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学之美时而浪漫温暖,使人超然于简单的生活之上,挣脱现实的纠葛;时而伤感落寞,通过对伤痛的悲悯,使人反观内心深处,获得灵魂的净化。</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一蒋勋(台湾)</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文人,通常是指有文化人的代名词。哪些是文人恐怕要分几类,这里说文如其人,自然是指写诗词文章的人。<br></h3><h3><br></h3><div>有人说,人都具有双重个性,两面性的人格弱点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存在的,所不同者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文人可能要比普通人多一个心眼,因为想的多,属于较会掩饰的一群。给人以斯文的一面多些,或许用世俗而言,有那么点儿假斯文……</div><div><br></div><div>我不属于文人,仅仅是喜爱诗词文章评论之类各种文学体裁而已,也接触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事,由此肤浅地谈几句。请勿对号入座,对上了也就是!若有不妥,全当‘忽略,并请给一个笑,谅解的。</div><div><br></div><div>文如其人,解释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div><div><br></div><div>七,八十年代大多数作家,记者,编辑差不多是这样,可以算是文如其人。那个时代关乎政治,写作者相对谨言慎行,不敢投机取巧,指鹿为马。</div><div>用作家贾平凹的话说:八十年代一篇小说上亿人看,如今上亿人也难读一本小说了。</div><div><br></div><div>不是人们不爱学习,不看书了,而是网络时代生活节奏太快,每天有大量文章通过网络渠道,手机微信相互转发传递,一本厚厚的书籍怕是你我都懒得翻了。一年你去过几趟书店?可以说几年没去!即使家里书柜装得满满的,大多也是摆设,没任何意义罢了。</div><div><br></div><div>据说中国人一年捧书看的人平均时间不到十五分钟,是一些国家的阅读时间几十分之一。也难怪作家不想写了,一些作曲家献唱了。</div><div>智能手机替代了更多用途,手指头便是永不吸墨的笔。</div><div><br></div> <h3>大家都知道,书籍除了自身寓含的教化功能外,还能感到身心的愉悦和快乐。增加学识,明辩是非。要不然怎么会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呢!</h3><div>然而今天,太多的文人,写手们违心的编撰创作,忽略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功能,忘记了永恒与必然,邪恶与正义从不两立的态度,使诗歌文章沦落成了一个赚钱取宠的窗口。一些丑态的,丑恶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官方作家,企业老总,影视界名人出书背后的故事。</div><div><br></div><div>作为一个写手,一个文字爱好者,勤于笔耕与时俱进本没有错,然而好多人往往是为写而写,为赢得点赞和关注自己,为了在人面前显摆,根本就忽略了创作的本身意愿,尽描写虚假,空洞乏味的东西:什么爱已经伤透了,春已经来到了,雪飘的好浪漫,雨中我哭泣了……总之无病呻吟,无中生有,相互拼凑,陈词废话一大堆!</div><div>有些诗词文章从平台发出来,一周时间还不到一百人点击,平台没审稿吗,你自己写的什么呢!可以说仅仅是文字而并非文学。类似的网络小平台不知有多少存在的意义。</div><div><br></div><div>如果有人夸你,一定是给你面子。</div><div><br></div><div>文豪巴金说过:"一个美国人敢站出来说真话,因为他知道身后会有千万个美国人用行动支持他。一个中国人不敢站出来说真话,因为他知道周围的同胞会默默地与他保持距离。"</div><div>所以,我们都习惯了写自欺欺人的东西。</div><div><br></div> <h3>作家冯骥才说,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音乐、俄罗斯文学。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提高。而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庸俗,甚至徒有虚名,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也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传承。</h3><div><br></div><div>我们为什么要去放弃自己内心的善良端出一碗一碗的所谓"心灵鸡汤"云里雾里的制造一些不知所云的作品来麻痹读者?原因就是一种虚荣,一种喜欢在人群中博得赞美的快感。</div><div><br></div><div>许多诗没有意境,许多文看后就忘!</div><div><br></div><div>我没有统计过,全国大小文学平台有多少家,肯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无论单位和公司,无论官方和个人都可以申请开设公众号,有些平台发文的简介大都冠以著名作家,诗人,会员,有的简介甚至比诗的字还多,请问:是读你的文字还是宣传你的名片?</div><div><br></div><div>一个好的作家,一个真正写诗的人,不是你写了多少,发表了多少,也不是担任了什么级别的文学刊物主编或领导,关键是你的作品有多少人读,是否能广泛产生共鸣才是主要的。<br></div><div><br></div><div>当然也不乏真正意义上做文章的优秀作家跟写手。他们传播的是灿烂文明的思想和一些新的理念,读者心里自然有数。</div><div><br></div> <h3>说文人相轻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h3><div><br></div><div>文人相轻,可以说是存在于文化人身上的最为严重的陋习。表面上一团和气,私下却不往来。现状恐怕很难改变。依我观察和了解,无非就是都觉得自己是最独特的、最优秀的,最有潜质的,偶尔得过什么奖之类从而相互瞧不起、相互提防甚至相互诋毁。<br></div><div>的确,还有什么能够比以自己的写作更能技压群雄,独树一帜呢!你是市级作协委员,那我是省作协,你是省级,我就是国家级!经查,全国作协委员总计四千多位,为什么那么多?</div><div><br></div><div>为什么我们不能够主动地去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以此来取长补短呢?微信加聊都不会主动,谁主动似乎就不如你了。为什么我们都做出一副孤芳自赏,夜郎自大的样子,难道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而不惜一切的窝里斗是文化人该有的形象吗?难道只是打着文人的幌子,发一堆亳无可读性,自费出版两本文集来文化圈欺世盗名,耀武扬威吗?</div><div><br></div><div>如果我们的大众平台乃至媒体真成了"和尚"遍地跑,"法师"满天飞,我们写作给谁看,文学还有何意义!</div><div><br></div> <h3>其实,每个人都是有特长和闪光点的,或喜欢诗词格律,或爱好朗诵播音,都是你的追求和权利,没有听哪位说爱学习是玩物丧志。<br></h3><div><br></div><div>当夜深人静时,我们才得以回归本真。灵魂才好像倾于淡定,这时你会思忖:我读了多少书,经历过多少事,知识面有多广,人气有多旺,能写什么,想写什么……</div><div><br></div><div>真正的作者会有灵感迸出,那是生活阅历的沉淀。在寂静的夜晚思绪才会像涓涓细流,才会用最真实的情感写出最生动的文字,即使没有阅读量,但一定有含金量。</div><div><br></div> <h3>陕秦大地失忠实,白鹿原上空茫茫。</h3><div><br></div><div>学学前辈吧!</div><div>前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用几年时间写出《白鹿原》,每天早上三千字,他说:"和很多人的想象完全不同,没有任何一个作家是纯粹靠天才和灵感来写作的"。</div><div><br></div><div>陈忠实把一大摞写满了字的纸捆起来,提着,跟老伴说:老婆子,你问我这五年都弄了些啥?我就弄下了这些!现在我把这一捆提上,进城去。成了,接你娘儿们住高楼,不成,一把火烧了,我回来跟你喂鸡!</div><div><br></div><div>如果你看了全文就会感动!倘若这小说“毙了”怎样说?还是回家务农。我曾经在《作家榜》上的留言是:"是谁审阅了这本《白鹿原》令其发表,想为他点赞"!</div><div><br></div>