强巴佛即我们所称的弥勒佛也即未来佛,所不同的是藏传佛教中的弥勒佛为一相貌堂堂的男性,与内地庙堂中大肚酣笑的弥勒佛形象截然不同,如果不是导游解释游人很本不知其就里。我想这也许才是更真实的,也最接近印度佛教本初的弥勒佛吧。<br>殿内的酥油灯闪闪烁烁,映衬得一排排金身黄衣的佛像威严而神秘,表情庄重地接受佛徒信众的顶礼膜拜。为酥油灯里添油的藏人目不四顾,默默地来又默默地去,并不时用额头轻触佛台和神柱,如同在与神祖对话。大殿的正后则一小间的佛龛里便供奉着弥足珍贵的释家牟尼12岁等身像,造<br>像用明黄的丝绸服饰周身层层包裹,藏人信众还为其装扮了镶有千年天珠、绿松石、红珊瑚等名贵珠宝的头冠,尤其是那颗老天珠在昏黄的灯影中如神之明眸,闪动着深邃的幽光,不论是游客还是藏人信众借纷纷挤搡着上前一睹尊容,企冀能够沐浴到佛祖的圣光。 <h3><font color="#010101">金碧辉煌的屋顶,白色的建筑,黑色的布画,非常壮观美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站在3楼平台可远眺布达拉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参观完大昭寺己近中午,距下午布宫行还有好几个小时,吃完午餐到西藏博物馆转转顺便扫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路遇一慈善的觉姆,老人听不懂汉语,经比画一番老人欣然同意拍照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西藏,永远不会缺乏磕长头朝拜的虔诚信徒,信仰的力量坚定而强大,在这里能让你安心平静,无关宗教,静下来看人来人往听众信徒诵那些完全不懂的经文,是一种震撼无语的享受。</font></h3> 西藏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无论生存条件多么恶劣,都相信神灵。他们放牧、挖虫草挣了钱换成金银珠宝,就背着家当,口诵六字真言,三步一拜来拉萨朝圣,每拜必五体投地,他们一路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把一整年的收入都捐给了寺院。路上,如果有人去世了,同伴会取下他的牙齿或剪下他的头发,带上他的家当,继续前行。<br>那些藏民们拥有的可谓从朝圣路上回来的一无所有,他们不为今生只求来世,而我们大多人却更愿活在当下!他们拥有天生的快乐,我们什么也不缺却有时几乎丧失了快乐的能力! <h3><font color="#010101">从孩子们一步一叩的膜拜,你能感觉到藏教文化,在孩子们这里延续着....联想到在工布藏族家座客听到:很多家会将长子送到寺院做喇嘛以延续民族文化!无不油然产生一种很强烈心灵震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种文化底蕴是慢慢积累,慢慢渗透,你可以不信教,但需要有一颗虔诚的心。</font></h3> 下午3点提前1个小时到布宫门前排队,先拿预约券,4点我们准时步入布宫。<br>布宫是西藏最完整最宏伟的一座古建筑。“布达拉”是普陀罗的译音,意即菩萨住的宫殿,相传公元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成此宫,今尚存法王修法洞和观音佛堂两处早期建筑。现有建筑群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受清朝册封后开始兴建,并经过历代达赖不断扩建而成。1959年前,布达拉宫是五世达赖之后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br>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其中最大五世达赖灵塔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达赖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达赖的灵塔。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是红宫中最大的殿堂,高6米多,面积达725.7平方米。殿内悬挂乾隆帝亲书的“涌莲初地”匾额,下置达赖宝座。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有壁画698幅,内容多与五世达赖的生平有关。<br>在众佛像前,我虔诚为家人祈祷,愿家人身体生活事业安康幸福顺利! <h3><font color="#010101">沿“之”字形山道拾级而上,高大的内宫门楼绘制有护法天王壁画,色彩浓重艳丽,徒然增添了一种威严。与门楼相连的宫墙厚达三米,里外用石块垒砌,中间填充坚实的夯土。宫墙上开有内宽外窄的了望窗,俯瞰的视野极为开阔,其空间足以容纳一个高大的武士张弓搭箭,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穿行在幽暗狭窄的楼梯,闪烁的酥油灯、袅袅的藏香、厚重的围幔、静卧的经书、古朴精美的唐卡、高高在上的法座、无处不在的的佛像、以及诵经的红衣喇嘛,使整个布达拉宫给人一种森严、神圣、神秘以至压抑之感,似乎人的整个身心都被包裹其间了。</font></h3> 参观途中路过一处用塑料编织围挡时,忽然响起很难形容的美妙女声合唱,我掀起一角一看,哇塞,只见一群藏族妇女排列整齐,手执木夯,歌声统一着步调,木棒夯土的声音是节奏,一轮又一轮的合唱。这就是“打阿嘎”。打阿嘎,她的魅力有多大,有人说在《新华字典》里找不到形容她的合适词汇。总之,离得很远是一种空灵,走近了是无法形容的感动。<br>还有人说,在拉萨,就算你转遍每一个角落,死等也要看到,听到,感到。能有幸在布达拉宫看到打阿嘎,让我欣喜万分,此刻忘记了一切就那么呆呆的听着、看着、看着、听着.....不知过了多久,看到旁边游客举起手机时,才想起拿起像机将此景记录下来。余下很长的时间里,脑海中耳边旁总是不断的涌现这画面与歌声........ <h3><font color="#010101">打阿嘎,你很难分清这是在劳动还是在歌舞,藏区的很多寺院就是这么建起来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布宫鸟瞰拉萨市。未完待续。。。。。</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